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铁矿作用下DvH阴极生物膜的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滕敏 朱曦 +3 位作者 曾翠平 胡佳萍 刘广立 骆海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88-6095,共8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DvH)生物阴极,探究磁铁矿纳米颗粒(MNPs)作用下其生物膜的响应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无MNPs添加组,MNPs介导下的DvH生物阴极的SO_(4)^(2-)-S~(2-)转化率由6.8%提升至37.9%,周期电荷... 本研究通过构建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DvH)生物阴极,探究磁铁矿纳米颗粒(MNPs)作用下其生物膜的响应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无MNPs添加组,MNPs介导下的DvH生物阴极的SO_(4)^(2-)-S~(2-)转化率由6.8%提升至37.9%,周期电荷量提升了11.5%.线性伏安扫描结果显示,在0~-0.81V电势范围内,MNPs添加组阴极电流均高于对照组,说明MNPs可以增强阴极生物膜电催化活性.DvH阴极生物膜的比较转录组结果表明,MNPs可通过促进与[FeFe]氢化酶、Hmc和ATP合成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促进DvH对氢气的利用和代谢;通过促进编码ATP硫酰化酶和腺苷酸硫酸还原酶这两种硫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上调,提高SO_(4)^(2-)-S^(2)转化率;通过促进Flp/Tad菌毛组装和PEP-CTERM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强化DvH在阴极的附着和成膜.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阴极电化学系统的高效构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阴极 纳米磁铁矿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苯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骆海萍 张翠萍 +2 位作者 宋海红 刘广立 张仁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通过构建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对葡萄糖、苯为单一燃料和葡萄糖+苯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性能及苯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 000Ω外电阻条件下,以1 500mg/L葡萄糖作为单一燃料时,MFC可获得的... 通过构建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对葡萄糖、苯为单一燃料和葡萄糖+苯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性能及苯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 000Ω外电阻条件下,以1 500mg/L葡萄糖作为单一燃料时,MFC可获得的最高功率密度为228 mW/m2(阳极),相应的体积功率密度为20.5W/m3(按阳极室有效体积计算);以1 000 mg/L苯作为单一燃料时,最高功率密度为9.5 mW/m2(阳极),体积功率密度为0.9 W/m3;以1 000 mg/L葡萄糖+600 mg/L苯为混合燃料时,最高功率密度为288 mW/m2(阳极),相应的体积功率密度为25.9 W/m3。1 000 mg/L葡萄糖+600 mg/L苯混合燃料情况下,MFC在24 h内可将苯完全降解,产电周期结束时MFC的COD去除率在95%以上。以1 500 mg/L葡萄糖和1 000 mg/L葡萄糖+600 mg/L苯分别作为燃料时,MFC可获得的库仑效率分别为15.7%和2.3%。结果表明,MFC能够利用苯作为燃料,在实现高效降解的同时可稳定地向外输出电能,这为苯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苯降解 产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物释放动态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利锋 韦献革 +3 位作者 黄雁云 任露陆 温琰茂 骆海萍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88-91,95,共5页
为定量评价底泥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给河道底泥整治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佛山水道的污染底泥以COD、NH3-N和TP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染物释放的动态模拟,并根据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法计算了底泥污染物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 为定量评价底泥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给河道底泥整治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佛山水道的污染底泥以COD、NH3-N和TP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染物释放的动态模拟,并根据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法计算了底泥污染物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对上覆水中NH3-N、COD和TP浓度的贡献依次为0.65、4.25和0.067 mg/L,分别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43.3%、14.2%和22.3%。这说明在外源污染被控制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很难使佛山水道的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水道 底泥污染物 上覆水水质 动态模拟 平均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 被引量:25
4
作者 利锋 韦献革 +6 位作者 余光辉 温琰茂 何树悠 张磊 骆海萍 黄雁云 任露陆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18,共4页
为了解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状况,对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总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比处于较高水平,Hg的平均质量比达到背景值的20倍,As的平均质量比是背景值的2倍多。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 为了解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状况,对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总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比处于较高水平,Hg的平均质量比达到背景值的20倍,As的平均质量比是背景值的2倍多。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达到很强的程度;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排序为:Hg>Cd>Pb>Cu>As>Cr>Zn,其中Hg的生态危害已达到了极强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人群硒摄入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余光辉 张磊 +3 位作者 何树悠 温琰茂 董汉英 骆海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3-1048,共6页
通过酸消解、原子荧光-氢化物发生法测定了广州市市售109种常见食物中硒的含量,结合膳食结构计算了广州市不同人群的每日硒摄入量.结果表明,广州市不同食品硒含量有较大差异,均值为4.97~457.3μg·kg-1,其中动物性食品硒含量明显... 通过酸消解、原子荧光-氢化物发生法测定了广州市市售109种常见食物中硒的含量,结合膳食结构计算了广州市不同人群的每日硒摄入量.结果表明,广州市不同食品硒含量有较大差异,均值为4.97~457.3μg·kg-1,其中动物性食品硒含量明显高于植物性食品硒含量,硒含量较高的食品有动物内脏、鱼虾类、蛋及蛋制品、猪肉等,均大于150μg·kg-1.广州市不同人群膳食硒摄入量有明显差别,不同收入人群的摄入量为高收入人群(102.6μg·d-1)>中收入人群(83.8μg·d-1)>低收入人群(66.6μg·d-1);老人硒摄入量为73.3μg·d-1,儿童为44.3μg·d-1,大学生为86.8μg·d-1,工人为69.7μg·d-1;标准人摄入量为98.5μg·d-1.动物性食品是广州居民硒摄入量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大米;蔬菜、水果和豆类及制品等植物性食品贡献很小.广州市不同人群每日硒摄入量处于良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不同人群 膳食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MFC产电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勇 骆海萍 +2 位作者 覃邦余 刘广立 张仁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2-837,共6页
本文研究了模拟废水中不同盐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影响.当向MFC中依次添加0,20,40,60,70g/LNaCl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从660mV下降到130mV,库仑效率也从67%下降到4%.如果向MFC中直接添加40g/L和70g/L NaCl... 本文研究了模拟废水中不同盐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影响.当向MFC中依次添加0,20,40,60,70g/LNaCl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从660mV下降到130mV,库仑效率也从67%下降到4%.如果向MFC中直接添加40g/L和70g/L NaCl并运行两个周期后,MFC无电能输出,然而,停止添加NaCl(盐度解除)后MFC产电性能能够在60h内恢复.此外,当盐度高于40g/L NaCl时,阳极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MFC或其他生物反应器处理盐度废水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苯酚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骆海萍 刘广立 +1 位作者 张仁铎 Song Jin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9-1283,共5页
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氧和厌氧混合污泥作为接种液,构建了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对以葡萄糖、葡萄糖和苯酚、苯酚为不同燃料的MFC进行了有机物降解和产能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单一燃料时MFC... 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氧和厌氧混合污泥作为接种液,构建了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对以葡萄糖、葡萄糖和苯酚、苯酚为不同燃料的MFC进行了有机物降解和产能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单一燃料时MFC的启动时间最短,以苯酚为单一燃料时MFC启动时间最长.MFC在不同燃料来源条件下对苯酚去除率均大于85%,COD去除率超过80%.MFC的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Ω外电阻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单一燃料的MFC运行周期最长,可达400h,最大输出电压为551mV,功率密度为121mW·m-2(阳极);以葡萄糖和苯酚为混合燃料的MFC运行周期约200h,最大输出电压为208mV,功率密度为16mW·m-2(阳极);而以苯酚为单一燃料的MFC运行周期仅约为100h,最大输出电压为121mV,功率密度为6mW·m-2(阳极).试验结果最终表明,MFC能够利用苯酚作为燃料,在实现高效降解的同时可稳定地向外输出电能,这为酚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苯酚 降解效率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苯酚的MFC降解及产电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骆海萍 刘广立 +1 位作者 张仁铎 Song Jin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81-2185,共5页
以铁氰化钾溶液作为电子受体,在阴阳两极室中分别填充石墨颗粒的基础上构建了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Cell,MFC),研究了苯酚为单一燃料和苯酚+葡萄糖为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特性以及对苯酚和COD的去除效果.在1000Ω外电... 以铁氰化钾溶液作为电子受体,在阴阳两极室中分别填充石墨颗粒的基础上构建了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Cell,MFC),研究了苯酚为单一燃料和苯酚+葡萄糖为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特性以及对苯酚和COD的去除效果.在1000Ω外电阻条件下,1000mg·mL-1苯酚为单一燃料运行时,MFC在苯酚去除率达到约90%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最大输出电压为540mV,产电曲线存在单一极大值;以1000mg·mL-1苯酚+500mg·mL-1葡萄糖为混合燃料运行时,最大输出电压可达657mV,产电曲线存在2个峰值,第1峰值和第2峰值出现时对应的苯酚去除率分别约为20%和90%.混合燃料运行条件下,前后2个产电峰值出现时MFC的最大体积(面积)功率密度分别为28.3W.m-3(342.0mW.m-2)和12.6W·m-3(152.2mW·m-2),内阻分别为194Ω和246Ω.在2种燃料情形下,MFC对苯酚和COD的去除率均可在60h之内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MFC能够利用高浓度苯酚作为燃料,在实现高效降解的同时稳定地向外输出电能,这为酚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C 苯酚 产电特性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水道疏浚底泥处置方案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利锋 韦献革 +6 位作者 黄雁云 任露陆 温琰茂 余光辉 何树悠 张磊 骆海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60-1662,共3页
疏浚底泥的不同处置方案各有优缺点,在选用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安全、资源投入产出和收益影响,比从而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中,环境安全应该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根据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佛... 疏浚底泥的不同处置方案各有优缺点,在选用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安全、资源投入产出和收益影响,比从而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中,环境安全应该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根据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超过了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值,疏浚底泥农田综合利用不可行;但底泥毒性浸出实验结果显示,佛山水道各采样点底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危险废物标准限值,不属于危险废物,可以对其进行卫生土地填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佛山水道 重金属 污泥农用 填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欣 骆海萍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23期155-156,共2页
《环境化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在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从优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课内外教学相长和综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使学生更主动... 《环境化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在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从优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课内外教学相长和综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满足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中的有机污染物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正林 曾俏俏 +4 位作者 苏跃涵 李恒翔 卢耀斌 骆海萍 刘广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为保障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文章以大万山岛为例,在海水水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拟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万山岛周边海域水质较好,COD浓度在0.2 ... 为保障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文章以大万山岛为例,在海水水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拟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万山岛周边海域水质较好,COD浓度在0.2 mg/L以下;当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COD排放浓度不超过50 mg/L时,周边海域的COD最高浓度为2.29 mg/L,满足海水水质要求,但当COD排放浓度超过100 mg/L时即存在超标风险;受水温和潮流的影响,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周边海域COD的浓度、扩散方向、聚集位置和影响面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排水口周边海域的COD最高浓度随排水量增大而提高,COD最高浓度海域与排水口的距离约为1.6 km。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 有机污染物 海洋环境 化学需氧量 海水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温排水对周边海域影响的模拟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建秋 曾俏俏 +4 位作者 苏跃涵 李恒翔 卢耀斌 骆海萍 刘广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3期9-15,共7页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温度升高可能对下水库海域海水水温产生影响,文章对珠海市大万山岛拟建的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温排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在设计水量12.3m^(3)/s的条件下,下水库排水8h后,不会对所在海域海流流场...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温度升高可能对下水库海域海水水温产生影响,文章对珠海市大万山岛拟建的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温排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在设计水量12.3m^(3)/s的条件下,下水库排水8h后,不会对所在海域海流流场产生显著影响;当排放温度为30.2℃时,春季温排水影响的面积为1.76 km^(2),最大温升为1.35℃,最大温升面积为0.006 km^(2);夏季影响面积约1.58 km^(2),最大温升为0.7℃,最大温升面积为0.013 km^(2);秋季影响面积约为1.66 km^(2),最大温升为0.8℃,最大温升面积约为0.085 km^(2);冬季影响面积约为1.95 km^(2),最大温升为1.9℃,最大温升面积约为0.030 km^(2)。周边海域最大温升随着排水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但对应的最大温升面积变化较小。在排水温度为32.2℃时,夏季最高温升约0.9℃,冬季最高温升约2.3℃;排水温度为34.2℃,夏季最高温升约1.15℃,冬季最高温升约2.6℃。最大温升面积在0.019~0.027 km^(2)。排水流量从10.3m^(3)/s逐渐增加到20.3m^(3)/s,周边海域的最大温升值增加,但最大温升面积增幅较小,当排水流量达到20.3m^(3)/s时,最大温升值达到最大值2.25℃,最大温升面积为0.007 km^(2)。文章的研究结果为未来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周边海域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 大万山岛 温排水 最大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珠海市大万山岛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鹏 李建秋 +6 位作者 华丕龙 苏跃涵 汤德福 卢耀斌 曾翠平 骆海萍 刘广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7期49-54,共6页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海岛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选取21个代表性指标评价该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对珠海市大万山岛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珠海市大万山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海岛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选取21个代表性指标评价该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对珠海市大万山岛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珠海市大万山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安全指数为0.679,达到生态安全Ⅱ级"较安全"等级。2010—2017年,压力指数从0.038升至0.162;由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增加,状态指数在2012—2016年呈现下滑趋势,从0.194降至0.074;响应指数明显上升,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0.496,而在2017年又下降至0.352。状态指数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海岛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大万山海岛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各子系统协调度失稳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 海岛资源 珠海市 大万山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热裂解处理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方 王婷 +4 位作者 李婕羚 韦士程 刘广立 骆海萍 张仁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8-486,共9页
以浮萍为生物质能原料,采用酸式热裂解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处理液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浮萍热裂解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80 min,草酸投加量3%(质量分数).该条件下每克浮萍的还原糖产量为0.272 g... 以浮萍为生物质能原料,采用酸式热裂解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处理液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浮萍热裂解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80 min,草酸投加量3%(质量分数).该条件下每克浮萍的还原糖产量为0.272 g,浮萍固体消化率可达到55%.当采用稀释10倍的热裂解液时,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521 mW·m-2,总内阻最小值为145.9Ω,库仑效率(CE)最大值为12.1%.浮萍酸式热裂解液浓度的增加,对MFC输出的最大电压影响不大,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1%以上,最终pH值在7.7~8.0.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水中的多种有机物均得到了有效的降解.在稀释20,10和5倍酸热裂解液条件下,厌氧醋菌属(Acetoanaer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0.1%,42.2%和33.8%.牦牛瘤胃菌属(Proteiniclasticum)在稀释20倍时相对丰度最高,为19.5%;在稀释5倍酸热裂解液条件下,产乙酸嗜蛋白质菌属(Proteiniphilum)相对丰度最高达到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热裂解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生物质能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15
作者 骆海萍 《中学理科(综合)》 2008年第2期62-62,共1页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如同做实验,尽管课前的准备工作已相当充分,思考已到位,计划的制定也非常详细,但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验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教师应时时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如同做实验,尽管课前的准备工作已相当充分,思考已到位,计划的制定也非常详细,但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验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教师应时时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所得、所思、所惑,不断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怎样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反思?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新课标 教育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教学水平 持续发展 专业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有机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研究进展解析
16
作者 叶泳蓓 廖永俊 +4 位作者 林松炜 李婕羚 刘广立 骆海萍 张仁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8-485,共8页
有机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与能量回收对于实现污染减排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对2008—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基础数据分析和热点主题词两个层面出发,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2008—2021年共发表486篇文章... 有机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与能量回收对于实现污染减排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对2008—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基础数据分析和热点主题词两个层面出发,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2008—2021年共发表486篇文章,中国是发文量最高的国家,但篇均被引次数相对较低;按照主题词的演变可将该领域研究分为可行性研究、性能提升和应用转化阶段;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功率输出低、投入成本高、系统稳定性低等.研究结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了解国际进展情况、把握未来研究的突破点、推动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能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有机废水 能量回收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光电还原CO_(2)合成乙酸对外电压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美洲 骆海萍 +2 位作者 曾翠平 刘广立 张仁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7-913,共7页
以TiO_(2)光阳极结合自养型生物阴极,构建双室微生物光电合成(MPES)系统,以光能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探究MPES还原CO_(2)合成乙酸的性能及其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光阳极取代纯电化学阳极显著降低了MPES生物阴极对外电压的需求.MPES能持续... 以TiO_(2)光阳极结合自养型生物阴极,构建双室微生物光电合成(MPES)系统,以光能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探究MPES还原CO_(2)合成乙酸的性能及其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光阳极取代纯电化学阳极显著降低了MPES生物阴极对外电压的需求.MPES能持续稳定运行,平均产乙酸速率为(1.18±0.11)mmol/(L·d),法拉第效率为45.75%±3.97%.光阳极驱动阴极产生氢气,推测阴极微生物倾向于利用氢转移的方式来进行电子传递.外加电压通过影响光阳极的给电子能力从而对MPES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外电压从0.4V升高至0.6V时,MPES的电流,乙酸产量和法拉第效率都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主要受限于阳极.当外电压高于0.6V,系统电流,乙酸产量的增速减缓,法拉第效率在外加电压0.8V时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表明生物阴极的得电子能力已经达到饱和,此时MPES的性能主要受限于阴极.作为电子传递中间体,H_(2)的不完全利用是法拉第效率没有随着外电压的增加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合成(MES) 光阳极 生物阴极 产乙酸 外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扩散阴极电合成反应器中电解液导流型式对产生过氧化氢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广立 徐俊添 +5 位作者 卢耀斌 曾翠平 骆海萍 苏杰 林松炜 张仁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2-668,共7页
采用2种导流方式,即S导流型和E导流型的单室电合成反应器,制备有效面积为438 cm^2的气体扩散电极,研究不同导流方式对气体扩散阴极电合成反应器制备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结果表明,S导流型反应器中,随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采用2种导流方式,即S导流型和E导流型的单室电合成反应器,制备有效面积为438 cm^2的气体扩散电极,研究不同导流方式对气体扩散阴极电合成反应器制备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结果表明,S导流型反应器中,随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减小,H2O2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在电流密度为25 m A/cm^2、HRT为5.7 min时,H2O2质量浓度可达2062 mg/L;当HRT为1.1 min时,H2O2产率可达0.150 kg/(m^2·h);在电流密度为25 m A/cm^2、HRT为1.1 min时,能耗为8.33(k W·h)/kg,电流效率达到90%~93%。E导流型反应器中,在25 m A/cm^2下、HRT=5.7 min时,产生的最大H2O2质量浓度为1693 mg/L;HRT对H2O2产率影响不明显,在25 m A/cm^2、HRT=1.1~2.9min时,H2O2产率平均约为0.125 kg/(m^2·h);HRT的减小不能显著降低能耗,在25 m A/cm^2、HRT=5.7 min时,能耗高达14.66(k W·h)/kg。E导流型反应器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促使阳极气体及时排出,造成H2O2的产率和电流效率均降低。因此,S导流型反应器性能优于E导流型反应器。最大H2O2产率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可归因于较小的极板间距和气体扩散电极表面导流板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气体扩散阴极 电合成反应器 过氧化氢 电解液导流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耦合CdS光催化降解磺胺甲唑的机理研究
19
作者 陈泉林 梁競文 +3 位作者 曾翠平 刘广立 张仁铎 骆海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3,共7页
通过在产乙酸混菌表面合成CdS,构建了微生物耦合CdS光催化系统,并考察了该系统对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SMX)的降解性能以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CdS浓度为2 mmol/L、光照强度为50 mW时,耦合系统能够在24 h内实现对2 mg/L SMX的100... 通过在产乙酸混菌表面合成CdS,构建了微生物耦合CdS光催化系统,并考察了该系统对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SMX)的降解性能以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CdS浓度为2 mmol/L、光照强度为50 mW时,耦合系统能够在24 h内实现对2 mg/L SMX的100%去除;相比之下,单一微生物体系和CdS光催化体系的SMX去除率分别为31%和27%。在CdS浓度为0.5~4.0 mmol/L条件下,耦合系统对SMX的去除率与CdS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光催化或生物降解过程相比,微生物耦合光催化降解可促使SMX转化为结构简单的降解产物——3-氨基异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硫化镉 耦合光催化系统 磺胺甲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喹啉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翠萍 王志强 +2 位作者 刘广立 骆海萍 张仁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0-746,共7页
通过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MFC),对喹啉的降解及MFC的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喹啉初始浓度为500mg·mL-1,葡萄糖与喹啉浓度之比为1∶1,3∶5,1∶5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558mV、469mV、328mV... 通过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MFC),对喹啉的降解及MFC的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喹啉初始浓度为500mg·mL-1,葡萄糖与喹啉浓度之比为1∶1,3∶5,1∶5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558mV、469mV、328mV,运行周期分别为56.4h、70h、82.5h;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173mW.m-2、122mW.m-2、60mW.m-2(按阳极截面积计算)或者35W.m-3、24W.m-3、12W.m-3(按阳极室有效容积计算).MFC可实现对喹啉的高效降解,但葡萄糖的浓度对喹啉的降解速率有较大影响.当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00mg·mL-1、300mg·mL-1和100mg·mL-1时,使500mg·mL-1喹啉完全降解的时间分别为6h、24h和72h.MFC闭路条件下对喹啉的降解速率高于开路厌氧条件下的喹啉降解速率约10%.MFC对喹啉的降解与产电速率之间存在差距,喹啉被快速降解至较低浓度(<5mg·mL-1)后,MFC的产电性能才达到最优.MFC以用喹啉和葡萄糖作为混合燃料时,可以在实现高效降解喹啉的同时可稳定地向外输出电能,这为杂环芳烃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喹啉降解 共代谢 产电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