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介入温经活血针灸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200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顾成光 卞光荣 +2 位作者 陈丽萍 杨正明 杨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87,93,共2页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针灸法早期介入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功能和肌电图的变化。方法①选择2004-01/2005-10连云港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科门诊的面神经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②两组均口服抗...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针灸法早期介入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功能和肌电图的变化。方法①选择2004-01/2005-10连云港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科门诊的面神经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②两组均口服抗炎西药治疗。针灸治疗组加用点刺放血(用CE0297型采血器5.0深度点刺穴位,每穴三四次,然后局部拔罐使之出血1~3mL。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加隔药灸(将以牵正散配方全虫、白芥子、白附子为主自己加工中药细末水调,做成药饼,用大灸柱隔药饼灸,每穴灸5壮,治疗取穴,次数,疗程同点刺放血)。③于患者初诊时,治疗1,2,3周后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④于患者治疗10d后采用英国牛津HYNEIGY(5CH)型肌电图经皮测试评估治疗效果。⑤计量及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结果面神经炎患者2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灸治疗组患者治疗1,2,3周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1.87,8.51,14.75,P<0.01)。②针灸治疗组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7.49,P<0.01)。结论温经活血针灸法早期介入可改善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针灸疗法 神经炎/针灸疗法 肌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7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顾成光 陈丽萍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3期390-391,共2页
目的 :观察夏季或冬季中药穴位贴敷法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方法 :对47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夏天(三伏)、冬天(冬至、小寒、大寒)分别或同时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临床控制109例(23.1 %) ,显效148例(31.4 %... 目的 :观察夏季或冬季中药穴位贴敷法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方法 :对47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夏天(三伏)、冬天(冬至、小寒、大寒)分别或同时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临床控制109例(23.1 %) ,显效148例(31.4 %) ,有效161例(34.1 %) ,无效54例(11.4 %) ,其中冬季治疗及冬夏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夏季治疗。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法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临床上在遵从中医冬病夏治这一传统的同时 ,勿忘冬季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支气管炎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法 慢性支气管炎 防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及穴位注射并用治疗中风偏瘫5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成光 陈丽萍 张传东 《针灸临床杂志》 1998年第11期22-23,共2页
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灸及穴位注射并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0例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 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灸及穴位注射并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0例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其中男性32例,女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头针 水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顾成光 陈丽萍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3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症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继英 赵杨 +16 位作者 张臻年 王敬卿 范刚启 张晖 黄迟 刘孔江 郭志力 陆艳 顾兆军 顾成光 蒋晓林 张红 全亚萍 陆卫卫 朱建军 蔡忠明 孙菊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比较通脑活络针刺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 I)的疗效及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 I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45例AC I患者(针刺治疗组)按病程分为〈6 h、6~48 h、〉48 h亚组,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比较通脑活络针刺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 I)的疗效及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 I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45例AC I患者(针刺治疗组)按病程分为〈6 h、6~48 h、〉48 h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每天1次,连续14 d。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 I)评定;治疗后90 d评定疗效;并与125例常规治疗的AC I患者(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各亚组的总有效率(96.4%、90.9%、80.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各亚组(86.7%、75.0%、58.3%)(均P〈0.01);针刺治疗组中,〈6 h亚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6~48 h亚组和〉48 h亚组(P〈0.05~0.01)。针刺治疗组各亚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 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各亚组(均P〈0.01);针刺治疗组中,〈6 h亚组明显优于6~48 h亚组和〉48 h亚组(P〈0.05~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 I的疗效显著,并且在发病6 h内开始治疗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针刺治疗 通脑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邵凤扬 卞光荣 +2 位作者 顾进 陈隐漪 顾成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9-80,共2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升高,这为临床应用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软斑表面存在血栓附着,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期是否也存在tPA、PAI活性的异常?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tPA活性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PAI活性 血液纤溶系统 平衡失调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乐军 邵凤扬 +4 位作者 陈丽萍 顾成光 陈隐漪 马先军 卞光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进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够减少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益智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记忆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乐军 邵凤扬 +4 位作者 顾成光 宋斐 肖辉 许运堂 李玉梅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通脉益智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服用通脉益智丸和脑复康胶囊安慰剂;对照组服用脑复康胶囊和通脉益智丸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3个月。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 目的:研究通脉益智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服用通脉益智丸和脑复康胶囊安慰剂;对照组服用脑复康胶囊和通脉益智丸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3个月。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进行临床记忆量表(SMS)检测和血脂检测。结果:临床记忆量表检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脂检测,治疗组治疗后血TG、LDL-C、HDL-C、ApoA-1及ApoB-100水平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脉益智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记忆障碍有较好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而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对aMCI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 记忆障碍 通脉益智丸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针治疗球麻痹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丽萍 顾成光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2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项针 针刺疗法 治疗 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丽萍 顾成光 +1 位作者 张传东 张声闳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期40-41,共2页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国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药物、针灸为主。本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80例,并设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0例均为住院...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国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药物、针灸为主。本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80例,并设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0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 联合治疗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敛肺清热平喘方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凤扬 顾成光 刘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敛肺清热平喘方 雾化吸入 治疗 支气管哮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晓丽 顾成光 +1 位作者 索宜美 姜永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8S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①常规治疗:血栓通150mg+生理盐水250mL+吡拉西坦氯化钠100mL/次,1次/d,静滴。②基...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①常规治疗:血栓通150mg+生理盐水250mL+吡拉西坦氯化钠100mL/次,1次/d,静滴。②基础用药:辛伐他汀,40mg/次,1次/d,口服+拜阿司匹灵,10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50例熄风化痰通络汤(陈皮、胆星、制半夏各9g,僵蚕、天麻各20g,钩藤后下30g,石菖蒲、怀牛膝各12g,白附子、全蝎各5g,白蒺藜、桃仁各15g,生甘草6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学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熄风化痰通络汤 血栓通 吡拉西坦氯化钠 辛伐他汀 拜阿司匹灵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化痰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久咳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广武 顾成光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咳嗽 急性 支气管炎 五子化痰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2
14
作者 李继英 赵杨 +17 位作者 张臻年 王敬卿 范刚启 张晖 黄迟 刘孔江 郭志力 陆艳 顾兆军 顾成光 蒋晓林 张红 全亚萍 陆卫卫 朱建军 程韫炜 蔡忠民 孙菊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组、溶栓组(尿激酶溶栓)、降纤组(巴曲酶降纤),其余两个时间段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体针组、常规治疗(常规)组。评价治疗后1、3、7、14、28、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14、28、90d的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变化。结果≤6h时间段针刺组和溶栓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个时间段(发病时间6+~48h,发病时间48+h~14d),针刺组分别与体针、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及提高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 脑梗死 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62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乐军 邵凤扬 +4 位作者 陈丽萍 顾成光 陈隐漪 马先军 卞光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芎芷煎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 目的:观察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芎芷煎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5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2,,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芎芷煎方
原文传递
舒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患者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乐军 邵凤扬 +4 位作者 李玉梅 顾成光 刘晓丽 周永媛 许运堂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ion,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服用舒郁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同时服氟西汀胶囊安慰剂每次1粒,每日1次;对照组30例,服用氟西汀胶囊每次1粒,每日1次,同时服舒郁胶囊安慰剂每次3... 目的:观察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ion,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服用舒郁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同时服氟西汀胶囊安慰剂每次1粒,每日1次;对照组30例,服用氟西汀胶囊每次1粒,每日1次,同时服舒郁胶囊安慰剂每次3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8周。于服药前、服药8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和血脂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舒郁胶囊能降低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两组间比较HAMD、MMSE、CGI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能降低治疗组治疗8周血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P<0.05),但对对照组血LDL-C水平改善不明显(P>0.05)。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郁胶囊 血管性抑郁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原文传递
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丽 顾成光 +1 位作者 索宜美 姜永霞 《慢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体征评价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学疗效分别为98%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化痰通络汤 缺血性中风 风痰瘀阻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