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萜类致香化合物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笑龙 刘芳 +4 位作者 宗胜杰 马浩波 孟智勇 张国平 王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探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萜类致香物质代谢特征的影响,为烤烟适时采收及提高烟叶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对各成熟度烤烟鲜烟叶腺毛分泌物(二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四萜类化合物)含量与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 为探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萜类致香物质代谢特征的影响,为烤烟适时采收及提高烟叶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对各成熟度烤烟鲜烟叶腺毛分泌物(二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四萜类化合物)含量与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对萜类物质合成和降解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对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评吸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表面腺毛密度、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呈降低趋势;鲜烟叶西柏三烯二醇含量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其降解产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西柏烷类合成基因CYC-1和CYP71D16的表达量随着烤烟采收成熟度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DXR表达量在中部叶中呈降低趋势,而在上部叶中差异很小。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的关键基因PAL、LOX和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PSY在中部叶中呈上调趋势,而在下部叶中呈下调趋势。在成熟和完熟时采收,烤后烟叶的颜色、油分、嗅香等指标得分更高,香气量、浓度更足,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更佳。综合来看,中部叶在成熟时采收,上部叶在完熟时采收,烟叶的整体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采收成熟度 西柏烷二萜 类胡萝卜素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部六片烟叶分类采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浩波 苏新宏 +8 位作者 常剑波 韦凤杰 王建安 王勇军 孟智勇 宗胜杰 李军正 张继帅 高相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5期163-165,170,共4页
[目的]实现三门峡地区上部六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后合理、精准的烘烤。[方法]结合上部烟叶成熟时不同叶位成熟特征差异,开展上部烟叶分类采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三门峡上部六片烟叶成熟特征存在差异,下三片烟叶成熟特征优于... [目的]实现三门峡地区上部六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后合理、精准的烘烤。[方法]结合上部烟叶成熟时不同叶位成熟特征差异,开展上部烟叶分类采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三门峡上部六片烟叶成熟特征存在差异,下三片烟叶成熟特征优于上三片烟叶;与常规上部六片烟叶一次性成熟混合采收相比,采用“上三片”和“下三片”分类采收、分层装烟烘烤,烤后烟叶油分增加,结构疏松,外观质量明显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7.49%~13.34%和8.60%~18.76%,烟碱含量降低2.49%~4.71%,所有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烤后上三片烟叶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提高5.51%,其他香气物质提高13.87%,而下三片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提高100.7%,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提高122.11%。分类采收分层装烟下三片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较混合样提升61.57%,上三片烟叶与混合采收样品相当。[结论]上部六片烟叶分类采收、分层烘烤能够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质量,利于上部烟叶品质形成以及可用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叶 分类采收 烘烤 分层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孟智勇 张保占 +6 位作者 马浩波 李彦平 胡占军 王正平 朱景伟 曹晓涛 张东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下部烟叶提前5d采收,能提高橘色烟比例,经评吸,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稍小,余味好;常规采收的烤后烟叶糖类物质含量高,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中部烟叶常规采收,烟叶油分好,色度强,糖类物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提前7d采收降低10.8%,糖碱比(9.95)、氮碱比(1.02)比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经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减轻、余味较适。上部烟叶推迟9d成熟采收,烟叶油分足,色度浓,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总氮、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最低(5.46%),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分别降低22.00%、21.33%,糖碱比适宜,还原糖/总糖分别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提高11.69%和14.67%,经评吸,香气量较足,劲头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提前5d到常规采收之间为宜,即适当早收;中部烟叶的采收时间掌握在常规采收到推迟7d采收为宜;上部烟叶应较常规采收推迟9d充分成熟后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烤烟 浓香型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烤烟区试品种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焕 李雪君 +3 位作者 马浩波 孙计平 丁燕芳 平文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7-1200,共4页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分析更为简便。运用DTOPSIS法分析了2010年度全国烤烟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试点的试验数据,探讨了DTOPSIS法在烤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分析更为简便。运用DTOPSIS法分析了2010年度全国烤烟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试点的试验数据,探讨了DTOPSIS法在烤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A3和A5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与实际观测值极其吻合。并对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OPSIS 烤烟品种 区域试验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烘烤定色升温方式对烤烟质量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孟智勇 马浩波 +6 位作者 李彦平 高相彬 朱景伟 胡占军 曹晓涛 王红军 朱均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61,共5页
为确定烤烟烘烤定色阶段最优的升温方式,优化河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烤烟质量,以中烟100为材料,在烘烤定色阶段设置慢加速升温和分段升温2种升温方式,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烟叶经济性状和耗能成本、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感... 为确定烤烟烘烤定色阶段最优的升温方式,优化河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烤烟质量,以中烟100为材料,在烘烤定色阶段设置慢加速升温和分段升温2种升温方式,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烟叶经济性状和耗能成本、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以及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段升温相比,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的经济效益较好,煤耗降低,上等烟比例增加,均价提高0.15元/kg,产值增加318元/hm2;烤后烟叶油分、色度、挂灰杂色等外观品质指标得到改善;中部烟和上部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0.82、0.33个百分点和0.66、0.22个百分点,烟碱、淀粉含量分别降低0.11、0.09个百分点和0.54、1.03个百分点,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减轻;中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挥发性物质总量分别增加8.20%、5.68%,同时中、上部叶新植二烯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和茄酮含量均增加。而定色阶段采用分段升温,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物质总量较高,且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密集烘烤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方式,即升温速度先慢后快,干球温度分38~40℃、42~46℃、46~50℃、50~54℃等4个阶段,正常烟叶升温速度依次为每4、3、2、1h升温1℃,对烟叶进行烘烤,经济效益和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值得在河南烟叶密集烘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烘烤 定色升温方式 烟叶质量 致香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烤烟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焕 侯咏 +8 位作者 段旺军 李耀宇 刘风兰 王素琴 李彦平 李雪君 马浩波 俎焕新 郭芳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系)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品质、抗病性三者兼顾的情况下,9111-21、NC89等表现优良。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9111-21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系)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品质、抗病性三者兼顾的情况下,9111-21、NC89等表现优良。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9111-21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龙江951,NC89品种曾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实践证明,该分析方法用于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品种 灰色系统 关联度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烘烤定色阶段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保占 孟智勇 +6 位作者 马浩波 马永建 谢德平 王伟超 朱均田 曹晓涛 李伟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优化烟叶密集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定色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9℃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40℃)烤后烟叶... 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优化烟叶密集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定色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9℃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40℃)烤后烟叶经济效益较好,每千克烤后烟叶均价提高0.18~0.42元,耗煤量减少0.01~0.07kg;油分、身份、结构、色度等外观质量改善,嗅香较好;内在化学成分表现为多数样品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分别平均增加14.79%和11.99%,总氮、蛋白质、烟碱、淀粉含量减少,糖碱比(多在7.00~10.44)、氮碱比(多在0.60~0.98)更趋于协调;单料烟评吸质量高半个到一个档次,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指标较优。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处理提高了中、上部烟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以及中部烟叶的棕色化产物含量;下部烟叶以较低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8℃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39℃)烤后两糖含量相对较低,化学成分比较协调,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含量得到提高。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采用较低定色湿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香气物质含量高;中上部烟叶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烤后烟叶经济效益较好,外观质量好,化学成分协调,评吸档次高,香气物质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烘烤 定色湿球温度 烤烟 烟叶品质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浓香型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智勇 杨应明 +8 位作者 高相彬 胡战军 马浩波 陈初 朱银峰 曹晓涛 李海江 张要旭 张国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以中烟100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豫烟7、9、10号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间烤后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差异明显。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表现为不易烘烤且处理间差异较大,淀粉含量适宜(平均降低1.21个百分点,... 以中烟100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豫烟7、9、10号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间烤后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差异明显。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表现为不易烘烤且处理间差异较大,淀粉含量适宜(平均降低1.21个百分点,平均为5.79%),K_2O含量提高(平均为1.71%),总体以工艺2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外观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93%),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K_2O含量最高(1.96%),钾氯比高(2.33),化学成分协调性相对较佳,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尤其是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浓香型特征明显;豫烟9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明显好于中烟100,均价提高2.27元/kg,淀粉含量平均降低1.46个百分点,感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无明显缺点,工业评价较好,具有浓香型特征,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好,均价达到19.92元/kg,总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83%)、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香气质较好、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豫烟10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均好于中烟100,稍差于豫烟9号,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佳,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高,均价达到19.50元/kg,外观质量评价最高,总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较好、杂气少、刺激性小,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综合分析,豫烟7、9、10号配合适宜烘烤工艺均可烤出浓香型特征突出的烟叶,符合特色烟发展需求,值得在浓香型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浓香型 烘烤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黄期温湿度对豫烟10号碳代谢及烤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高相彬 宗胜杰 +6 位作者 孟智勇 赵凤霞 李建华 刘芳 马浩波 朱银峰 张国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54-2458,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彰显浓香型新品种豫烟10号的品质,推动豫烟10号的示范推广。【方法】以豫烟10号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碳代谢酶活性、相关物质含量以及烤后品质的影响,探索豫烟10号变黄期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目的】为进一步彰显浓香型新品种豫烟10号的品质,推动豫烟10号的示范推广。【方法】以豫烟10号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碳代谢酶活性、相关物质含量以及烤后品质的影响,探索豫烟10号变黄期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结果】变黄期不同温湿度条件影响了烟叶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以中温中湿变黄T2处理更有利于淀粉的降解和总糖、还原糖的合成;在烤后24 h,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评吸质量亦受到不同变黄温湿度条件的影响,以T2处理的淀粉含量最低、评吸质量得分最高。【结论】T2处理更能维持豫烟10号中部叶的碳代谢酶活性、促进淀粉的降解、提高烤后烟叶内在及评吸质量,适合在烟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黄期 温湿度 豫烟10号 碳代谢 烤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雪君 孙焕 +4 位作者 段旺军 丁燕芳 孙计平 李彦平 马浩波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豫烟7号(Y017)是选用MSKY2作母本、6640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烤烟新品种,2010年11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田间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和赤星病,耐PVY,中感TMV和根结线虫病,耐旱耐寒性强... 豫烟7号(Y017)是选用MSKY2作母本、6640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烤烟新品种,2010年11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田间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和赤星病,耐PVY,中感TMV和根结线虫病,耐旱耐寒性强;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NC89;外观质量总体优于对照品种NC89;烤后烟叶叶片厚度均匀,主要化学成分协调,特别是钾含量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足,感官评吸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豫烟7号是一个产量、质量、抗病性较能兼顾的具有浓香型特色的烤烟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豫烟7号 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迟采收对永州烤烟上部6片叶SPAD值及焦甜醇甜型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孟智勇 周雨 +9 位作者 杨坤 李伟 宗胜杰 刘芳 马浩波 朱银峰 朱景伟 宋笑龙 靳志丽 李淑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50,共9页
为明确湖南永州烟区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彰显其焦甜醇甜型风格特征,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上部6片烟叶(按叶位自上而下命名为B1—B6)在不同推迟采收时间下(采收时间推迟0、3、6、9 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 为明确湖南永州烟区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彰显其焦甜醇甜型风格特征,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上部6片烟叶(按叶位自上而下命名为B1—B6)在不同推迟采收时间下(采收时间推迟0、3、6、9 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并研究相应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及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部叶成熟采收时间推迟,同叶位的叶基、叶中、叶尖平均SPAD值及各位点、各叶位、所有位点平均SPAD值均呈线性下降趋势。成熟过程中B1和B2叶位SPAD值较为一致,B3—B6叶位SPAD值相对一致;推迟3 d采收,B1、B2叶位SPAD值发生显著变化,其他叶位SPAD值变化不显著,利于适当推迟一次性采收分类烘烤(上2片和下4片)。与常规成熟采收相比,推迟采收时间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弱化烤后上部烟叶感官焦香,提升醇甜香、焦甜香,香气质变好、回甜感增加,明显提高感官品质特征,增加烟叶在一、二类卷烟配方使用比例。其中,推迟3 d采收,烤后烟叶干草香、醇甜香、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程度、烟气细腻程度和柔和程度、口感回甜感及余味等指标表现突出,风格特征彰显度(2.81分)无明显变化,在一类卷烟配方使用比例最高,可用性明显提升;继续推迟采收,烤后烟叶风格特征彰显度下降,在一类卷烟配方使用比例及可用性降低。可见,在常规采收时间的基础上,永州烟区上部烟叶推迟3 d采收较为适宜,有利于焦甜醇甜型风格彰显和可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推迟采收 SPAD值 焦甜醇甜 永州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许金101烘烤特性及烟叶质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芳 宋笑龙 +5 位作者 宗胜杰 孟智勇 朱银峰 孙焕 马浩波 张国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180,共9页
为明确自育烤烟新品种许金101的烘烤特性及烟叶质量,以主栽品种中烟100为对照,研究暗箱和烘烤过程中许金101烟叶变黄、失水、叶绿素降解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变化规律,对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感官评吸质量、中性致香物质以及主要... 为明确自育烤烟新品种许金101的烘烤特性及烟叶质量,以主栽品种中烟100为对照,研究暗箱和烘烤过程中许金101烟叶变黄、失水、叶绿素降解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变化规律,对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感官评吸质量、中性致香物质以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暗箱条件下,许金101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完全变黄分别需要72 h和48 h,变褐3成时间分别为120 h和72 h,变黄指数和变褐指数均比中烟100高,整体易变黄、易变褐;失水均衡性分别为1.16和0.47,失水均衡性均较好;叶绿素降解速率在72 h分别达到1.32%/h和1.37%/h,降解量达到94.88%和98.71%,降解特性较好;烘烤24~96 h的平均PPO活性分别为0.409 U和0.420 U,中部叶耐烤性较差,上部叶耐烤性中等;许金101的烘烤特性稍好于中烟100,但初始烘烤方案对许金101烤后烟叶质量有较大影响,整体质量稍差于中烟100。综合分析认为,许金101品种易烤性较好,但耐烤性一般,为彰显许金101品种特色,需根据其烘烤特性设置配套烘烤工艺,变黄前期适当降低干湿球温度差以减少烟叶水分损失,后期适当增大干湿球温度差以提高排湿力度,促干防褐变,保证烟叶安全定色,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许金101 失水 变黄 多酚氧化酶 烟叶质量 烘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烟草育种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彦平 丁燕芳 +5 位作者 孙焕 李雪君 朱景伟 段旺军 马浩波 郭芳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8-150,156,共4页
对我国烟草育种、种质资源利用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烟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 烟草 育种 现状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纯作和套种对烟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巧真 郭芳阳 +3 位作者 范艺宽 朱景伟 马浩波 胡亚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50,共3页
研究了纯作和套种对烟田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0-19:00,各层土壤温度都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后下降。5cm处,纯作土壤温度始终高于套种,10cm,15cm和20cm土温,分别在12:00,13:00和14:00之前表现为纯作高于套种,之后,套种高于纯作,... 研究了纯作和套种对烟田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0-19:00,各层土壤温度都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后下降。5cm处,纯作土壤温度始终高于套种,10cm,15cm和20cm土温,分别在12:00,13:00和14:00之前表现为纯作高于套种,之后,套种高于纯作,两处理土壤温度继续升高,分别在16:00,17:00和18:00升至最高,然后开始下降,套种土壤温度升高和下降幅度均大于纯作,并且套种土壤温度日较差显著大于纯作。总体来说,8:00-19:00,5~20cm土层,套种土壤温度平均值和土壤积温均低于纯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纯作 套种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烘烤转火时间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孟智勇 张保占 +4 位作者 马浩波 李跃峰 李建华 张东峰 李伟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34,共4页
对中烟100烟叶进行了不同转火时间(正常转火、推迟转火6 h、推迟转火12 h)的密集烘烤试验。结果表明,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分别以推迟转火6 h、12 h处理为最高,中部叶的两者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上部叶的... 对中烟100烟叶进行了不同转火时间(正常转火、推迟转火6 h、推迟转火12 h)的密集烘烤试验。结果表明,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分别以推迟转火6 h、12 h处理为最高,中部叶的两者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中部叶的上述4项指标,除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以推迟转火12 h处理为最高外,其余均以正常转火处理为最高。中、上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含量均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其余处理条件下以痕量存在。中部叶美拉德反应产物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含量以推迟转火12 h处理为最高,上部叶则以推迟转火6 h处理为最高。上、中部叶推迟转火6 h和12 h的处理,总体评吸质量均比正常转火处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密集烘烤转火时间 中性致香物质 评吸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相彬 赵凤霞 +5 位作者 曹晓涛 孟智勇 马浩波 董小丽 李淑君 张国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1-875,共5页
通过烘烤对比实验,研究了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对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散叶密集烘烤在豫中乃至河南烟区的推广可行性。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与挂竿密集烘烤烤后烟叶相比,除颜色、色度、挂灰杂色、平滑烟等指标较差外,... 通过烘烤对比实验,研究了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对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散叶密集烘烤在豫中乃至河南烟区的推广可行性。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与挂竿密集烘烤烤后烟叶相比,除颜色、色度、挂灰杂色、平滑烟等指标较差外,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两个处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均位于适宜范围内;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以及酮类、醇类、醛类物质、新植二烯及其他物质总量较高,而酯类物质总量略低于挂竿密集烘烤;烟叶感官评价得分较高,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总之,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除外观质量略差于挂竿密集烘烤外,其他烟叶品质指标均优于挂竿密集烘烤,因此可认为,散叶密集烘烤适宜于在河南烟区推广,但仍需加强研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烟区 烤烟 烟叶品质 散叶 密集烘烤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孟智勇 宗胜杰 +4 位作者 高相彬 朱银峰 马浩波 朱景伟 曹晓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247-251,共5页
为发挥热泵烤房性能优势,提高烟叶品质,以中烟100、豫烟10号为材料,开展热泵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工艺(中温高湿变黄、中湿定色、中湿干筋)相比,热泵烤房采用中温中湿变黄、中湿定色、中湿干筋烘烤工艺,显著提高烤... 为发挥热泵烤房性能优势,提高烟叶品质,以中烟100、豫烟10号为材料,开展热泵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工艺(中温高湿变黄、中湿定色、中湿干筋)相比,热泵烤房采用中温中湿变黄、中湿定色、中湿干筋烘烤工艺,显著提高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5.35~7.22百分点、均价1.54~1.81元/kg,改善外观油分、身份,提高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香气质变好、香气量增加、浓度增浓、杂气和刺激性减轻、余味干净舒适,类胡萝卜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11.70~22.14%,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提高4.26~54.00%,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40.58%~72.26%,中烟100品种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分别增加20.41%、4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烤房 烘烤工艺 外观 品质 致香物质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工艺对豫中浓香型烤烟上六片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智勇 李建华 +7 位作者 马浩波 宗胜杰 刘芳 孙晓伟 高相彬 陈初 张东峰 林昆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4-162,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叶烤后品质及工业可用性,以中烟100上六片烟叶为供试材料,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变黄阶段38℃稳温30 h,定色阶段54℃稳温12 h)相比,烘烤变黄... 为进一步提高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叶烤后品质及工业可用性,以中烟100上六片烟叶为供试材料,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变黄阶段38℃稳温30 h,定色阶段54℃稳温12 h)相比,烘烤变黄阶段38℃和定色阶段54℃延长时间,均可有效改善上部烟叶油分、结构、色度等质量指标,降低总糖、还原糖、淀粉和氯含量,提高两糖比和钾氯比。其中,变黄阶段38℃延长12 h可明显提高烤后上部烟叶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其他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以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改善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烟气浓度、劲头等感官指标;定色阶段54℃延长12 h使烤后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略有降低,明显改善感官质量评价中烟气浓度、劲头两指标;变黄阶段38℃、定色阶段54℃均延长12 h,使烤后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加,但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燃烧性、灰色等感官指标变差。综合分析认为,变黄阶段38℃延长12 h,可改善上六片叶烤后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感官质量,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足、甜感明显、香气透发,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可在豫中烟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 浓香型 烤烟 烘烤工艺 上六片烟叶 致香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D值的烤烟上部叶成熟度分类烘烤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芳 陈国胜 +8 位作者 张斌 崔光周 宗胜杰 万鑫 王赐卫 马浩波 高相彬 李淑君 陈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13-20,共8页
【目的】探明烤烟上部叶成熟度分类烘烤对其烤后质量的影响,为彰显信阳市上部烟叶品质及特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仪测定上部烟叶各叶位SPAD值,基于SPAD值进行成熟度分类,分析不同成熟度分类烘... 【目的】探明烤烟上部叶成熟度分类烘烤对其烤后质量的影响,为彰显信阳市上部烟叶品质及特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仪测定上部烟叶各叶位SPAD值,基于SPAD值进行成熟度分类,分析不同成熟度分类烘烤及工艺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评吸质量、中性致香物质及主要化学成分。【结果】顶部第2片烟叶距叶基1/5处SPAD值波动相对较小,且后期变化规律趋于稳定,适宜直接作为田间成熟度分类采收标准;与成熟度混合烘烤相比,成熟度分类烘烤在叶片结构等方面表现良好,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更好,提升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利用优化后的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不明显,但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提高,高成熟度烟叶的常规工艺、优化工艺烘烤和低成熟度烟叶优化烘烤工艺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较高,分别比常规烘烤方法高0.58%、22.13%和2.66%;主要化学成分更协调,香气量明显增多,杂气、刺激性减轻,烟叶感官质量显著改善。【结论】基于单位点SPAD值的成熟分类采收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成熟度分类烘烤尤其是优化后的烘烤工艺明显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可在烟区采收烘烤阶段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SPAD值 上部叶 成熟度 分类烘烤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烤房烘烤技术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智勇 张保占 +1 位作者 马浩波 张东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6-160,共5页
研究了强制通风条件下密集烘烤过程中烤房内部温度、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强制通风条件下,烤房内部温湿度更加均衡,平面温度在可控范围,烟叶变黄、失水差异不大;层间平均温差≤1.5℃,54℃以前纵面干球温度呈上高下低趋势,纵面湿球温度... 研究了强制通风条件下密集烘烤过程中烤房内部温度、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强制通风条件下,烤房内部温湿度更加均衡,平面温度在可控范围,烟叶变黄、失水差异不大;层间平均温差≤1.5℃,54℃以前纵面干球温度呈上高下低趋势,纵面湿球温度呈中间高上下低趋势。平面湿球温度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小于干球温度,利于烟叶内部化学物质的转化。纵面相对湿度分布呈上低下高的趋势,无"冷气团"现象。底棚平面相对湿度较为均匀,定色前期相对湿度较高,在79.4%~97%,该湿度在烟叶变黄的适宜湿度范围之内,为烘烤定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定色后期,底棚平面相对湿度25.6%~62%,可以促使叶片及时干燥定色,减少棕色化反应的发生。强制通风的风速远大于自然通风,且一般都在9倍以上,最高可达25倍以上,极大促进烤房内部热气流循环和排湿,提高烤房热能利用率和排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烤房 强制通风 相对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