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对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晓辉 刘毓 +1 位作者 张志强 马邦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草药犁头草对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非手术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中草药犁头草对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非手术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每2个疗程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6.67%、86.67%,对照组分别为20.00%、6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每2个疗程后ESR和CRP水平持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各疗程结束后ESR、CRP的降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草药犁头草配合抗生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ESR、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犁头草/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晓辉 马邦兴 +2 位作者 江晓兵 罗伟东 高怡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观察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对7例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7例患者感染创面经... 【目的】观察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对7例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7例患者感染创面经使用负压封闭引流7-26 d,平均13 d,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创面行细菌培养阴性。Ⅱ期缝合4例,Ⅱ期植皮3例,创面植皮1次成活。【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上治疗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负压封闭引流 截肢术后 感染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炎定方治疗肝肾不足气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晓辉 马邦兴 白曼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9-451,456,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骨炎定方治疗肝肾不足气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服用骨炎定方(由黄芪、红花、骨碎补、补骨脂、木瓜、牛膝等药物组成),对照组服用塞... 【目的】观察和评价骨炎定方治疗肝肾不足气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服用骨炎定方(由黄芪、红花、骨碎补、补骨脂、木瓜、牛膝等药物组成),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2.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在观察期间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均基本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骨炎定方能有效改善肝肾不足、气虚血瘀型膝OA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塞来昔布,并可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药物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炎定方/治疗应用 膝骨关节炎/中药疗法 肝肾不足 气虚血瘀
原文传递
3D打印结合微创撬拨克氏针固定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马邦兴 任绍东 +6 位作者 屠永刚 张史飞 袁浩彬 陈坚 卢志敏 卢健荣 游志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撬拨克氏针固定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研究对象分为3D打印结合微创...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撬拨克氏针固定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研究对象分为3D打印结合微创撬拨克氏针固定治疗组(3D组)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传统组)各28例。其中,3D组术前打印1∶1的3D骨折模型,术前依据3D模型规划手术方案及模拟手术,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方案;传统组行常规切开复位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Maryland评分。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11.6个月)的随访。3D组均采取了术前模拟的手术方案与步骤,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较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术中透视次数上,3D组较传统组有所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两组术后并发症上,3D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传统组术后切口并发症3例,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术后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两组患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3D打印结合微创撬拨克氏针固定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上,可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失血量,降低跟骨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3D打印 撬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定点取骨、植骨治疗股骨、胫骨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邦兴 任绍东 +2 位作者 陈泽群 屠永刚 张史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6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微创取骨、经皮微创植骨的方法治疗16例内固定术后股骨、胫骨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7月采用自制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微创取骨、经皮微创植骨方法治疗的股骨、胫...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微创取骨、经皮微创植骨的方法治疗16例内固定术后股骨、胫骨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7月采用自制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微创取骨、经皮微创植骨方法治疗的股骨、胫骨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患者16例。对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观察患者取骨量、取骨及植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的愈合情况。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4.8±1.7)个月。16例病例中单处单向取骨8例,单处双向取骨7例,多点取骨1例,平均取骨量(3.9±1.6)cm^3,平均取骨时间(6.8±1.3)min,植骨时间平均(13.5±1.2)min,平均取骨出血量约(5.9±1.1)mL,植骨平均出血量约(10.9±1.4)mL,平均住院天数为5 d。15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患者在术后5~1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平均(7.3±1.1)个月。1例植骨部位出现浅表皮肤感染,1例出现取骨部位伤口血肿,1例胫骨中下1/3骨不连患者植骨后12个月X线片中骨折线仍然明显,无骨痂连接。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骨髓炎、骨化性肌炎,内固定松动、钉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微创取骨、微创植骨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对治疗股骨、胫骨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取骨术 微创植骨术 骨移植 骨不连 骨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桌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邦兴 任绍东 +2 位作者 陈坚 屠永刚 张史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观察平桌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用平桌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27例,达到功能复位7例。愈合时间4~6周,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骨折... 目的:观察平桌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用平桌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27例,达到功能复位7例。愈合时间4~6周,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骨折畸形愈合。按照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分级标准,优30例、良6例。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标准,痊愈29例、好转7例。结论:平桌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疗效好,操作简单且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 平桌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接骨板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任绍东 虎群盛 +4 位作者 刘智 温干军 屠永刚 江帝钦 马邦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2期75-76,共2页
目的:针对骨折患者,探讨适合患者骨骼解剖形态和骨折病理形态特点的数字化接骨板的定制过程和方法,通过数字技术使接骨板完全个体化、特异化。方法:由CT薄断层扫描及三维成像获取骨折部位及对应健侧骨骼的原始数据,经电脑处理生成快速... 目的:针对骨折患者,探讨适合患者骨骼解剖形态和骨折病理形态特点的数字化接骨板的定制过程和方法,通过数字技术使接骨板完全个体化、特异化。方法:由CT薄断层扫描及三维成像获取骨折部位及对应健侧骨骼的原始数据,经电脑处理生成快速成型所需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具体骨折的模型,模拟骨折复位,经电脑分析、处理,设计适合该患者骨折部位的接骨板及设计好预留固定的螺钉孔、接骨板形态。通过数字化程控技术生产出适合骨折患者的个性化数字接骨板。结果:成功定制了首例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的数字化接骨板。结论:该方法是通过结合螺旋CT三维成像、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数控仿真加工技术为创伤骨科患者成功定制出完全数字化、个体化的接骨板,对创伤骨科骨折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植入物,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数字化接骨板 内固定钢板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绍东 陈泽群 +3 位作者 屠永刚 马邦兴 张史飞 袁浩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取出的几个常见问题(如螺钉滑丝、螺钉卡死、瘢痕的处理、出血问题、镇痛、快速康复问题等)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内固定取出中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相应手段和自制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 1例取出失败,16例螺...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取出的几个常见问题(如螺钉滑丝、螺钉卡死、瘢痕的处理、出血问题、镇痛、快速康复问题等)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内固定取出中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相应手段和自制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 1例取出失败,16例螺钉滑丝采用反向丝攻配合自制的压紧装置取出,5例钢板螺钉卡死,采用磨钻头将钉帽磨碎,再将钢板出,其余螺杆用自制的空心钻将其取出,单根螺钉卡死,也可采用钢板折弯后逆时针方向转动取出。对于瘢痕较大或外露部位的瘢痕,采用"V"形瘢痕切除且行皮下美容缝合。对于取钉后钉孔出血明显的采用骨蜡封口,皮肤和皮下出血采用电刀边切边止血,一般不用止血带。缝合皮肤前在皮下注射"鸡尾酒"起到镇痛及止血作用。可达到术后2 h快速康复的目的。结论针对内固定取出时常见的取出困难、止血、镇痛、美容及快速康复问题采用相应合理的措施即可达到取出成功及早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取出困难 螺钉滑丝 瘢痕 止血 镇痛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拨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难复性尺桡骨干双骨折
9
作者 马邦兴 任绍东 +2 位作者 陈泽群 屠永刚 张史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0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撬拨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难复性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难复性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撬拨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随访、观察及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随访时... 目的观察微创撬拨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难复性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难复性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撬拨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随访、观察及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8周,中位愈合时间6周,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骨折畸形愈合。其中22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4例达到功能复位。2例患者骨折复位出现复位的丢失,其中1例患者经再次复位及固定后,达到功能复位,另1例患者复位丢失较大,出现旋转移位,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骨折顺利愈合。3例出现张力性水泡,处理后痊愈。按照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分级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3例,差0例。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治愈24例,好转2例,未愈0例。结论微创撬拨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难复性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拨 手法复位 尺桡骨干双骨折 难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下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10
作者 屠永刚 任绍东 +3 位作者 陈泽群 马邦兴 张史飞 袁浩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10月采用外踝下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5例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CT示关节面塌陷均>2 mm,根据Sanders分型Ⅰ...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10月采用外踝下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5例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CT示关节面塌陷均>2 mm,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2例;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X线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三维CT了解关节面复位及再次塌陷情况。踝关节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切口3~5 cm,平均3.8 cm;手术时间32~56 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18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34.1±4.1)°、(128.4±2.9)°,术后1年分别为(33.9±4.2)°、(128.3±2.7)°,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93.3%。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9%。结论外踝下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能充分显露关节面,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压缩性骨折 撬拨复位 小切口 克氏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简单内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屠永刚 任绍东 +3 位作者 陈泽群 马邦兴 张史飞 袁浩彬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比较外踝下小切口简单内固定与传统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外踝下小切口克氏针简单... 目的比较外踝下小切口简单内固定与传统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外踝下小切口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L"形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一般指标,通过X光片比较Bo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三维CT比较关节面解剖复位率,通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比较踝关节功能。结果 (1)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4.09±0.53)cm,手术时间(42.25±5.98)min,手术出血(62.81±17.90)mL,住院时间(7.31±1.40)d,住院费用(6 964.69±1 091.56)元,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对照组:切口长度(13.28±1.34)cm,手术时间(75.88±12.38)min,手术出血(235.63±61.75)mL,住院时间(18.63±4.73)d,住院费用(21 005.00±3 395.26)元,术后2例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其中1例出现钢板外露。两组一般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Gissane角、Bohler角测量值分别为(33.75±4.03)°、(130.06±5.57)°,对照组分别为(31.81±5.00)°、(130.38±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关节面解剖复位率分别为87.5%(14/16)和93.8%(15/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7.5%(14/16),对照组为81.3%(13/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下小切口、简单内固定与传统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但外踝下小切口简单内固定,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伤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小切口 简单内固定 “L”形切口 解剖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的应用解剖及对寰椎椎弓根钉置钉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绍东 马邦兴 屠永刚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对寰枢椎进行应用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参数,并通过对寰椎标本的观察、测量和研究,为术中定位寰椎椎弓根提供解剖学依据,确定寰椎后路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及其方向和角度。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0具干燥... 目的对寰枢椎进行应用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参数,并通过对寰椎标本的观察、测量和研究,为术中定位寰椎椎弓根提供解剖学依据,确定寰椎后路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及其方向和角度。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0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并结合临床寰椎椎弓根钉置钉体会,探讨置钉注意事项及其技巧。结果对40例寰椎干燥骨标本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75±0.95)mm,高度(5.87±0.74)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的外缘(2.38±0.46)mm处,椎动脉沟底的后弓高度(4.57±0.53)mm,椎动脉沟底的后弓宽度(8.05±1.53)mm;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度(12.6±2.7)°,寰椎椎弓根螺钉上斜角度(5.4±0.2)°。结论解剖学测量可提供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可行性、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进针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应用解剖 椎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史飞 任绍东 +3 位作者 陈泽群 马邦兴 屠永刚 袁浩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7期28-29,共2页
目的探究督灸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 目的探究督灸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观察组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效果值得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手指引导加撬拨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狭部以远A、B型股骨干骨折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泽群 任绍东 +3 位作者 马邦兴 张史飞 屠永刚 袁浩彬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指引导加撬拨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狭部以远A型和B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狭部以远A型和B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手指引导撬拨...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指引导加撬拨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狭部以远A型和B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狭部以远A型和B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手指引导撬拨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骨折均接近解剖对位,平均手术时间为(74.3±4.5)min,平均失血量为(50.0±5.0)ml。随访18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5±0.9)个月,均于一年内取出带锁髓内钉,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手指引导加撬拨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狭部以远A型和B型股骨干骨折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骨折恢复,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部 股骨干骨折 顺行带锁髓内钉 手指引导撬拨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泽群 任绍东 +3 位作者 屠永刚 马邦兴 张史飞 袁浩彬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0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1例,女9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32.4±4.6)岁。骨折按Letournel分类,...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0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1例,女9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32.4±4.6)岁。骨折按Letournel分类,髋臼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髋臼后壁骨折13例,髋臼后柱骨折9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依据术后2年患者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制定的神经功能愈合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损伤进行评估。结果本组随访12~24个月,治疗优良率为66.7%,其中优11例,良9例,可10例。该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平均分级为(2.34±0.02)级,治疗后神经功能平均分级为(3.78±0.03)级,该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平均分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5)。优11例,良19例,优率为100%。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中应加强诊断,并合理的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坐骨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儿童难复性尺桡骨骨折撬拨法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抗 任绍东 +1 位作者 马邦兴 袁丽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儿童难复性尺桡骨骨折撬拨法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难复性尺桡骨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撬拨法手术后,对照组患儿接受术后常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儿童难复性尺桡骨骨折撬拨法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难复性尺桡骨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撬拨法手术后,对照组患儿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饮食等多方面综合护理,所有患儿于术后第1,2,3,7天进行复诊,门诊观察3~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结果干预组患儿肿胀恢复率(80.0%)显著高于常规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儿治疗后复诊疼痛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干预组活动不受限恢复率(93.3%)和握力恢复率(86.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26.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难复性尺桡骨骨折撬拨法术后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尺桡骨骨折 撬拨法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屠永刚 任绍东 +1 位作者 陈坚 马邦兴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 m 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天,经过6个月~4年随访,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评定,优良率为84.5%,术后未见有感染、松动、下沉的现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方法 ,熟练的掌握其手术技巧,可以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屠永刚 周国新 +2 位作者 任绍东 马邦兴 张史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3月,应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12例均采用肱骨远端... 目的探索应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3月,应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12例均采用肱骨远端外侧入路、对侧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放置于肱骨远端后外侧。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术后3月时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有无钢板断裂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2分钟(50-76分钟),术中出血量20m L(10-45m L),其中1例因脂肪液化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2周后伤口顺利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月时肘关节功能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优良率为91%。全部患者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能达到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远端解剖钢板 成人 肱骨外髁粉碎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科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绍东 马邦兴 屠永刚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最近十年研究热门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具有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作用的自体来源血浆制品,其所含有的超生理浓度血小板和多种生长因子是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目前,PRP已在口腔、美容整形、普通外科...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最近十年研究热门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具有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作用的自体来源血浆制品,其所含有的超生理浓度血小板和多种生长因子是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目前,PRP已在口腔、美容整形、普通外科、骨科及运动医学等临床领域开展应用,其中骨科研究是现阶段数量最多的。一些与骨科相关的体外细胞学实验、体内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PRP能有效地促进骨及软组织修复,对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好,但也有文献报道相反的结论或称目前临床证据不足以评价。因此,PRP在骨科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科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屠永刚 任绍东 +2 位作者 周国新 马邦兴 张史飞 《中医正骨》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5~65岁,中位数45岁。左侧9例,右侧6例。开放性骨折2...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5~65岁,中位数45岁。左侧9例,右侧6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3例。受伤至住院时间3~10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65 min,中位数135 min。术中出血量350~500 m L,中位数440 m L。1例患者失访,其余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中位数6个月。采用Kolmert等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4例、可1例。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