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路作品
1
作者 韩路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5-I0005,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路美术作品
2
作者 韩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胡杨、沙枣幼苗的生理影响
3
作者 郝瑜 张茜 +2 位作者 马赵群 王海珍 韩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筛选高抗逆树种并优化防护林树种配置是解决极端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大面积顶梢干枯、衰败的有效途径。以塔里木荒漠乡土树种胡杨、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两树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 筛选高抗逆树种并优化防护林树种配置是解决极端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大面积顶梢干枯、衰败的有效途径。以塔里木荒漠乡土树种胡杨、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两树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的动态响应及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与胁迫时间延长,胡杨、沙枣叶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SP)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叶饱和亏缺及胡杨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两树种幼苗叶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叶相对含水量呈降低趋势。(2)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沙枣叶Pro、S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胡杨,胡杨叶SOD活性高于沙枣,POD活性相反。胡杨、沙枣幼苗均以Pro、SP维持叶细胞渗透压,并通过SOD清除活性氧(ROS)来协同适应干旱胁迫。(3)综合分析表明沙枣幼苗的抗旱能力优于胡杨幼苗。建议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建设中优先选择沙枣或以沙枣、胡杨为主要树种营建混交林,以及退化防护林改造修复时配置补植沙枣,恢复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渗透调节物质 保护酶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沿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2-843,共12页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GWD增加和土壤水分减少,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数减少、结构简化、群落发生退化,退化顺序为浅根系的中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最后留存的是抗旱性较强的乔灌木或灌木;同时土壤水分和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而物种均匀度指数降幅较小。GWD与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P<0.01),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对收益随GWD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GWD是控制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权衡关系的转折点为GWD 4.5m左右,转折点以下(GWD<4.5m)二者沿GWD以相同速率变化,呈协同关系;转折点以上(GWD>4.5m)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权衡明显增大,土壤水分相对收益剧降,即维持当前相应的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系统通过反馈调节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综上表明,维持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合理GWD在4.5m左右,这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保育与生态输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土壤水分 物种多样性 相对收益 地下水埋深 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渭河干流采砂模式探析
5
作者 韩路 《陕西水利》 2025年第1期174-175,178,共3页
近年来,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渭河干流“政府主导、国有经营”采砂新模式逐步实践,河道采砂管理和河道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非法采砂有效遏制,砂石资源开采利用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恶性竞争到良性循环的根本转变。结合实际渭河河道采砂现状... 近年来,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渭河干流“政府主导、国有经营”采砂新模式逐步实践,河道采砂管理和河道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非法采砂有效遏制,砂石资源开采利用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恶性竞争到良性循环的根本转变。结合实际渭河河道采砂现状,分析河道采砂面临问题及新型采砂模式实践的利弊,提出渭河干流河道采砂强化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区域采砂法制化、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河道采砂 管理问题 安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再思考
6
作者 韩路 《争议解决》 2024年第2期994-999,共6页
德国帝国法院1897年判决一起“癖马案”,由该案率先产生了期待可能性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平衡了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充分体现了刑法对人性弱点的关怀。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随即也引入了该理论,并在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其适用。我国刑法... 德国帝国法院1897年判决一起“癖马案”,由该案率先产生了期待可能性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平衡了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充分体现了刑法对人性弱点的关怀。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随即也引入了该理论,并在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其适用。我国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期待可能性”问题,但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该理论也是予以认可的。学界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很多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思考,以丰富我国的刑法理论,并对促进该理论在司法实践的统一适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入 路径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绿肥对塔里木盆地苹果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霏霏 何万荣 +3 位作者 孙强 席琳乔 廖结安 韩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233,共11页
为探讨南疆干旱荒漠区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苜蓿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苹果园间作苜蓿绿肥为处理(GMA)、清耕(CT)为对照,分别对0-20、20-40、40-60 cm土壤微生物16S rDNA基因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 为探讨南疆干旱荒漠区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苜蓿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苹果园间作苜蓿绿肥为处理(GMA)、清耕(CT)为对照,分别对0-20、20-40、40-60 cm土壤微生物16S rDNA基因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果园不同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苜蓿绿肥显著影响园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细菌拷贝数、丰富度指数(Chao1、ACE指数)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提高。其中,GMA处理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15%、64.97%和82.31%,较CT显著提高。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间作苜蓿绿肥明显提高了果园0—20cm土层细菌功能的相对丰度,其中在7和9月提升最为显著,主要提高了土壤细菌对异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增强了土壤碳代谢、氮代谢相关功能菌的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与土壤全氮、总碳、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苹果园种植苜蓿绿肥能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提高土壤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拷贝数,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对果园土壤熟化、促进物质代谢及培肥地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覆盖作物 细菌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宇 王雨晴 +2 位作者 李沅楷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6,共10页
探究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格局,对理解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适应干旱贫瘠逆境的权衡策略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境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胡杨适应干... 探究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格局,对理解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适应干旱贫瘠逆境的权衡策略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境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1)胡杨叶功能性状在不同地下水埋深(GWD, groundwater depth)之间差异显著(P<0.05),比叶面积(SLA, specific leaf area)、叶宽(LW, leaf width)、叶面积(LA, leaf area)随GWD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叶长(LL, leaf length)、叶干物质含量(LDMC, leaf dry mass)、叶组织密度(LTD, leaf tissue density)则显著增大(P<0.05);其中LW、LA变异系数较高(48.6%、39.4%),对GWD变化较敏感。(2)浅GWD生境土壤有机碳(SOC, soil organic carbon)、全氮(TN, total nitrogen)、全磷含量(TP, total phosphorus)与氮磷比(N/P, nitrogen phosphorus ratio)显著高于深GWD生境(P<0.05),碳氮比(C/N, carbon nitrogen ratio)则相反;其中TN、SOC、N/P变异系数较高(≥40.0%),对GWD变化较敏感。(3)冗余分析表明,C/N、N/P、TN、SOC是影响胡杨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其中C/N显著影响LW、LA与SLA,N/P则显著影响LL与LDMC,TN显著影响LTD(P<0.05)。(4)随GWD增加,土壤库养分减少,林下土壤旱化贫瘠。胡杨为了生存,通过减小LW、LA、SLA,增加LL、LTD、LDMC来适应日益干旱贫瘠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叶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地下水埋深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WL’系列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南疆的生产性能与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妍 马富龙 +1 位作者 韩路 王海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南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美国‘WL’系列6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生长速率与初花期的鲜、干草产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南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美国‘WL’系列6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生长速率与初花期的鲜、干草产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WL358返青最早,WL712最晚;生长速率以WL440最快,WL168最慢,分别为2.30和1.98 cm·d^(-1)。不同品种的株高随种植年限依次递增,随刈割次数依次递减;各茬生长期(至初花期)逐渐缩短,生长速率加快,3年平均株高以WL440最高(90.73 cm),品种间株高无显著差异(除WL343外)。各年份不同茬次叶茎比呈递增趋势,叶茎比以WL168最高(0.69),干鲜比以WL525最高(0.23)。鲜、干草产量随种植年限逐渐增大;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均以WL358最高,分别为98.21与21.26 t·hm^(-2),WL168鲜草产量(76.37 t·hm^(-2))与WL525干草产量(16.37 t·hm^(-2))最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干草产量的各因子依次为生长速率、鲜草产量、干鲜比、株高、单株干重、叶茎比;6个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结果为WL358>WL440>WL168>WL343>WL712>WL525。分析认为WL358品种的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紫花苜蓿 秋眠级 生长速率 生产性能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异形叶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雨晴 周守航 +2 位作者 马富龙 王海珍 韩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以塔里木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典型异形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及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结果显示:(1)随GWD的增加,3种异形叶的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 以塔里木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典型异形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及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结果显示:(1)随GWD的增加,3种异形叶的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降低趋势,水分饱和亏缺、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保持较高活性且较稳定。(2)条形叶Pro、SS含量与GWD呈极显著正相关,卵形叶SS、SP含量与GWD呈显著正相关,锯齿阔卵形叶SS含量与GWD呈极显著正相关。(3)条形叶主要以Pro和SS协同维持细胞渗透势以应对水分胁迫,卵形叶以增强渗透调节能力(SP、Pro、SS)来提高其抗旱性,锯齿阔卵形叶则以SS、Pro维持细胞膨压,并通过POD、SOD清除活性氧(ROS)协同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异形叶 地下水埋深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水力限制 叶形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80
11
作者 韩路 王家强 +1 位作者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40-4651,共12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数接近-3/2,个体胸径达24 cm后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中、下段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林分年轻;存活曲线为Deevey C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种群。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上段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比例高达77.2%,存活曲线属Deevey C型,为增长种群;南口镇与托海乡胡杨种群结构呈壶型,幼龄级比例极低、中大龄级比例高达84.7%,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衰退种群;沙黑里克镇胡杨种群结构呈钟型,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暂时稳定种群。种群数量动态与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中、下段胡杨更新资源丰富,未来种群能够稳定增长;上段南口镇、托海乡与沙黑里克镇幼龄级数量随时间推移减少,种群向大老龄级发展,未来种群将走向衰退。总之,上段胡杨种群因更新资源不足而趋于衰退,未来保持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和加强保护现有植株及其生境是保持胡杨种群自然更新和进行种群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不同生境 胡杨种群 年龄结构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种群结构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62
12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周正立 李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5-1322,共8页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储备丰富,缺乏老树,林分较年轻,为增长种群。种群从Ⅰ~Ⅱ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中龄个体生命期望寿命较高,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Ⅲ(凹)型。轮台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幼苗相对较少,林相成熟,为稳定种群。种群从Ⅵ~Ⅶ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生命期望寿命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存活曲线经模型检验符合DeeveyⅡ(直线)型。不同生境种群的消失率与死亡率曲线变化一致,均出现两个高峰,峰值大小明显不同。种群数量动态是胡杨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 种群结构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65
13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彭杰 莫治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68-1673,共6页
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胡杨群落中除草本西北天冬种群空间分布格... 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胡杨群落中除草本西北天冬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它主要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拟合检验表明,胡杨、灰叶胡杨种群为聚集分布.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分析表明,灰叶胡杨在小树、中树与大树阶段均为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小树与中树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到大树阶段为随机分布.研究表明,物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天然胡杨林 主要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动态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种群生态位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韩路 王家强 +2 位作者 王海珍 牛建龙 于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2-360,共9页
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设置3条样带(长900 m×宽50 m)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运用生态位测度指标和点格局法对种群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及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设置3条样带(长900 m×宽50 m)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运用生态位测度指标和点格局法对种群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及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和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对其它生态位较窄的物种具有资源竞争和扩张优势,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和环境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生态过渡带植物的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高,尤其是草本植物间更明显,此分配格局反映出荒漠植物长期适应旱化生境而发生趋同适应,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种间资源竞争激烈;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呈明显的空间变异性,0-25 m尺度内多枝柽柳和甘草分别呈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5 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并随尺度增大转为随机分布;胡杨与多枝柽柳、胡杨与甘草、多枝柽柳与甘草分别在〈4 m、≤16 m和≤25 m尺度内呈显著空间负关联,种间相互排斥。表明在匮乏环境资源条件下植物趋同适应与资源竞争是驱动荒漠植物群落演替和限制物种共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生态位 空间格局 趋同适应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2 位作者 彭杰 梁继业 马春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生境 径级结构 分布格局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9
16
作者 韩路 席琳乔 +2 位作者 王家强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181-6190,共10页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灰胡杨 种群结构 生活史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韩路 陈家力 +3 位作者 王家强 王海珍 吕瑞恒 康佳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属16种,杨柳科重要值最大(28. 97%),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取样面积在0. 04 hm 2时,包括了87. 5%的物种;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均占所有物种的12. 5%。植物区系贫乏,单种科、属多,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具典型温带区系性质。样地内 DBH ≥ 1 cm 的活木本个体有2497株,灰胡杨多度占92. 95%,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最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内科、属、种的数量随植株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5. 57 cm,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呈偏正态分布,缺乏高度≤ 2 m的个体,群落更新不良。优势种灰胡杨、胡杨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其中胡杨幼树出现断层,灰胡杨幼苗向幼树发展过程中死亡率极高(92. 56%),均为衰退型种群。两个优势种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不同生境下随径级增大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同;且两个优势种在空间上相互排斥而占据不同生境,暗示着种间竞争与生境异质性是影响荒漠河岸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群落结构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特征对地下水位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29
18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2 位作者 牛建龙 王家强 柳维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36-6846,共11页
依据塔里木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的实地调查资料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Hill与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优势种胡杨种群数量特征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下水位梯度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 依据塔里木荒漠河岸林胡杨群落的实地调查资料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Hill与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优势种胡杨种群数量特征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下水位梯度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运用系统聚类法将荒漠河岸林不同地下水位的胡杨群落划归为3类,优势种群胸径、冠幅、盖度、密度、死亡率与地下水位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地下水位降低,优势种长势减弱,枯死率显著增大,种群退化。Hill多样性随地下水位梯度呈现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其中地下水位4—6 m时,多样性指数锐减与曲线渐趋平直,物种多样性开始受损。Cody(β_c)、Whittaker(β_w)指数均随地下水位梯度增大而增大,Sorensen(β_s)指数则呈下降趋势;β_s、β_c、β_w与地下水位高差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地下水位>4 m,β_c、β_w值显著增大而β_s值显著降低。综合以上分析,地下水位<4 m胡杨群落结构相似与共有种较多,优势种长势良好,其是优势种群生存的适宜生态水位;地下水位>4 m,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伴生种减少,物种变化速率增大,生境异质性增强,优势种群数量特征变化明显,群落结构简化;地下水位6 m左右,植被退化,物种多样性锐减,优势种稀疏衰败。因此,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植被恢复的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应维持在4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胡杨群落 Hill多样性 Β多样性 地下水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存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2 位作者 彭杰 席琳乔 马春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5,共5页
Six plo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field data were obtained with the contiguous grid quadrate method in a natural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We developed a static life table and a s... Six plo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field data were obtained with the contiguous grid quadrate method in a natural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We developed a static life table and a survival function of Populus pruinosa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life table and a theory of survival analysis.Survivorship curves,and the mortality rate were determined,and population dynamic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ectr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Survival numbers of P.pruinosa populations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e,and the expecting life of individuals with DBH larger than 40 cm declined obviously.2)The Survivorship curve of the populations was Deevey Ⅲ.Four survival functions showed that the P.pruinosa population declined in young age and stabilized in old age.3)There were two peaks of mortality rate existed in the lifespan:respectively occarred at the first and 11th age class periods.Seedling shortage was the restricting factor of development.4) The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marked periodic fluc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5)The higher mortality rate of P.pruinosa seedlings might be integrated by the interplay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pruinosa and deteriorating habitat(groundwater level de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灰胡杨 种群统计 生存函数 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干扰状况与林隙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陈加利 于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699-4708,共10页
对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林隙基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林隙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长短轴比率在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有所不同,平均分别为1.52和2.31;林隙密度约为62.5个/hm2,EG和CG在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景观... 对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林隙基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林隙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长短轴比率在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有所不同,平均分别为1.52和2.31;林隙密度约为62.5个/hm2,EG和CG在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9.52%和29.03%,干扰频率分别为1.45%/a和0.61%/a,林隙干扰返回间隔期约为164a。林隙大小结构表现出以小林隙为主的偏正态分布,EG大小40—200 m2,CG大小0—80 m2。林隙形成速率为1.30个.hm-2a-1,20—30 a前形成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方式由树木折干+枯立形成的最为普遍,占形成木总数95.73%。林隙大多由2—5株形成木形成,而由4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4.1株。林隙形成木主要为森林建群种,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5—25 cm,高度在4—8 m,每株形成木所能形成的EG面积为27.12 m2,CG面积为11.32 m2。边缘木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而高度结构呈偏左的正态分布,平均每个林隙拥有8.375株边缘木,林隙边缘木平均胸径比形成木平均胸径高73.1%,表明荒漠河岸林林隙干扰十分频繁,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林隙形成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荒漠河岸林 林隙 干扰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