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控中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芳芳 李崇寿 +1 位作者 韩紫敏 陈少敏 《医院管理论坛》 2016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感染管控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时间段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已实施PDCA循环模式时间段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各时间段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500...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感染管控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时间段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已实施PDCA循环模式时间段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各时间段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500例新生儿。记录两个时间段新生儿病房内物品卫生合格率,比较两组病房内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在每年60次的检查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在空气、奶嘴、奶瓶、消毒液、灭菌物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中均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总感染率上比对照组低[3.60%(18/500)比14.00%(70/5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房感染管控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 感染 PDCA循环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性光照在早产儿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紫敏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799-801,共3页
文章回顾了早产儿昼夜节律性的生理基础及昼夜节律性光照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国内外早产儿室昼夜节律性光照的应用研究现状,阐述了光照的时间、强度设定、使用方法及效果,以期为新生儿医护人员提供客观的早产儿室光线管理办法。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节律性光照 早产儿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PICC置管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丽晓 陈赢赢 韩紫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3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由PICC置管的专业护士对全科PICC置管的早产患儿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与患儿自身疾病、导管异位、输注高渗液体等因...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由PICC置管的专业护士对全科PICC置管的早产患儿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与患儿自身疾病、导管异位、输注高渗液体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减少PICC置管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置管前应评估患儿病情、准确导管定位、选择合适血管置管、置管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早产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胶囊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新生儿压疮临床观察
4
作者 周金晶 韩紫敏 +2 位作者 应乐慧 吴叶 陈赢赢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4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新生儿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新生儿Ⅱ~Ⅲ期压疮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胶囊外敷治疗,比较2组临...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新生儿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新生儿Ⅱ~Ⅲ期压疮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胶囊外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Ⅱ期、Ⅲ期压疮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45%,对照组分别为78.95%、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Ⅲ期压疮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龙血竭胶囊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新生儿Ⅱ~Ⅲ期压疮疗效确切,可明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压疮 龙血竭胶囊 磺胺嘧啶银乳膏
原文传递
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预测风险模型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芳芳 张静 +3 位作者 韩紫敏 王周洁 陈思思 李崇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378-2381,共4页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预测风险模型的建立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患儿63例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2的匹配原则选择同期无肺部感染的晚期...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预测风险模型的建立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患儿63例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2的匹配原则选择同期无肺部感染的晚期早产儿12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多因素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早期诊断价值。结果63例肺部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14例,细菌感染49例;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5 min Apgar评分是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胎膜早破、气管插管操作史、PCT、CRP、Lac是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诊断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的AUC为0.983,敏感度为92.06%,特异度为96.03%。结论晚期早产儿肺部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出生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气管插管操作史、PCT、CRP、Lac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能有效诊断肺部感染,为临床防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预测风险模型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国内外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应用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韩紫敏 陈芳芳 +2 位作者 李肖肖 朱聪聪 陈晓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可有效记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健全护理收费标准、改进护理教育、促进护理研究,提供标准化护理语言,以满足护理记录电子信息化的需求。作者介绍了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内容,描述了该系统在国外应用中显示出来的优势... 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可有效记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健全护理收费标准、改进护理教育、促进护理研究,提供标准化护理语言,以满足护理记录电子信息化的需求。作者介绍了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内容,描述了该系统在国外应用中显示出来的优势,分析了国内应用和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和研究思路,对国内临床实践中如何使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措施分类 系统 标准化护理语言 护理记录
原文传递
445例早产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丹妮 韦婷 +3 位作者 罗小婷 韩紫敏 朱敏丽 陈赢赢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0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调查早产儿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早产儿母乳喂养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方便抽样,于2018年4-12月选择在浙江省温州市4所三甲医院早产分娩的493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3个月回访时失访21例,6个... 目的调查早产儿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早产儿母乳喂养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方便抽样,于2018年4-12月选择在浙江省温州市4所三甲医院早产分娩的493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3个月回访时失访21例,6个月回访时失访27例,最终纳入445例。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进行早产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出院时的母乳喂养率为27.2%(134/493),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9.3%(46/493)。矫正月龄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率为39.2%(185/472),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18.4%(87/472)。矫正月龄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率为28.1%(125/44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11.7%(52/44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史、产后抑郁、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可影响早产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结论医务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知识与问题解决技能,尤其是对于无母乳喂养史和家庭收入较高的早产儿母亲,保证其正常泌乳开奶,并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以提高早产儿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早产儿
原文传递
品管圈活动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电解质紊乱早期胃肠外营养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丽晓 韩紫敏 +1 位作者 陈赢赢 陈晓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0期2909-2911,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品管圈活动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电解质紊乱早期胃肠外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 目的:观察和评估品管圈活动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电解质紊乱早期胃肠外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患儿通过品管圈活动干预下指导早期胃肠外营养的护理工作,对照组不实施品管圈活动,仅给予常规早期胃肠外营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血K+和血Ca2+水平以及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干预组患儿血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6例因血K+浓度纠正无效最终死亡,死亡率为12.00%。结论对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进行品管圈活动指导早期胃肠外营养护理,可以有效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的状态,降低患儿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超低出生体质量 电解质紊乱
原文传递
±儿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小欧 韩紫敏 +1 位作者 江华 许茹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2151-2154,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现况,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职业生命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2所儿童医院共28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职业...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现况,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职业生命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2所儿童医院共28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WL7-32)、职业紧张简化量、心理授权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儿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总分为(101.39±15.14)分;儿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较差者占29.8%,一般者占52.8%,较好者占17.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儿科工作年限、月夜班数、任职方式、工作负荷、心理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工作意义。结论儿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较差,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是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优质护理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儿科 护士 心理过程 疲劳 职业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小欧 韩紫敏 江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 评价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儿输液质量及患儿亲属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在儿童呼吸内科住院的患儿4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无针密闭输液组(n=226)和静脉留置针组(n=226... 目的 评价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儿输液质量及患儿亲属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在儿童呼吸内科住院的患儿4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无针密闭输液组(n=226)和静脉留置针组(n=226),无针密闭输液组采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进行输液,静脉留置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封管效果、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无针密闭输液组导管堵塞率、更换输液对护士的污染率、抽血时对护士的污染率、血液逆流率、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使用天数分别为1.33%、0.00%、2.65%、3.54%、1.33%、(5.74±1.54)d,静脉留置针组分别为8.85%、11.94%、15.04%、18.58%、7.96%、(4.89±1.36)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7,P=0.000;χ2=19.994,P=0.000;χ2=24.484,P=0.000;χ2=9.788,P=0.002;t=6.219,P=0.000);无针密闭输液组患儿亲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分别为88.05%、92.86%,均高于静脉留置针组的72.57%、78.7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3,P=0.000;χ2=5.101,P=0.024).结论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应用于儿童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封管效果显著,静脉炎发生率低,患儿亲属及护士满意度高,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导管 留置 临床护理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亲子个体化管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小欧 韩紫敏 江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 评价亲子个体化管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482例,按照纳入先后顺序分成亲子个体化管理组(241... 目的 评价亲子个体化管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482例,按照纳入先后顺序分成亲子个体化管理组(241例)、常规管理组(241例),亲子个体化管理组采用专门制定的针对母婴的管理干预+常规措施,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日、住院费用、母亲情绪、满意度、临床疗效.结果 亲子个体化管理组较常规管理组缩短患儿住院日和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日(12.08±1.26)d比(15.82 ±3.07)d,t=16.398,P=0.000;住院费用(641.57±124.28)元比(896.72±179.15)元,t=17.012,P=0.000]、减少了母亲焦虑情绪[焦虑评分(34.21 ±4.51)分比(43.29 ±6.17)分,t=17.245,P=0.000]、提高了患儿母亲满意度(非常满意率65.71%比49.52%,χ2=10.663,P=0.001;满意率27.14%比29.25%,χ2 =0.928,P=0.710;一般满意率5.71%比16.04%,χ2=10.538,P=0.000;不满意率1.43%比5.19%,χ2=3.552,P=0.060;总满意率92.86%比78.77%,χ2=16.021,P=0.000)、提高了疗效(无效率7.14%比21.22%,χ2=16.021,P=0.000;有效率17.19%比21.21%,χ2=1.812,P=0.178;治愈率73.33%比53.30%,χ2=17.364,P=0.000;总有效率92.85%比78.77%,χ2=16.021,P=0.000)、改善了临床指标[退热天数(3.42± 1.46)d比(4.56±1.67)d,t=7.463,P=0.000;咳嗽消失天数(8.72±2.04)d比(10.29±1.95)d,t=8.030,P=0.000;哕音消失天数(3.96±1.45)d比(5.87±1.71)d,t=12.370,P=0.000].结论 亲子个体化管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日、住院费用、患儿母亲满意度、疗效、临床指标均具有较好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 支原体 肺炎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