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族精英梁聚五的中华民族观发展脉络
1
作者 孙腾蛟 马廷中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128,共12页
梁聚五的民族观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根本,以民族平等为缘起,以国家至上为核心,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指向。这既得益于他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亦深受环境、时代和阅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现... 梁聚五的民族观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根本,以民族平等为缘起,以国家至上为核心,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指向。这既得益于他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亦深受环境、时代和阅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现代执政党的民族认识和政策引导尤其重要。清政府对黔东南苗族的整合留给梁聚五的历史记忆和辛亥革命提出的“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策,促成了梁聚五民族观的发轫。在关系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抗日战争时期,梁聚五投身抗日活动,进一步形塑了以中华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观。抗战胜利前后,“苗夷”问题成为梁聚五关注的焦点,国民政府的民族同化政策使他的民族观开始倾向于“我族”的意识表达和权利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让梁聚五找到了内心的依归,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他积极做出调适,民族观最终成型。梁聚五的民族观及其发展脉络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边疆少数民族精英的个案视角和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聚五 民族观 少数民族精英 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的国家治理与地方回应——以黔东事变为中心
2
作者 孙腾蛟 马廷中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黔东事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湘黔边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场大规模民变,震惊整个大后方。国家行政力量早期的暴力进入以及苗疆、汉地客观存在的异质性使得这一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苗汉、官民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以“国族主义”为... “黔东事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湘黔边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场大规模民变,震惊整个大后方。国家行政力量早期的暴力进入以及苗疆、汉地客观存在的异质性使得这一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苗汉、官民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以“国族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接续整合,超越了前清却无法超越时代,并在“抗战建国”目标下出现利益分化和冲突。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并不是总与国家认同保持一致的,甚至还会出现相互抵牾的状况,总结吸收国民政府在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上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黔东事变 黔东南 民族地区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克基地区土司文化与旅游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廷中 《民族学刊》 2012年第5期30-36,92,共7页
卓克基土司是四川藏区著名"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也是"四土"的主要部分。在长达600多年土司的统治下,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特点,卓克基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司文化,其主要内容有:以土司官寨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具有... 卓克基土司是四川藏区著名"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也是"四土"的主要部分。在长达600多年土司的统治下,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特点,卓克基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司文化,其主要内容有:以土司官寨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活动和独特的民间歌舞——四土锅庄。虽然土司制度不存在了,但土司文化在卓克基地区还广泛地存在着,并成为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和发展卓克基土司文化;大力促进土司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开发民族节庆旅游,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有利于提升卓克基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实力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卓克基地区 土司文化 民族旅游 旅游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政策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廷中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8-182,共5页
在民国时期,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文化落后的状况,云南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发展云南的民族教育。其主要政策和措施有,颁布发展民族教育的法令,建立各种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 在民国时期,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文化落后的状况,云南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发展云南的民族教育。其主要政策和措施有,颁布发展民族教育的法令,建立各种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其帮助。同时,在招生和升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倾斜政策,提高其升学率。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促进了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云南各级政府 民族教育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云贵地区苗、彝等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廷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48-53,共6页
明清时期是云贵地区以苗、彝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设流官加强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了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这些少... 明清时期是云贵地区以苗、彝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设流官加强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了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这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各少数民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贵地区 少数民族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廷中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7,共5页
在民国时期,民国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发展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大量的民众教育机构,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 在民国时期,民国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发展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大量的民众教育机构,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云南民族地区 民众教育 政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王朝在巴蜀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廷中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32-36,105-106,共7页
唐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巴蜀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些行政机构与唐王朝在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样,为州(郡)县和羁縻州县。通过这些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唐王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既进一步把这些地区纳入了统一... 唐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巴蜀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些行政机构与唐王朝在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样,为州(郡)县和羁縻州县。通过这些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唐王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既进一步把这些地区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范围之中,又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开发和发展,也能够促进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民族社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王朝 巴蜀民族地区 行政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四川少数民族分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廷中 《民族学刊》 2014年第4期41-46,114,共7页
在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吐蕃、羌、僚、诸蛮、西南夷部等。吐蕃人主要居住在现今的甘孜和阿坝地区,羌人居住在岷江上游,特别是在威州、茂州即今阿坝州的理县、茂县、汶川、松潘、黑水和绵阳市北川等县境内。僚人广泛地分... 在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吐蕃、羌、僚、诸蛮、西南夷部等。吐蕃人主要居住在现今的甘孜和阿坝地区,羌人居住在岷江上游,特别是在威州、茂州即今阿坝州的理县、茂县、汶川、松潘、黑水和绵阳市北川等县境内。僚人广泛地分布于巴蜀各地,从川中丘陵到盆周边缘的广大地区都有僚人居住和分布,而尤以川东南的南平军和川南的泸州、叙州最为集中。诸蛮分布在大理国与宋之间的川南、川西南地区,包括"黎州诸蛮"、"叙州三路蛮"和"泸州蛮"等。西南夷部主要居住在川东南的黔州、涪州、夔州沿边至贵州境内一带。总体上,两宋时期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特点是:汉族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沿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时期 四川 少数民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廷中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旅游方式,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涵,以民族文化为重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而民族文化的保护也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保护 生态旅游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教会学校教育及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廷中 张萍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地区 教会学校 基督教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教育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廷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1-45,共5页
民国时期 ,各级政府采取各项政策和措施 ,发展云南的边地教育。云南边地教育在发展过程中 ,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以扫盲教育为主、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子弟少、强迫教育现象突出。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云南 边地教育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研究》评介
12
作者 马廷中 青鹏 郭惠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33-135,共3页
《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研究》一书由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专门史硕士点领衔导师、副院长张世均教授撰写,是2015年1月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研究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主要具有以... 《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研究》一书由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专门史硕士点领衔导师、副院长张世均教授撰写,是2015年1月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研究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主要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色。第一,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践行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服务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 国家战略 孟中 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生活 学术研究 出版发行 四川经济 人口计算 专门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点——以民族政策的制定为例
13
作者 马廷中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4,128,共7页
中国民族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各民族来看,它既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已经在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同时,也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延续到现在的民族,这就是... 中国民族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各民族来看,它既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已经在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同时,也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延续到现在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55个少数民族。从民族关系来看,它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藏族与蒙古族的关系、满族与蒙古族的关系、维吾尔族与回族的关系等等。在这众多内容中,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其基本的内容。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涉及到以上相关部分的很多内容,要将民族政策弄清楚,首先就要去研究相关内容。民族政策本身又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政策的评估和民族政策的调整与终结等。民族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民族政策的决策者与决策对象、民族政策的决策信息、民族政策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和民族政策的决策结果等四个部分。本文主要运用民族政策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制定进行介绍,进而从一个侧面说明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中国民族史 研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云贵地区彝族农业经济研究
14
作者 马廷中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明清时期是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 明清时期是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彝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彝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云贵地区彝族农业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贵地区 彝族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登堡对德国法西斯政权全面确立的影响
15
作者 马廷中 王秀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64-68,共5页
作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兴登堡在希特勒上台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完全确立方面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经历了由一定程度的限制到逐渐放松限制再到支持和鼓励的变化。兴登堡态度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兴登堡的阶级立场是根本原因... 作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兴登堡在希特勒上台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完全确立方面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经历了由一定程度的限制到逐渐放松限制再到支持和鼓励的变化。兴登堡态度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兴登堡的阶级立场是根本原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他的处境、个人矛盾的心理、自身的利益和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则是具体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登堡 德国法西斯 希特勒 纳粹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导月刊》刊载西康边地教育的文献研究
16
作者 马廷中 胡聪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后方发展边地教育事业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这一时段出版的西康地方杂志《康导月刊》刊载了大批西康地方官员所撰写的与西康边地教育有关的文章。从《康导月刊》刊登的边地教育文献入手,探讨所刊载文献的教育思想和...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后方发展边地教育事业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这一时段出版的西康地方杂志《康导月刊》刊载了大批西康地方官员所撰写的与西康边地教育有关的文章。从《康导月刊》刊登的边地教育文献入手,探讨所刊载文献的教育思想和学术价值,以期为学界研究抗战时期的边地教育提供一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导月刊》 边地教育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时期四川少数民族的分布
17
作者 马廷中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2-78,共7页
唐朝时期是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成员既有从先秦以来到隋朝时期就迁徙、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如氐人、羌人、蛮僚、磨些等民族;同时也有在唐朝时期才逐步形成并迁徙到这里的民族,如吐蕃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西、川... 唐朝时期是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成员既有从先秦以来到隋朝时期就迁徙、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如氐人、羌人、蛮僚、磨些等民族;同时也有在唐朝时期才逐步形成并迁徙到这里的民族,如吐蕃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西、川西南和川东南地区,如:羌人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上;氐人主要活动在川西北地区;乌蛮和白蛮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地区;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区及岷、沱二江中下游及渠江上游地区,以及盆地的南部,尤其是长江南岸地区;磨些人主要在今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的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流域一带;吐蕃人到唐朝末年分布在今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部分地区;武陵蛮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时期 四川地区 少数民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末民初西康师范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维 马廷中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3-77,共5页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间,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间,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西康 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民国教育文献述略
19
作者 秦慧 马廷中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153,共5页
近年来,各地文化部门和科研机构都积极参与到民国文献整理工作和学术研究中,但是纵观学界目前尚未出现有关四川民族地区民国教育文献的专题性研究,这批珍贵教育文献的重要价值有待开发。本文对四川民族地区民国教育文献包括档案、方志... 近年来,各地文化部门和科研机构都积极参与到民国文献整理工作和学术研究中,但是纵观学界目前尚未出现有关四川民族地区民国教育文献的专题性研究,这批珍贵教育文献的重要价值有待开发。本文对四川民族地区民国教育文献包括档案、方志、报刊等进行粗略介绍,揭示其珍贵价值,为学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民族教育 文献
原文传递
明清云贵地区苗族农业经济研究
20
作者 马廷中 《重庆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27-31,共5页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宫 ,加强了统治 ,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 ,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 ,大量汉族人民进入苗族地区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宫 ,加强了统治 ,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 ,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 ,大量汉族人民进入苗族地区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苗族地区 农业经济制度 农业经济史 云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