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Ⅱ.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向太和 梁海曼 +2 位作者 钟华鑫 颜秋生 张雪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正好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变化相反。2.从FP_(15)→MP_(45)→LP_(90),腐胺含量呈上升、精胺含量呈下降趋势。腐胺/(精胺+亚精胺)上升了近20倍。悬浮细胞经脱壁而成游离原生质体后,其总多胺、尸胺和腐胺的含量与悬浮细胞相比均大幅度下降,而精胺和亚精胺则有所升高。3.植物内源激素IAA、2ip的含量是LP_(90)>MP_(45)>FP_(15),ABA、ZRs的含量是FP_(15)>MP_(45)>LP_(90)。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胚性悬浮细胞即后期悬浮细胞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生理生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 悬浮细胞系 氨基酸 多胺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鉴定栽培稻与野生稻体细胞杂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文彬 梁红健 +3 位作者 孙勇如 颜秋生 张雪琴 滕胜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0-393,共4页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RAPD)技术,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体细胞杂种进行了鉴定。证实了它们包含有双亲的基因组成分,但来自双亲的基因组成分并不是对等的。一些体细胞杂种含有一个亲本更多的基因组成分,而另一些相反。利用R...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RAPD)技术,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体细胞杂种进行了鉴定。证实了它们包含有双亲的基因组成分,但来自双亲的基因组成分并不是对等的。一些体细胞杂种含有一个亲本更多的基因组成分,而另一些相反。利用RAPD数据和聚类图讨论了体细胞杂种和双亲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杂种 RAPD 栽培稻 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向太和 钟华鑫 +2 位作者 梁海曼 颜秋生 张雪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3-229,T001,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养的0—3天期间剧升,并继续上升至第5天达峰值,尔后有所回降;培养液pH值的变化正好相反。2、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比前期悬浮细胞更多地利用氨基酸作为代谢底物。后期悬浮细胞的EMP途径相对稍低,而HMP、TCAC途径较前期、中期稍强。3、从前期→中期→后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阴极区带显著变窄、减弱。后期的阳极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较前期为弱。4、后期悬浮细胞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相比较,氮、镁的含量较高,而钙、铁的含量较低。上述生理生化变化与悬浮细胞能否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悬浮细胞系 生理生化变化 原生质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冻存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峰 王君晖 +2 位作者 黄纯农 颜秋生 张雪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冻存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预培养降低了细胞的液泡化程度,线粒体嵴变得更为发达。过渡处理后,该细胞器开始膨大,其基质变得稀薄。脱水处理引起核周隙扩张和膜性物质小泡化。冷...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冻存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预培养降低了细胞的液泡化程度,线粒体嵴变得更为发达。过渡处理后,该细胞器开始膨大,其基质变得稀薄。脱水处理引起核周隙扩张和膜性物质小泡化。冷冻这一环节基本上不产生新的损伤。恢复生长时,水稻细胞重新获得正常的超微结构。预培养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是抗冻力和抗脱水力提高的标志;过渡、脱水和冷冻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是可逆损伤。讨论了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超低温保存 胚性悬浮细胞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抗寒细胞变异体的获得及其抗性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林定波 颜秋生 沈德绪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锦橙(Citrussinensis(L.)Osbeckcv.Jincneng)珠心愈伤组织悬浮细胞通过γ射线诱变与高浓度羟脯氨酸离体选择的方法,获得了抗性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抗性细胞系及其再生植株比供体(对照)的抗寒性分别提高1.4℃和24℃,连续3年... 锦橙(Citrussinensis(L.)Osbeckcv.Jincneng)珠心愈伤组织悬浮细胞通过γ射线诱变与高浓度羟脯氨酸离体选择的方法,获得了抗性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抗性细胞系及其再生植株比供体(对照)的抗寒性分别提高1.4℃和24℃,连续3年测定结果表明再生植株抗寒性的增强是稳定的。其叶片总DNA的RAPD分析说明供体与变异植株可能在DNA水平上存在细微的差异,冷驯化进一步加强抗性细胞系与再生植株在抗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丙二醛含量上的差异。变异系抗性增强的生理基础涉及Pro代谢外的其他途径,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与其抗寒性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体细胞变异体 抗寒性 遗传稳定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被引量:23
6
作者 辛化伟 孙敬三 +1 位作者 颜秋生 张雪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8期717-724,共8页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25℃)条件下处理15min,大黍原生质体经过60Kr软X射线照射处理。对获得的28株融合再生植株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在花器官形态、结构及生殖特性上与对照亲本水稻植株有显著的差异,出现多花药(一朵颖花具7~11枚甚至13枝花药)、多胚珠(1个子房内有2~3个胚珠)及“多胚囊”(1个胚珠内有2个以上类似胚囊的结构)等现象。雌、雄性育性显著降低或完全不育,仅有5株能够少量结实,I-KI溶液着色的花粉从0至68%不等。细胞胚胎学检查表明不能结实的植株雌性均不育,即不能分化出正常的胚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黍 水稻 不对称 体细胞杂交 植物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非洲狼尾草体细胞融合再生植株的光合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陶龙兴 张雪琴 +3 位作者 沈波 颜秋生 谈惠娟 符冠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89,共5页
以粳稻8411(C3植物)与非洲狼尾草(C4植物)经体细胞杂交后获得的融合体再生植株为材料,测定体细胞融合再生植株的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与栽培稻8411相比,再生植株的生育期延长、植株矮化、穗形变小、千粒重增加、结实率下降。再生植株的... 以粳稻8411(C3植物)与非洲狼尾草(C4植物)经体细胞杂交后获得的融合体再生植株为材料,测定体细胞融合再生植株的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与栽培稻8411相比,再生植株的生育期延长、植株矮化、穗形变小、千粒重增加、结实率下降。再生植株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为栽培稻8411与非洲狼尾草的中间值,其中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栽培稻8411。体细胞融合再生植株在弱光下表现出比栽培稻8411更高的光合速率,并具有较高光饱和点。再生植株的最大荧光值Fm、能量捕捉效率Fv/Fo、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表现出显著的超亲优势。这些结果初步表明,体细胞融合再生植株具有C4循环固定CO2的光合系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狼尾草 水稻 体细胞融合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悬浮细胞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严庆丰 王君晖 +2 位作者 黄纯农 颜秋生 张雪琴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99-409,共11页
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悬浮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各种冷冻前处理等因素对超低温保存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后培养3—5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采用二步冷冻法,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最高。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0.5mol/L山梨醇预培养,1... 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悬浮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各种冷冻前处理等因素对超低温保存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后培养3—5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采用二步冷冻法,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最高。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0.5mol/L山梨醇预培养,10%DMSO+0.5mol/L山梨醇复合保护剂处理,液泡显著变小,数目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强细胞的抗冷冻能力。在上述合适的前处理和冷冻-化冻条件下,超低温保存水稻悬浮细胞的恢复生长率为58%,恢复生长的细胞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可再生健壮绿苗, 移植到盆钵,在温室中长成正常结实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悬浮细胞 超低温保存 二步冷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化法液氮冻存大麦和水稻的胚性悬浮培养细胞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纯农 王君晖 +2 位作者 严庆丰 颜秋生 张雪琴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大麦和水稻的胚牲悬浮细胞系不仅是全能性原生质体的主要来源,而且它本身也可作为植物基因转移的受体.为解决生物工程中优良实验材料的长湖保苟问题。我们进行了胚性悬浮培养细胞的液氮超低温保存研究.
关键词 大麦 水稻 培养细胞 冷冻保存 液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弯孢菌(Curvularia I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世文 段桂芳 +1 位作者 颜秋生 余柳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研究了不同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18h的菌丝,以0.7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0℃下,经过2%溶壁酶和4%纤维素酶混合酶液(pH5.8)... 研究了不同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18h的菌丝,以0.7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0℃下,经过2%溶壁酶和4%纤维素酶混合酶液(pH5.8)酶解4h,原生质体在静止条件下最大释放量达到 1.7×10~6/mL,再生率为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弯孢菌 原生质体 制备 菌种改良 稗草病原菌 农业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太和 杨剑波 +5 位作者 吴李君 吴家道 钟华鑫 梁海曼 颜秋生 张雪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胚性悬浮细胞是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理想材料。本文研究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细胞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建成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后期悬浮细胞系)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系相比较,细胞团内细胞结合紧凑,... 胚性悬浮细胞是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理想材料。本文研究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细胞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建成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后期悬浮细胞系)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系相比较,细胞团内细胞结合紧凑,细胞壁簿,细胞质浓厚,颗粒状内含物丰富,细胞活力强,质膜凹陷较浅,较平整,质膜强度高。本研究结果从细胞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适应于原生质体培养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学 胚性悬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兆周 陈明周 +2 位作者 廖巧霞 颜秋生 张雪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从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嫩叶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3 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当培养物分离出小粒状的细胞团,细胞变得小而圆时,用于分离原生质体。... 从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嫩叶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3 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当培养物分离出小粒状的细胞团,细胞变得小而圆时,用于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以琼脂糖固化的培养方式培养于MRP1 培养基中。由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有两种类型。挑选粒状、坚实的再生愈伤组织转移到N6 分化培养基上,“新台糖1 号”再生的愈伤组织,在含有KT 0.5 m g/L的培养基中,分化出绿芽并长成完整的植株。而“粤糖57-423”和“US66-56-9”再生的愈伤组织,在加有0.1% 的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前者分化出白化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潮霉素B的水稻原生质体的再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歧生 颜秋生 +1 位作者 金小平 张雪琴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5期582-588,共7页
本实验室构建的具有潮霉素B(HPT)抗性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和虫萤光素酶基因(LCC)的质粒pTHL27DNA,用聚乙二醇(PEG)法导入到水稻广亲和品种02428的原生质体细胞内.研究原生质体抗性筛选... 本实验室构建的具有潮霉素B(HPT)抗性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和虫萤光素酶基因(LCC)的质粒pTHL27DNA,用聚乙二醇(PEG)法导入到水稻广亲和品种02428的原生质体细胞内.研究原生质体抗性筛选和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结果,在含有25μg/ml潮霉素B和100nμg/m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KPR和N6内连续处理4星期,可以很好地除去非转化的敏感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然后在无抗菌素选择压力的培养基中,转化细胞可再生成小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原生质体 再生 抗潮霉素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稻与野生稻体细胞杂种的同工酶鉴定
14
作者 滕胜 胡张华 +1 位作者 张雪琴 颜秋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225-228,共4页
对栽培稻02428与药用野生稻的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植株pf9252、pf9279、pf92100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其中pf9252和pf9279的同工酶具有双亲的条带,表现出明显的杂合性,pf9279还出... 对栽培稻02428与药用野生稻的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植株pf9252、pf9279、pf92100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其中pf9252和pf9279的同工酶具有双亲的条带,表现出明显的杂合性,pf9279还出现新的酶带,表明它们的确是体细胞杂种,而且它们当中包含的药用野生稻的基因各不相同。而pf92100的酶谱与药用野生稻的酶谱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杂种 同工酶分析 栽培稻 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原生质体培养—快速再生植株
15
作者 廖兆周 颜秋生 《甘蔗糖业》 1999年第6期1-3,共3页
用MSCa培养基从甘蔗PC9102嫩叶诱导愈伤组织。接种30-40天后,将愈伤组织转入AA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经过50-80天,建立起典型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分离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用MRP2-MRP2琼脂糖培... 用MSCa培养基从甘蔗PC9102嫩叶诱导愈伤组织。接种30-40天后,将愈伤组织转入AA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经过50-80天,建立起典型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分离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用MRP2-MRP2琼脂糖培养基培养,16-20天后给予光照,25-30天后转入Ne分化培养基,45天左右可见绿芽分化。重复试验表明,从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开始推行清洁 建立悬浮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抗羟脯氨酸细胞变异系的选择及其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林定波 颜秋生 沈德绪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4-98,共5页
采用γ射线诱变与高浓度羟脯氨酸(HYP)离体选择的方法,获得抗羟脯氨酸(HYP)锦橙悬浮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抗性细胞系比供体细胞系(对照)含有较高的脯氨酸(Pro),有较高的POD与CAT活性及较强的抗HYP能力,经... 采用γ射线诱变与高浓度羟脯氨酸(HYP)离体选择的方法,获得抗羟脯氨酸(HYP)锦橙悬浮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抗性细胞系比供体细胞系(对照)含有较高的脯氨酸(Pro),有较高的POD与CAT活性及较强的抗HYP能力,经冷驯化后抗性细胞系的抗寒性比供体细胞提高1.4℃,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抗性细胞系在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及水势上与供体的差异。这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加强与抗性系抗寒性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抗羟脯氨酸 细胞变异系 抗寒性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第4代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皇甫伟国 应成波 +3 位作者 裘尧军 陈国 严成其 颜秋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通过对 D3代体细胞杂交后代进行白叶枯病检测 ,获得 67份高抗白叶枯病体细胞杂交材料 ,并对 D4代体细胞杂交材料人工白叶枯病接种和稻瘟病重发病区的田间自然诱发发病及大田种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有 86.6%的植株表现为抗白叶枯病 ,有 ... 通过对 D3代体细胞杂交后代进行白叶枯病检测 ,获得 67份高抗白叶枯病体细胞杂交材料 ,并对 D4代体细胞杂交材料人工白叶枯病接种和稻瘟病重发病区的田间自然诱发发病及大田种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有 86.6%的植株表现为抗白叶枯病 ,有 1 6个株系较抗稻瘟病 ,有 5个株系还存在分离现象 ,分离率为7.5 % ,有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杂交 野生稻 栽培稻 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分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原生质体电融合适宜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张华 张志宏 +2 位作者 颜秋生 张雪琴 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水稻原生质体电融合适宜条件为:交流电场强度250V/cm;交流频率500kHz;脉冲强度16kV/cm;脉冲宽度50us;脉冲个数为2。此时的1对1融合率为149%,总融合率达249%。在此条件下。
关键词 水稻 原生质体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t lines from somat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Oryza sativa L. and Oryza meyeriana L.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严成其 钱凯先 +5 位作者 薛刚平 吴忠长 陈跃磊 颜秋生 张雪琴 吴平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4年第10期1199-1205,共7页
Novel bacterial blight (BB) resistance gene(s) for rice was (were) introduced into a cultivated japonica rice variety Oryza sativa (cv. 8411), via somatic hybridization using the wild rice Oryza meyeriana as the donor... Novel bacterial blight (BB) resistance gene(s) for rice was (were) introduced into a cultivated japonica rice variety Oryza sativa (cv. 8411), via somatic hybridization using the wild rice Oryza meyeriana as the donor of the resistance gene(s). Twenty-nine progenies of somatically hybridized plants were obtained. Seven somatically hybridized plant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used for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using 8 primer pair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se plants were somatic hybri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of both paren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regenerated rice showed characters of both O.sativa and O.meyeriana. Two somatic hybrids showed highest BB resistance and the other 8 plants showed moderate resistance. The new germplasms with highest resistance have been used in the rice breeding progra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L. Oryza meyeriana L. Somatic hybridization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细菌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并再生植株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未 颜秋生 +3 位作者 王耀东 张雪琴 张雪涛 尤崇杓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87-87,共1页
本工作利用广亲和水稻品种02428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固氮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A-1501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并分化培养成株。A.faecalis A-1501是我国南方分离出的一种水稻根际固氮细菌,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和吸氢酶活... 本工作利用广亲和水稻品种02428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固氮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A-1501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并分化培养成株。A.faecalis A-1501是我国南方分离出的一种水稻根际固氮细菌,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和吸氢酶活性,并可利用同化 CO<sub>2</sub>作为碳源生长及进行固氮作用。该菌不仅可附着和积聚在水稻根表,并可进入水稻根细胞以至原生质体内,并具有固氮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细菌 固氮酶活性 根表 根细胞 分化培养 ALCALIGENES 吸氢 混和物 免疫扩散 继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