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增效活性
1
作者 谭都 须志平 +1 位作者 邵旭升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杀虫剂增效剂是提高杀虫剂杀虫效果和降低抗药性的关键成分。本文对具有特异性增效活性的八元氧桥环结构进一步衍生,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吡虫啉联用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致... 杀虫剂增效剂是提高杀虫剂杀虫效果和降低抗药性的关键成分。本文对具有特异性增效活性的八元氧桥环结构进一步衍生,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吡虫啉联用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致死率。结果表明:在1 mg/L质量浓度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能使吡虫啉对苜蓿蚜的毒力增加,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苯环上无取代的化合物4a和4-CF3取代的化合物4m增效活性相当,其对吡虫啉毒力的增效倍数分别为3.44和3.58,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增效剂 八元氧桥环 新烟碱 吡虫啉 增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取代基在现代农药设计中的独特地位(下) 被引量:5
2
作者 须志平 邵旭升 《世界农药》 CAS 2011年第1期12-19,38,共9页
2含卤素杀虫剂 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杀虫剂在作物保护方面效果最为突出。通常,卤素取代可增强药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渗透性,能有效地改善药物活性。同样,对于钙离子通道(鱼尼丁受体),卤代配体也具有重要作... 2含卤素杀虫剂 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杀虫剂在作物保护方面效果最为突出。通常,卤素取代可增强药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渗透性,能有效地改善药物活性。同样,对于钙离子通道(鱼尼丁受体),卤代配体也具有重要作用(见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设计 卤素 取代基 中枢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受体 鱼尼丁受体 钙离子通道 作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取代基在现代农药设计中的独特地位(上) 被引量:4
3
作者 须志平 邵旭升 《世界农药》 CAS 2010年第6期7-12,共6页
发明创造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活性成分以此来促进现代植物保护的发展,这需要研究发明一系列新的化学结构体。此一进程有可能引发所有具有潜在商业利益的化学药品的诞生。相似的生物效应往往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分子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农药设计 取代基 卤素 发明创造 化学药品 植物保护 活性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在作物保护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须志平 《世界农药》 CAS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防治刺吸式害虫如蚜虫、烟粉虱、叶蝉和稻飞虱、蓟马、一些微型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最有效的杀虫剂。1991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新烟碱类化合物吡虫啉后,杀虫谱广、植物体内传导方式、残留活性和独特新颖的作用机制使得...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防治刺吸式害虫如蚜虫、烟粉虱、叶蝉和稻飞虱、蓟马、一些微型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最有效的杀虫剂。1991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新烟碱类化合物吡虫啉后,杀虫谱广、植物体内传导方式、残留活性和独特新颖的作用机制使得该类杀虫剂成为一类发展最快的化学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作物保护 应用 刺吸式害虫 鞘翅目害虫 碱类化合物 化学杀虫剂 拜耳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抗药性与适合度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凤沂 须志平 +1 位作者 薄仙萍 沈晋良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78,共5页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常伴有适合度劣势(即适合度代价),即抗性个体常表现出发育速率较慢、存活率和生殖力较低。文章主要阐述害虫抗药性与生物适合度和适合度代价的关系以及适合度代价产生的机制、特性及影响因素。并从生态学角度论述害虫...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常伴有适合度劣势(即适合度代价),即抗性个体常表现出发育速率较慢、存活率和生殖力较低。文章主要阐述害虫抗药性与生物适合度和适合度代价的关系以及适合度代价产生的机制、特性及影响因素。并从生态学角度论述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为探索抗性发展规律及害虫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抗药性 适合度 适合度代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害虫抗药性的显性水平与抗性进化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月平 刘凤沂 +1 位作者 须志平 沈晋良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对杀虫剂的代谢抗性和主要靶标抗性的显性水平作了理论解释,其中包括昆虫对Bt抗性的显性水平的解释。并对抗性显性具有的多变性作了阐述。分析抗性显性水平与抗药性进化的关系,认为在抗性进化早期抗性表现为显性的基因频率上升快于抗性... 对杀虫剂的代谢抗性和主要靶标抗性的显性水平作了理论解释,其中包括昆虫对Bt抗性的显性水平的解释。并对抗性显性具有的多变性作了阐述。分析抗性显性水平与抗药性进化的关系,认为在抗性进化早期抗性表现为显性的基因频率上升快于抗性表现为隐性时;但在抗性等位基因频率较高且出现抗性纯合子个体时,抗性表现为隐性的基因频率上升显著快于抗性表现为显性时。最后论述抗性显性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抗药性 显性 抗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的抗虫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高聪芬 沈晋良 +1 位作者 须志平 陈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4,共4页
采用喂饲法 ,测定了转双价基因棉 (中棉 4 1、SGK32 1)、转单价基因棉 (中棉 2 9)及常规棉 (苏棉 12 )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 :转双价基因棉主茎叶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明显高于或稍高于转单价基因棉 ,... 采用喂饲法 ,测定了转双价基因棉 (中棉 4 1、SGK32 1)、转单价基因棉 (中棉 2 9)及常规棉 (苏棉 12 )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 :转双价基因棉主茎叶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明显高于或稍高于转单价基因棉 ,且随棉花生长发育期的推移抗虫性下降速度较慢 ,如第 8叶后中棉 4 1(ZM4 1)对抗性和敏感初孵幼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0 0 %~ 4 0 0 %和 10 0 %~ 85 6 % ,而中棉 2 9(ZM2 9)分别为 30 0 %~ 15 6 %和 84 0 %~ 71 1%。转单、双价基因棉生长中后期主要受害部位对抗、感棉铃虫的抗性高低次序均为 :嫩蕾、顶部嫩头、侧枝嫩叶 ,其中转双价基因棉嫩蕾对敏感棉铃虫和顶部嫩头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显著高于转单价基因棉。转单、双价基因棉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低于敏感棉铃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单价基因棉 转双价基因棉 棉铃虫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害虫对转Bt棉的抗性与监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凤沂 何月平 +1 位作者 须志平 沈晋良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全面介绍了转Bt棉靶标害虫的抗性遗传、机理、检测及抗性进展情况,提出了抗性监测的重要性,可为害虫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Bt棉 害虫 棉铃虫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害虫对Bt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常菊花 刘凤沂 +1 位作者 须志平 沈晋良 《现代农药》 CAS 2007年第5期5-13,共9页
转Bt作物现已在全球广泛种植,并在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已种植达十余年,目前尚无报道田间害虫对Bt作物产生抗性。高剂量/庇护所策略被广泛用于转Bt作物中,以延缓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进化。该策略的前提条件是与抗性遗传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在... 转Bt作物现已在全球广泛种植,并在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已种植达十余年,目前尚无报道田间害虫对Bt作物产生抗性。高剂量/庇护所策略被广泛用于转Bt作物中,以延缓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进化。该策略的前提条件是与抗性遗传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在简要介绍害虫抗药性遗传方式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目前关于害虫对Bt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并讨论了抗性遗传方式在高剂量∕庇护所策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害虫 抗性 遗传方式 显性水平 高剂量∕庇护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多次交配棉铃虫种群对Bt棉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菊花 高聪芬 +5 位作者 陈进 荆建超 刘凤沂 须志平 张秀安 沈晋良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38,共3页
2008年采用改进的F2代法和含毒饲料法监测河北省邱县和山东省无棣县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Bt棉的抗性,结果表明:邱县和无棣县田间棉铃虫雌蛾普遍存在多次交配现象(1次交配率仅占30.0%-38.2%),改进的F2代法估... 2008年采用改进的F2代法和含毒饲料法监测河北省邱县和山东省无棣县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Bt棉的抗性,结果表明:邱县和无棣县田间棉铃虫雌蛾普遍存在多次交配现象(1次交配率仅占30.0%-38.2%),改进的F2代法估测得这2个多次交配种群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26(0.0311-0.1340)和0.0764(0.0265—0.1263);含毒饲料法测定这2个地区棉铃虫对CrylAc毒蛋白的抗性分别为20.9倍和12.5倍,达到中等水平抗性。说明2个地区棉铃虫的抗性已处于上升阶段,需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T棉 Cry1Ac毒蛋白 改进的F2代法 含毒饲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种群对Bt棉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凤沂 须志平 沈晋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2005年采用F1和F2代法估测了河北省邱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47(95%CI:0.015~0.079)和0.015(95%CI:0.0067~0.0277)。该频率值较1999年的初始频率0.0058几乎上升近10个百分点,警示该地区棉铃虫种群抗性已明显上升... 2005年采用F1和F2代法估测了河北省邱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47(95%CI:0.015~0.079)和0.015(95%CI:0.0067~0.0277)。该频率值较1999年的初始频率0.0058几乎上升近10个百分点,警示该地区棉铃虫种群抗性已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T棉 F1代法 F2代法 抗性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4-二氢吡啶环的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宁波 陈卫东 +2 位作者 须志平 杨小宝 徐晓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通过NTN32692、芳香醛和氰基乙酸乙酯参与的多组份反应合成了15个全新的含1,4-二氢吡啶环的新烟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孑孓Culex pipiens pallens、粘虫Ps... 通过NTN32692、芳香醛和氰基乙酸乙酯参与的多组份反应合成了15个全新的含1,4-二氢吡啶环的新烟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孑孓Culex pipiens pallens、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eWalker和蚜虫Aphis craccivora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部分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0mg/L下对粘虫和蚜虫的致死率可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 NTN32692 1 4-二氢吡啶环 多组份反应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虫啶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勇超 须志平 +2 位作者 邵旭升 程家高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0-716,共7页
为研究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影响,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了环氧虫啶等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氧虫啶为代表的七元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具有较好的... 为研究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影响,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了环氧虫啶等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氧虫啶为代表的七元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环氧虫啶的LC50值为3.454 mg/L,高于八元桥环新烟碱化合物。酶抑制剂顺丁烯二乙酯(DEM)和胡椒基丁醚(PBO)对环氧虫啶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4.02和3.22;而对照药剂吡虫啉仅PBO对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LC_(50)浓度环氧虫啶和吡虫啉处理后,存活苜蓿蚜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s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环氧虫啶处理组GSTs和P450s活力分别达到(2.730±0.012)和(0.239±0.009)μmol/(mg pro.·min),诱导能力弱于吡虫啉;而苜蓿蚜体内羧酸酯酶(Car E)活性则无明显变化。研究显示,在苜蓿蚜对环氧虫啶的解毒代谢过程中,GSTs和细胞色素P450s可能发挥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环氧虫啶 苜蓿蚜 解毒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细胞色素P450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花生间作田中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媛雪 李卓 +3 位作者 段爱玲 薛超 须志平 赵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花生蚜 间作农田 吡虫啉 代谢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并嘧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杀虫活性及其与γ -氨基丁酸受体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栗广龙 江卓媛 +3 位作者 周聪 须志平 李忠 程家高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5-855,共11页
基于氟虫腈低能构象进行骨架跃迁,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基吡唑并嘧啶胺和苯基吡唑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 基于氟虫腈低能构象进行骨架跃迁,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基吡唑并嘧啶胺和苯基吡唑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5、B1、B4和B5在500 mg/L下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在40%~73%之间,活性弱于氟虫腈。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虫腈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嘧啶 氟虫腈 骨架跃迁 杀虫活性 Γ-氨基丁酸受体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CYP6G1真核表达及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体外代谢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晨 施雨 +3 位作者 朱语彤 程家高 李忠 须志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目的】CYP6G1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重要的P450酶,其底物谱广泛,除了介导黑腹果蝇对DDT的抗性之外,还与其对新烟碱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密切相关,但目前CYP6G1的代谢功能与黑腹果蝇抗药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还缺... 【目的】CYP6G1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重要的P450酶,其底物谱广泛,除了介导黑腹果蝇对DDT的抗性之外,还与其对新烟碱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密切相关,但目前CYP6G1的代谢功能与黑腹果蝇抗药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还缺乏一些直接证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功能性地表达了果蝇细胞色素P450酶CYP6G1,以吡虫啉为阳性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CYP6G1对噻虫啉和噻虫嗪的体外代谢情况。【结果】孵育2 h后,重组CYP6G1能够羟基化吡虫啉和噻虫啉,使它们的含量分别减少17.6%±7.1%和4.2%±2.3%;重组CYP6G1可以促进噻虫嗪转化为噻虫胺,使噻虫嗪含量减少5.8%±2.1%。【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果蝇CYP6G1的结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细胞色素P450 CYP6G1 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功能研究 杀虫剂 体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增效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增效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轶平 须志平 +1 位作者 徐晓勇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8-1249,共12页
新烟碱杀虫剂作为一类重要的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时间的延长,新烟碱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逐渐增加,其药效减弱。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类联苯八元氧桥环新烟碱类似物,以苜蓿蚜Aphis C... 新烟碱杀虫剂作为一类重要的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时间的延长,新烟碱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逐渐增加,其药效减弱。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类联苯八元氧桥环新烟碱类似物,以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为测试靶标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新烟碱杀虫剂代表化合物吡虫啉联用时的增效作用,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吡虫啉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化合物D3在1 mg/L的联用浓度下对吡虫啉的增效倍数可达4.04倍,显著增加了吡虫啉对苜蓿蚜的杀虫活性,对解决传统新烟碱杀虫剂面临的抗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杀虫剂 联苯八元氧桥环新烟碱类似物 吡虫啉 增效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滚环转录技术的siRNA递送策略对粘虫的干扰效果
18
作者 朱语彤 孔令浩 +3 位作者 徐嘉政 郑旭霞 万年峰 须志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5-814,共10页
【目的】评估基于滚环转录技术的siRNA递送策略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RNA干扰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靶标基因Msα-tubulin和Msβ-tubulin的沉默效率;通过饲喂方法进行生物测定,观察经滚环转录制备的RNA微球处理粘虫3... 【目的】评估基于滚环转录技术的siRNA递送策略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RNA干扰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靶标基因Msα-tubulin和Msβ-tubulin的沉默效率;通过饲喂方法进行生物测定,观察经滚环转录制备的RNA微球处理粘虫3龄幼虫后其体重、体长和致死表型特征的变化。【结果】靶标基因沉默效率测定结果表明,RNA微球处理24 h后,Msα-tubulin和Msβ-tubulin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51.6%和44.3%;Msα-tubulin在48 h的表达量下降32.0%,在72 h的表达量上调134.4%;处理48和72 h后,Msβ-tubulin的表达量分别上调120.5%和129.0%。生物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7 d后,Msα-tubulin处理组幼虫体重、体长分别下降51.1%和34.9%,而Msβ-tubulin处理组的幼虫分别下降49.0%和32.4%;处理14 d后,这两种靶标基因处理组的幼虫死亡率均为42.2%。【结论】滚环转录制备的RNA微球能够触发粘虫的RNAi响应,干扰靶标基因的表达,抑制幼虫体重、体长并引起粘虫明显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滚环转录 RNA微球 siRNA疗法 RNA干扰 微管蛋白 害虫防控
原文传递
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其在苜蓿蚜和水稻中的降解转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嘉瑶 梅倩倩 +3 位作者 吴勇超 程家高 李忠 须志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1-408,共8页
为明确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毒力及其在苜蓿蚜体内和水稻中的降解转化趋势,采用带虫浸液法测定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23692对苜蓿蚜的毒力,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苜蓿蚜体内不同酶对... 为明确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毒力及其在苜蓿蚜体内和水稻中的降解转化趋势,采用带虫浸液法测定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23692对苜蓿蚜的毒力,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苜蓿蚜体内不同酶对环氧虫啶降解转化的影响以及环氧虫啶在水稻中降解转化为NTN23692的情况。结果表明: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32692对苜蓿蚜的LC_(50)分别为3.45 mg/L和0.79 mg/L,NTN32692的毒力明显高于环氧虫啶。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酶抑制剂的条件下,苜蓿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孵育液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均显著降低,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孵育液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变化不显著。用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水稻24 h后,叶片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累积量随着浓度提高均显著增加;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表明,培养7 d后,叶片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到67.33%和8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虫啶 NTN32692 苜蓿蚜 水稻 降解转化
原文传递
不同色板及诱芯对黄曲条跳甲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彬 徐嘉政 +1 位作者 田椿燕 须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56,62,共4页
为探讨不同颜色色板及色板加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黄曲条跳甲的引诱效果,在蔬菜种植地区利用蓝、绿、黄、白4种色板和聚集信息素诱芯对黄曲条跳甲进行田间诱集效果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4种色板中,绿板和黄板对黄曲条跳甲诱集效果较强,诱... 为探讨不同颜色色板及色板加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黄曲条跳甲的引诱效果,在蔬菜种植地区利用蓝、绿、黄、白4种色板和聚集信息素诱芯对黄曲条跳甲进行田间诱集效果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4种色板中,绿板和黄板对黄曲条跳甲诱集效果较强,诱虫量高于白板和蓝板,蓝板诱集效果最弱。添加聚集信息素诱芯后,黄板和绿板处理组能明显提高色板对黄曲条跳甲的诱集数量。今后可选择黄板和绿板,同时结合使用聚集信息素诱芯可实现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的诱集监测和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色板 聚集信息素 诱集效果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