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米中3种硒代氨基酸含量
1
作者 谷满屯 周颖 +3 位作者 黄娜 颜惠芬 陈虹妙 林志藩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米中3种硒代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大米经酶解法提取,超滤离心管净化,Waters ACQUITY-UPLC®HSS T3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分离,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米中3种硒代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大米经酶解法提取,超滤离心管净化,Waters ACQUITY-UPLC®HSS T3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分离,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硒代乙硫氨酸质量浓度在1~200 ng·mL^(-1),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质量浓度在5~200 n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乙硫氨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06、1.80、0.10μg·kg^(-1),定量限分别为0.2、6.0、0.3μg·kg^(-1)。在0.025、0.100、0.500 mg·kg^(-1)3个加标水平下,3种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在81.2%~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0.2%~8.6%。对12批海南省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只检出硒代蛋氨酸。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大米中3种硒代氨基酸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硒代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的营养成分、风味特点及加工工艺研究
2
作者 颜惠芬 王馨漫 +1 位作者 秦海妙 林志藩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5期180-183,共4页
竹笋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但目前竹笋加工利用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制约了竹笋产业发展。本文在分析竹笋营养成分、风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竹笋罐头、风味竹笋、笋干和发酵竹笋等加工工艺,并提出... 竹笋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但目前竹笋加工利用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制约了竹笋产业发展。本文在分析竹笋营养成分、风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竹笋罐头、风味竹笋、笋干和发酵竹笋等加工工艺,并提出加强科技创新与工艺优化、开发竹笋功能性食品、推动竹笋加工产业链整合与价值提升等策略,提升竹笋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竹笋资源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营养成分 风味特点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半定量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秦海妙 林志藩 +2 位作者 颜惠芬 符郁馥 王馨漫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5期139-143,共5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半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可对样品中70种以上元素进行同时检测,且在无内标及全目标元素标准物质的条件下,就能实现对样品中未知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半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可对样品中70种以上元素进行同时检测,且在无内标及全目标元素标准物质的条件下,就能实现对样品中未知元素的快速定性与浓度范围界定。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应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识别污染元素,并为后续精确分析提供详尽、综合的数据支持。本文深入探讨ICP-MS半定量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旨在提升该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应用与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半定量分析 多元素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砷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颜惠芬 周玉玲 +2 位作者 谷满屯 黄娜 林志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4805-4810,共6页
目的评估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C-ICPMS)测定大米中无机砷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LC-ICPMS测定大米中As~Ⅲ和As~Ⅴ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并从测量重复性、... 目的评估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C-ICPMS)测定大米中无机砷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LC-ICPMS测定大米中As~Ⅲ和As~Ⅴ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并从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提取液移取体积、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等方面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结果大米样品中As^Ⅲ、As^Ⅴ、i-As的含量分别为0.180、0.014、0.194 mg/kg,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0.002、0.028 mg/kg,k=2。结论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的重复性、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曲线拟合,需要在测量过程中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大米 无机砷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砷的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颜惠芬 符郁馥 +1 位作者 林志藩 周玉玲 《现代食品》 2019年第4期180-185,共6页
检测和统计水产品中的砷形态分布的特征,为水产品污染风险评估及消费者食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省各农贸市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海水鱼、淡水鱼、海水虾、海水蟹、贝类及其他水产品530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 检测和统计水产品中的砷形态分布的特征,为水产品污染风险评估及消费者食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省各农贸市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海水鱼、淡水鱼、海水虾、海水蟹、贝类及其他水产品530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测定砷酸根(As(Ⅴ))、亚砷酸根(As(Ⅲ))、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砷甜菜碱(AsB)5种砷形态的含量,按GB 2762-2017判定。结果显示:6种水产品中的砷以无毒的有机砷砷甜菜碱(AsB)为主,低毒的有机砷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含量均≤0.07 mg·kg^(-1),而毒性较大的无机砷含量都在限值要求范围内,海水鱼无机砷含量为0~0.08 mg·kg^(-1);淡水鱼无机砷含量0~0.01 mg·kg^(-1);海水虾无机砷含量0~0.02 mg·kg^(-1);海水蟹无机砷含量0~0.12 mg·kg^(-1);贝类无机砷含量0~0.45 mg·kg^(-1);其他水产品中无机砷含量0~0.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砷形态 分布特征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凌河污水灌溉效果的损益分析
6
作者 颜惠芬 《环境科技(辽宁)》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农田水利 污水灌溉 小凌河 损益分析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菠萝蜜冷藏条件下总黄酮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志藩 颜惠芬 +2 位作者 秦海妙 王馨漫 周玉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2期46-48,52,共4页
目的:研究鲜切菠萝蜜中总黄酮在8℃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新鲜的菠萝蜜果肉样品分别真空封装和非真空封装,冷藏,每天或每两天取一份样品检测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鲜切菠萝蜜中总黄酮含量逐渐下降,真空包装... 目的:研究鲜切菠萝蜜中总黄酮在8℃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新鲜的菠萝蜜果肉样品分别真空封装和非真空封装,冷藏,每天或每两天取一份样品检测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鲜切菠萝蜜中总黄酮含量逐渐下降,真空包装的总黄酮下降速率较为平缓。结论:鲜切菠萝蜜真空包装比非真空包装在冷藏中更能减少总黄酮含量损失,可以较长时间保持鲜切菠萝蜜中总黄酮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菠萝蜜 总黄酮 贮藏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电源系统的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颜惠芬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反映了国际上飞行器电源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太阳电池阵、蓄电池联合电源系统,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和核反应堆的空间应用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 电源系统
全文增补中
系统化干预方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9
作者 颜惠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0-23,共4页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系统化护理方案在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以2021.1-2021.12全年为研究周期,从本段时间内本院妇科三病区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系统化护理方案在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以2021.1-2021.12全年为研究周期,从本段时间内本院妇科三病区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n=50)和实验组(系统化护理组,n=50)两组。以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凝血功能、术后DVT发生率为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评估。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护理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6.00%、78.00%(p<0.05),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分别为2.00%、12.00%(p<0.05)。在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方面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因而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术后DVT防范方面具有着突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