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废校园”理念下高校固废产生与分类意识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张宇祥
马尚彬
+3 位作者
于耀江
许志毅
刘建国
王海燕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师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校园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逐渐增加,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在“无废校园”理念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在校师生的固...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师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校园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逐渐增加,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在“无废校园”理念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在校师生的固体废物产生规律与师生分类意识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最后对“无废城市”理念下的“无废校园”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校园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师生的分类意识普遍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因此,加强高校校园固体废物的管理、提高师生的分类意识,是高校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废校园
高校校园
固体废物
产生规律
分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光互补驱动农村污水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系统开发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桂兰
马尚彬
+6 位作者
李鹏宇
李轶霄
杜宇鹃
郑天龙
李炜
刘建国
刘俊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目前,清洁能源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最大的挑战是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导致电能无法稳定输出,负载无法连续正常工作。因此,为保证电能的稳定输出和设施正常运行,采用风-光互补蓄电池供能模式,通过对不同季节太阳能和风能强度变化监测与分析,...
目前,清洁能源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最大的挑战是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导致电能无法稳定输出,负载无法连续正常工作。因此,为保证电能的稳定输出和设施正常运行,采用风-光互补蓄电池供能模式,通过对不同季节太阳能和风能强度变化监测与分析,确定太阳能与风能具有季节互补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风-光互补驱动农村污水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设施的集成系统,采用生物和物理技术的耦合实现高效稳定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202 d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效能分析,证明风能对于太阳能发电的补充,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发电系统电能输出稳定,且能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系统对污水中COD、NH_(4)^(+)-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86.73%±2.89%、87.82%±6.59%、75.63%±11.79%、78.65%±6.39%、94.59%±0.89%;出水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DBHJ/001-2020)一级标准。研究结果证明利用风-光能互补驱动生物物理耦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发电
生物-物理耦合
农村污水处理
效能分析
原文传递
“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无废校园”固废产量预测模型——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宇祥
马尚彬
+3 位作者
于耀江
许志毅
刘建国
杨晓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15-3023,共9页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而“无废校园”建设则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必要补充,旨在全面实现校园固废资源化与无害化,打造低碳、环保、节能、...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而“无废校园”建设则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必要补充,旨在全面实现校园固废资源化与无害化,打造低碳、环保、节能、友好的校园环境。本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走访调查和预测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固废产生规律及固废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校园固废具有产生数量大、产生空间集中、产生时间具有阶段性等特点,其中教学楼、操场、住宿楼日固废产生均值分别为(6.08±0.77)、(4.50±0.82)、(23.58±5.41)kg,且不同区域之间固废产量呈现季节性差异;校园固废种类较社会面单一,易于分类管理,其中88.10%的学生非上课时间集中活动在教学科研区与宿舍区,并产生了约92.53%的固废量;基于实际数据及GM(1,1)灰色预测模型构建发现系统对夏季和冬季校园固废拟合精度分别为好和合格,预测结果可靠。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无废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废城市
无废校园
校园固废
产量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无废校园”理念下高校固废产生与分类意识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张宇祥
马尚彬
于耀江
许志毅
刘建国
王海燕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物与土壤生态环境技术中心
出处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基金
2022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033001)。
文摘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师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校园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逐渐增加,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在“无废校园”理念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在校师生的固体废物产生规律与师生分类意识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最后对“无废城市”理念下的“无废校园”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校园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师生的分类意识普遍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因此,加强高校校园固体废物的管理、提高师生的分类意识,是高校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无废校园
高校校园
固体废物
产生规律
分类意识
Keywords
zero-waste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lid waste
generate regularity
classification awareness
分类号
X79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光互补驱动农村污水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系统开发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桂兰
马尚彬
李鹏宇
李轶霄
杜宇鹃
郑天龙
李炜
刘建国
刘俊新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38013)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文摘
目前,清洁能源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最大的挑战是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导致电能无法稳定输出,负载无法连续正常工作。因此,为保证电能的稳定输出和设施正常运行,采用风-光互补蓄电池供能模式,通过对不同季节太阳能和风能强度变化监测与分析,确定太阳能与风能具有季节互补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风-光互补驱动农村污水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设施的集成系统,采用生物和物理技术的耦合实现高效稳定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202 d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效能分析,证明风能对于太阳能发电的补充,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发电系统电能输出稳定,且能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系统对污水中COD、NH_(4)^(+)-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86.73%±2.89%、87.82%±6.59%、75.63%±11.79%、78.65%±6.39%、94.59%±0.89%;出水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DBHJ/001-2020)一级标准。研究结果证明利用风-光能互补驱动生物物理耦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可行。
关键词
风-光互补发电
生物-物理耦合
农村污水处理
效能分析
Keywords
wind-solar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bio-physical coupling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alysi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无废校园”固废产量预测模型——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宇祥
马尚彬
于耀江
许志毅
刘建国
杨晓霞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15-3023,共9页
基金
2022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033001)。
文摘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而“无废校园”建设则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必要补充,旨在全面实现校园固废资源化与无害化,打造低碳、环保、节能、友好的校园环境。本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走访调查和预测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固废产生规律及固废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校园固废具有产生数量大、产生空间集中、产生时间具有阶段性等特点,其中教学楼、操场、住宿楼日固废产生均值分别为(6.08±0.77)、(4.50±0.82)、(23.58±5.41)kg,且不同区域之间固废产量呈现季节性差异;校园固废种类较社会面单一,易于分类管理,其中88.10%的学生非上课时间集中活动在教学科研区与宿舍区,并产生了约92.53%的固废量;基于实际数据及GM(1,1)灰色预测模型构建发现系统对夏季和冬季校园固废拟合精度分别为好和合格,预测结果可靠。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无废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废城市
无废校园
校园固废
产量预测模型
Keywords
zero-waste cities
zero-waste campus
campus solid waste
yield forecast model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废校园”理念下高校固废产生与分类意识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张宇祥
马尚彬
于耀江
许志毅
刘建国
王海燕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风-光互补驱动农村污水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系统开发
李桂兰
马尚彬
李鹏宇
李轶霄
杜宇鹃
郑天龙
李炜
刘建国
刘俊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3
“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无废校园”固废产量预测模型——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张宇祥
马尚彬
于耀江
许志毅
刘建国
杨晓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