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迪厄:在实践中超越——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契合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亚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1,共4页
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重要领域和学术思潮,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和思潮被淹没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另一方面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哲学界兴起了持续近30年的内容广泛的实践... 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重要领域和学术思潮,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和思潮被淹没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另一方面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哲学界兴起了持续近30年的内容广泛的实践问题和实践哲学研究,甚至成为这一时期的所谓“热点”问题。但是这一研究由于缺乏西方哲学基础,显得空泛且后劲不足。本期发表的几篇关于西方实践哲学的文章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希望读者不仅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角度来阅读,而且能够认识到这些探讨对于构建一种新的实践哲学的基础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布迪厄 马克思 实践理论 社会学家 实践逻辑 实践理性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库:信息方式下的“超级全景监狱”——一种新的主体之自我构建方式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亚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马克·波斯特试图将信息方式的考察发展为一种批判理论,而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是主体问题。因此,波斯特将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与数据库联系起来,提出了"超级全景监狱"理论,其考察的正是主体的构建问题。作为超级全景监狱的... 马克·波斯特试图将信息方式的考察发展为一种批判理论,而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是主体问题。因此,波斯特将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与数据库联系起来,提出了"超级全景监狱"理论,其考察的正是主体的构建问题。作为超级全景监狱的数据库话语,是后现代信息方式下对大众进行控制的手段。超级全景监狱的"超级"之处在于:全民都参加了这样一个自我构建过程,把自己构建为超级全景监狱中进行规训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方式 数据库 全景监狱 超级全景监狱 主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统计、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的差异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亚春 付韶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8-30,共3页
能源统计、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三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文章主要对三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桥接表这一沟通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的桥梁和纽带进行了阐述,通过桥接表可以展示能源平衡表和能源账户之间的整体差异。
关键词 能源统计 能源平衡表 能源账户 桥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高亚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8-92,共5页
著名的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 ,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展开了对消费社会的分析 ,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层面提供了新视角 。
关键词 消费 符号价值 符号拜物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德里亚早期思想发展的双螺旋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亚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波德里亚整个早期思想是围绕着“符号”与“象征”的双螺旋上升运动来展开的。其中,二者的关系是核心线索,主要从象征社会与现代社会、象征性交换与符号价值、象征性交换与商品交换等一系列对立体现出来。符号与象征双螺旋的上升运动,... 波德里亚整个早期思想是围绕着“符号”与“象征”的双螺旋上升运动来展开的。其中,二者的关系是核心线索,主要从象征社会与现代社会、象征性交换与符号价值、象征性交换与商品交换等一系列对立体现出来。符号与象征双螺旋的上升运动,也是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过程的阐释。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符号秩序压抑和取代象征秩序, 象征秩序又不断挑战符号秩序的过程。因此,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就成为波德里亚著作的核心主题,象征性交换则成为其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象征 双螺旋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性质疑的基本立场——波德里亚早期思想的三个主要来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亚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49,66,共4页
波德里亚早期思想可以用社会批判理论来概括,一方面表明了他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异化论的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表明了他是站在象征性交换的立场上展开对现代性的批判。
关键词 现代性 异化论 象征性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里达解构理论的生成背景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亚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16,共4页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从总体上看是对两次世界大战反思的结果,也是法国所固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矛盾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胡塞尔、海德格尔哲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德里达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对德里达解构理论的生...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从总体上看是对两次世界大战反思的结果,也是法国所固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矛盾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胡塞尔、海德格尔哲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德里达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对德里达解构理论的生成背景做出总体上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理论 生成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危机、制度批判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亚春 《前沿》 2013年第3期171-172,178,共3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制度批判 生态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消费社会的崛起——波德里亚对现代性的通俗性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亚春 《兰州学刊》 2006年第6期27-29,共3页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号编码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需求和快乐基础上的。因为消费及其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建构了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现代性 符号价值 符号拜物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我国各地区经济相对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亚春 《统计教育》 2009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运用DEA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经济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测算了2000年和2005年我国30个省市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找出各地区经济存在的问题和两个年份间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影响其非DEA有效性的因素进行... 本文运用DEA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经济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测算了2000年和2005年我国30个省市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找出各地区经济存在的问题和两个年份间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影响其非DEA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评价 DEA 相对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的后马克思主义“意谓”——以知识和技术为中轴的思考
11
作者 高亚春 郭佩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贝尔是用后马克思主义指认秉承马克思学说的某一方面而又与马克思本人进行对话的一类学者。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运用知识与技术中轴原理的范式,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因此,他所谓的后马克思... 贝尔是用后马克思主义指认秉承马克思学说的某一方面而又与马克思本人进行对话的一类学者。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运用知识与技术中轴原理的范式,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因此,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后工业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理论观照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工业社会 知识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亚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德里达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它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暧昧性、自毁性。它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它是视角的转换。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
13
作者 高亚春 尚宇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9-61,共3页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潮。他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暧昧性、自毁性。它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对于我们研究西方传统文化富有极其...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潮。他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暧昧性、自毁性。它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对于我们研究西方传统文化富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生态化
14
作者 高亚春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12-13,共2页
生态文明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特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的文明,它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近年来,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无不体... 生态文明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特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的文明,它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近年来,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无不体现生态化的要求。从总体上讲,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生态文明发展的根本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 执政理念 生态化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造、生产与模拟——波德里亚对现代性历史形态的分析
15
作者 高亚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17-19,共3页
波德里亚把对拟像的研究与对现代性的研究结合起来,指出现代性突破封建秩序就是从拟像秩序开始的。他集中地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各种毫无意义的而又冒充各种意义的人造符号体系,他把这种人造符号体系称为"拟像"。仿造、生产、模... 波德里亚把对拟像的研究与对现代性的研究结合起来,指出现代性突破封建秩序就是从拟像秩序开始的。他集中地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各种毫无意义的而又冒充各种意义的人造符号体系,他把这种人造符号体系称为"拟像"。仿造、生产、模拟就是与"拟像"相关的人类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 现代性 仿造 生产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波德里亚的象征交换理论
16
作者 高亚春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象征交换源起于巴塔耶的花费观念和莫斯的礼物交换。它是一种交换活动,一种社会关系,是交换双方给与和接受、获得和回报的关系。它既是交流又是对抗,它是向资本主义的挑战,力图向象征社会的回归,这是对人类交往的一种倡导。
关键词 象征交换 花费 礼物 可逆性 矛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17
作者 高亚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4-75,共2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由生产型社会过渡到消费型社会,一切东西只有转化为符号价值时才有自己的存在根据,这样就从商品政治经济学转向了符号政治经济学,商品形式让位于符号形式。过去是对生产方式的占有,而现在则是对符号意义的占有...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由生产型社会过渡到消费型社会,一切东西只有转化为符号价值时才有自己的存在根据,这样就从商品政治经济学转向了符号政治经济学,商品形式让位于符号形式。过去是对生产方式的占有,而现在则是对符号意义的占有,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波德里亚确立了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将商品市场转化为消费符号系统,实际上也是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化为文化分析和文化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符号价值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化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解构与摧毁——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18
作者 高亚春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8-50,共3页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海德格尔 摧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oS本体的Web服务描述和选择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亚春 张为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3-276,共4页
随着Web服务数量的急剧增长,如何从大量功能相似的Web服务中选择具有最好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Web服务成为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oS本体支持QoS的服务选择方法,用QoS本体以及相应的词汇来描述QoS数据,基于以上的... 随着Web服务数量的急剧增长,如何从大量功能相似的Web服务中选择具有最好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Web服务成为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oS本体支持QoS的服务选择方法,用QoS本体以及相应的词汇来描述QoS数据,基于以上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支持QoS的选择机制,将QoS参数的语义匹配度和数值匹配度相结合,利用归一化算法对不同类型的QoS参数取值进行标准化,最后提出了一个公平的,动态的选择机制和相关实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WEB服务 本体 选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摧毁——关于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20
作者 高亚春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氏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关键词 德里达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哲学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