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胱抑素C(CysC)、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收治的早期...目的探究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胱抑素C(CysC)、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收治的早期T2DN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排秩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血糖指标、双肾主动脉(MRA)和叶间动脉(IRA)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NLR、Cys-C、MCP-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尿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NLR、CysC、MCP-1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7.27%(χ^(2)/P=9.290/0.002)。治疗12周后,2组HbA_(1c)、FPG、2 h P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4.222/<0.001、6.064/<0.001、6.648/<0.001);2组IRA、MRA的Vdmin、Vsmax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P=3.733/<0.001、6.800/<0.001,2.598/0.011、2.043/0.043);2组IRA、MRA的PI、RI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P=4.194/<0.001、3.933/<0.001,3.265/0.001、6.171/<0.001);2组UAER、NLR、Cys-C、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P=14.534/<0.001、2.609/0.010、9.795/<0.001、6.618/<0.001);Pearson分析,NLR、Cys-C、MCP-1与UAER均呈正相关(r=0.513、0.764、0.685,P均<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910/0.340)。结论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早期T2DN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NLR、Cys-C、MCP-1水平,保护肾功能。展开更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科学谋划、统筹构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新格局极具现实意义。从多情景下景观生态脆弱性预测这一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切入研究,在分析黄河流域1995—2020年土地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科学谋划、统筹构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新格局极具现实意义。从多情景下景观生态脆弱性预测这一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切入研究,在分析黄河流域1995—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协调发展4种不同发展目标,耦合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算法与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概率进行优化,进而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盐碱地和湿地空间分布;在土地利用模拟的基础上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脆弱度,据此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演变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在2030年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中,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在四种情景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明显;协调发展情景下水域扩张程度最大,建设用地扩张率大幅低于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2)相较于2020年,2030年盐碱化程度增加,自然发展情景情况最为严峻;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明显,协调发展情景下恢复程度最大;(3)黄河流域2030年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减弱,耕地和未利用地则相反;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度较2020年有所降低,土地利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升;(4)相较于2020年,黄河流域2030年的景观生态脆弱性仍有加剧趋势。生态保护情景下恶化程度较缓,协调发展情景对于流域上游水系风蚀区的水土保持和中部平原地区生态平衡的效果十分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胱抑素C(CysC)、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收治的早期T2DN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排秩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血糖指标、双肾主动脉(MRA)和叶间动脉(IRA)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NLR、Cys-C、MCP-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尿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NLR、CysC、MCP-1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7.27%(χ^(2)/P=9.290/0.002)。治疗12周后,2组HbA_(1c)、FPG、2 h P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4.222/<0.001、6.064/<0.001、6.648/<0.001);2组IRA、MRA的Vdmin、Vsmax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P=3.733/<0.001、6.800/<0.001,2.598/0.011、2.043/0.043);2组IRA、MRA的PI、RI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P=4.194/<0.001、3.933/<0.001,3.265/0.001、6.171/<0.001);2组UAER、NLR、Cys-C、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P=14.534/<0.001、2.609/0.010、9.795/<0.001、6.618/<0.001);Pearson分析,NLR、Cys-C、MCP-1与UAER均呈正相关(r=0.513、0.764、0.685,P均<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910/0.340)。结论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早期T2DN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NLR、Cys-C、MCP-1水平,保护肾功能。
文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科学谋划、统筹构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新格局极具现实意义。从多情景下景观生态脆弱性预测这一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切入研究,在分析黄河流域1995—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协调发展4种不同发展目标,耦合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算法与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概率进行优化,进而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盐碱地和湿地空间分布;在土地利用模拟的基础上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脆弱度,据此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演变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在2030年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中,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在四种情景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明显;协调发展情景下水域扩张程度最大,建设用地扩张率大幅低于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2)相较于2020年,2030年盐碱化程度增加,自然发展情景情况最为严峻;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明显,协调发展情景下恢复程度最大;(3)黄河流域2030年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减弱,耕地和未利用地则相反;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度较2020年有所降低,土地利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升;(4)相较于2020年,黄河流域2030年的景观生态脆弱性仍有加剧趋势。生态保护情景下恶化程度较缓,协调发展情景对于流域上游水系风蚀区的水土保持和中部平原地区生态平衡的效果十分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