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N的水下机械臂仿真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唐宇 马胜伟 +4 位作者 马振华 吴洽儿 杨兴泽 王绍敏 黄应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3,共8页
针对水下机械臂在复杂水流环境下操作精度的提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滑膜控制策略。采用Newton-Euler法构建了适用于恒定均匀水流影响的双关节水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以提高模型精度并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因素。针... 针对水下机械臂在复杂水流环境下操作精度的提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滑膜控制策略。采用Newton-Euler法构建了适用于恒定均匀水流影响的双关节水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以提高模型精度并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因素。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可预知的外部干扰,设计了融入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滑膜控制器,有效补偿模型不准确带来的误差,抵抗多种类型的不确定外部扰动,从而显著改善了水下机械臂的轨迹跟踪速度和准确性。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显示,相比于传统的PD滑模控制算法,提出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滑膜控制方法在均匀水流干扰下,大大提高了水下机械臂的跟踪响应速度和精度,增强了系统在动态变化水流条件和模型不确定性面前的适应性。该策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还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为水下机械臂在现代化海洋牧场等复杂水下作业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神经网络 滑膜控制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南海鸢乌贼的影响
2
作者 廖祖军 王学锋 +5 位作者 周艳波 张磊 吕少梁 吴洽儿 董建宇 马胜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2020年南海围网捕捞鸢乌贼的电子渔捞日志数据,首先分析了鸢乌贼资源的月间变动特征,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 为探究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2020年南海围网捕捞鸢乌贼的电子渔捞日志数据,首先分析了鸢乌贼资源的月间变动特征,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围网月间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CPUE则为2020年大于2019年。南海鸢乌贼渔汛期为3—4月,高产区域集中在112°E—117°E、8°N—12°N,渔汛期CPUE呈现向东和向北偏移的趋势。海洋环境对鸢乌贼资源分布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38,而海表盐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在海洋环境上的载荷量分别为0.87和0.82,两者是影响鸢乌贼资源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所用结构方程模型为量化海洋环境因子与鸢乌贼资源分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为鸢乌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电子渔捞日志 结构方程模型 海洋环境因子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S的船舶配电网潮流计算
3
作者 唐宇 周利粒 +3 位作者 陈余海 马胜伟 吴洽儿 黄应邦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0-415,共6页
为提升船舶直流区域辐射型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解决传统前推回代法在复杂网络和多节点情况下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前推回代法,该方法融入深度遍历(DFS)策略,并优化了节点编号处理过程。通过DFS遍历网络,实现了节点的... 为提升船舶直流区域辐射型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解决传统前推回代法在复杂网络和多节点情况下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前推回代法,该方法融入深度遍历(DFS)策略,并优化了节点编号处理过程。通过DFS遍历网络,实现了节点的高效重新编号,并在节点数量较多时构建邻接矩阵,从而加速计算流程。计算结果显示,改进的前推回代法不仅加快了迭代速度,而且确保了计算误差精度。仿真案例中,与传统前推回代法相比,研究提出的方法在节点电压、支路电流和部分节点功率的计算误差上均有减少,同时,迭代次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时间显著缩短。因此采用DFS结合节点编号优化的改进前推回代法,能够有效应对船舶配电网的复杂结构和多节点挑战,确保了潮流计算的高效性与准确性,为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增强了船舶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电力系统 深度遍历 潮流计算 前推回代法
原文传递
基于BWM-DS证据理论的大风浪环境下渔船航行安全评估
4
作者 孙英健 任玉清 +1 位作者 黄应邦 马胜伟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1,共9页
为预判渔船在大风浪环境下航行时的安全状况,从人、船、环境和管理等4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因果分析图法建立渔船在大风浪环境下航行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最优最劣法(BWM)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D-S证据理论的合成标准融合各评价指标的... 为预判渔船在大风浪环境下航行时的安全状况,从人、船、环境和管理等4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因果分析图法建立渔船在大风浪环境下航行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最优最劣法(BWM)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D-S证据理论的合成标准融合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基本信任函数赋值的方法得到基本可信度值,确定其风险,得到基于BWM-DS证据理论的渔船安全评估新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渔船“粤阳江渔07128”在大风浪环境下翻沉的事故进行评估,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评估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评估所得结果与事故实际情况和专家主观评估结果相符,证明该模型能有效评价渔船在大风浪环境下的安全航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安全评估 大风浪环境 因果分析法 最优最劣法 证据理论
原文传递
新消费业态下海水养殖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以珠海市为例
5
作者 毕洁婷 吕国敏 +3 位作者 周艳波 马胜伟 张磊 吴洽儿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3期201-209,共9页
新消费业态下提升海水养殖产品的流通效率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珠海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分析影响海水养殖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并利用德尔菲法筛选出影响流通效率的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新消费业态下提升海水养殖产品的流通效率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珠海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分析影响海水养殖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并利用德尔菲法筛选出影响流通效率的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对流通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流通渠道显著提升了海水养殖产品的流通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珠海市提升海水养殖产品的流通效率,完善发展水产品流通渠道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消费业态 海水养殖产品 流通效率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重金属对翡翠贻贝的积累与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胜伟 林钦 +3 位作者 陈海刚 蔡文贵 王增焕 贾晓平 《南方水产》 2008年第6期78-82,共5页
通过对翡翠贻贝(Mytilus edulis)进行混合重金属积累与排放的慢性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铅(Pb)、锌(Zn)、铜(Cu)、镍(Ni)、镉(Cd)、铬(Cr)、汞(Hg)和砷(As)的混合溶液在翡翠贻贝体内的积累规律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对Pb、Zn、Cu、N... 通过对翡翠贻贝(Mytilus edulis)进行混合重金属积累与排放的慢性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铅(Pb)、锌(Zn)、铜(Cu)、镍(Ni)、镉(Cd)、铬(Cr)、汞(Hg)和砷(As)的混合溶液在翡翠贻贝体内的积累规律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对Pb、Zn、Cu、Ni、Cd、Cr、Hg和As的富集和排放规律性较强,在累积实验中,翡翠贻贝体内各种重金属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呈上升趋势,翡翠贻贝对重金属Pb,Cu,Ni,Cd,Zn、As、Cr和Hg有较强的累积能力,可很好地指示海水中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在排放实验中,翡翠贻贝体内各重金属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排放曲线都较平缓,表明翡翠贻贝在实验过程中,释放体内重金属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积累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被引量:26
7
作者 马胜伟 沈盎绿 沈新强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4期298-303,共6页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鱼类 急性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胜伟 何元贵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3期92-96,共5页
作为我国外贸大省之一,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22年蝉联全国第一,但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外贸增速已连续5年低于全国,占全国比重也逐年下降。在世界经济危机下,广东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分析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作为我国外贸大省之一,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22年蝉联全国第一,但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外贸增速已连续5年低于全国,占全国比重也逐年下降。在世界经济危机下,广东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分析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而找到相应的对策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运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创立生产前沿面,对广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通过跨期效用函数建立了数理模型来证明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另外,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结果,通过协整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和出口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短期调整系数为负数,能较好的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贸易 跨期效用函数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 被引量:52
9
作者 陈海刚 林钦 +3 位作者 蔡文贵 马胜伟 王许诺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mg·kg-1湿重和7.66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b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双壳类 重金属 积累 释放 生物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暴露条件下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积累与释放特征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海刚 贾晓平 +3 位作者 林钦 马胜伟 蔡文贵 王增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2-927,共6页
选择近江牡蛎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混合暴露条件下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Pb、Cu、Ni、Cd、Cr和Hg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可较好地指示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水平,但对重金属Zn和As的积累能力很小,... 选择近江牡蛎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混合暴露条件下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Pb、Cu、Ni、Cd、Cr和Hg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可较好地指示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水平,但对重金属Zn和As的积累能力很小,不能真实反映溶液中重金属Zn和As含量的变化水平.在随后35 d的释放阶段,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释放能力较差.双箱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混合暴露条件下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但不适合对其释放特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积累 释放 双箱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特征种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4 位作者 贾晓平 杨圣云 马胜伟 陈海刚 李纯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7-892,共16页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各季种类平均更替率高达63%。(2)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第一优势种,周年均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除粗帝汶蛤外还有毛头梨体星虫(Apionsoma trichocephal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独毛虫(Tharyx sp.)和中蚓虫(Mediomastus sp.)为大亚湾周年优势种,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以多毛类为特征种类。多毛类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表和反映了整个群落的特征。(4)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情况反映了大亚湾海域环境状况。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更替明显、特征种季节变化大,反映出大亚湾海域环境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春、夏和秋3季,秋、冬季较为稳定。优势种组成的年际变化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此外,多毛类在底栖动物群落中地位的突显,也反映出大亚湾海域营养水平的变化。对比历史资料分析,结论认为,大亚湾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远低于历史水平,群落简单化趋势仍较为明显。虽然因采样区域和样品分选工具的差异,2008年种类远多于2004年调查结果,但仍低于1987年的473种。此外,1987年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2008年站均出现种数为15.0种/站,最高种数为38种/站,依然远低于历史水平。本研究旨在为系统开展大亚湾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更为全面、丰富、准确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特征种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胁迫对翡翠贻贝(Pernaviridis)SOD、MDA和GSH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志斐 张喆 +5 位作者 马胜伟 王贺威 巩秀玉 蔡文贵 陈海刚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DE209(0.1、1、10mg·L-1)在胁迫1、3、7、15d和清洁海水中释放3、7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DE209(0.1、1、10mg·L-1)在胁迫1、3、7、15d和清洁海水中释放3、7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209胁迫后,翡翠贻贝2组织SOD活性先是受到明显的诱导作用,之后随胁迫时间延长被显著性抑制(P<0.01);BDE209对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的影响呈诱导-抑制反复变化,对内脏团MDA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其中胁迫第3d时的诱导率最高,为22.83%。翡翠贻贝外套膜GSH含量在BDE209胁迫初期就被显著诱导(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诱导效应降低,在第15d时被显著性抑制(P<0.05);BDE209可诱导内脏团GSH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但随暴露浓度增加GSH含量明显降低。清水恢复阶段,在清洁海水中恢复3d后,翡翠贻贝2组织MDA含量和GSH含量相对于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SOD活性总体在外套膜中受到抑制、内脏团中受到诱导,仅个别浓度组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翡翠贻贝 外套膜 内脏团 SOD MDA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7
13
作者 廖秀丽 陈丕茂 +1 位作者 马胜伟 陈海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优势种的年际更替明显;丰度呈上升趋势。K优势度曲线的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008年5月>2007年4月>2009年5月,前后3次调查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聚类(cluster)及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显示,3次调查中杨梅坑海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站位倾向于分别聚类在一起,研究的区域可能受海流影响较大;礁区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水温和水深、盐度、总悬浮物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贺威 马胜伟 +5 位作者 张喆 陈海刚 黄志斐 巩秀玉 蔡文贵 贾晓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8-516,共9页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急性毒性,同时探讨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的变...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急性毒性,同时探讨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68.3mg·L-1,安全浓度为6.83mg·L-1。在PFOS胁迫阶段,1mg·L-1浓度组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内脏团SOD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PFOS浓度高于1mg·L-1时,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内脏团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中GSH含量均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PFOS胁迫15d后各浓度组GSH含量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受PFOS胁迫后显著升高(p<0.05),内脏团MDA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净水释放阶段,翡翠贻贝两组织中SOD活性在释放7d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GSH含量和MDA含量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研究结果表明,PFOS暴露能够引起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氧化胁迫,但这种损伤的效果不明显,释放短时间后即可自我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全氟辛烷磺酸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51
15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马胜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19,共7页
依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5月和8月8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优势种出现的年份,平均丰度、优势度、聚集强度和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确定本区优势种的重要性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 依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5月和8月8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优势种出现的年份,平均丰度、优势度、聚集强度和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确定本区优势种的重要性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和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为次要优势种.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是偶然出现的优势种.中华哲水蚤在春季对总丰度贡献最大.真刺唇角水蚤是8个航次唯一的优势种,种群年间变化不显著.太平洋纺锤水蚤,火腿许水蚤和虫肢歪水蚤分布范围相对狭小,火腿许水蚤和虫肢歪水蚤分布在沿岸偏淡水的水体,适合较低的温度.太平洋纺锤水蚤分布在近岸偏咸水的水体,适合较高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优势种 年间变化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石油烃组分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肖雅元 李纯厚 +6 位作者 徐姗楠 吕国敏 张喆 黄志婓 马胜伟 王学峰 巩秀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8-606,共9页
在室内半静水的实验条件下,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分别暴露于0.005、0.010、0.050、0.100mg.L-1的0#柴油水溶液(WSF)中,在污染后1、3、7、15d取样,于15d后转入清洁海水中进行7d污染释放试验,在18、22d采样。测定内脏团和外套膜丙二... 在室内半静水的实验条件下,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分别暴露于0.005、0.010、0.050、0.100mg.L-1的0#柴油水溶液(WSF)中,在污染后1、3、7、15d取样,于15d后转入清洁海水中进行7d污染释放试验,在18、22d采样。测定内脏团和外套膜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组(0.100、0.050mg.L-1)暴污的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比低剂量组(0.005mg.L-1)显著(P<0.01),整个暴露过程中呈现先抑制后诱导再抑制的波动变化趋势,无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WSF暴露初期,内脏团组织中GSH含量和GST活性反应灵敏且受到抑制,此后受到明显诱导而升高,在暴露第7d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外套膜各剂量组GSH含量和GST活性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剂量-时间效应明显。污染解除后,4种生理指标均缓慢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翡翠贻贝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彭璇 马胜伟 +3 位作者 陈海刚 张喆 周艳波 蔡文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5,共9页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北部柘林湾近岸海域向东南部海域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功能区中,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的高值出现在网箱养殖区,硅酸盐(Si O3-Si)的高值出现在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的营养盐水平均较低。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物分担率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海洋牧场受到DIN和PO4-P污染的程度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均呈现由西北海域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网箱养殖区受DIN和PO4-P污染最重,呈现严重富营养化,其次为贝类底播区,而人工鱼礁区和对比区受到的污染程度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营养盐 空间分布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林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谷阳光 林钦 +4 位作者 王增焕 马胜伟 卢腾腾 柯常亮 杜飞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了解柘林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对海湾生态危害状况,于2011年4月采集了柘林湾及邻近海域1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柘林湾及邻近海域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海洋沉积物Ⅰ类标... 为了解柘林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对海湾生态危害状况,于2011年4月采集了柘林湾及邻近海域1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柘林湾及邻近海域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海洋沉积物Ⅰ类标准,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铅(Pb)、铬(Cr)、铜(Cu)和锌(Z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1~31.20 mg.kg-1、12.71~63.56 mg.kg-1、2.36~20.38 mg.kg-1和12.50~85.58 mg.kg-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柘林湾及邻近海域重金属危害属于轻微污染,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r>Pb>Cu>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三丁基锡对黑鲷鳃和肝组织SOD、MDA和GPx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3 位作者 林钦 甘居利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BTCl对黑鲷鳃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肝脏SOD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暴露TBTCl溶液中24h后,黑鲷鳃和肝脏MDA含量均有升高,且随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暴露48h后,2组织中MD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TBTCl对黑鲷鳃GPx活性的影响先是表现出显著性抑制,之后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的促进效应,肝脏则呈现随浓度增加GPx活性被显著性地促进的趋势。黑鲷体内鳃和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统对TBTCl的毒理学敏感性,表明其可以作为监测有机锡污染程度的效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三丁基锡 黑鲷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3胁迫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SOD、MDA和GSH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志斐 马胜伟 +5 位作者 张喆 王贺威 巩秀玉 蔡文贵 陈海刚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0,共6页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一溴联苯醚(BDE3)(1μg.L-1、10μg.L-1和100μg.L-1)胁迫1 d、3 d、7 d和15 d且清洁海水释放3 d和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一溴联苯醚(BDE3)(1μg.L-1、10μg.L-1和100μg.L-1)胁迫1 d、3 d、7 d和15 d且清洁海水释放3 d和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3胁迫后低浓度组翡翠贻贝两组织SOD活性均受到诱导(P<0.01),诱导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中、高浓度组外套膜对BDE3响应比内脏团灵敏;BDE3对翡翠贻贝外套膜b(MDA)的影响总体呈诱导后抑制趋势,对内脏团b(MDA)的影响表现抑制-诱导反复变化,其中低浓度组第3天时诱导率最高(26.04%),高浓度组第7天时抑制率最高(14.92%);翡翠贻贝外套膜w(GSH)在BDE3胁迫下,低浓度组一直被诱导(P<0.01),中、高浓度组总体呈诱导后抑制作用,内脏团中高浓度组w(GSH)胁迫第1天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w(GSH)显著增加(P<0.01),中、高浓度组出现诱导抑制的不规律变化。释放阶段结束后仅个别浓度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3 翡翠贻贝 外套膜 内脏团 SOD MDA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