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富马酸比索洛尔与阿替洛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
1
作者 徐世茹 陈锐 +3 位作者 吴朝阳 宋培培 马玉花 封顺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样品经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与分析。结果3种心脏病常用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样品经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与分析。结果3种心脏病常用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的检出限分别为16.73、33.58、21.46mg/L,对应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g/L,回收率为91.2%、98.8%、88.4%。结论建立了同时分离分析3种心脏病药物的方法,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完全,结果准确可靠,为后期心脏病患者尿液中的药物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气相色谱质谱 酒石酸美托洛尔 富马酸比索洛尔 阿替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普连软膏封包治疗静止期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马玉花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火针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普连软膏封包治疗静止期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于枣庄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静止期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火针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普连软膏封包治疗静止期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于枣庄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静止期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皮损情况、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红斑、鳞屑、浸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38)。结论:火针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普连软膏封包治疗静止期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皮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火针 普连软膏封包 窄谱中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沙棘CMO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与蛋白结构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青青 马玉花 +3 位作者 董佳伟 冶贵生 张丹 杨开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CMO基因是沙棘体内甜菜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对植物体抗旱起着重要作用。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对沙棘CMO基因及其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不同组织部位CM... CMO基因是沙棘体内甜菜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对植物体抗旱起着重要作用。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对沙棘CMO基因及其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不同组织部位CMO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CMO基因全长1566 bp,ORF长1364 bp,编码45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41 ku,等电点为6.78;CMO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无信号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CMO蛋白具有多个多种类型的功能位点,为蛋白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此外CMO蛋白的亲水性较强,无跨膜螺旋区;CMO蛋白三维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互相盘绕而成;时空表达模式研究表明沙棘CMO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CMO基因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整体呈逐步升高的趋势,直至胁迫末期或复水后才有所降低;CMO基因在沙棘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表达量大小为根>叶>茎。通过对沙棘CMO基因的研究分析,以期为提高沙棘抗旱性及植物CMO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干旱胁迫 CMO基因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解钾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佩 王彬贤 +1 位作者 郭思雨 马玉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解钾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测定;将解钾菌接种于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K15、K50和K65三株解钾菌均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培养3 d后,3株解钾菌溶解有机磷的浑浊圈直径为3.75~7.13 mm,解有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5.12~11.33μg·mL^(-1);溶解无机磷的透明圈直径为3.25~5.31 mm,解无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3.39~6.63μg·mL^(-1);解钾的黄色光圈直径为17.53~25.17 mm,解钾菌液中K^(+)质量浓度为4.87~7.15μg·mL^(-1);降解纤维素的透明圈直径为8.37~12.07 mm。3株解钾菌均可提高空心菜种子的萌芽率(表现为K65>K50>K15)。施用解钾菌菌液可提高空心菜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表现为K65>K50>K15)。其中,K65对幼苗的促生作用最显著,K65处理的幼苗鲜质量达到0.24 g,比CK提高33.3%。【结论】3株解钾菌均具有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施用解钾菌菌液后空心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其中,K50和K65的促生效果均比K15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土壤微生物 不动杆菌 根际促生菌 解钾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根际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促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佩 亚琼 +2 位作者 何永超 王彬贤 马玉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目的】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及促生能力比较,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 【目的】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及促生能力比较,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固氮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固氮、种子萌发的能力进行测定;将固氮菌接种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鉴定出1株哈夫尼菌(N5)、1株不动杆菌(N6)、4株沙雷氏菌(N1、N2、N3、N4)。培养7 d后,6株固氮菌固氮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为1.23~1.83,N3的D/d最大,较N5提高48.8%;培养3 d后,6株固氮菌溶解有机磷圈直径为6.43~9.65 mm,溶解无机磷圈直径为3.13~5.50 mm,解钾圈直径为8.18~22.17 mm。平板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固氮菌可提高空心菜种子萌芽率,并且可显著促进空心菜生长发育。其中,菌株N3和N6促生效果显著,其鲜质量分别为0.24 g和0.26 g,较对照组(CK)增加了33.3%和44.4%。【结论】固氮菌N3和N6分别为沙雷氏菌和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解磷、解钾、固氮能力,且均能提高空心菜种子发芽率,促进空心菜幼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土壤微生物 沙雷氏菌 根际促生菌 固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HrNHX6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肖莎莎 费凡 +2 位作者 董佳伟 张丹 马玉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Na^(+)/H^(+)逆向转运蛋白(NHX)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可调节植物响应盐胁迫.本研究对中国沙棘HrNHX6进行结构预测和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HrNHX6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①HrNHX6基因总长为1347 bp,与月季花... Na^(+)/H^(+)逆向转运蛋白(NHX)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可调节植物响应盐胁迫.本研究对中国沙棘HrNHX6进行结构预测和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HrNHX6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①HrNHX6基因总长为1347 bp,与月季花等植物NHX6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②HrNHX6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膜中,不具有信号肽,含7个跨膜螺旋结构,且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其二级结构的主要构成元件,具有多个修饰位点.③盐胁迫下中国沙棘根、茎、叶中的HrNHX6基因表达上调,说明HrNHX6基因在中国沙棘响应盐胁迫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国沙棘应对盐胁迫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盐胁迫 HrNHX6基因 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蕹菜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佩 王彬贤 +2 位作者 亚琼 郭思雨 马玉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253,共7页
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为挖掘根际解磷促生菌株创造条件。利用筛选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出在有机磷和无机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 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为挖掘根际解磷促生菌株创造条件。利用筛选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出在有机磷和无机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法,鉴定出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2株不动杆菌、3株沙雷氏菌,并对其解有机磷、解无机磷、种子发芽率以及促生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培养3 d, 6株菌株溶解有机磷圈为7.21~13.57 mm,溶解无机磷圈为3.83~7.67 mm,解有机磷量为9.37~15.79μg/mL,解无机磷量为5.29~8.49μg/mL,以菌株W2、W6的效果最佳,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经平板促生试验发现,解磷菌可提高蕹菜种子发芽率,W2处理的蕹菜种子发芽率最高,培养后3、5 d其发芽率分别为83%、97%,较CK分别提高15.3%、16.9%,W6处理次之。解磷菌可显著提高蕹菜生长发育,其中菌株W2、W6的促生效果显著,其鲜重分别为0.22、0.21 g,较CK增加22.2%、16.7%。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解磷菌处理下蕹菜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发芽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W2、W6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菌种鉴定 解磷菌 根际促生菌 生长发育 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HrANR基因及黄酮类累积与抗旱的关系
8
作者 刘瑞 赵浪 +1 位作者 冶贵生 马玉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ANR)是合成黄酮类物质的关键酶之一,为明确其编码基因结构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该文从中国沙棘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1个ANR基因,命名为HrANR基因。采用生... 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ANR)是合成黄酮类物质的关键酶之一,为明确其编码基因结构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该文从中国沙棘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1个ANR基因,命名为HrANR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胁迫下各组织中HrANR基因的表达量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沙棘HrANR基因ORF为1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ANR同源蛋白具有明显的科属特性。(2)干旱胁迫下HrANR基因在中国沙棘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但表达趋势不同,其中在根中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茎中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叶中呈先升高后持续降低的趋势。(3)通过芦丁标准曲线获得不同胁迫程度下中国沙棘叶内黄酮类的含量,表明黄酮类含量呈先持续上升,随后略有下降,复水后上升至最高点的变化趋势,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黄酮类含量与干旱胁迫呈正相关,在严重胁迫下黄酮类含量与胁迫呈负相关。(4)叶和茎的HrANR基因表达量与黄酮类含量呈负相关(P_(叶)=-0.751,P_(茎)=-0.934),根中呈正相关(P_(根)=0.444)。综上表明,中国沙棘HrANR基因的表达及黄酮类含量变化与其抗旱性密切相关,其结果为中国沙棘抗旱机制的阐明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花青素还原酶 干旱胁迫 表达模式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假单胞属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对雍菜促生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高佩 徐淑琴 +3 位作者 贺曦 三鸿源 马玉花 冶贵生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2-1411,共10页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多重功能的假单胞属菌株,为生物菌肥的研发创造条件。【方法】利用筛选培养基对沙棘根际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纯化。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多重功能的假单胞属菌株,为生物菌肥的研发创造条件。【方法】利用筛选培养基对沙棘根际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纯化。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并测定菌株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固氮和降解纤维素能力。以雍菜为试验材料,检测各假单胞菌属菌株促进雍菜种子萌发以及雍菜幼苗生长能力。【结果】从中国沙棘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株假单胞菌,培养3 d,7株假单胞菌溶解有机磷浑浊圈直径为4.28~13.71 mm,溶解无机磷透明圈直径为3.51~7.62 mm,解有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5.15~25.41μg·mL^(−1),解无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2.15~22.26μg·mL^(−1),解钾黄色光圈直径为11.12~21.85 mm,解钾菌液中K^(+)质量浓度为5.07~14.33μg·mL^(−1),固氮透明圈直径(D)和菌落生长直径(d)的比值(D/d)为1.33~1.86,降解纤维素透明圈直径为4.61~10.22 mm。平板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可提高雍菜种子发芽率,并且可显著提高雍菜幼苗生长。其中菌株ZGSJ-3促生效果最好,其叶宽和茎长分别为3.69 mm和50.25 mm,较CK显著增加35.2%和41.2%。【结论】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假单胞菌菌液处理下雍菜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发芽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ZGSJ-3和ZGSJ-7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雍菜 假单胞菌 根际促生菌 促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精油的熏蒸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马玉花 赵忠 +2 位作者 江志利 魏丽萍 张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79-1883,共5页
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熏蒸杀虫活性,结果显示:苦杏仁精油对各试虫均有较强的熏蒸杀虫活性,其中含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09、0.63、4.63、12.03μ... 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熏蒸杀虫活性,结果显示:苦杏仁精油对各试虫均有较强的熏蒸杀虫活性,其中含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09、0.63、4.63、12.03μL/L;除去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53、0.52、4.08、23.46μL/L;熏蒸的时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HCN的苦杏仁精油和不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对供试试虫的熏杀速度均较快,其中白纹伊蚊的反应最快,其次为家蝇、粘虫、玉米象.除玉米象外苦杏仁精油中所含的微量HCN对试虫的熏蒸活性影响不大,且2种处理的精油对同种试虫的致死中时差别范围不超过10 min.实验结果表明,苦杏仁精油可作为新型的杀虫活性物质,为苦杏仁精油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精油 熏蒸活性 家蝇 白纹伊蚊 粘虫 玉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杏仁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马玉花 赵忠 +4 位作者 李科友 希汉 郭婵娟 史清华 朱海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该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杏仁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4 L/h、粒径60目、萃取时间2 h。各因素影响杏仁的得率的顺序... 该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杏仁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4 L/h、粒径60目、萃取时间2 h。各因素影响杏仁的得率的顺序为:粒径>时间>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温度。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的杏仁油的得率为52.98%。本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综合、无毒、高效地开发利用苦杏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杏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苦杏仁油的含量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玉花 赵忠 +3 位作者 李科友 希汉 郭婵娟 魏丽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73,共4页
通过对庆阳,隰县,安塞,镇原,华池,灵台,方山以及麟游的苦杏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以及VE含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苦杏仁含油率在42.642%到53.569%之间,各产地的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相同,都含有6种脂肪酸,即亚油酸、油酸、棕榈... 通过对庆阳,隰县,安塞,镇原,华池,灵台,方山以及麟游的苦杏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以及VE含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苦杏仁含油率在42.642%到53.569%之间,各产地的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相同,都含有6种脂肪酸,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以及亚麻酸。苦杏仁油中的总VE含量在19.4 mg/100 g到55.833 mg/100 g之间,不同产地苦杏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在94%以上,其中油酸质量分数在62.8%以上,亚油酸质量分数在24%以上。综合考虑含油率、不饱和脂肪酸以及VE含量优选出黄土高原地区苦杏仁的最佳产地为麟游,该结果为苦杏仁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不同产地 杏仁油 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马玉花 赵忠 +5 位作者 李科友 希汉 史清华 朱海兰 郭婵娟 魏丽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分别采用溶剂回流法、冷浸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以及热榨法从苦杏仁中萃取脂肪油,结果表明热榨法提取效率高于其他方法。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所合成分相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2.64%~94.63%... 分别采用溶剂回流法、冷浸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以及热榨法从苦杏仁中萃取脂肪油,结果表明热榨法提取效率高于其他方法。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所合成分相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2.64%~94.63%之间;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VE的含量,结果显示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油VE含量最高,热榨法提取的油次之。酸值检测则显示热榨法优于其他三种方法。综合考虑各指标以及能耗,热榨法是经济、高效、高品质的杏仁油提取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杏仁油 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叶黄酮的提取及纯化研究
14
作者 刘若琪 刘瑞 +1 位作者 福林 马玉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8-96,共9页
以青海省门源县采集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 Rousi)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中国沙棘叶黄酮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优化其提取效率和纯化效果,以期为中国沙棘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利... 以青海省门源县采集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 Rousi)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中国沙棘叶黄酮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优化其提取效率和纯化效果,以期为中国沙棘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75%乙醇、81℃温度、110 min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1∶8 mg·mL^(-1)的条件下进行2次醇提取,其理论黄酮得率为60.56 mg·g^(-1),实测结果为(60.52±0.18)mg·g^(-1);以D101大孔树脂作为吸附剂,系统的优化筛选上样量、浓度、酸碱环境、洗脱剂用量、洗脱速率及洗脱剂浓度等参数,得到D101大孔树脂吸附率为91.19%±0.32%,解析率为92.27%±0.75%,使黄酮含量提高了近2.95倍,且吸附率高于以往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酮 中国沙棘 响应面法 提取 纯化
原文传递
川西獐牙菜中不同部位3种药用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玉花 陈桂琛 +2 位作者 吉文鹤 卢学峰 纪兰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的川西獐牙菜中不同部位3种有效成分,即龙胆苦苷(S_1)、芒果苷(S_2)、7-O-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S_3)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Kromasil C_(18)(250mm×4.60 mm,5μ...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的川西獐牙菜中不同部位3种有效成分,即龙胆苦苷(S_1)、芒果苷(S_2)、7-O-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S_3)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Kromasil C_(18)(250mm×4.6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 min→50 min→55 min,甲醇:20%→80%→10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实用性强。川西獐牙菜中3种药效成分在花的部位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西獐牙菜 不同部位 龙胆苦苷(S1) 芒果苷(S2) 7-O-β-D-吡喃木糖-1 8-二羟基-3-甲氧基山酮(S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川西獐牙菜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药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杜仲rDNA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马玉花 杨吉安 +1 位作者 贾万忠 冶贵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运用克隆测序法,对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糖体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植物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587-589 bp,长度变异仅为2 bp,其中ITS-1区为218~219 bp,在ITS-2区为205~20... 运用克隆测序法,对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糖体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植物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587-589 bp,长度变异仅为2 bp,其中ITS-1区为218~219 bp,在ITS-2区为205~206 bp,5.8SrDNA均为164bp,且高度保守,无变异位点.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杜仲样品同源性均在96.9%以上.根据ITS序列特征构建的系统树,来自同一地区的样品并不一定处于同一分组,而来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也可能属于同一分组;另外它们的聚类结果与其根据叶型分类的情况也不一致.因而认为只有把杜仲的遗传变异与其它方面的证据和特征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最终确定它们的合理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ITS区 序列分析 地区 核糖体DNA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川西獐牙菜中6种药用成分的测定方法和动态积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玉花 纪兰菊 +2 位作者 吉文鹤 陈桂琛 卢学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3-396,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西獐牙菜中6种药用成分不同生长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 250mm×4.60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02%的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60nm.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显示,川西獐牙菜...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西獐牙菜中6种药用成分不同生长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 250mm×4.60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02%的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60nm.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显示,川西獐牙菜全草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 花果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獐牙菜 龙胆苦苷 芒果苷 生长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玉花 赵忠 +3 位作者 江志利 魏丽萍 郭婵娟 张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4-609,共6页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h,5~100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h,5~100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含HCN)/98.33%(去HCN)和100%,48h时含HCN与除去HCN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分别为5.10和4.69μL/mL;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1~3d,并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蛹出现,部分试虫虽能正常化蛹并羽化,但其蛹以及成虫虫体均较对照小,且羽化后蛾体萎缩,活动力降低,因展翅困难而死。可见,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其对粘虫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主要表现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苦杏仁精油有望发展为植物性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精油 粘虫 触杀活性 生长发育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麻花秦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马玉花 孙峰 +2 位作者 孙菁 陈桂琛 徐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98-1699,1746,共3页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具有清热利胆、舒筋止痛之功效,是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低热盗汗、黄疸型肝炎等的珍稀藏药草本植物。笔者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该植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物种资源的进...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具有清热利胆、舒筋止痛之功效,是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低热盗汗、黄疸型肝炎等的珍稀藏药草本植物。笔者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该植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麻花秦艽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肋果沙棘’渗透调节物及保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玉花 刘品高 +2 位作者 高英 向前胜 周至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以‘肋果沙棘’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对‘肋果沙棘’叶片渗透调节物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肋果沙棘’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含量急... 以‘肋果沙棘’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对‘肋果沙棘’叶片渗透调节物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肋果沙棘’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含量急剧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升高;另外,干旱胁迫下‘肋果沙棘’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SOD酶和POD酶活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AT酶活性则随着干旱胁迫加剧而增强.由此得出‘肋果沙棘’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通过渗透调节物和保护酶活性的调节,迅速做出生理响应,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以及正常的生命活动,说明‘肋果沙棘’具有很强的抗旱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果沙棘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物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