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电导率的地沟油快速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被引量:
36
1
作者
王飞艳
于修烛
+2 位作者
吕曼曼
李亚品
韩凌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04-307,共4页
以食用油和地沟油为试材,建立基于电导率的地沟油定性与半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油脂种类、温度、振荡时间、水油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检测条件,并测定各类地沟油和食用油的萃取水相电导率,并建立食用油与处理后地沟油掺杂定量模型并对...
以食用油和地沟油为试材,建立基于电导率的地沟油定性与半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油脂种类、温度、振荡时间、水油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检测条件,并测定各类地沟油和食用油的萃取水相电导率,并建立食用油与处理后地沟油掺杂定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检测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水油比4:1(mL/g)、振荡混合30s、静置分层10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毛地沟油水相电导率为30.15~130.80μS/cm,处理后地沟油水相电导率为22.37~44.61μS/cm,食用油水相电导率为3.18~9.18μS/cm;测定食用油水相电导率大于10μS/cm,可以初步断定其掺伪;模型可实现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电导率
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农保制度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2
作者
韩凌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3年第7期12-12,95,共2页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实施中还存在着:自愿原则对农民参保积极性和参保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中的财政支持问题;依靠集体补助的目标较难实现...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实施中还存在着:自愿原则对农民参保积极性和参保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中的财政支持问题;依靠集体补助的目标较难实现;保障水平较低,参保农民的福利水平很难提高;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间的衔接等问题。针对问题,应从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统筹城乡社保;完善新型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等方面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新农保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粉制作过程中肌胃糜烂素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泽熙
韩凌霜
+4 位作者
谢姝颖
胡琴霞
乔娜
陶志华
徐冬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1,共3页
为有效控制鱼粉加工中肌胃糜烂素的含量,本试验以鲭鱼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组胺含量、温度、pH、干燥时间等条件下制得鱼粉,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得每种鱼粉中的肌胃糜烂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组胺添加量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
为有效控制鱼粉加工中肌胃糜烂素的含量,本试验以鲭鱼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组胺含量、温度、pH、干燥时间等条件下制得鱼粉,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得每种鱼粉中的肌胃糜烂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组胺添加量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正比增加,在组胺含量为6.00 g/kg时,生成肌胃糜烂素最多时为4.51 g/kg;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波动变化,在最短加热时间1 h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少为2.97 g/kg,在加热时间为2 h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为4.03 g/kg;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30℃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为3.37 g/kg;随着pH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pH 6.5处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达到0.21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粉
肌胃糜烂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粉中肌胃糜烂素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陶志华
韩凌霜
+3 位作者
许晓静
谭兆平
林敏
岑志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8-291,共4页
配合鱼粉饲料中的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GZ)是导致鸡、鸭、鱼等养殖动物发生肌胃糜烂、食欲不振、产卵率下降、吐黑、死亡的原因物质,是褐色鱼粉直火干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其引起病变的浓度范围是1 mg/kg左右,生理毒性是鱼粉中...
配合鱼粉饲料中的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GZ)是导致鸡、鸭、鱼等养殖动物发生肌胃糜烂、食欲不振、产卵率下降、吐黑、死亡的原因物质,是褐色鱼粉直火干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其引起病变的浓度范围是1 mg/kg左右,生理毒性是鱼粉中组胺毒性水平的1000倍。引起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能促进动物的胃酸大量分泌而致使胃粘膜发生病变。养殖禽类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食物来源。从养殖业的安全性出发,建立适合饲料安全控制检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禽类安全性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肌胃糜烂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水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肌胃糜烂素的研究方法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并对肌胃糜烂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胃糜烂素
生理毒性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电导率的地沟油快速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被引量:
36
1
作者
王飞艳
于修烛
吕曼曼
李亚品
韩凌霜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04-307,共4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QN200907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071209)
文摘
以食用油和地沟油为试材,建立基于电导率的地沟油定性与半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油脂种类、温度、振荡时间、水油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检测条件,并测定各类地沟油和食用油的萃取水相电导率,并建立食用油与处理后地沟油掺杂定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检测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水油比4:1(mL/g)、振荡混合30s、静置分层10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毛地沟油水相电导率为30.15~130.80μS/cm,处理后地沟油水相电导率为22.37~44.61μS/cm,食用油水相电导率为3.18~9.18μS/cm;测定食用油水相电导率大于10μS/cm,可以初步断定其掺伪;模型可实现半定量分析。
关键词
地沟油
电导率
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Keywords
hogwash oil
conductivity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TS207.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农保制度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2
作者
韩凌霜
机构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市分公司
出处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3年第7期12-12,95,共2页
文摘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实施中还存在着:自愿原则对农民参保积极性和参保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中的财政支持问题;依靠集体补助的目标较难实现;保障水平较低,参保农民的福利水平很难提高;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间的衔接等问题。针对问题,应从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统筹城乡社保;完善新型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新农保
公共产品
分类号
F842.6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粉制作过程中肌胃糜烂素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泽熙
韩凌霜
谢姝颖
胡琴霞
乔娜
陶志华
徐冬梅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Nanya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河南省确山县畜牧局
出处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1,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743)
文摘
为有效控制鱼粉加工中肌胃糜烂素的含量,本试验以鲭鱼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组胺含量、温度、pH、干燥时间等条件下制得鱼粉,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得每种鱼粉中的肌胃糜烂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组胺添加量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正比增加,在组胺含量为6.00 g/kg时,生成肌胃糜烂素最多时为4.51 g/kg;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波动变化,在最短加热时间1 h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少为2.97 g/kg,在加热时间为2 h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为4.03 g/kg;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30℃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为3.37 g/kg;随着pH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pH 6.5处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达到0.21 g/kg。
关键词
鱼粉
肌胃糜烂素
影响因素
Keywords
fish meal processing
gizzerosine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S816.4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粉中肌胃糜烂素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陶志华
韩凌霜
许晓静
谭兆平
林敏
岑志鹏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8-29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7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804)
文摘
配合鱼粉饲料中的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GZ)是导致鸡、鸭、鱼等养殖动物发生肌胃糜烂、食欲不振、产卵率下降、吐黑、死亡的原因物质,是褐色鱼粉直火干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其引起病变的浓度范围是1 mg/kg左右,生理毒性是鱼粉中组胺毒性水平的1000倍。引起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能促进动物的胃酸大量分泌而致使胃粘膜发生病变。养殖禽类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食物来源。从养殖业的安全性出发,建立适合饲料安全控制检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禽类安全性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肌胃糜烂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水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肌胃糜烂素的研究方法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并对肌胃糜烂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展望。
关键词
肌胃糜烂素
生理毒性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Keywords
gizzerosine
physiological toxicity
detection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TS254.7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电导率的地沟油快速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王飞艳
于修烛
吕曼曼
李亚品
韩凌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农保制度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韩凌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鱼粉制作过程中肌胃糜烂素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究
陈泽熙
韩凌霜
谢姝颖
胡琴霞
乔娜
陶志华
徐冬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鱼粉中肌胃糜烂素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陶志华
韩凌霜
许晓静
谭兆平
林敏
岑志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