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颜丙新 颜丙芳 +6 位作者 王体辉 田晓媛 马利君 张国清 骆兰荣 姜文国 孙喜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7-983,共7页
目的了解济宁市2012—202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结果2... 目的了解济宁市2012—202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结果2012—2021年济宁市6月龄~5岁儿童中,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58.93/10万,其中,2018年发病率最高(1094.63/10万),2021年发病率最低(247.23/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型占27.89%,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占34.59%,非EV-71非CV-A16型占37.52%。6月龄~5岁儿童中,EV-71型估算发病率为131.04/10万,2017年估算发病率最高(322.13/10万),2021年最低(7.71/10万)。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占76.25%。2016—2021年济宁市EV-71疫苗平均估算接种率为7.98%。EV-71型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EV-71型占比低于接种前,下降4.80%。优势毒株为EV-71型的年份是2013年和2017年,2018年起EV-71型占比开始降低,2021年最低(5.16%)。结论济宁市EV-71型疫苗接种率比较低。接种EV-71型疫苗后,EV-71型估算发病率虽在2017年达到高峰,但之后呈下降趋势,毒株以CV-A16型和非EV-71非CV-A16型居多,应进一步开展非EV-71非CV-A16分型,研发多价手足口病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型疫苗 发病数 发病率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O1基因rs4925位点和As3MT基因 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骆兰荣 张艳婷 付松波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7-920,共4页
目的 系统评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1(GSTO1)基因rs4925位点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 (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2018年3月1日之前关... 目的 系统评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1(GSTO1)基因rs4925位点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 (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2018年3月1日之前关于GSTO1和As3MT基因多态性 与砷中毒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 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包含989例病例和1 212例对照。Meta分析显示,GSTO1基因rs4925位点至少携带1个等位基因A的个体与携带野生纯合型的个体 相比,可增加砷中毒易感性的发病风险[AA + CA比CC:OR(95%CI) = 1.37(1.13,1.65),P 〈 0.01]。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至少携带1个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野生纯合型的个体相比 ,与砷中毒易感性的发病风险无关[CC + TC比TT:OR(95%CI) = 1.12(0.69,1.81),P 〉 0.05]。结论 GSTO1基因rs4925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显著相关,A等位基因是砷中毒易感性 的危险基因。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三价砷甲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3
作者 骆兰荣 高彦辉 +7 位作者 赵丽军 李媛媛 魏玮 冯红旗 邱传营 何倩 付松波 孙殿军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RCC)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SNP)位点rsll615、rs13181、rs238406、rs6498486、17655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中国西北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开展病例一对照研究,最终纳入848例...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RCC)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SNP)位点rsll615、rs13181、rs238406、rs6498486、17655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中国西北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开展病例一对照研究,最终纳入848例样本,包括348例病例和500例对照,采集静脉血3—5ml,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各位点的基因型,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位点的基因型与地方性砷中毒的关系。结果ERCCl基因rsll615、ERCC2基因238406、ERCC4基因rs6498486和ERCC5基因-17655位点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未见相关性(P均〉0.05)。ERCC2基因rs13181位点CC基因型和至少携带一个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比较.会增加地方性砷中毒的风险,其调整后的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1)分别为1.63(1.13,2.34)、1.64(1.14,2.34)。结论ERCCl基因rsll615位点、ERCC2基因rs238406位点、ERCC4基因-6498486位点与ERCC5基因rs17655位点与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不存在相关关系,ERCC2基因rs13181位点多态性增加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基因型 多态性 单核甘酸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疾病易感性
原文传递
慢性砷暴露对CDH1、GSTP 1、MGMT、EREG和 ERCC 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婷 骆兰荣 +1 位作者 付松波 SUN Dian-jun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砷暴露对CDH1、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以及无机砷对人体的远期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MethylTargetTM甲基化检测技术对病例组、暴露组、改水组、对照组CDH1、GSTP 1、MGMT、... 目的探讨慢性砷暴露对CDH1、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以及无机砷对人体的远期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MethylTargetTM甲基化检测技术对病例组、暴露组、改水组、对照组CDH1、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GSTP 1、MGMT和ERCC 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差异显著;ERCC 2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ccccctcc、ttttttccctctcc和ttttttccccctct甲基化差异显著。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CDH1、GSTP 1、MGMT和ERCC 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差异显著;CDH1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tttttctttttttttt、MGMT基因甲基化单倍型cttttttttttttttttttttt和cccccccttttttttttttttt以及ERCC 2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ccccctcc甲基化差异显著;MGMT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改水组与对照组比较,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差异显著;GSTP 1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EREG基因甲基化单倍型ccccctctcccccccc以及ERCC 2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ttttttcttttt和tttttttttttttttttt甲基化差异显著;MGMT基因启动子区整体甲基化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DH1、GSTP 1、MGMT和ERCC 2基因在无机砷暴露条件下可能发生异常甲基化;GSTP1、MGMT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地砷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改水后MGMT基因甲基化仍然表现为异常,无机砷对人体具有长期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DNA甲基化 远期毒性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