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浓度对水稻苗期耐盐指标变异度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顾兴友 郑少玲 +2 位作者 严小龙 杨崇 卢永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水培和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用7种浓度的NaCl分别对3个耐盐力不同的品种的4周龄秧苗处理2周以考察盐浓度与水稻苗期耐盐指标表型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除根部Cl-含量外其余指标都有一个适于产生最大变异的盐胁迫范围。根据... 在水培和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用7种浓度的NaCl分别对3个耐盐力不同的品种的4周龄秧苗处理2周以考察盐浓度与水稻苗期耐盐指标表型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除根部Cl-含量外其余指标都有一个适于产生最大变异的盐胁迫范围。根据这一范围的不同,初步将苗期耐盐指标分成适于低、中和较高盐胁迫3类。只有根据度量指标选用相应盐处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盐浓度 变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盐性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顾兴友 卢永根 +1 位作者 郑少玲 严小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以耐盐品种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Peta为亲本配成一套9家系材料,分别用60和100mol/m^3NaCl盐渍营养液对其4周龄秧苗持续处理4周后考察死叶级别和地上部鲜干重比值的世代平均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2项指标都存在显著的遗传、盐浓度和遗传... 以耐盐品种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Peta为亲本配成一套9家系材料,分别用60和100mol/m^3NaCl盐渍营养液对其4周龄秧苗持续处理4周后考察死叶级别和地上部鲜干重比值的世代平均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2项指标都存在显著的遗传、盐浓度和遗传×盐浓度效应.其中遗传效应由基因加性、显性或加性×加性分量构成,遗传×盐浓度效应含显性与盐浓度和显性×显性与盐浓度2种互作分量.研究认为:基因加性效应是水稻苗期最重要和最稳定的遗传基础;盐胁迫强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杂合位点的非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遗传 世代平均数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盐性双列杂交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顾兴友 严小龙 +1 位作者 郑少玲 卢永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35,共5页
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水稻苗期耐盐性遗传及配合力特性.2套4周龄秧苗分别用常规(对照)和常规加60mol/m3NaCl营养液培养3周后分别考察a.死叶率等级、b.相对生长量级别和c.地上部Na+含量3项... 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水稻苗期耐盐性遗传及配合力特性.2套4周龄秧苗分别用常规(对照)和常规加60mol/m3NaCl营养液培养3周后分别考察a.死叶率等级、b.相对生长量级别和c.地上部Na+含量3项指标.遗传分析表明:各指标的遗传变异中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a和c还存在一定份量的非加性效应;环境效应皆显著且份量较大;指标a的遗传力相对较高.配合力分析表明:a和b只有一般配合力(GCA)显著;c的GCA和特殊配合力均显著,但以前者为主;GCA与亲本耐盐力存在正相关.研究认为:杂交聚合耐盐基因是改良水稻耐性的基本途径;可根据亲本耐盐力初步估计其G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双列杂交 遗传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回422与籼稻杂交F_1抽穗期超亲遗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6,共6页
分析了偏粳型广亲和品种轮回422与籼稻品种南京11、I88025(具有簇生小穗标记基因Cl)杂交F1~F3及BC1在不同日长条件下的抽穗期表现。长日照试验表明,F1超亲迟熟(超亲优势率达49%)主要受两对互补基因控制... 分析了偏粳型广亲和品种轮回422与籼稻品种南京11、I88025(具有簇生小穗标记基因Cl)杂交F1~F3及BC1在不同日长条件下的抽穗期表现。长日照试验表明,F1超亲迟熟(超亲优势率达49%)主要受两对互补基因控制。短日照试验结果证明,杂种超亲迟熟主要由其强感光性引起的,上述互补基因属于感光性基因.通过互补测验和连锁分析证明,两籼稻亲本所携互补基因为等位关系,此基因与6号染色体上的Cl基因连锁,重组率为27.78%±1.82%。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感光性基因的互补作用是造成籼粳杂种一代生育期超亲迟熟的主要遗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超亲 遗传分析 籼稻 杂种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品种的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将101个云南水稻品种分别与3个籼型和3个粳型测验品种杂交,考察了各组合F_1的小穗育性。同时对各被测品种的6种形态性状的分化按程氏指数法进行调查,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亲和性分化与形态性状分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测交F_1小穗育性的高低... 将101个云南水稻品种分别与3个籼型和3个粳型测验品种杂交,考察了各组合F_1的小穗育性。同时对各被测品种的6种形态性状的分化按程氏指数法进行调查,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亲和性分化与形态性状分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测交F_1小穗育性的高低,参照籼粳测验品种之间F_1的育性水平,可将被测品种的亲和性分成籼型、粳型、中间型、广亲和型和特殊亲和性5个类群。各类群所含品种数分别为47个、21个、16个、6个和5个,另有6个品种根据现有结果还不能明确归类。籼型和粳型亲和性品种的亲和性分化与形态性状的籼、粳分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符合度分别为87%和82%)。广亲和性品种、特殊亲和性品种和6个暂未明确归类的品种在形态性状上多数表现为粳型或偏粳型。中间亲和性品种的籼粳性状分化最为复杂,在典型籼、粳和偏籼、偏粳类型中都有分布。光稃品种在形态性状上主要表现为粳和偏粳类型,但在亲和性上则分布于各种亲和性类群之中,其中以粳型亲和性品种居多。 云南稻品种在亲和性和形态性状上的复杂分化与云南省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有关,也与云南稻在水稻起源上的特殊地位有着密切联系。在地理上云南是水稻广亲和品种的分布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和性 分化 云南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0-23,共4页
对水稻卷叶品种流岗卷叶粳与4个平展叶品种及1个卷叶标志基因(rl3)系的杂交或回交后代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流岗卷叶粳的卷叶特性以单基因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该基因与rl3基因不等位,当rl3位点处于隐性纯合时两者以累... 对水稻卷叶品种流岗卷叶粳与4个平展叶品种及1个卷叶标志基因(rl3)系的杂交或回交后代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流岗卷叶粳的卷叶特性以单基因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该基因与rl3基因不等位,当rl3位点处于隐性纯合时两者以累加方式发生互作。这一等位基因可作标志基因使用,暂定名为R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性位点对稻米粒重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1 位作者 张正根 左文忠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32,39,共3页
试验测得籼粘/籼糯、籼粘/粳糯、粳粘/粳糯和粳粘/籼糯4类共135个组合F1植物上糯与非糯糙米平均粒重的相对差异分别为9.83%,10.42%,6.63%和7.33%。通过对部分组合F2杂合单株上糯与非糯平均粒重的跟... 试验测得籼粘/籼糯、籼粘/粳糯、粳粘/粳糯和粳粘/籼糯4类共135个组合F1植物上糯与非糯糙米平均粒重的相对差异分别为9.83%,10.42%,6.63%和7.33%。通过对部分组合F2杂合单株上糯与非糯平均粒重的跟踪调查,证明上述差异来自wx位点的多效性,而且同一组等位基因对粒重的作用大小在上下世代之间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述4类组合的表现型差异推测,wx位点上很可能存在复等位基因的分化,其中籼稻的非糯等位基因Wxi对粒重的作用显著大于粳稻的非糯等位基因Wx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性基因 粒重 多效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中籼水稻品种的抽穗期遗传 被引量:6
8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南京11和武进香籼均为中籼稻品种,F1生育期超(晚)亲优势极强。通过对F1、F2、BC2、BC2等世代在自然日长或短日照处理条件下抽穗期的考察,证明杂种超亲迟熟与双亲的3个感光性主基因位点的分化有关,三者以互补方式决定植株的强感光... 南京11和武进香籼均为中籼稻品种,F1生育期超(晚)亲优势极强。通过对F1、F2、BC2、BC2等世代在自然日长或短日照处理条件下抽穗期的考察,证明杂种超亲迟熟与双亲的3个感光性主基因位点的分化有关,三者以互补方式决定植株的强感光性;两亲本分别含有2对和1对互补基因,根据系谱分析双亲的互补基因分别来自我国华南或东南亚的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 水稻 品种 抽穗期 遗传 感光性 互补基因 超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轮回422的广亲和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潘学彪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7-14,共8页
分析了两组[巴利拉(粳稻测验种)//轮回422/籼稻标记基因系)F_1的育性及其与紫稃尖、糯性和褐果皮性状之间连锁关系。结果表明,轮回422的广亲和性主要受单个基因控制,其遗传特点符合单位点等位基因互作不育模型,能有效地克服粳型雌配子... 分析了两组[巴利拉(粳稻测验种)//轮回422/籼稻标记基因系)F_1的育性及其与紫稃尖、糯性和褐果皮性状之间连锁关系。结果表明,轮回422的广亲和性主要受单个基因控制,其遗传特点符合单位点等位基因互作不育模型,能有效地克服粳型雌配子的败育。该位点位于水稻第1连锁群(6号染色体)上色素源基因(C)和糯性基因(wx)之间,与C和wx分别相距4.8±3.29和23.7±5.56个遗传单位;与业已发现的广亲和基因S_s^n等位。文中还就广亲和基因定位试验中亲本材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品种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卷叶性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Ⅰ.叶片姿态、群体构成及光分布特征 被引量:42
10
作者 郎有忠 张祖建 +2 位作者 顾兴友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06-810,共5页
以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两个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叶片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其叶片姿态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卷叶性状可显著降低叶片的披垂程度 ,减少叶片投影面积 ,增加群体上层... 以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两个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叶片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其叶片姿态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卷叶性状可显著降低叶片的披垂程度 ,减少叶片投影面积 ,增加群体上层叶面积的比例 ,改善群体内部透光状况。并且使群体叶面积系数偏小 ,卷叶群体成穗数偏少 ,但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可使其优势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性状 生理效应 生态效应 群体构成 光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卷叶性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Ⅱ.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39
11
作者 郎有忠 张祖建 +2 位作者 顾兴友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3-887,共5页
以两个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的、叶型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卷叶的单叶正面光合速率稍低于平展叶 ,而其背面光合速率... 以两个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的、叶型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卷叶的单叶正面光合速率稍低于平展叶 ,而其背面光合速率稍高于平展叶 ,叶片中后期衰老程度 ,卷叶显著小于展叶 ;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干物质生产以及产量 ,均为低密度群体下 ,卷叶低于展叶组合 ,而中、高密度下高于展叶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光合特性 物质生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香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欣 陈宗祥 +3 位作者 顾兴友 于恒秀 汤述翥 顾铭洪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31-38,共8页
以籼型及粳型标记基因系为工具材料,分别与武进香籼、武进香粳杂交,研究香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碱浸法测定双亲和F_1,F_2及部分F_3组合的叶香,结果表明,香味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9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 以籼型及粳型标记基因系为工具材料,分别与武进香籼、武进香粳杂交,研究香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碱浸法测定双亲和F_1,F_2及部分F_3组合的叶香,结果表明,香味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9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一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8.03%±3.84%,推定水稻香味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 定位 香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米香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欣 顾铭洪 +3 位作者 程祝宽 顾兴友 于恒秀 梁国华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3-39,共7页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7.55±2.86)%,推定控制水稻米香的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标记基因 香味基因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标记与数量性状基因间连锁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长鉴 顾兴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24,共4页
本文讨论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市基因连锁关系的一般分析方法,包括重组值的估计和有关遗传假设的测验、并以我们水稻遗传试验中两个具有互补和重叠作用的卷叶基因和一个矮秆基因试验结果的分析为例作了较详细的示范。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 遗传标记 基因连锁 重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的初步检测 被引量:59
15
作者 顾兴友 梅曼彤 +2 位作者 严小龙 郑少玲 卢永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70,共6页
用RFLP分析技术和分蘖株系法对由耐盐性品种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Peta配制的BC1 (Peta/Pokkali∥Peta)群体分别检测水稻苗期和成熟期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 (QTLs)。表型鉴定在含 (处理 )或不含 (对照 ) 6 0mol/m3NaCl的营养液中进行 ,苗期... 用RFLP分析技术和分蘖株系法对由耐盐性品种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Peta配制的BC1 (Peta/Pokkali∥Peta)群体分别检测水稻苗期和成熟期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 (QTLs)。表型鉴定在含 (处理 )或不含 (对照 ) 6 0mol/m3NaCl的营养液中进行 ,苗期观测盐害级别、苗Na+ 含量和鲜重 /干重比值 3项指标 ,成熟期测定 1 0种农艺性状处理与对照的相对值。从水稻 1 2条染色体上筛选出 43个多态性标记 ,对上述指标分别作点分析 ,共检出 1 5个连锁标记。连锁标记的分布特点显示 ,在研究所涉及的基因组范围内存在 4个影响苗期耐盐性的QTL ,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盐品种Pokkali;影响成熟期耐盐性的QTL分布于 7条染色体的 1或 2个连锁区间上 ,其有利基因来自双亲 ;RG6 78和RZ40 0B~RZ792附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位点 耐盐性 RFL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