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二阴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对策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世武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针对典型的高寒二阴山区天祝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缺乏适宜本地栽培条件的专用型品种、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建立、贮藏设施不配套、原种生产资金缺乏、专用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急待改进、产业化经营功能弱的主... 本文针对典型的高寒二阴山区天祝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缺乏适宜本地栽培条件的专用型品种、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建立、贮藏设施不配套、原种生产资金缺乏、专用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急待改进、产业化经营功能弱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区域布局以及加快马铃薯专用型和菜用型品种的引进、筛选,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质量检测体系和种薯繁育体系、商品薯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寒二阴区 主粮化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恢复期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世武 王战会 +3 位作者 张克 施斌斌 沈建坤 侯金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54-756,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恢复期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水平及变化趋势 ,完善SARS感染后免疫的资料。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2 3例SARS患者发病后 6个月、1 2个月 2个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以单克隆抗体标记 2 3例患者的PBMC ,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SARS恢复期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水平及变化趋势 ,完善SARS感染后免疫的资料。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2 3例SARS患者发病后 6个月、1 2个月 2个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以单克隆抗体标记 2 3例患者的PBMC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 A2的阳性率。结果  6个月时IgG抗体滴度的最高值为 1∶1 6 0阳性(4 / 2 3) ,最低值为 1∶1 0阴性 (1 / 2 3) ,平均滴度为 1∶5 7;1 2个月时IgG抗体的最高滴度仅为 1∶80阳性 (6 / 2 3) ,最低值为 1∶1 0阴性 (2 / 2 3) ,平均滴度为 1∶2 7。 2个时间点抗体滴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2 )。 2 3例患者中HLA A2阳性 1 4例 ,阳性率 6 0 9%。结论 SARS恢复期患者的抗体滴度在半年以后已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目前所依据的SARS IgG抗体诊断标准是合理可行的。HLA A2抗原肽疫苗可以治疗和预防 5 0 %左右的SARS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度 SARS患者 特异性IGG抗体 SARS恢复期 阳性 HLA-A2 阴性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结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世武 王战会 +2 位作者 张克 樊和斌 侯金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48-751,共4页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并探讨各结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病毒致病机制。方法 从SARS病人组织中抽提出RNA ,经RT PCR获得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 (S)、核衣壳蛋白 (N)和膜蛋白 (M)基因 ...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并探讨各结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病毒致病机制。方法 从SARS病人组织中抽提出RNA ,经RT PCR获得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 (S)、核衣壳蛋白 (N)和膜蛋白 (M)基因 ,将S基因的两个区段、N基因和M基因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32和pET 2 8上 ,转化大肠杆菌BL2 1 ,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 ,SDS PAGE检测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SARS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的表达载体pET32 S1、pET32 S2、pET32 N、pET32 M、pET2 8 S1、pET2 8 S2和pET2 8 N ;N蛋白表达量最高 ,S2蛋白表达量次之 ,S1蛋白和M蛋白表达不明显。结论 SARS病毒的N蛋白较容易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而S蛋白和M蛋白可能由于有较多的半胱氨酸或跨膜区而不易在体外表达。N蛋白和S蛋白均有较好的抗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结构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B型及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世武 彭劼 +4 位作者 胡小雄 杨玲 陈金军 于乐成 侯金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比较HBV基因B,C基因型患者间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差异。方法以我国主要流行的B,C基因型为病毒学背景,设计覆盖HBV全基因序列的重叠多肽池,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HBV基因型,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30例基因B,C型慢性HBV感染者... 目的比较HBV基因B,C基因型患者间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差异。方法以我国主要流行的B,C基因型为病毒学背景,设计覆盖HBV全基因序列的重叠多肽池,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HBV基因型,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30例基因B,C型慢性HBV感染者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差异。结果在3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B型有21例(70%),基因C型有9例(30%);在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方面,HBV基因B型患者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P=0.021)。结论HBV基因B型较高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水平对于解释HBV基因B型患者与基因C型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提供了细胞免疫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基因型 细胞免疫应答 重叠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HBcAg18-27V/I变异体特异性淋巴细胞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世武 梁敏锋 +3 位作者 于乐成 王战会 周彬 侯金林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HBcAg18-27V/I变异体特异性淋巴细胞的频数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差异。方法收集44例ALT≥2×ULN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PCR方法分析感染者病毒学背景(HBV基因型、HBcAg18-27V/I、HLA-A2基因型),应用流... 目的分析不同HBcAg18-27V/I变异体特异性淋巴细胞的频数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差异。方法收集44例ALT≥2×ULN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PCR方法分析感染者病毒学背景(HBV基因型、HBcAg18-27V/I、HLA-A2基因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BcAg18-27V-Tetramer(+)CD8(+)和HBcAg18-27I-Tetramer(+)CD8(+)的淋巴细胞频数。结果华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主要为HLA-A2基因型(22/44);感染的HBV主要为B基因型(35/44)。其中HBcAg18-27为I变异体的占优势(43/44),在A2阳性组中,HBcAg18-27I-Tetramer(+)CD8(+)的淋巴细胞频数与HBcAg18-27V-Tetramer(+)CD8(+)的淋巴细胞频数(0.41±0.52VS0.28±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HBV基因型B/C为主的地区,应用HBcAg18-27V表位进行细胞免疫学研究而不考虑HBV病毒学背景的结果可能导致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乙型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变异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拟诊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斌 殷水泽 +7 位作者 马世武 权彤彤 王春红 肖安 金媛 何海英 杨建军 金小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拟诊结核病例和22例非结核阴性对照病例进行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同时将92例拟诊病例根据其结核诊断依据强度分为可能结核病例组(17例)、疑似结核病组(58例)和确诊结核...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拟诊结核病例和22例非结核阴性对照病例进行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同时将92例拟诊病例根据其结核诊断依据强度分为可能结核病例组(17例)、疑似结核病组(58例)和确诊结核病例组(20例)3组,观察各组病例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结果 92例拟诊结核病例中,阳性73例,总体阳性率为79.34%。其中可能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组阳性率分别为38.89%(7/17)、87.27%(48/55)、90.06%(18/20);22例阴性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特异性为95.45%(21/22)。所有14岁以下拟诊儿童病例阳性率为57.14%(4/7),明显低于总体阳性率和成人阳性率。在确诊和疑似结核病例的9例阴性结果中,包括2例儿童,1例高龄患者,1例合并2型糖尿病,1例HIV抗体阳性。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是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对肺及肺外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患者免疫状况和基础疾病(如HIV感染、糖尿病等)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于乐成 侯金林 +4 位作者 马世武 王战会 何长伦 汪茂荣 王燕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在304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HBsAg和抗-HBs相对滴度模式、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结果根据HBsAg和抗-HBs水平的...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在304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HBsAg和抗-HBs相对滴度模式、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结果根据HBsAg和抗-HBs水平的高(H)或低(L),将HBsAg+/抗-HBs+血清学模式分为H/L、H/H、L/L和L/H四型,分别占43.0%、14.0%、35.5%和7.5%;其HBeAg+比例依次为H/L(55.0%)>H/H(38.5%)>L/L(18.2%)>L/H(14.3%);H/L与L/L型患者HBV DNA水平之间差别显著(P=0.016),而在H/L与H/H(P=0.569)以及H/H与L/L之间(P=0.095)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HBsAg水平越低和抗-HBs水平越高,则HBeAg阳性率和HBV DNA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必须注重的4个关键环节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黔 马世武 +3 位作者 李晓云 曾婷婷 谭晶 张慧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5期125-126,134,共3页
探讨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采用医学工程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医院感染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开展消毒灭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根本目的。通过对医院已有和近期新购消... 探讨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采用医学工程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医院感染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开展消毒灭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根本目的。通过对医院已有和近期新购消毒灭菌设备使用情况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同时也根据对其他单位相关设备管理情况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在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的4个关键环节,对开展消毒灭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灭菌 设备 维护 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 被引量:22
9
作者 肖蕾 王雪刚 +5 位作者 曾国兵 马世武 王战会 于乐成 侯金林 聂军 《肝脏》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是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以及序列测定法,对广东地区417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进行研究。结果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 目的调查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是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以及序列测定法,对广东地区417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进行研究。结果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的存在。C亚型有C1和C2两个亚型,其中C1占63%,C2占37%。结论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以Ba和C1亚型为主,C2亚型较少,Bj亚型极为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谱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光文 姚新生 +3 位作者 马世武 于乐成 王战会 侯金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型的变化,了解AsC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BV家族CDR3区基因,利用谱型分析技术比较各家族CDR3长度分布,了... 目的分析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型的变化,了解AsC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BV家族CDR3区基因,利用谱型分析技术比较各家族CDR3长度分布,了解AsC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对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生家族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进一步了解克隆增生T淋巴细胞的均一性。结果4名正常人的TCRCDR3谱型均呈现正态分布,而9例AsC中均存在不同BV家族的T细胞克隆性增生,CDR3区直接测序结果证实增生的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长度和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结论AsC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克隆性增生,且增生的T淋巴细胞不具有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受体 抗原 T细胞 互补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浆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慧 肖蕾 +1 位作者 许敏 马世武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HA)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抗SLA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H-A患者(H-A组)、肝硬化(LC)患者(L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和健康对照者(HC组)血... 目的评价血浆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HA)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抗SLA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H-A患者(H-A组)、肝硬化(LC)患者(L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和健康对照者(HC组)血浆抗SLA,分析不同临床组间抗SLA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CHB+LC+H-A)组的抗SLA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P<0.001),而H-A组抗SLA的OD值显著高于CHB组(P<0.001)、LC组(P<0.001);在HBV感染者中,抗SLA的OD值水平与ALT(r=0.260,P=0.046)及TBIL(r=0.646,P<0.001)水平呈正相关,与HBV-DNA无明显相关性(r=-0.069,P=0.598)。在H-A组,抗SLA的OD值水平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r=0.478,P=0.024),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这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不同慢性HBV感染者抗SLA的表达差异,H-A患者高表达抗SLA可能与肝细胞的严重损伤及免疫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下降特点及HBV基因型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金军 王战会 +3 位作者 马世武 郭亚兵 彭劼 侯金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HBsAg在抗病毒治疗时的下降特点及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阿德福韦组47例、派罗欣组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PCR-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将基因A至... 目的了解血清HBsAg在抗病毒治疗时的下降特点及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阿德福韦组47例、派罗欣组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PCR-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将基因A至D型的HBV复制质粒转染入Huh7细胞,添加干扰素-α2a并检测细胞内外HBsAg水平变化。结果阿德福韦或派罗欣均可降低血清HBsAg;12周时分别降至基线水平的59.8%和53.6%;治疗12至24周期间HBsAg下降不明显,下降速度仅为前12周的11.2%和9.2%。阿德福韦组HBV基因B型(n=20)和C型(n=24)患者的12周血清HBsAg下降无区别(分别为基线的39.4%和61.6%,P=0.092);派罗欣组HBV基因B型(n=16)和C型(n=12)患者的12周HBsAg下降至32.6%和54.7%(P=0.174)。细胞内或细胞培养上清HBsAg下降在基因A至D型间无区别。结论阿德福韦和派罗欣治疗都可以降低血清HBsAg水平;下降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12周,下降速度和HBV基因型(B/C)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阿德福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建坤 周荣 +4 位作者 王战会 白培盛 马世武 张克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与YMDD、前C和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雪刚 王战会 +3 位作者 马世武 梁敏锋 周彬 侯金林 《肝脏》 200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以及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T1762/A1764变异在Ba、C1和C2三种基因亚型中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以及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T1762/A1764变异在Ba、C1和C2三种基因亚型中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211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A1896及T1762/A1764变异检测。结果211份标本中B基因型占50.7%(107/211),C基因型占49.3%(104/211),与广东地区对照人群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508,P=0.476)。进一步亚型分析发现,107份B基因型全部为Ba亚型;C基因型有C1和C2两种亚型,其中C1亚型占64.4%(67/104),C2亚型占35.6%(37/104),与广东地区对照人群C基因亚型分布情况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χ2=0.043,P=0.836)。A1896变异在Ba亚型中的分布最高(41/107,38.3%),C2亚型次之(13/39,33.3%),C1亚型最低(9/65,13.8%),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1.839,P=0.03)。T1762/A1764变异在C1亚型中的分布最高(34/65,52.3%),C2亚型次之(17/39,43.6%),Ba亚型最低(23/107,21.5%),T1762/A1764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8.384,P<0.001)。结论HBV基因型及亚型并不影响YMDD变异的发生,但3种基因亚型发生A1896及T1762/A1764变异的模式存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亚型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消毒灭菌设备管理的几个重要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黔 马世武 +4 位作者 董自西 曾婷婷 陈兵 刘军 许发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8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消毒灭菌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4个重要关系,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方法 :应用医院感染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探索、实践。结果:必须正确处理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与医学工程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的关系,... 目的 :研究消毒灭菌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4个重要关系,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方法 :应用医院感染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探索、实践。结果:必须正确处理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与医学工程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的关系,前期的设备调研、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与后期的设备使用、维护的关系,整体计划和局部需求的关系以及使用和维护的关系。结论:正确处理好上述4个关系,不仅为军地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适合、合理而有效的技术物质装备,还充分实现了消毒灭菌设备的高效管理、物尽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灭菌设备 管理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基因型(B/C)是影响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金军 王战会 +3 位作者 马世武 周彬 侯金林 温淑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HBV/B和HBV/C)对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92例慢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亚培12000进行血清HBsAg定量检测,基因分型采用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将不同基因型HBV复制质粒转染Huh7细胞,比较HBsAg分泌效率。结...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HBV/B和HBV/C)对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92例慢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亚培12000进行血清HBsAg定量检测,基因分型采用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将不同基因型HBV复制质粒转染Huh7细胞,比较HBsAg分泌效率。结果HBV/B患者(n=260)血清HBsAg水平高于HBV/C(n=197)患者(P<0.001)。以全部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HBV DNA水平(B=0.098,P=0.002)、HBeAg状态(B=0.594,P<0.001)和HBV基因型(B=-0.420,P<0.001)决定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患者中(n=337),HBV DNA水平(B=0.136,P=0.001)、性别(B=0.441,P=0.011)和HBV基因型(B=-0.278,P=0.049)决定血清HBsAg水平;而在HBeAg(-)患者中(n=155),仅HBV DNA水平(B=0.195,P=0.018)是影响血清HBsAg水平的因素。转染试验表明HBV/C的HBsAg的分泌效率仅有HBV/B的1/3(P=0.010)。结论HBV基因型因为不同的HBsAg分泌效率影响HBeAg阳性患者HBsA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的多组织嗜性及其全基因序列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战会 马世武 +3 位作者 张克 樊和斌 齐义鹏 侯金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44-747,共4页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对不同组织的感染情况 ,了解SARS流行初期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方法 用TrizolRNA抽提试剂提取因SARS病毒感染而死亡的 3例死者不同组织中的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 ,然后用针对SARS病毒不同基因区间的引物进行PCR扩...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对不同组织的感染情况 ,了解SARS流行初期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方法 用TrizolRNA抽提试剂提取因SARS病毒感染而死亡的 3例死者不同组织中的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 ,然后用针对SARS病毒不同基因区间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其中 1例肺组织中病毒全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  3例病例中有 2例仅在肺组织中扩增到病毒序列 ,另 1例除在肺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外 ,还在气管、肾、淋巴结及肝组织中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病毒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该序列全长为 2 976 0个碱基 ,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序列特征 ,除具有RNA聚合酶基因和S、E、M和N 4种结构蛋白基因外 ,还有另外 8个蛋白编码框。经与GenBank上登录的部分其他SARS冠状病毒全序列进行比对 ,发现该序列除存在少量的SNP外 ,还多出一段 2 9个核苷酸的序列 ,这段序列的存在完全改变了ORF1 0和ORF1 1两个蛋白编码框 ,使得在此终止的蛋白翻译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从而使ORF1 0和ORF1 1两个读框成为一个读框。结论 SARS病毒具有多组织嗜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基因 组织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β链V区谱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咏茵 马世武 +1 位作者 张光文 侯金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V区(BV)CDR3区谱型差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慢性HBV感染无症状携带(AsC)者(AsC组)和12例活动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CHB组),分别采集其外周血,肝素钠抗凝,分...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V区(BV)CDR3区谱型差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慢性HBV感染无症状携带(AsC)者(AsC组)和12例活动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CHB组),分别采集其外周血,肝素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并应用RT-PCR扩增TCR BV的CDR3区基因24个家族,采用免疫指纹技术进行TCR BV各家族基因扫描和谱型分析。结果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BV谱型均发生不同程度单克隆性、寡克隆性及偏峰性克隆增生,CHB组发生谱型偏移的TCR BV家族个数及CDR3谱型发生单克隆性和寡克隆性偏移家族总数均显著多于AsC组(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克隆性增生程度高于AsC患者,此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者炎症的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慢性 乙型 T淋巴细胞 受体 免疫指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金军 王战会 +4 位作者 马世武 陈永鹏 彭劼 郭亚兵 侯金林 《肝脏》 200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早期的变化特点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雅培HBsAg Architect方法定量检测治...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早期的变化特点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雅培HBsAg Architect方法定量检测治疗基线和第12周血清HBsAg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第12周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中位数4.31log10拷贝/ml,P<0.001)。总的血清HBsAg下降至基线的57.99%(P<0.001),但主要发生在HBV基因B型患者(43例,P<0.001),在HBV基因C型患者变化不明显(43例,P=0.378)。血清HBsAg和HBV DNA变化(基线和12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基因B型(Rs=0.577,P<0.001),而在C型患者中不明显(Rs=0.068,P=0.686)。基线HBsAg水平低(比数比值为0.387,95%可信区间为0.188~0.794,P=0.010)和HBV基因C型感染(比数比值为4.083,95%可信区间为1.362~12.236,P=0.012)是导致32.2%(29例)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未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超过30%的患者血清HBsAg水平并没有随着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而下降,HBV基因C型感染和基线HBsAg水平低是其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拉米夫定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A等位基因分布的初步调查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敏锋 马世武 +3 位作者 于乐成 武大林 王战会 侯金林 《肝脏》 2007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华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的分布状况,并为筛选HBV特异性CTL新表位提供必要背景资料。方法以267例CHB患者和300例健康献血员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染色体基因组DNA,用PCR-SSP法进行HLA... 目的了解中国华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的分布状况,并为筛选HBV特异性CTL新表位提供必要背景资料。方法以267例CHB患者和300例健康献血员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染色体基因组DNA,用PCR-SSP法进行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检测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CHB组HLA-A11、A2、A24、A3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7%、41%、21%、7%,以HLA-A11最常见,较HLA-A2的基因频率高16%。健康对照组四种HLA-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7%、46%、24%、14%,HLA-A11较HLA-A2的频率高11%。HLA-A33的频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7.556,P=0.006)。CHB组HLA-A2/A11、A2/A24、A2/A33、A11/A24、A11/A33、A24/A3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7%、4%、1%、16%、4%、0.4%,健康人群则为18%、8%、4%、11%、5%、1%,各种基因组合的出现率在两组间近似。HBeAg(+)与HBeAg(-)CHB组比较,HLA-A11(χ2=3.324,P=0.072)、A2(χ2=0.324,P=0.569)、A24(χ2=0.308,P=0.579)、A33(χ2=1.159,P=0.28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华南地区CHB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主要HLA-A等位基因均为HLA-A11、A2、A24及A33,以HLA-A11最为多见,提示鉴定HLA-A11限制性HBV特异性CTL新表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四种等位基因及其组合模式与CHB患者的HBeAg状态无明显相关,但与HBV感染的其他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应答之间的关系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LA-A PCR-SSP CTL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