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6层螺旋CT测量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斑块负荷及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颜立群 康建丽 +3 位作者 汪国石 王文燕 穆晓丹 董倩波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在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及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5例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患者临床均已... 目的研究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在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及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5例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患者临床均已行TIMI评分,通过25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经CT图形工作站分别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段前后管腔内的CCO值及其狭窄段前后的CCO差值,患者均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尿酸、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γ-谷氨酰转移酶、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及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CCO差值与CAG冠状动脉狭窄率、IVUS狭窄率、IVUS测量的斑块负荷及TIM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CO差值与CAG测量的冠状动脉狭窄率、IVUS狭窄率、IVUS测量的斑块负荷及TIM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6,0.464,0.656及0.7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测量CAG冠状动脉狭窄率、IVUS狭窄率、IVUS测量的斑块负荷及TIMI评分与CCO差值的决定系数为0.537。结论CCO差值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及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快速、无创及方便的冠心病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斑块负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颜立群 张景坤 +4 位作者 汪国石 王文燕 康建丽 穆晓丹 韩娟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4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99例,以血管狭窄率≥70%为界...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99例,以血管狭窄率≥70%为界分为狭窄率<70%组40例和狭窄率≥70%组59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经过CT图像工作站的后处理,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段前后的CCO值,并计算CCO差值;分析CCO差值与血管狭窄率及心肌梗死溶栓(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评分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CCO差值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佳截断点;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采用诊断试验四格表法计算CCO差值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狭窄率≥70%组TIMI危险评分高于狭窄率<70%组,CCO差值低于狭窄率<7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4,P<0.001;Z=6.318,P<0.001);CCO差值与血管狭窄率及TIMI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r=0.807,P<0.001;r=0.84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最佳截断点为0.1947;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0.1947为CCO差值截断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率≥7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8.0%。结论 CCO差值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形态与功能成像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颜立群 王文燕 +2 位作者 汪国石 康建丽 穆晓丹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8期729-732,共4页
随着冠状动脉疾病螺旋CT成像技术的快速升级,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有了极大的飞跃,目前在科研与临床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冠状动脉螺旋CT成像方法,对于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过渡到以功能诊断为主,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真... 随着冠状动脉疾病螺旋CT成像技术的快速升级,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有了极大的飞跃,目前在科研与临床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冠状动脉螺旋CT成像方法,对于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过渡到以功能诊断为主,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实现以螺旋CT为主导的,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一站式诊断与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国外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就冠状动脉螺旋CT成像在冠心病的功能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颜立群 康建丽 +3 位作者 穆晓丹 韩娟 董倩波 田哲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窄组(n=121)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50%的轻度狭窄组(n=90)。所有患者均进行CCO差值、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参数(静息BW和SD、负荷BW和SD)检测,观察分析对应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冠心病密切关联的指标,与CCO差值进行联合检测。采用ROC曲线分析具有差异的指标来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效能。结果:严重狭窄组患者的CCO差值、BW(静息)、SD(静息)、BW(负荷)、SD(负荷)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CO差值、BW(静息)、BW(负荷)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率≥70%的危险因素。单独进行CCO差值的检测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率的灵敏度80.17%,特异度78.89%;CCO差值联合心肌灌注显像BW(静息)及BW(负荷)检测的灵敏度为92.56%,高于单独检测值,特异度为65.56%,低于单独检测值。分析CCO差值、BW(静息)、BW(负荷)在预测冠心病预后的AUC面积为:CCO差值(0.675)、BW(静息)(0.868)、BW(负荷)(0.850),并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CCO差值、BW(静息)、BW(负荷)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CCO差值截止值为0.190(敏感度=72.30%,特异性=69.80%);BW(静息)截止值为0.534(敏感度=82.20%,特异性=88.90%);BW(负荷)截止值为0.473(敏感度=83.40%,特异性=86.20%)。结论: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联合心肌灌注显像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降低特异度,从而显著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对预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 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双肾多发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结节性硬化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颜立群 闫乐卡 汪国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8-228,共1页
病例女,42岁,主因上腹部不适,伴发热来诊。患者既住有多年癫痫病史,智力差,门齿不清,面部多发皮脂腺瘤。患者女儿5岁,智力稍差,面部也可见散在皮脂腺瘤。
关键词 血管肌瘤 脂肪瘤 肾肿瘤 结节性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诊闭合性腹外伤致输尿管破裂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颜立群 李永浩 +1 位作者 宋振虎 郜小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7-847,共1页
患者男,19岁。3天前自高处坠落后意识不清,5 h后出现烦躁,明显腹胀,伴腹痛;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脏破裂,进行剖腹探查、肝破裂修补术,术后出现少尿,给予利尿剂后未见好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腹部引流管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移动性浊音... 患者男,19岁。3天前自高处坠落后意识不清,5 h后出现烦躁,明显腹胀,伴腹痛;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脏破裂,进行剖腹探查、肝破裂修补术,术后出现少尿,给予利尿剂后未见好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腹部引流管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移动性浊音阳性,轻度贫血貌。实验室检查:BUN2289 mmol/L,CREA 491.3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损伤 创伤和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颜立群 李永浩 +1 位作者 侯亚平 宋振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5-1625,共1页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左后纵隔、食管左后方与T4椎体间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区域CT值达200 HU(图1A)。MRI:T4椎体左侧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差值联合生化指标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颜立群 张景坤 +3 位作者 康建丽 王文燕 穆晓丹 汪国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07-710,744,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联合生化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将左前降支狭窄患者205例,按照狭窄率≥70%为界分为2组,≥70%患者119例,<70%患者86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联合生化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将左前降支狭窄患者205例,按照狭窄率≥70%为界分为2组,≥70%患者119例,<70%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检测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尿酸(uric acid,UA)、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Lp(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所有患者均经过CT图像工作站的后处理,测量左前降支狭窄段前后的CCO值,并计算CCO差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筛选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指标,与CCO差值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2组各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GGT、Hcy、APOB、Lp(a)为狭窄率≥70%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筛选出CCO差值、GGT、APOB 3个指标的AUC>0.750。CCO差值联合GGT、APOB检测的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65.1%。结论通过CCO差值联合GGT、APOB检测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特异度,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狭窄率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诊断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颜立群 侯亚平 +3 位作者 刘永 汪国石 耿左军 宋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16例PA/VS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该病及其伴随的多种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测量患者的McGoon指数及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作为临床治疗的参...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16例PA/VS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该病及其伴随的多种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测量患者的McGoon指数及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结果:CT对本组病例均做出了正确诊断,且发现了多种伴随的畸形,本组病例中15例合并主动脉骑跨,12例发现较为明显的体肺循环侧支血管(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MAPCAs)形成,5例伴发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头臂动脉发育异常,1例可见房间隔缺损。本组病例McGoon指数>1.2者5例,而Nakata指数>150 mm2/m2者共计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PA/VSD具有极高的诊断正确率,特别是对于体肺循环间的侧支及合并的畸形的显示和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 室间隔缺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pCASL、3D CUBE及Rapid灌注分析对单侧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NIHSS评分影响因素的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颜立群 颜瑾 +4 位作者 汪国石 董倩波 穆晓丹 尤明伟 王振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618-623,共6页
目的 :采用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成像、Rapid灌注分析软件及三维脂肪抑制T1黑血磁共振成像序列(Fatsuppressed... 目的 :采用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成像、Rapid灌注分析软件及三维脂肪抑制T1黑血磁共振成像序列(Fatsuppressed 3D T1-weighted black-blood MRI, 3D CUBE T1)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因素。方法:122例伴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患者在症状出现后3日内均行双PLD(1.5 s和2.5 s)的3D pCASL成像,MR灌注成像Rapid灌注分析及3D CUBE成像,采用基于Matlab 2013b平台的SPM 8.0软件及Rapid灌注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狭窄动脉下游的早期到达血流比率(Earlyarriving flowproportion,EAFP)、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Late-arriving retrograde flow proportion,LARFP)和低灌注指数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与患者动脉硬化相关的实验室和基线人口学资料也被同时记录,3D CUBE T1平扫及延迟强化扫描序列确定局部MCA M1段狭窄斑块是否存在颅内动脉血管壁强化(Intracranial arterial vessel wall enhancement,IAVWE)。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Durbin-Watson检验DW值为1.654,R2=0.694提示各自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性,模型拟合度良好;各因素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在1~1.5之间,提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直方图显示标准化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各变量中LARFP(P<0.001)、HIR(P<0.001)和IAVWE(P<0.001)对NIHSS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代表颅内动脉狭窄下游侧支血流的LARFP、HIR及标志血管壁炎性损伤的IAVWE可能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pCASL灌注成像及Rapid分析对症状性颅内动脉动脉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立群 颜瑾 +3 位作者 侯亚平 董倩波 穆晓丹 刘荣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56-961,共6页
目的采用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成像和MR灌注成像Rapid软件评估有和无临床症状的2组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 目的采用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成像和MR灌注成像Rapid软件评估有和无临床症状的2组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差异及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10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均行两个PLD(1.5 s和2.5 s)的3D pCASL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Rapid软件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有无症状作为二分类因变量,将局部动脉狭窄率、狭窄动脉下游的早期到达血流比率(early-arriving flowproportion,EAFP)、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late-arriving retrograde flow proportion,LARFP),低灌注指数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暴露因素的单因素比较显示2组间LARFP和HIR有显著差异,在校正了EAFP、动脉管腔狭窄率和其他临床相关指标后的症状性狭窄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代表着侧支血流的LARFP和HIR是症状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狭窄下游管腔内的侧支血流是患者临床症状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灌注指数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下游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立群 颜瑾 +3 位作者 侯亚平 董倩波 穆晓丹 李晓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97-601,607,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硬化性狭窄下游晚期到达逆向血流与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伴有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MRI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 目的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硬化性狭窄下游晚期到达逆向血流与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伴有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MRI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1.5 s和2.5 s)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灌注成像,测量并得到两个PLD的患侧和正常侧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质的平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计算得到患侧大脑中动脉M1段供血区脑质内的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late-arriving retrograde flow proportion,LARFP);记录MRI扫描当日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测量病变局部血管管腔的狭窄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LARFP,NIHSS评分及血管狭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ARFP与NIHSS评分相关(r=-0.698,P<0.001),而血管狭窄率与LARFP(r=-0.001,P=0.997)、血管狭窄率与NHISS评分(r=-0.127,P=0.440)均不相关。结论LARFP与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由双PLD的3D pCASL成像计算得到的LARFP可能成为今后评价患者脑侧支循环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磁共振成像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对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的影像学观察
13
作者 颜立群 刘永 +6 位作者 侯亚平 汪国石 康建丽 王文燕 韩娟 黄渤源 穆晓丹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进行影像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例确诊的大动脉转位病例的临床及256层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CT后处理方法分析患者房...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进行影像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例确诊的大动脉转位病例的临床及256层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CT后处理方法分析患者房室连接区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联系。结果 256层螺旋CT对于本组病例的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及合并的多种复杂畸形均有良好显示,与心脏超声比较,256层螺旋CT对大动脉转位合并畸形诊断精确性更高。结论 256层螺旋CT能够显示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的解剖学异常及合并的相关畸形,对其诊断具有极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房室连接区 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1例
14
作者 颜立群 王文燕 汪国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72-372,共1页
病例 男,40岁,主因间断头晕3年,加重2月来诊,患者自述既往14年前有“眼底血管瘤”、“颈髓纤维瘤”手术病史,“肾脏错构瘤”及“胰腺肿瘤”病史。查体患者伸舌右偏,左侧偏身感觉减退,其他无异常阳性发现。
关键词 Hippel-Lindau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pCASL及Rapid灌注分析对脑动脉搭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评价
15
作者 颜立群 颜瑾 +3 位作者 侯亚平 董倩波 穆晓丹 李晓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利用两种新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来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搭桥手术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的MRI影像及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采用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 目的利用两种新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来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搭桥手术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的MRI影像及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采用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序列及Rapid灌注分析,计算得到了手术前后病变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下游供血区内早期到达血流比率(early-arriving flow proportion,EAFP),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late-arriving retrograde flow proportion,LARFP),低灌注指数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并且采集得到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搭桥手术前、后患者EAFP(P=0.0152),LARFP(P<0.001),HIR(P<0.001)及NIHSS评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动脉搭桥手术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包括顺向血流及侧支血流)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脑血管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6
作者 颜立群 侯亚平 耿左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54-1156,共3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在普通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中阳性检出率很低,近年来临床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成为MS最有效的诊断方...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在普通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中阳性检出率很低,近年来临床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成为MS最有效的诊断方法。目前由于更多先进的MR成像技术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磁共振成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血肿灶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怀军 贺丹 +4 位作者 冯平勇 杨桦 武柏林 王勇 颜立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血肿灶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28只,随机分为两组:NGF组(n=20):注血后0.5 h,将NGF 2000 AU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脑出血(ICH)组(n=8):只注血,不注药.在ICH后1、3、10、28 d四个...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血肿灶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28只,随机分为两组:NGF组(n=20):注血后0.5 h,将NGF 2000 AU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脑出血(ICH)组(n=8):只注血,不注药.在ICH后1、3、10、28 d四个时间点进行以下检测:①采用Purdy评分观察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外源性NGF在血肿灶周脑组织中的有效表达.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血肿灶周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FAP)荧光单标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①1~3 d Purdy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0~28 d评分NGF组显著好于ICH组(P<0.05).②NGF组血肿灶周免疫阳性细胞3 d时大量出现,染色较深.持续10 d,而ICH组表达量少且持续时间短(P<0.05).③NGF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NSE、GFAP单标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ICH组(P<0.05).结论外源性NGF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早期能够通过保护神经元提高存活率;晚期能够通过促进胶质细胞适度增生、神经纤维生长来促进血肿灶周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 胶质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激光共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CAM-1抗体联合IGF-1治疗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丹 颜立群 +3 位作者 刘怀军 姚洁 张玉笛 刘宗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抗ICAM-1抗体治疗组、IGF-1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经眼眶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M2段的方法建立家脑猫缺血再...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抗ICAM-1抗体治疗组、IGF-1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经眼眶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M2段的方法建立家脑猫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3d和7d进行Ph ilip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磁共振T2W I高信号体积测量和TUNAL法凋亡细胞计数。结果联合治疗组7d时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最终梗死体积缩小、凋亡细胞数减少(分别为:40.83±4.36;0.49±0.06;21.59±7.28),明显优于抗ICAM-1抗体治疗组(分别为:55.83±3;1.03±0.08;34.03±0.08)和IGF-1治疗组(分别为:61.00±2.96;0.73±0.07;39.73±0.07),P<0.05。结论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治疗脑梗死,能够从多环节减轻和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显著提高脑梗死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细胞间粘附因子-1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保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氧化乐果中毒后脑水肿的MRI表现和病理改变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艳梅 刘怀军 +2 位作者 颜立群 冯平勇 王立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建立40%氧化乐果皮下染毒急性猫中毒模型,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害的MRI影像学表现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影像学表现与脑组织光镜、电镜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家猫25只,分为三组,对照组、染毒治疗组、染毒未治疗组。对照组(5... 目的:建立40%氧化乐果皮下染毒急性猫中毒模型,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害的MRI影像学表现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影像学表现与脑组织光镜、电镜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家猫25只,分为三组,对照组、染毒治疗组、染毒未治疗组。对照组(5只):即未染毒动物。染毒治疗组(简称染毒组)(15只):腹部皮下四点等量注射40%氧化乐果0.3ml/kg。染毒后2min肌肉注射0.5mg/kg硫酸阿托品,然后视动物流涎、流泪情况酌情肌注阿托品。染毒未治疗组( 5只):腹部皮下四点等量注射40%氧化乐果0.3ml/kg。对染毒后3小时,6小时、24小时脑MRI。表现与相应时间点脑组织光镜、电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0%氧化乐果皮下染毒制作猫急性中毒模型,染毒后6小时、24小时MRI图像出现脑水肿。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3小时开始即出现广泛水肿表现,同时存在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三者形态学表现相符。电镜示血脑屏障出现形态学变化,延髓24小时、6小时电镜切片中观察到神经元细胞质近三角形类晶体样物质。结论:氧化乐果染毒急性脑水肿的模型成功建立,中毒后脑水肿为混合性水肿,MRI出现异常表现稍晚于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乐果 中毒 MRI 血脑屏障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bFGF、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治疗猫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怀军 贺丹 +3 位作者 吴朔春 杨桦 冯平勇 颜立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利用MR影像学方法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40只健康家猫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bFGF处理组),C组(GbE处理组),D组(bFGF+GbE处理组)。采用... 目的:利用MR影像学方法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40只健康家猫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bFGF处理组),C组(GbE处理组),D组(bFGF+GbE处理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动态进行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磁共振T1WI、T2WI、FLAIR所见病变程度轻,T2WI显示最终梗死体积小,T2WI-ADC显示梗死周围缺血带转化为梗死的体积小。结论:bFGF、GbE联合治疗猫急性脑梗死优于单一用药组,两者具有协同作用;MRI能客观评价药物疗效,尤其T2WI-ADC异常范围差值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银杏 脑梗塞 动物实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