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研究
1
作者 韩锡茜 王保国 +5 位作者 皮亚彬 鲍亮 李春宁 周欣华 王克坡 李飞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患者80例,遵从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联合组、磁疗组。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磁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磁疗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患者80例,遵从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联合组、磁疗组。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磁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磁疗组基础上加用“辨经刺井”针治疗,两组均1次/d,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MMSE评分及血清NLRP3、Caspase-1、IL-1β水平、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MoCA、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双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前升高,联合组高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NLRP3、Caspase-1、IL-1β水平较前降低,联合组低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86%高于磁疗组71%。结论:“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及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经刺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血管性痴呆 炎性小体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老年性眩晕的25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韩锡茜 阎立华 东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1期71-71,共1页
老年性眩晕(Senile Dizziness)是以头晕、目眩、乏力等临床表现为主的一种综合性疾病[1],其发病机理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前庭功能障碍而产生运动性或位置性的幻觉,从而引起临床症状。年龄和合并疾病都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老年性眩晕(Senile Dizziness)是以头晕、目眩、乏力等临床表现为主的一种综合性疾病[1],其发病机理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前庭功能障碍而产生运动性或位置性的幻觉,从而引起临床症状。年龄和合并疾病都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老年性眩晕患者25例,用温胆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眩晕 温胆汤 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韩锡茜 东红 《甘肃科技》 2016年第21期93-94,共2页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选择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于患者病情稳定后1~2周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高压氧舱治...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选择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于患者病情稳定后1~2周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5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SHH)和日常生活能力fBI)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HH)和日常生活能力(BI)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脑梗死后肢体障碍的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经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高压氧舱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阳明经头痛的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闫立华 韩锡茜 东红 《中医研究》 2016年第1期3-6,共4页
为了使医务工作者对阳明经头痛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检索查阅文献,发现阳明经头痛发病有其特有的症状和病因,治疗方案有中药汤剂、西药、针灸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等等。医务人员在临证时需要因时、因地、因人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 为了使医务工作者对阳明经头痛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检索查阅文献,发现阳明经头痛发病有其特有的症状和病因,治疗方案有中药汤剂、西药、针灸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等等。医务人员在临证时需要因时、因地、因人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经头痛/治疗 眉棱骨痛 前额痛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在阳虚体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刍议
5
作者 张洋 马斌祥 +8 位作者 杨博文 李振豪 姚鹏程 谢云松 赵学权 韩锡茜 姚雪莹 张文路 关永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474-1478,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患者生活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以阳虚体质多见,临床并无特异性治疗。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增加,逐渐年轻化,有必要将阳虚体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转移为预防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患者生活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以阳虚体质多见,临床并无特异性治疗。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增加,逐渐年轻化,有必要将阳虚体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转移为预防为主,这将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重要的防治疾病思想,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将“治未病”理论和阳虚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相结合,即通过辨识,未发病者强调改善体质以防发病;已患病者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避免疾病的加重;疾病瘥后要加强先天和后天的补养防止复发。临床通过疾病诊断、体质辨识、辨证论治等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患者本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关系,将“治未病”理论应用到阳虚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过程中,这将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阳虚体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辨识 防治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