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盛与空虚——论当代话剧的宏大叙事问题
1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5-27,共13页
宏大叙事已成当代话剧的主流形态,一方面大剧场、大制作、大投入、大推广的献礼剧、主题剧、任务戏、政绩戏层出不穷,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观众认可度不高,社会渗透率低,经济效益差,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成为保留... 宏大叙事已成当代话剧的主流形态,一方面大剧场、大制作、大投入、大推广的献礼剧、主题剧、任务戏、政绩戏层出不穷,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观众认可度不高,社会渗透率低,经济效益差,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成为保留剧目甚至经典作品者极少。宏大叙事的复兴是话剧传统与现实需要交相作用的结果。工具论文艺观借尸还魂,取代了主创人员的独立思考和人文情怀,进而把演戏变成了宣教。当代话剧的出路在于面向青年,面对现实,坚守自我,坚持创新,摒弃说教,重归人道,把戏当戏来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任务戏 思想 人文 探索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震云:“拧巴”世道的“拧巴”叙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俊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138,共7页
一、“拧巴”一词拿住了刘震云小说的精魂 我想首先说说什么是“拧巴”。“拧巴”(ningba),是个流行于中国华北一带的口语词,由“拧”和“巴”两个语素合成。“拧”的意思是别扭、抵触,可以单用为形容词,“巴”在这里是个表示状... 一、“拧巴”一词拿住了刘震云小说的精魂 我想首先说说什么是“拧巴”。“拧巴”(ningba),是个流行于中国华北一带的口语词,由“拧”和“巴”两个语素合成。“拧”的意思是别扭、抵触,可以单用为形容词,“巴”在这里是个表示状态的词尾,一般读轻声。“拧巴”的意思很多,也很含混,除了别扭,互相抵触之外,纠缠、错乱、不合适、不对付、不人流、不顺利、不合情理等,也可以用“拧巴”来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小说 叙述 语素合成 “巴” 口语词 形容词 意思 抵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朔散文的神话和时文性质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俊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6,共9页
关键词 杨朔散文 现代散文 新文化 文化心理 《荔枝蜜》 作家 散文创作 神活 三十年代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蜕变》的审改看抗战时期国家认同的歧义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俊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0-194,共5页
关键词 《蜕变》 国家认同 抗战时期 歧义性 1939年 1942年 1943年 审查委员会 文艺作品 剧团 大后方 党中央 中宣部 奖励 曹禺 故事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过去那样的“深入生活”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俊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20,共9页
关键词 深入生活 作家作品 毛泽东 高尔基 三十年代 左翼文学 赵树理 十七年文学 文艺为政治服务 周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西戏剧中的明暗场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俊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94,共11页
明暗场之成为"问题"是近代剧兴起以后的事情。西方戏剧的"场"是由布景、人物及其动作合成的舞台画面,而戏曲的"场"则仅仅意味着舞台。其中,布景之有无是两种戏剧体系的最大区别,它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 明暗场之成为"问题"是近代剧兴起以后的事情。西方戏剧的"场"是由布景、人物及其动作合成的舞台画面,而戏曲的"场"则仅仅意味着舞台。其中,布景之有无是两种戏剧体系的最大区别,它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时空观念。西方戏剧源于宗教仪式,地点固定,时间紧凑,动作性强,与造型艺术结合后发展出箱式舞台和写实布景,形成了有限的艺术时空观。而中国戏曲的发生是多元的,套曲、宾白、科介分担了戏剧的抒情、叙事和动作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却不相统属,仍保留着各自的发挥余地,共同营造并维护着戏曲时空的无限性,同时也为戏曲创作的长篇化打开了方便之门。有限时空观源于西方的具体思维传统,而无限时空观则是中国整体思维方式的艺术体现。前者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创作在探索和求新中前行,而后者的思想是恒定的,戏剧艺术只能向伎艺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京剧不仅是它的突出代表,而且是它的最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暗场 布景 时空观 戏曲 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明戏角色制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俊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6-201,共6页
文明戏的角色制是一种开放的、风格化的演艺体系。其来源,一是传统戏,二是日本新剧。文明戏舞台上,辛亥革命前后由言论正生扮演主角,"甲寅中兴"后逐渐为滑稽所取代,根本原因是观众兴趣的转移。言论正生确立了"话"... 文明戏的角色制是一种开放的、风格化的演艺体系。其来源,一是传统戏,二是日本新剧。文明戏舞台上,辛亥革命前后由言论正生扮演主角,"甲寅中兴"后逐渐为滑稽所取代,根本原因是观众兴趣的转移。言论正生确立了"话"在新剧演作中的核心地位,能部演员则展现出写实性和生活化演艺的魅力与前景。滑稽的流行,既成就了一批优秀喜剧演员,也夸张地呈现出演员、角色、观众三方的复杂动力关系,启迪了后来话剧演艺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戏 角色制 言论正生 滑稽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市民社会 建设市民戏剧──论40年代的话剧创作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俊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7,共21页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市民戏剧 20世纪年代 话剧创作 职业剧团 戏剧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穰丞对中国话剧导演艺术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12,共12页
在中国话剧导演史上,朱穰丞(1901—1943)是一座里程碑,一个转折点。他把导演和原创剥离开来,使之成为真正的二度创作,为导演艺术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导演实践中,他以演员为中心,强调演个性,演心理,推动话剧表演艺术前进了一大步。他最早... 在中国话剧导演史上,朱穰丞(1901—1943)是一座里程碑,一个转折点。他把导演和原创剥离开来,使之成为真正的二度创作,为导演艺术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导演实践中,他以演员为中心,强调演个性,演心理,推动话剧表演艺术前进了一大步。他最早尝试运用斯坦尼体系来解决中国的艺术问题,发动了磨练演技的"难剧运动",培养了中国第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表现派性格演员,为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朱穰丞的一生虽如流星之一闪,但其轨迹却深深镌刻在中国话剧成长的年轮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穰丞 导演 二度创作 辛酉剧社 难剧运动 性格化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话剧的市民身份及其自我认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俊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6-146,共21页
关键词 中国话剧 剧目 票房 演出 话剧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 布景 当代 市民意识 市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演税与剧作家的职业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俊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 戏剧 历史演变 上演税 剧作家 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爱美剧时期文学与演剧关系的调整及近代戏剧审美风范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俊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爱美剧时期(1918-1935)是中国话剧努力摆脱传统戏的影响,寻求建设现代舞台艺术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爱美剧一改文明戏艺术人当家的传统,以文学为先导,以作家为领袖,给话剧注入了新思想、新题材、新形象,在与舞台的互相磨合、协调中,逐... 爱美剧时期(1918-1935)是中国话剧努力摆脱传统戏的影响,寻求建设现代舞台艺术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爱美剧一改文明戏艺术人当家的传统,以文学为先导,以作家为领袖,给话剧注入了新思想、新题材、新形象,在与舞台的互相磨合、协调中,逐步形成了个性和写实两大近代戏剧审美风范。剧本风格的多样化与群戏场面的增多,则为导演的诞生和成长奠定了基础。当然,演剧的能力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剧本创作所能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美剧 剧本 个性 写实 演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精神与南大戏剧学科建设——《南京大学戏剧学科建设百年纪念戏剧论文集》导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大戏剧学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成果丰硕。1984年南大率先获得戏剧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将中国的戏剧教育和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南大戏剧学科建设中,董健先生承先启后,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开拓、示范、引领作用。他把失落已久... 南大戏剧学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成果丰硕。1984年南大率先获得戏剧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将中国的戏剧教育和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南大戏剧学科建设中,董健先生承先启后,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开拓、示范、引领作用。他把失落已久的现代大学精神重新召回戏剧研究和学科建设,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包容异见,抵制歪风,推动南大戏剧学科迅速成长为中国戏剧科研、教学的一座重镇。南大戏剧学科建设的经验证明,学科要发展就必须给大学以充分的思想和学术自由。这是全世界现代大学学科建设的普遍规律。收入本集的论文,即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戏剧学科 董健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折影像类型与椎体成形术疗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俊山 高景春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2期181-182,共2页
目的:为探讨椎体骨折影像类型与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48例。按椎体骨折影像学形态改变将骨折病例分为5种类型:Ⅰ型:无变形型32例;Ⅱ型:单纯压缩型75例;Ⅲ型:非后缘崩裂型139例;Ⅳ型:后... 目的:为探讨椎体骨折影像类型与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48例。按椎体骨折影像学形态改变将骨折病例分为5种类型:Ⅰ型:无变形型32例;Ⅱ型:单纯压缩型75例;Ⅲ型:非后缘崩裂型139例;Ⅳ型:后缘崩裂形65例;Ⅴ型:椎管轻度占位型37例。将五种型椎体骨折病例椎体成形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5种类型中术后疗效以Ⅰ型疗效最佳,完全缓解(CR)率100%。Ⅱ型CR率94.67%,Ⅲ型CR率88.49%,Ⅳ型CR率86.15%,Ⅴ型CR率86.49%。疗效对比结果:除Ⅱ型与Ⅰ型之间对比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类型与Ⅰ型对比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胸腰椎骨折影像诊断类型与椎体成形术疗效、风险直接相关,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影像类型 椎体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传媒与话剧文体的发生
15
作者 马俊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6-209,共4页
现代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里并且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演进着。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差不多已成为时髦而老调的话题,其缺失之一在于研究的空泛无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型态转化为现代型态,或者说中国文学现代文体的发生,原本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 现代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里并且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演进着。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差不多已成为时髦而老调的话题,其缺失之一在于研究的空泛无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型态转化为现代型态,或者说中国文学现代文体的发生,原本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体的现代性是文学现代性重要的可感存在。媒体,作为一个较为具体的视窗,由此可观览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图景。中国现代文体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物化的条件,而且由于媒体生态关联性的影响,使得基于媒体的文体在形态与精神等方面,生成了异于过往的诸多质性。媒体对于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意义颇多。通过媒体这一视角,解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无疑是研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话剧 现代传媒 文体 现代性特征 《党人碑》 外国戏剧 艺术形式 剧本创作 报刊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颅脑损伤的影像学分析(附35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俊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9期213-214,共2页
回顾性分析35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例的CT、MR的影像学表现,对于CT检查阴性的患者,MR检查能够发现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对于一些患者,特别是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不能忽视MR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时一定要做MR检查,避免误诊、漏诊和延误治疗。
关键词 CT MR 影像学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潮批评的僭妄与困顿
17
作者 马俊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307-312,共6页
新潮批评正在步入疲软困顿、惶惑不安的更年期或曰调整期。它仍在奔流激溅,但也愈益陷入深重的危机和窘迫中。1985——86那种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的英姿锐气,似乎已经消磨殆尽,壮怀激烈的高歌近两年更多地蜕变成了虚情假意的搔首弄姿,和... 新潮批评正在步入疲软困顿、惶惑不安的更年期或曰调整期。它仍在奔流激溅,但也愈益陷入深重的危机和窘迫中。1985——86那种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的英姿锐气,似乎已经消磨殆尽,壮怀激烈的高歌近两年更多地蜕变成了虚情假意的搔首弄姿,和顾影自怜的低吟浅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文学 传统文学观念 中国文学史 当代文坛 社会学批评 危机 独立地位 学术品格 语言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董健《跬步斋读思录续集》读后感
18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34-42,共9页
《跬步斋读思录续集》的核心话题是启蒙。作者董健认为,启蒙的本质是思想解放,人的解放。因而启蒙既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前提,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启蒙运动几经挫折,效果并不理想,愚昧野蛮的社会文化现象比比... 《跬步斋读思录续集》的核心话题是启蒙。作者董健认为,启蒙的本质是思想解放,人的解放。因而启蒙既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前提,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启蒙运动几经挫折,效果并不理想,愚昧野蛮的社会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当代中国仍须启蒙。启蒙需要知识分子来推动,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队伍严重分化,能当此重任者并不太多,这是由中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董健认为,中国的大学急需'招魂',戏剧也急需'招魂',招自由之魂,立人之魂。大学有自由,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来,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高校和学术界的很多混乱现象也将迎刃而解。把启蒙作为思考和解决各种重大学术问题的思想原点,这是该书也是董健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健 启蒙 知识分子 自由 大学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演出法”与杨村彬的大场面舞台调度
19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13-24,共12页
杨村彬是在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话剧导演。在启蒙戏剧观的指引下,他首创了开放式舞台及大场面调度的成功案例,真正打通了演员与观众、台上与台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演出法,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大众化... 杨村彬是在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话剧导演。在启蒙戏剧观的指引下,他首创了开放式舞台及大场面调度的成功案例,真正打通了演员与观众、台上与台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演出法,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大众化、民族化、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村彬 戏剧观 新演出法 群戏 大场面 舞台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说与中国话剧之发生考论
20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众所周知,中国话剧发轫于20世纪初,但“话剧”一词迟至1928年以后才出现,其首倡者是田汉和洪深.1929年,洪深特此发表长文《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来梳理“话剧”与先前使用的“新戏”、“新剧”、“文明新戏”、“文明戏”、“爱美剧... 众所周知,中国话剧发轫于20世纪初,但“话剧”一词迟至1928年以后才出现,其首倡者是田汉和洪深.1929年,洪深特此发表长文《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来梳理“话剧”与先前使用的“新戏”、“新剧”、“文明新戏”、“文明戏”、“爱美剧”等概念的关系.可以说,“话剧”的命名突显了这种新兴民族戏剧的本质特征,是中国话剧主体意识的重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戏剧 文明新戏 文明戏 洪深 爱美剧 话剧 戏说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