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延安时期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交往探析——兼论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
高九江
韩琳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
|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 |
高九江
韩琳
|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3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
高九江
韩琳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4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
高九江
韩琳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5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论《实践论》《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高九江
韩琳
|
《前沿》
|
2013 |
2
|
|
6
|
陕北人才问题及对策 |
高九江
韩琳
刘志生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7
|
陕北人口:历史嬗变和未来走向 |
高九江
王莲英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8
|
近几年延安精神研究的新进展 |
高九江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2
|
|
9
|
斯诺与延安精神——重读《西行漫记》 |
高九江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0
|
毛泽东对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杰出贡献 |
高九江
韩琳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5 |
1
|
|
11
|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
高九江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2
|
陕北人才资源开发:问题、原因与对策 |
高九江
|
《榆林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3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运用论的重大贡献 |
高九江
韩琳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4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历史条件 |
高九江
韩琳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评《创新论》 |
高九江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6
|
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调动积极因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高九江
韩琳
|
《理论月刊》
|
2007 |
0 |
|
17
|
论毛泽东的真理运用观 |
高九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8
|
生活方式与唯物史观 |
高九江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9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文化条件 |
高九江
韩琳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20
|
论毛泽东与延安精神 |
高九江
刘应明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