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1
作者 顾镇媛 陈敏 +4 位作者 孙颖 王轶 许家婧 王思瑶 吴坤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414-418,共5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直接面向工程应用的实践课程。本文进行了基于产教融合视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直接面向工程应用的实践课程。本文进行了基于产教融合视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致力于将产教融合做到真正融合和深度融合。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practical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which is directly oriented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teaching research on concrete structur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iming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ath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reative thinking,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interest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t is committed to achieving deep integration, true integration and re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法的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与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顾镇媛 王曙光 +1 位作者 杜东升 刘伟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7-103,共7页
采用简化的两质点隔震结构模型研究随机地震激励下结构设计参数随机性对结构位移响应与可靠度的影响。隔震层和上部结构分别采用Bouc-Wen模型和刚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来模拟,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基于极值分布的可靠度理论,求解不同... 采用简化的两质点隔震结构模型研究随机地震激励下结构设计参数随机性对结构位移响应与可靠度的影响。隔震层和上部结构分别采用Bouc-Wen模型和刚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来模拟,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基于极值分布的可靠度理论,求解不同场地条件、阻尼比、周期比与屈重比下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信息与整体可靠度,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能够有效评估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设计参数的适当取值,能使隔震层与上部结构位移响应均最小,从而提高隔震结构整体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概率密度演化法(PDEM) 随机响应 参数优化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输入下大跨网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顾镇媛 刘伟庆 +1 位作者 王曙光 杜东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4,共10页
基于绝对位移法建立了多点输入分析模型,采用三角级数法人工合成多点非平稳地震动。选取90 m跨度的正方形及长方形多点支承网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大跨结构进行一致和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反应分析。采用基础隔震,通过时程分析研究... 基于绝对位移法建立了多点输入分析模型,采用三角级数法人工合成多点非平稳地震动。选取90 m跨度的正方形及长方形多点支承网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大跨结构进行一致和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反应分析。采用基础隔震,通过时程分析研究隔震前后两结构的响应规律差异。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未隔震模型在一致输入下上部网架各杆件最大轴力相差不大,而在多点输入下相差较大;正方形结构上部网架节点最大加速度响应在多点输入下增大,而长方形结构却相反;隔震后结构响应有了大幅度的减小,多点输入与一致输入轴力响应规律几乎一致。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未隔震正方形结构在多点输入下的杆件轴力与支承柱柱底弯矩,与一致输入相比均有所增大,其中长方形结构增幅更大;隔震后结构在一致输入下轴力响应反而增大,可见竖向地震作用时应多加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网架 隔震结构 多点输入 一致输入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大跨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顾镇媛 唐天栎 +1 位作者 徐益康 吴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281-287,共7页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在多维多点地震输入下的复杂性态,首先人工合成了同时考虑地震动场空间相关性和非平稳特性的多维多点随机加速度时程,然后采用绝对位移输入法计算多维多点和多维一致激励下大跨隔震网架结构地震反应,最后以结构跨度...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在多维多点地震输入下的复杂性态,首先人工合成了同时考虑地震动场空间相关性和非平稳特性的多维多点随机加速度时程,然后采用绝对位移输入法计算多维多点和多维一致激励下大跨隔震网架结构地震反应,最后以结构跨度、视波速为主要变量系统地研究两种地震动输入模式下大跨隔震结构网架屋盖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跨隔震结构多点输入效应随着视波速的增大逐渐减弱,当视波速达到500 m/s之后可忽略,即得到“界限视波速”;多点输入效应随着跨度的增大而增强,得到可以忽略和必须考虑多点输入效应的“界限跨度”分别为60 m和120 m;水平变形隔震效果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大呈现出整体变好的趋势,没有明显的竖向隔震效果;大跨隔震结构网架屋盖周边支座附近响应较大,易出现隔震后响应较大的情况,在工程设计时应予以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隔震结构 多维多点输入 多点效应 竖向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地震响应的大跨隔震结构性态设计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顾镇媛 陈润波 沈吴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739-8745,共7页
为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在被动控制结构中的应用,以大跨度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随机地震反应的结构设计框架。框架包括定义结构的性能水平、确定并量化性能目标、基于位移指标设计隔震层、计算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评估大... 为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在被动控制结构中的应用,以大跨度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随机地震反应的结构设计框架。框架包括定义结构的性能水平、确定并量化性能目标、基于位移指标设计隔震层、计算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评估大跨度隔震结构可靠度这五部分内容;通过算例表明:提出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与可靠度理论相结合,能在给定的性能目标下有效地保证大跨隔震结构的安全,对指导大跨结构抗震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隔震结构 概率密度演化法 随机地震响应 性态设计方法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纳米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小建 吴昌将 +4 位作者 顾镇媛 陈强 福岛良博 刘永杰 王清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121,共9页
首先介绍了超声冲击金属表面致纳米化的原理、强塑性变形诱导形成纳米晶的机理及纳米晶尺寸和晶粒取向的分析手段,然后结合表面静压力、振幅、单位面积冲击次数等参数变化,总结了超声冲击对金属硬度、粗糙度、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超声冲击金属表面致纳米化的原理、强塑性变形诱导形成纳米晶的机理及纳米晶尺寸和晶粒取向的分析手段,然后结合表面静压力、振幅、单位面积冲击次数等参数变化,总结了超声冲击对金属硬度、粗糙度、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影响。超声冲击后,材料表面硬度会大幅提升,表面形貌规则且平整度得到改善。超声冲击诱导产生的纳米晶和残余压应力对提高材料疲劳强度有积极作用。统计认为,超声冲击表面强化对弯曲疲劳试件疲劳性能的提升更大,且试件10^7周次以上的疲劳极限在(0.50~0.65)σb内。对于处理后产生相变的材料,硬度和强度更高的相甚至能将表层硬度和疲劳极限提高到2倍。最后,综合阐述了超声冲击表面强化与等离子氮化、TiN生物覆膜、常规喷丸及激光喷丸等复合处理方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超声冲击纳米化进行混合表面处理需注意的事项:工艺参数和处理顺序要恰当;考虑环境腐蚀时,要对纳米表面进行二次保护,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纯机械方式复合处理要根据技术特点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冲击 纳米化 腐蚀 植入物 疲劳 复合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最佳跨高比及隔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顾镇媛 沈吴钦 陈润波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73-82,共10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合理跨高比及隔震性能,建立一系列正放四角锥大跨网架结构模型,以网架节点位移与整体用钢量为控制点,研究不同跨度、不同平面形式、不同支承方式大跨网架各自最合理的跨高比。然后,选取90 m跨度且采...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合理跨高比及隔震性能,建立一系列正放四角锥大跨网架结构模型,以网架节点位移与整体用钢量为控制点,研究不同跨度、不同平面形式、不同支承方式大跨网架各自最合理的跨高比。然后,选取90 m跨度且采用最佳跨高比的四类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为对象,基于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四类隔震与非隔震网架结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果的最佳跨高比与平面形状、支承方式关系甚微,仅与跨度有关;采用柱底隔震后网架杆件的轴力和节点最大加速度与隔震前相比均大幅度减小,结构自振周期、地震动输入对隔震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放四角锥网架 隔震结构 最佳跨高比 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实结合教学实训平台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2
8
作者 顾镇媛 罗威 +1 位作者 熊郁震 吴坤 《建材与装饰》 202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我国大力推进建筑行业装配式改革时,遭遇师资力量薄弱、配套教学资源匮乏、实训项目难以开展等瓶颈,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虚实结合教学实训平台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型人才培养模思路。本文首先结合装配式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现状,阐明了装... 我国大力推进建筑行业装配式改革时,遭遇师资力量薄弱、配套教学资源匮乏、实训项目难以开展等瓶颈,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虚实结合教学实训平台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型人才培养模思路。本文首先结合装配式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现状,阐明了装配式建筑协同型人才培养的意义,然后提出基于虚实结合教学实训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实训平台优势和以赛促学等方面来优化人才培养思路,并指出虚实结合实训平台运用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交区域交叉口交通信息识别概率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强儒 杨少伟 +2 位作者 曹慧 顾镇媛 葛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158,共7页
为预测立交区域交叉口交通信息识别概率,运用汽车动力学理论、驾驶员特性原理及动态交通特性获取动态识别视距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几何学及概率统计学原理建立典型车型在识别视距范围内交通信息识别框架,运用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对立交区... 为预测立交区域交叉口交通信息识别概率,运用汽车动力学理论、驾驶员特性原理及动态交通特性获取动态识别视距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几何学及概率统计学原理建立典型车型在识别视距范围内交通信息识别框架,运用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对立交区域交叉口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形成其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的交通信息识别概率预测模型,运用实测值对识别概率预测模型仿真标定并检验其可靠性.结果表明:长期时间序列预测下,交通量大小与交通信息识别概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49;一周时间的短期时间序列预测交通信息识别概率,其95%的置信区间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似度达87.65%,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预测交通信息识别概率较大的立交区域交叉口,应考虑加强交通信息灵活性设置并加强交通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区域 交叉口 交通信息 识别视距 概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0
作者 顾镇媛 张巍 +2 位作者 吴坤 孙颖 王思瑶 《创新教育研究》 2022年第9期2102-2106,共5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特点,从育人目标、课程思政主要方法及注意点、挖掘思政元素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期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二兵 徐良 +2 位作者 沈强儒 曹慧 顾镇媛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3-156,174,共5页
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结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失稳问题,以江苏某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实践为对象,对CFG桩软基处理技术和土工织物联合冲击碾压两类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典型施工段进行沉降测试对比。研究结果... 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结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失稳问题,以江苏某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实践为对象,对CFG桩软基处理技术和土工织物联合冲击碾压两类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典型施工段进行沉降测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FG桩软基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施工初期短时间间隔内,软土层出现较大沉降量,后期沉降量开始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小于25 cm,最大不均匀沉降为4.0 cm,整个施工期间路面并未发生开裂现象,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土工织物联合冲碾压法处理软基的沉降量相对CFG桩软基处理法获得的相对偏差要小,土工织物的存在,减小了横断面不均匀沉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施工 软土地基 CFG桩基 冲击碾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阻尼厚层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祖萍萍 张巍 +3 位作者 雷亚辉 顾镇媛 袁小军 孙昊 《工程质量》 2023年第8期29-34,44,共7页
为有效延长基础隔震结构的竖向自振周期、实现隔震支座耗能能力,论文设计了一种构造简单的高阻尼厚层橡胶支座,对其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竖向压缩相关性和水平剪切相关性试验,分析竖向压力、预压力、剪应变、加载频率等参数对支座力... 为有效延长基础隔震结构的竖向自振周期、实现隔震支座耗能能力,论文设计了一种构造简单的高阻尼厚层橡胶支座,对其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竖向压缩相关性和水平剪切相关性试验,分析竖向压力、预压力、剪应变、加载频率等参数对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阻尼厚层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效果较好;竖向压力和预压力的变化对支座的竖向刚度影响很大,剪应变和竖向压力的变化对支座水平等效刚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加载频率对支座水平向和竖向力学性能均有影响;高阻尼厚层橡胶支座水平力学性能的试验值与按规范计算的理论值较接近,竖向刚度试验值和理论值相差较大,因此提出了支座竖向刚度公式的修正,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高阻尼 厚层橡胶支座 形状系数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有限振动响应快速反演时变荷载的方法与试验
13
作者 项子儒 王轶 +1 位作者 钱王苹 顾镇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5-282,292,共9页
移动荷载是影响桥梁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准确地监测与识别能为桥梁养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振动响应反演的移动荷载识别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时域法、频时域法为主的多种方法,取得了不错成就。然而在解决该类方法面... 移动荷载是影响桥梁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准确地监测与识别能为桥梁养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振动响应反演的移动荷载识别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时域法、频时域法为主的多种方法,取得了不错成就。然而在解决该类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计算耗时明显、反问题求解病态上,现有技术大多需要使用多项测点和复杂优化,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并不友好。在时域反卷积法和荷载形函数法的基础上,定义新的构造矩阵提取系统矩阵中的有效元素进行荷载识别,在保障对大噪声的鲁棒性的同时,使测点数量和计算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数值仿真算例中,该方法在使用含10%和20%白噪声的动挠度响应情况下,仍能稳定地识别周期性移动荷载,除荷载上、下桥阶段,并未出现明显的奇异性。在试验验证中,利用两个试验分别验证了该方法对集中荷载、移动荷载的识别,其精度与计算效率均可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识别 时域法 桥梁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网络教学实践
14
作者 张晨 孙召花 +1 位作者 刘云平 顾镇媛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1期176-178,共3页
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学生网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组针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 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学生网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组针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注重全过程管理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应成果为今后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钢结构 师生互动 全过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伟志 王曙光 +2 位作者 刘伟庆 杜东升 顾镇媛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1,共13页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首先对一大跨网架隔震结构1∶20的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隔震前后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加速度及位移等动力反应,进而对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和一般楼层(首层和转换层...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首先对一大跨网架隔震结构1∶20的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隔震前后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加速度及位移等动力反应,进而对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和一般楼层(首层和转换层)的竖向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在双向地震和三向地震输入下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水平减震效果,且减震率大于一般楼层;大跨隔震结构的一般楼层基本没有竖向减震效果,而在输入地震强度比较小的情况下网架竖向加速度基本没有减小,甚至稍有放大,但随着输入地震强度的增加,网架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逐渐提高;对于网架的竖向位移响应,基础隔震模型在罕遇地震下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后建立了相应大跨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隔震支座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屈重比取4%~6%时,大跨网架隔震结构具有较小的基底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竖向地震响应 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