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籽蒿花粉变应原皮试液诊断大籽蒿花粉过敏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顾建青 程璇 +7 位作者 尹佳 王良录 李宏 孙劲旅 文利平 关凯 青曼丽 岳凤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3期234-241,共8页
目的评价应用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蒿属花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1043例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 目的评价应用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蒿属花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1043例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结果分别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及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皮内试验诊断蒿属花粉过敏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及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和血清sIg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评价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用于皮内试验的安全性。结果以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蒿属花粉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灵敏度为95.99%,特异度为84.36%,阳性预测值为85.01%,阴性预测值为95.79%,准确度为89.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95%的可信区间为(0.943—0.970)。当以蒿属花粉皮内试验结果≥“++”为诊断界值时,蒿属花粉皮内试验灵敏度为79.29%,特异度为97.33%,阳性预测值为96.48%,阴性预测值为83.57%,准确度为88.66%。次要评价指标以PhadiaUni-CAP系统血清蒿属花粉变应原sIgE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将蒿属花粉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时,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95.23%,特异度为45.98%,阳性预测值为88.97%,阴性预测值为67.80%,准确度为86.39%。如以蒿属花粉皮内试验结果≥“++”为诊断界值时,则皮内试验灵敏度78.89%,特异度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9.05%,阴性预测值为50.00%,准确度为82.06%。蒿属花粉血清sIgE阳性组中,血清sIgE水平与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的阳性反应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68728。1043例受试者中,与蒿属花粉变应原有关的局部不良反应为7.01%(73/1043);仅有1例患者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该患者同时合并律草花粉、圆柏花粉过敏。结论使用蒿属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可以有效、安全地诊断蒿属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花粉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蚓激酶引起职业性哮喘:附2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建青 文利平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4期304-30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结膜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蚓激酶这类罕见的职业环境中引起的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例怀疑职业环境中接触蚓激酶粉尘引起的哮喘患者进行临床表现总结,并用蚓激酶粉剂稀释液(10μgml)分别对2例患者和3...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结膜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蚓激酶这类罕见的职业环境中引起的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例怀疑职业环境中接触蚓激酶粉尘引起的哮喘患者进行临床表现总结,并用蚓激酶粉剂稀释液(10μgml)分别对2例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例1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对例2进行结膜激发试验。结果 2例患者蚓激酶皮肤点刺试验均为阳性,3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例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FEV1.0从103%预计值降到83%预计值。例2左侧眼结膜激发试验阳性,作为对照的右侧眼结膜为阴性。结论蚓激酶作为一种药用蛋白质,其粉尘可以引起职业性哮喘,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结膜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哮喘 蚓激酶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结膜激发试验 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变态反应科医师?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建青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变态反应科医师不同于其他专科医师,他们除了要完成变态反应和免疫学专业培训外,还要完成内科学或一个内科学的亚专业,如皮肤病学、肺病学,或耳鼻喉科学,以及/或者儿科学的培训。同时,由于变态反应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 变态反应科医师不同于其他专科医师,他们除了要完成变态反应和免疫学专业培训外,还要完成内科学或一个内科学的亚专业,如皮肤病学、肺病学,或耳鼻喉科学,以及/或者儿科学的培训。同时,由于变态反应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都存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病基础,因此他们还应该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免疫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专科医师 文件 学会 专业培训 免疫学家 皮肤病学 临床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支玉香 张宏誉 +5 位作者 岳凤敏 李宏 孙劲旅 顾建青 王瑞琦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评估国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并与西替利嗪进行对照。结果:共观察患者136例,依巴斯汀组69例,西替利嗪组67例,依巴斯... 目的:评估国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并与西替利嗪进行对照。结果:共观察患者136例,依巴斯汀组69例,西替利嗪组67例,依巴斯汀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1.3%和63.8%,而西替利嗪组分别为87.9%和65.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依巴斯汀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9±0.26,而西替利嗪组为0.76±0.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至中度困倦和口干。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西替利嗪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依巴斯汀 西替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的气传花粉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挚 何海娟 +3 位作者 孙国强 汤蕊 顾建青 孙劲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 研究30年来北京市花粉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气象要素对花粉数量的影响,分析花粉数量与花粉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重力沉淀法对北京市市区1983至1986年与2010至2013年气传花粉进行监测,并对比前后数据;对上述两个时间段... 目的 研究30年来北京市花粉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气象要素对花粉数量的影响,分析花粉数量与花粉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重力沉淀法对北京市市区1983至1986年与2010至2013年气传花粉进行监测,并对比前后数据;对上述两个时间段花粉数量与气象要素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长和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2013年日均花粉量与同期花粉症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而言,现阶段北京城区花粉种类、数量更多,其中以春季花粉数量增加最为明显.柏科花粉取代蒿属花粉成为北京地区年平均数量最多的花粉,银杏树花粉则为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多的花粉.一年之中北京市区花粉含量呈现3月中旬~4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旬两个高峰.花粉总数与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蒿属花粉和葎草花粉数量与风速呈负相关,花粉症发病率与同期花粉总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随着年代变化和城市发展,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花粉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地患者的过敏原谱则相应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计数 气传花粉 花粉症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宏 顾建青 +3 位作者 张罗 程雷 刘光辉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对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氯雷他定做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早晚各一次。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 目的对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氯雷他定做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早晚各一次。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4d。疗效评价以治疗的总有效率作为主要指标,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和鼻腔检查积分下降指数作为次要指标。结果治疗后,苯磺贝他斯汀受试者总有效率为91.4%,氯雷他定组为91.2%,P=0.984;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1%,25.4%。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苯磺贝他斯汀组嗜睡发生率为4.2%;氯雷他定组为14.4%,P=0.012。结论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与氯雷他定一样安全有效,且苯磺贝他斯汀组的嗜睡发生率低于氯雷他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氯雷他定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评估: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宏 顾建青 +6 位作者 谭国林 程雷 王珮华 张罗 李添应 王德辉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盐酸奥洛他定为新型抗组胺药物,本研究旨在考察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变应性鼻炎患者91例,口服盐酸奥洛他定5 mg,2次/d... 目的盐酸奥洛他定为新型抗组胺药物,本研究旨在考察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变应性鼻炎患者91例,口服盐酸奥洛他定5 mg,2次/d。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患者89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14 d。疗效评价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作为主要指标,总体疗效评价及总有效率作为次要指标。结果经过2周治疗,盐酸奥洛他定组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597±0.266),西替利嗪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0.596±0.2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盐酸奥洛他定组总有效率79.3%,盐酸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8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1.1%和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其中盐酸奥洛他定组嗜睡发生率23.3%,西替利嗪组为2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与盐酸西替利嗪同样有效,两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奥洛他定 盐酸西替利嗪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尘螨皮试液诊断户尘螨过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于静淼 孙劲旅 +10 位作者 尹佳 王良录 李宏 文利平 顾建青 关凯 青曼丽 程璇 岳凤敏 何海娟 王瑞琦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评价户尘螨皮试液用于诊断户尘螨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10日至2009年7月1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并已完成户尘螨过敏原皮内试验和户尘螨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患者。登记检测结果并由变态反应专... 目的评价户尘螨皮试液用于诊断户尘螨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10日至2009年7月1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并已完成户尘螨过敏原皮内试验和户尘螨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患者。登记检测结果并由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做出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分别以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和UniCap sIgE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户尘螨皮试液进行皮内试验的有效性。登记入组当天由变态反应专科医生询问患者在完成皮内试验之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记录,从而对户尘螨皮试液的临床应用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以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为金标准,以皮试结果≥"+"为诊断界值时,户尘螨变应原皮试液用于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633、特异度为0.6208,阳性预测值为0.7448、阴性预测值为0.9365、准确度为0.8039。以UniCap sIgE诊断为金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为诊断界值时,户尘螨变应原皮试液用于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781、特异度为0.5120、阳性预测值为0.8369、阴性预测值为0.9014、准确度为0.8472。与户尘螨皮试液可能有关的皮内试验发生的不良反应有7例,占总人数的0.67%。结论户尘螨皮试液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通过皮内试验用于户尘螨过敏的特异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尘螨 特异性诊断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葎草花粉变应原皮试液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关凯 程璇 +7 位作者 尹佳 王良录 李宏 孙劲旅 文利平 顾建青 青曼丽 岳凤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 目的评价应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结果分别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及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皮内试验诊断葎草花粉变态反应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及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和血清sIg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记录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用于皮内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将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以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灵敏度为88.08%,特异度为86.03%,阳性预测值为72.24%,阴性预测值为94.59%,准确度为86.6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5%可信区间为(0.896,0.943)。以Pharmacia Uni-CAP系统血清sIgE诊断结果作为相对金标准,将sIgE≥1级作为诊断界值,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87.60%,特异度为56.86%,阳性预测值为83.27%,阴性预测值为65.17%,准确度为78.69%。葎草花粉血清sIgE阳性组中,血清sIgE水平与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的阳性反应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69143。1043例受试者中,与葎草花粉变应原有关的局部不良反应为2.59%(27/1043);Ⅰ类全身不良反应仅1例,该患者同时合并蒿属花粉、圆柏花粉过敏。结论使用葎草花粉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可以有效、安全地诊断葎草花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花粉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点刺试验和改良挑刺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利平 刘君 +6 位作者 尹佳 顾建青 张伟 杨秀敏 赵莹 徐剑娜 文昭明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对皮肤点刺试验和改良挑刺试验进行方法学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方法用磷酸组织胺和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点刺液同时进行皮肤点刺和改良挑刺试验,观察2种皮肤试验方法的安全性、可重复性及疼痛程度,并评价皮肤划痕征对皮... 目的对皮肤点刺试验和改良挑刺试验进行方法学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方法用磷酸组织胺和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点刺液同时进行皮肤点刺和改良挑刺试验,观察2种皮肤试验方法的安全性、可重复性及疼痛程度,并评价皮肤划痕征对皮肤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2种方法均较安全,所致疼痛程度大致相当,可重复性均较高。皮肤划痕征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组胺平均风团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挑刺法划痕征阳性组vs阴性组:(8.91±1.26)mmvs(8.83±1.58)mm,P=0.80;点刺法划痕征阳性组vs阴性组:(8.11±1.23)mmvs(7.59±1.56)mm,P=0.11。在皮肤划痕征阴性组,NS点刺和改良挑刺试验的平均风团直径分别为(2.29±1.17)mm和(1.50±0.68)mm,P=0.02;皮肤反应指数分别为0.25±0.11和0.17±0.07,虽差异有显著性,但两者均可判断为阴性。在皮肤划痕征阳性组,NS点刺试验平均风团直径大于改良挑刺试验(4.21±1.38)mmvs(2.29±1.17)mm,P<0.001;NS点刺试验的反应指数(SI)明显高于改良挑刺试验0.52±0.16vs0.25±0.11,P<0.001。结论用组织胺和NS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挑刺试验安全性和重复度较高,两者疼痛程度大致相当,皮肤划痕征阳性者用改良挑刺试验的风团反应低于皮肤点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试验 过敏原 方法学 点刺试验 挑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综合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利平 李宏 +7 位作者 关凯 林小平 顾建青 邵洁 支玉香 李靖 刘玲玲 文昭明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1期68-74,共7页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16日-17日在成都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allergyorganization,WAO)共同举办。WAO现任主席RubyPawankar教授,候任主席、美国密苏里州州...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16日-17日在成都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allergyorganization,WAO)共同举办。WAO现任主席RubyPawankar教授,候任主席、美国密苏里州州立免疫学研究院主席、坎萨斯城Mercy儿童医院变态反应一免疫科儿科学LannyJ.Rosenwasser教授,亚太变态反应组织主席、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Campbelhown医院的Katelaris教授,韩国水原大学医学院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系主任Hae.SimPark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过敏 哮喘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花粉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颖 孙劲旅 +2 位作者 汤蕊 顾建青 李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研究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非发作期比较,花粉症患者发作期的外周... 目的研究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非发作期比较,花粉症患者发作期的外周血嗜酸性、嗜碱性细胞、CD8+CD28+和CD8+CD38+T细胞显著升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28+T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花粉症患者发作期CD8+CD28+和CD8+CD38+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过敏性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症 发作期 非发作期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变应原皮试液用于链格孢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瑞琦 王良录 +5 位作者 李宏 孙劲旅 文利平 顾建青 关凯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链格孢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 目的评价应用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诊断链格孢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1043例门诊患者皮内试验结果,将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皮内试验结果分别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诊断及Thermo Fisher公司Immuno CAP系统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 IgE)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皮内试验诊断链格孢变态反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以及与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诊断和血清s 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记录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用于皮内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以变态反应专科医生临床综合诊断作为金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皮内试验灵敏度为0.8864,特异度为0.894 5,阳性预测值为0.500 0,阴性预测值为0.985 1,准确度为0.893 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可信区间为0.874-0.956。以血清s IgE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作为诊断界值,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27 7,特异度为0.5313,阳性预测值为0.719 6,阴性预测值为0.850 0,准确度为0.755 1。链格孢血清sIgE阳性组中,血清s IgE水平与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的阳性反应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628 00(P〈0.0001)。1043例受试者中,与链格孢变应原皮内试验有关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5/1043),未发现与链格孢变应原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使用链格孢变应原注射原液1∶100稀释液进行皮内试验,可以安全、有效地诊断链格孢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再扣操作力矩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建青 管瑞良 +1 位作者 刘洪武 王云峰 《低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4,共5页
介绍了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再扣复位过程手柄操作力矩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再扣操作力矩进行设计,使产品获得更加理想的操作力矩特性。
关键词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操作机构 操作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的全国范围内主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正式启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宏 文利平 +2 位作者 关凯 顾建青 青曼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18日在京成功举行。北京协和医院鲁重美书记和王以朋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台湾成功大学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科王志尧教授、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变应原命名小组委员会主席、奥... 第三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18日在京成功举行。北京协和医院鲁重美书记和王以朋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台湾成功大学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科王志尧教授、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变应原命名小组委员会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Heimo Breiteneder教授授予了“北京协和医院客座教授”聘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纪要
16
作者 文利平 顾建青 +3 位作者 关凯 支玉香 董梅 张晓彤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1期75-81,共7页
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美国哮喘变态反应及免疫医师学会(AmericanCollegeofAllergy,Asthma&Immunology,ACAAI)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举行时值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 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美国哮喘变态反应及免疫医师学会(AmericanCollegeofAllergy,Asthma&Immunology,ACAAI)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举行时值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此次高峰论坛是纪念建院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对过敏性疾病进行免疫治疗100周年的纪念。同时,本次高峰论坛还专设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这一罕见疾病的精英论坛,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哮喘 食物过敏 免疫治疗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白蜡花粉皮试液诊断洋白蜡花粉过敏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于静淼 孙劲旅 +11 位作者 尹佳 王良录 李宏 文利平 顾建青 关凯 青曼丽 程璇 张宏誉 岳凤敏 何海娟 王瑞琦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评价洋白蜡花粉皮试液诊断洋白蜡花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并已完成洋白蜡花粉过敏原皮内试验和洋白蜡花粉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患者1021例。登记检测结果并由... 目的评价洋白蜡花粉皮试液诊断洋白蜡花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并已完成洋白蜡花粉过敏原皮内试验和洋白蜡花粉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患者1021例。登记检测结果并由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做出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分别以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和Uni-CapsIgE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洋白蜡花粉皮试液进行皮内试验的有效性。登记入组当天由变态反应专科医生询问患者在完成皮内试验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记录,从而对洋白蜡花粉皮试液的临床应用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以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为金标准,以皮试结果≥"+"为诊断界值时,洋白蜡花粉变应原皮试液用于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519、特异度为0.6889、阳性预测值为0.3028、阴性预测值为0.8333、准确度为0.7216。以Uni-CapsIgE诊断为金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为诊断界值时,洋白蜡花粉变应原皮试液用于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659、特异度为0.5120、阳性预测值为0.8369、阴性预测值为0.9902、准确度为0.8472。与洋白蜡花粉皮试液可能有关的皮内试验发生的不良反应有3例,占总数的0.2938%。结论洋白蜡花粉皮试液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通过皮内试验用于洋白蜡花粉过敏的特异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白蜡花粉 特异性诊断 皮内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变态反应专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朱雯 顾建青 +1 位作者 孙国强 李雯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
变态反应科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专科,具有就诊量治疗量大、就诊流程特殊等特点。北京协和医院针对变态反应科的学科特点,设计开发了变态反应科专科系统,实现了流程上的信息系统全覆盖。分析了变态反应科专科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和实现方式... 变态反应科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专科,具有就诊量治疗量大、就诊流程特殊等特点。北京协和医院针对变态反应科的学科特点,设计开发了变态反应科专科系统,实现了流程上的信息系统全覆盖。分析了变态反应科专科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和实现方式,同时结合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对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思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流程 功能模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皮肤试验抑制指数评价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
19
作者 李宏 何海娟 顾建青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 Test Inhibition 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 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 Test Inhibition 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0、90min后观察受试者的过敏原皮试反应,计算STII值,并将STII达到10的时间定为起效时间。结果安慰剂组前后过敏原皮试风团无显著差异,而阿伐斯汀组30、90min后,STII值分别为22.2、237.7。故可初步认为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小于30min。结论 STII可做为评价抗组胺药起效时间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试验抑制指数 阿伐斯汀 起效时间 抗组胺药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20
作者 文利平 顾建青 +3 位作者 程璇 周俊雄 王良录 关凯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4月10—11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共同举办。并得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国际变态反应性疾病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国内多...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4月10—11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共同举办。并得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国际变态反应性疾病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国内多学科专家第四次聚会中国。就共同关心的临床问题和基础研究做了精彩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