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进入美学:跨学科视域下中国式现代美学的建构经验
1
作者 韩清玉 李不言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4,160,共13页
多元的艺术实践类型及其审美经验从感性与诗性维度为美学话语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艺术与美学对话交流所呈现的张力中,美学理论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具体艺术范例为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 多元的艺术实践类型及其审美经验从感性与诗性维度为美学话语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艺术与美学对话交流所呈现的张力中,美学理论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具体艺术范例为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则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原创性品格与独特风貌贡献了丰富的话语资源。然而,随着当代美学理论在抽象宏阔的概念阐释与理论研究中越走越远,它逐渐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文艺实践及其审美经验拉开了距离,理论研究者的自我封闭与研究范式的“去艺术化”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诸种现实问题,现代美学语境中美学学科的研究理路与建构模式,则在跨学科视域下对话交流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艺术 审美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 中西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六个必须坚持”对于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论意义
2
作者 韩清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为基点,探索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重要实践。结合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内容中提炼出“胸怀天下”...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为基点,探索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重要实践。结合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内容中提炼出“胸怀天下”的学术立意、“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创新理念、“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的方法践行等重要创新意识、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论原则。从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到选题的问题关切,再到立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点,“六个必须坚持”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学术创新 研究生培养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致心肌损害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清玉 崔桂梅 +3 位作者 李焱 刘雪贤 孙唯民 李宝山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四亚甲基二砚四胺中毒 心肌损害 乙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的关系--兼谈当代艺术批评的审美吁求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清玉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讨论美学与艺术之间关系时,二者的自我立法与独特规律自然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也正是如此,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在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史上成为审美现代性发生的重要表征。审美自律是艺术自律得以实现的心理前提;形式本体既... 在讨论美学与艺术之间关系时,二者的自我立法与独特规律自然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也正是如此,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在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史上成为审美现代性发生的重要表征。审美自律是艺术自律得以实现的心理前提;形式本体既是艺术自律的内在规定,在客观上也是审美自律在艺术美层面的重要实现;它们都是基于"人性"这一整体的理论界定,自由是它们共同的旨归。厘清二者关系可为解释后现代理论危机提供思路,更为艺术批评中"美"的缺席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形式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图像学视域下的宗白华诗画关系论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清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3,共6页
相较于西学主导的图像学理论,建基于中国传统艺术史基础上的理论言说在阐释中国文学与图像关系问题上更应受到关注。宗白华对诗画关系的把握带有明显的理论自觉,诗与画之间的互文特性与共性升华,成为其美学思想建构和批评范畴新释的出... 相较于西学主导的图像学理论,建基于中国传统艺术史基础上的理论言说在阐释中国文学与图像关系问题上更应受到关注。宗白华对诗画关系的把握带有明显的理论自觉,诗与画之间的互文特性与共性升华,成为其美学思想建构和批评范畴新释的出发点。其中,艺术空间的时间化是其诗画关系论的枢纽。宗白华的诗画关系论从理论生成到批评效用表征了中国现代美学在"中—西""传统—现代"等重要问题域中的艰难跋涉与卓越成就,足以创设并生成更为本土化和时代性的文艺批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诗画关系 空间—时间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阐释与本体批评范式——对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清玉 苏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69,192,共8页
文本中心是包括英美新批评在内的西方形式文论的基调,它以文学性为逻辑起点,以文学语言的细读为基本操作方法,创设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批评话语。但是,文本批评不等于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看似"... 文本中心是包括英美新批评在内的西方形式文论的基调,它以文学性为逻辑起点,以文学语言的细读为基本操作方法,创设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批评话语。但是,文本批评不等于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看似"永恒"的真理却成为"强制阐释"症候群中对语言学过度依赖的"场外征用"。文本中心论所导致的唯文本阐释倾向,在割裂作者与文本的先在联系中丧失了意义阐释维度的丰富性。在呼应强制阐释论基础上重建另一种"本体阐释",除了还原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外,还应包含反抗理论霸权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本体阐释 语言学 场外征用 文学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学的革命”到“革命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艺术自律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清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4,共6页
从康德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自律思想可以描述为"从美学的革命到革命的美学"。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侧重艺术功能论意义上的艺术自律性探讨,具体表现为对现代艺术的推崇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两个方面,主张通过艺术的自律性来实现社... 从康德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自律思想可以描述为"从美学的革命到革命的美学"。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侧重艺术功能论意义上的艺术自律性探讨,具体表现为对现代艺术的推崇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两个方面,主张通过艺术的自律性来实现社会批判和人的自由解放的革命目标。这样一来,以自身为目的的艺术自律性又成了实现他律性目标的手段,艺术自律性问题在社会批判视野中的悖论由此显现。对这一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批判理论的思想精华,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批判 自由 形式 现代艺术 文化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时期自然生态审美的理论向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清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129,238,239,共11页
基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特别是实践美学自然美观点的深入建构与西方环境美学、生态学思想引入的双重语境,新时期自然生态审美理论以生态存在论、自然美本体论和景观功能论三大向度展开,体现出自然审美中人的在场/退隐、美学理... 基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特别是实践美学自然美观点的深入建构与西方环境美学、生态学思想引入的双重语境,新时期自然生态审美理论以生态存在论、自然美本体论和景观功能论三大向度展开,体现出自然审美中人的在场/退隐、美学理论建构的西方资源与本土立场的关系等多个问题域。三大向度重绘了自然美研究的理论版图,特别是将自然美本质论纳入自然生态审美的视野,形成与西方当代环境美学、身体美学等前沿话题的有效对话,并把美学大讨论中的重要观点加以审视,本身即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种丰富。在其研究方法上,不同理论倾向的比较分析可以实现当代自然生态审美理论的立体建构,并把自然美的问题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语境,为自然主题的文学艺术批评筑建哲学基础和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审美 生态存在论 自然美本体论 景观功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特性的凸显与人文精神的复归——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清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人学论"、艺术生产论等理论形态的形成与论争,体现出审美特性的凸显和人文精神的复归两大特征。这些特征为当下... 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人学论"、艺术生产论等理论形态的形成与论争,体现出审美特性的凸显和人文精神的复归两大特征。这些特征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参照;所留存的理论缺口和对时代吁求的体认偏差,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人学 艺术生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意”“象”“境”关联初探——以隋唐五代艺术批评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清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象""意""境"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也是当下语言-图像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在隋唐五代的艺术批评中,对创作主体层面的"意"格外重视,将其看作审美意象创构的内在根本... "象""意""境"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也是当下语言-图像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在隋唐五代的艺术批评中,对创作主体层面的"意"格外重视,将其看作审美意象创构的内在根本动因。这一点在诗学与画论中基本是一致的。皎然提出"因意成语"与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命题相呼应;"意"与"笔"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是艺术呈现出的"形"与"神"的关系。绘画理论中重"意"的观念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发展的文学化趋势。王昌龄把意象作为诗歌创作的核心,只是没有止步于"象",而是通过"象"抵达"境"。其审美对象出现了由"象"到"境"的游移,理论批评的视角也多有"象"与"境"关系的探讨,如"境生于象外"等。绘画观念中的"景"的范畴,突破了"应物象形"的摹写传统。艺术即在于以有限之象、可观之景表现和传达无限之象、可思可想之景,这种藉以实有表现虚无,乃是意境之根本意义。通过对隋唐五代艺术批评观念的语-图视角的观照,一方面可以把握这一时期文学与绘画在美学层面上的密切关联,革新对诸如"意境"等重要命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当下建构文学图像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存笔先 由象到景 境生于象外 意境 诗画同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研究模式的三大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清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3,163,共11页
以《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和《华夏美学》为范围考察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模式,可见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论美学立场、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视角、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书写方式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既有美学观点上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以《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和《华夏美学》为范围考察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模式,可见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论美学立场、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视角、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书写方式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既有美学观点上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又在方法论上具有典范意义。其中,实践论美学立场是李泽厚美学的基本特质,也是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第一特征。实践论美学立场的要义是“积淀说”,积淀又是通过自然的人化实现的。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视角是基于中国美学的独特性而选择的最具涵盖性的观照方式,显示了李泽厚广阔的学术视野。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书写方式,彰显出李泽厚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原创色彩,于当下建构美学话语体系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泽厚 中国美学史 实践论美学 审美意识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思想启蒙与文学自律之间——对周作人文学观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清玉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周作人的文艺思想一方面带有思想启蒙色彩,另一方面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在启蒙问题上,他抓住启蒙的切入点———"个人"立论,与文学性质的个人化契合。周作人把文学作为个人情感的表现,尊重艺术本性。在思想启蒙与文学自律这一... 周作人的文艺思想一方面带有思想启蒙色彩,另一方面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在启蒙问题上,他抓住启蒙的切入点———"个人"立论,与文学性质的个人化契合。周作人把文学作为个人情感的表现,尊重艺术本性。在思想启蒙与文学自律这一基本问题上,周作人的文艺思想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为全面理解其文学观提供了一种参照;对于当下倡导文学的人文精神和坚守文学性等问题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思想启蒙 文学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语境中的君子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清玉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从当代社会道德状况和问题入手,在君子论思想中可以找到疗救道德滑坡等社会弊病的良药。君子论在当代的价值首先表现在树立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模式,"向善"、"自足"是对以"仁"为中心的君子人格所作的当下... 从当代社会道德状况和问题入手,在君子论思想中可以找到疗救道德滑坡等社会弊病的良药。君子论在当代的价值首先表现在树立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模式,"向善"、"自足"是对以"仁"为中心的君子人格所作的当下解读。君子文化中对礼乐的重视以及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包含了非功利性这一艺术特质,在技术理性笼罩下的当代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可见,君子文化的意义不是为我们提供了单一维度的道德君子范型,而是一种充满立体感和情趣的人生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子人格 艺术化 人生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天人关系论与生态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清玉 杜泽慧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9-67,共9页
冯友兰对生态美学资源的重新发掘与研究,为新一代“新儒家”实现儒家的生态主义转向奠定了基础。冯友兰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儒家的“天人关系”为依据,呈现为人和宇宙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生的“四种境界”等三方面的意义指向。这... 冯友兰对生态美学资源的重新发掘与研究,为新一代“新儒家”实现儒家的生态主义转向奠定了基础。冯友兰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儒家的“天人关系”为依据,呈现为人和宇宙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生的“四种境界”等三方面的意义指向。这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前提是贯穿始终的。冯友兰论述的相关概念和范畴如天、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宇宙、自然等,核心要义如大全、道、自然等,均与生态美学的关键词和谐、整体、共生等相呼应。这其中涉及中西理论方法的互鉴,给予当下哲学美学话语体系建构以重要启示,而生态价值、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厘清,以及超越自然的生态美学界定,则是生态美学带给冯友兰哲学美学的当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人合一 宇宙 境界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库塞艺术自律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清玉 《理论建设》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对马尔库塞艺术自律思想自身的体系性考察,特别是从理论的生成论视角出发,可以重新审视艺术自律思想在其理论整体中的有机位置。在马尔库塞本身的理论视界中,对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性考察是其艺术自律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其内... 对马尔库塞艺术自律思想自身的体系性考察,特别是从理论的生成论视角出发,可以重新审视艺术自律思想在其理论整体中的有机位置。在马尔库塞本身的理论视界中,对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性考察是其艺术自律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其内在根源在于对人的自由缺失现状的认识。马尔库塞把艺术自律视为艺术的基本性质,自律的艺术为人类描绘了自由显现的美好图景。人们通过自由的艺术实现了精神的超脱,获得自由。马尔库塞用艺术的自由印证人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马尔库塞只是为人类搭建了审美的乌托邦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艺术自律 人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韩清玉 李宝山 +2 位作者 孙唯民 孟庆义 李利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8期497-498,共2页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韩清玉李宝山孙唯民孟庆义李利华本文曾在1996年度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6次学术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056002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急诊科(韩清玉,李宝山,孙唯民);10...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韩清玉李宝山孙唯民孟庆义李利华本文曾在1996年度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6次学术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056002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急诊科(韩清玉,李宝山,孙唯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ST段 急性 前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理层面的原典复归与实践意义的现实超越——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清玉 侯瑞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6-89,97,共5页
在实践派美学的强势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中"人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特质被加以强调,而它本身所内含的主客一体潜质被遮蔽了。我们在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重释的基础... 在实践派美学的强势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中"人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特质被加以强调,而它本身所内含的主客一体潜质被遮蔽了。我们在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重释的基础上,可以对实践派美学的反思复归至马克思主义原典。在现实意义上,当我们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沦落"中,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一体的观念,无疑成为重建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论人学资源的张力呈现及意义
18
作者 韩清玉 赵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5,309-310,共8页
西方文论中人学资源的多重悖立和冲突呈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以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在人文价值上的趋同性;作为诗学观念的主客体倾向以及由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革命所带有的人类中心主义情结,推进到生态美学... 西方文论中人学资源的多重悖立和冲突呈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以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在人文价值上的趋同性;作为诗学观念的主客体倾向以及由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革命所带有的人类中心主义情结,推进到生态美学所暗含的人学精神;以生活美学为基础的文艺大众化问题所具有批判和鼓吹的双重维度及对当代文化批评的启示。对这些问题的整合阐发是建构当代文论形态的基础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更有实践意义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非理性 主、客体倾向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库塞艺术自律思想相关问题研究——以“艺术形式”和“艺术与现实”为中心
19
作者 韩清玉 赵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162,287,共8页
对马尔库塞艺术自律思想的考察,应该抓住"艺术形式"和"艺术与现实"两个关节点。形式专制与艺术自律的话语互换使艺术自律变得富于实践性;"艺术与现实"这一古老的美学问题在艺术自律的现代性语境中表现出... 对马尔库塞艺术自律思想的考察,应该抓住"艺术形式"和"艺术与现实"两个关节点。形式专制与艺术自律的话语互换使艺术自律变得富于实践性;"艺术与现实"这一古老的美学问题在艺术自律的现代性语境中表现出更具张力的批判意义。对这些问题的厘清和深入探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必要步骤,为当下文学理论形态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艺术自律 形式 艺术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2例
20
作者 韩清玉 张玉宝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82-182,共1页
1 病历简介例1.女,53岁,因头痛、头晕入院。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不规则服用降压药,病情尚属稳定。于入院前1h,突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伴恶心,经服用速效救心丸6粒,复方降压片2片,症状未见减轻。查体:体温3... 1 病历简介例1.女,53岁,因头痛、头晕入院。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不规则服用降压药,病情尚属稳定。于入院前1h,突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伴恶心,经服用速效救心丸6粒,复方降压片2片,症状未见减轻。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