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酸乙酯-苯-甲苯,四氯化碳-乙酸乙酯-苯两组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世钧 宗汉兴 姜欣浩 《化工学报》 EI CAS 1983年第1期66-77,共12页
本文用改进的Colburn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在760mm汞柱压力下,乙酸乙酯-苯-甲苯和四氯化碳-乙酸乙酯-苯两组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乙酸乙酯-苯-甲苯三元体系的分析方法采用折光指数(n_D^(20))和正常沸点两种三元物性数据相结合的物理化学... 本文用改进的Colburn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在760mm汞柱压力下,乙酸乙酯-苯-甲苯和四氯化碳-乙酸乙酯-苯两组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乙酸乙酯-苯-甲苯三元体系的分析方法采用折光指数(n_D^(20))和正常沸点两种三元物性数据相结合的物理化学分析法,四氯化碳-乙酸乙酯-苯三元体系的组成采用折光指数(n_D^(20))和密度(d_4^(25)两种物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将所测定的两组平衡数据与纯组分的参数有关的关联式计算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体系 折光指数 多组分体系 甲苯 芳基甲烷 汽液平衡数据 乙酸乙酯 乙酸酯 四氯化碳 氯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地土壤中的钚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金玉仁 张利兴 +5 位作者 周国庆 王旭辉 夏兵 朱凤蓉 章连众 韩世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21-1324,共4页
采用三正辛胺 (TNOA)萃取色层和同位素稀释法 ,ICP MS测量了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中痕量Pu。实验结果表明 ,本流程Pu的本底为 (0 .0 36± 0 .0 2 5 )× 10 -12 g ,相应的定量限为 0 .2 5× 10 -12 g。实验测得甘肃某地及陕西西... 采用三正辛胺 (TNOA)萃取色层和同位素稀释法 ,ICP MS测量了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中痕量Pu。实验结果表明 ,本流程Pu的本底为 (0 .0 36± 0 .0 2 5 )× 10 -12 g ,相应的定量限为 0 .2 5× 10 -12 g。实验测得甘肃某地及陕西西安地区土壤样品中的2 3 9Pu含量分别低于 1.0× 10 -12 和 0 .2× 10 -12 ;2 40 Pu/ 2 3 9Pu的同位素丰度比分别为 0 .15和 0 .18。该丰度比结果说明西安地区的Pu来自全球沉降 ,而甘肃地区的Pu则还另有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量测定 同位素组成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三正辛胺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色层分离同位素稀释ICP-MS测定空气中费克量钚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玉仁 章连众 +5 位作者 韩世钧 朱凤蓉 白峻峰 周国庆 马锋 张利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291-1295,共5页
ICP-MS测定环境样品中超痕量^(239)Pu时,^(238)UH^+会对m/z239的测量带来干扰.测得^(238)UH^+的产生几率为4.6×10^(-5),通过三正辛胺色层分离后,对铀的去除率为10~4,可以有效地去除^(238)UH^+离子峰对^(239)Pu测定的干扰.钚的回收... ICP-MS测定环境样品中超痕量^(239)Pu时,^(238)UH^+会对m/z239的测量带来干扰.测得^(238)UH^+的产生几率为4.6×10^(-5),通过三正辛胺色层分离后,对铀的去除率为10~4,可以有效地去除^(238)UH^+离子峰对^(239)Pu测定的干扰.钚的回收率为75%.同位素稀释法对^(239)Pu的检出限为4.5×10^(-15)g/mL,方法的定量测定限为16×10^(-15)g/mL.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得我国某地区空气中^(239)Pu的浓度为4.8×10^(-17)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正辛胺 空气 痕量分析 ICP-MS 色层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图像数字化技术用悬滴法测动态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啸风 陈志荣 +3 位作者 潘海华 刘迪霞 李浩然 韩世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5-548,共4页
A pendant drop tensiometry apparatus aided by video-image digitization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by which static interface or surface tension of some liquids was measur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In order to study ... A pendant drop tensiometry apparatus aided by video-image digitization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by which static interface or surface tension of some liquids was measur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on emulsion stability,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was measured between toluene and water against concentration of Tween 60(Polyoxyethylene(20) stearyl-sorbitanate). As expected, higher concentration is the Tween 60 solution in toluene injected into the toluene phase, faster falls the interface tension between toluene and water.Furthermore, it reveals interestingly that two steps of diffusion occur in the system, i.e ., at low and high concentration, after the surfactant solution is injected.The characteristic process of dynamic interface tension can be ascribed to diffusion control because of linearity between interface tension and the minus second root of aging time.The discovery is cor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above it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is often required when a stable emulsion is planned to prep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数字化 动态界面张力 扩散控制 悬滴法 表面活性剂 浓度 乳状液 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对5-氟尿嘧啶质子转移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兴邦 李浩然 +1 位作者 梁婉春 韩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2-956,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上研究了由质子转移引起的5-氟尿嘧啶(5-FU)的异构化反应.共研究了38个含水与不含水的构型,其中包括15个过渡态结构.研究发现,在5-氟尿嘧啶周围存在两类不同的区域,在其中一类区域中...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上研究了由质子转移引起的5-氟尿嘧啶(5-FU)的异构化反应.共研究了38个含水与不含水的构型,其中包括15个过渡态结构.研究发现,在5-氟尿嘧啶周围存在两类不同的区域,在其中一类区域中,水分子能促进质子转移的发生;而在另一类区域中,水分子却能阻碍质子转移的发生.通过与尿嘧啶质子转移过程相比较,发现在各种情况下5-氟尿嘧啶异构化为烯醇式的几率均比尿嘧啶的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5-氟尿嘧啶具有优良抗癌作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5-氟尿嘧啶 质子转移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研究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倪良 蒋文华 韩世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硝基苯 /水 /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 ,用电导法测定了含正己醇和不含正己醇条件下乳状液富油相不同时间的电导率 .一方面 ,提出了增比电导率κr 新概念 ,给出了κr 及其随时间t的变化率(dκr/dt)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并由d... 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硝基苯 /水 /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 ,用电导法测定了含正己醇和不含正己醇条件下乳状液富油相不同时间的电导率 .一方面 ,提出了增比电导率κr 新概念 ,给出了κr 及其随时间t的变化率(dκr/dt)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并由dκr/dt~t曲线求得该曲线上的极值点tmax和 (dκr/dt) max,从而定量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 ,从乳状液液滴的沉降、絮凝和聚并等不稳定因素出发提出了乳状液分层动力学模型 ,由此对κr 变化敏感区进行动力学分析 ,求得了乳状液分层速率常数 ,从而分析了乳状液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增比电导率 动力学模型 稳定性 电导法 分层速率常数 硝基苯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咪唑型卤盐类离子液体的合成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勇 李浩然 +2 位作者 吴韬 王从敏 韩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甲基咪唑和一系列的卤代烷烃(氯乙烷,氯丁烷,溴乙烷,溴丁烷)反应合成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反应机理.在B3LY P/6-31++G鄢鄢//B3LY P/6-31G鄢基组水平上找到了两条反应路径:路径A (反应物邛TS1邛P1)和路径B (反应物邛TS2... 用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甲基咪唑和一系列的卤代烷烃(氯乙烷,氯丁烷,溴乙烷,溴丁烷)反应合成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反应机理.在B3LY P/6-31++G鄢鄢//B3LY P/6-31G鄢基组水平上找到了两条反应路径:路径A (反应物邛TS1邛P1)和路径B (反应物邛TS2邛P2).在路径A 中,卤素离子和咪唑环C2 上的氢质子形成氢键;在路径B 中,卤素离子和咪唑环C5 上的氢质子形成氢键.计算发现,氢键的形成在反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咪唑环C2 上的氢质子在和卤素离子成氢键后形成了一个五员环结构的过渡态, 该过渡态能量较低.经过渡态TS1 的反应途径其活化能要低于经过渡态TS2 的反应途径, 反应路径A 为主要的反应通道.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渡态TS1 的反应途径是一放热过程,这和实验观察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离子液体 反应机理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H2O缔合体系的^1H NMR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雷毅 李浩然 +1 位作者 朱龙华 韩世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47-1753,共7页
DMF水溶液是一种生物分子水溶液的简单生化模型 .测量了DMF H2 O体系不同温度下全浓度范围的1HNMR数据 ,对体系中的缔合情况进行了讨论 ,基于H2 O ,H2 O·DMF ,(H2 O) 2 和 (DMF) 2 ·H2 O的缔合平衡建立了化学缔合模型 ,采用... DMF水溶液是一种生物分子水溶液的简单生化模型 .测量了DMF H2 O体系不同温度下全浓度范围的1HNMR数据 ,对体系中的缔合情况进行了讨论 ,基于H2 O ,H2 O·DMF ,(H2 O) 2 和 (DMF) 2 ·H2 O的缔合平衡建立了化学缔合模型 ,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 ,联合遗传算法和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全局寻优求解得不同温度的缔合平衡常数K ,再根据不同温度的K求得缔合平衡的ΔH和ΔS .为了更好地理解DMF水溶液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还测量了 2 98K下DMF CCl4和DMF BuOH体系全浓度范围的1HNMR数据作为比较 ,结合NMR的基本原理对各DMF溶液体系1HNMR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认为水溶液的特殊结构、氢键和DMF酰胺基的共轭体系是影响DMF 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H2O 缔合体系 ^1H NMR 建模 全局优化 GA/Levenberg-Marquardt组合算法 分子间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氢谱 N N-二甲基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朱龙华 王兰州 +3 位作者 李浩然 雷毅 潘海华 韩世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6-530,共5页
采用OptimizedPotentialsforLiquidSimulations AllAtom (OPLSAA)模型对 2 98.15KN ,N 二甲基甲酰胺 (DMF)的水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 ,确定了溶液的径向分布函数 ,统计了不同浓度的DMF水溶液中各形态氢的比例分数 ,并对该温度下的1H... 采用OptimizedPotentialsforLiquidSimulations AllAtom (OPLSAA)模型对 2 98.15KN ,N 二甲基甲酰胺 (DMF)的水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 ,确定了溶液的径向分布函数 ,统计了不同浓度的DMF水溶液中各形态氢的比例分数 ,并对该温度下的1HNMR数据进行了预测 ,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模拟结果表明 :选用的OPLSAA模型是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酰胺 分子动力学模拟 DMF水溶液 蛋白质分子 模型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缔合体系NMA-H2O的^1H NMR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荣 李浩然 +1 位作者 雷毅 韩世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67-673,共7页
N 甲基乙酰胺 (NMA)是最简单的肽键模型分子 ,广泛地被用来研究氢键相互作用 .采用外标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下NMA H2 O缔合体系的1HNMR数据 ,通过磁化率校正得到了混合物的准确化学位移数据 .然后用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确定体系的缔合形式 ... N 甲基乙酰胺 (NMA)是最简单的肽键模型分子 ,广泛地被用来研究氢键相互作用 .采用外标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下NMA H2 O缔合体系的1HNMR数据 ,通过磁化率校正得到了混合物的准确化学位移数据 .然后用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确定体系的缔合形式 ,运用化学缔合理论建立模型 ,对模型进行降维 ,减少模型参数 ;再采用最小二乘法 ,联合遗传算法 (GA)和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全局寻优 ,求解得到了缔合平衡常数和缔合平衡的ΔH和ΔS .此外 ,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计算了NMA H2 O的几种主要缔合形式在 2 98K的ΔH ,计算结果与化学缔合模型得到的结果和文献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乙酰胺 缔合体系 氢键 化学缔合模型 密度泛函 超导核磁共振仪 肽键 化学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求解含化学反应体系的相平衡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金清 李浩然 韩世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6-620,共5页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 ,提出一种求解含化学反应体系相平衡的方法。采用反应进度和相分率消去等式约束 ,将含化学反应体系的相平衡计算转化为无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并应用遗传算法求解。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 ,能够避免计算中负数的组...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 ,提出一种求解含化学反应体系相平衡的方法。采用反应进度和相分率消去等式约束 ,将含化学反应体系的相平衡计算转化为无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并应用遗传算法求解。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 ,能够避免计算中负数的组分摩尔数或摩尔分数的出现 ,确保得到组分的摩尔数或摩尔分数为非负的全局最优解。以聚甲醛反应体系的汽液平衡计算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体系 相平衡 化学平衡 遗传算法 聚甲醛 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重态二溴卡宾和甲醛环加成反应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勇 李浩然 +2 位作者 王从敏 许映杰 韩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39-1344,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重态二溴卡宾和甲醛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并考察了四种可能反应途径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重态二溴卡宾和甲醛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并考察了四种可能反应途径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二溴卡宾和甲醛反应有四条反应通道,其中c反应通道(即0°-0°型)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仅为13.7kJ·mol-1,反应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环加成反应 过渡态 二溴卡宾 B3LYP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正丁醇、甲苯有关二元体系加压相平衡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庚华 严新焕 +2 位作者 韩世钧 马忠明 王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4-101,共8页
以环已烷、正丁醇、甲苯为代表,进一步研究了烷烃、芳烃和低级醇在加压下的相平衡规律。测定了有关3个二元体系在101.3、304.0、506.6、709.3、911.9kPa下汽液平衡数据,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关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环己烷-正... 以环已烷、正丁醇、甲苯为代表,进一步研究了烷烃、芳烃和低级醇在加压下的相平衡规律。测定了有关3个二元体系在101.3、304.0、506.6、709.3、911.9kPa下汽液平衡数据,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关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环己烷-正丁醇、正丁醇-甲苯体系在所测压力下均形成最低共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烃 汽液平衡 环己烷 正丁醇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T和热力学研究氢键协同效应及对关联~1H NMR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蓝蓉 李浩然 韩世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88-1292,i002,共6页
用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甲醇线性和环状分子簇.对于不同大小的分子簇之间定义了协同因子.计算得到的协同因子可以验证氢键的强协同效应,环状分子簇之间的协同效应远远大于线性分子簇.做为理论验证和比较,热力学模... 用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甲醇线性和环状分子簇.对于不同大小的分子簇之间定义了协同因子.计算得到的协同因子可以验证氢键的强协同效应,环状分子簇之间的协同效应远远大于线性分子簇.做为理论验证和比较,热力学模型分别采用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状态方程(LFHB),以及含氢键协同效应的LFHB,关联醇-惰性体系的1H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考虑协同效应的关联结果优于原始的LFHB.比较量子化学计算的和热力学模型中采用的协同因子,认为甲醇和乙醇在溶液中更可能大部分以线性缔合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1H 力学研究 对关联 NMR 热力学模型 量子化学计算 B3LYP DFT方法 分子簇 理论验证 状态方程 氢键缔合 化学位移 核磁共振 因子 线性 环状 甲醇 流体 格子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高分子尾形链构象性质的Monte Carlo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建花 蒋文华 韩世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9-183,共5页
基于简立方格点模型对 AB两嵌段高分子尾形链的构象性质及其链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 Monte Carlo模拟 .结果表明 ,链的尺寸、形状和链节的空间分布等统计性质和 B链节与平面壁之间的相互吸引能有关 .随着 B链节与壁之间的吸引能的增加 ,... 基于简立方格点模型对 AB两嵌段高分子尾形链的构象性质及其链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 Monte Carlo模拟 .结果表明 ,链的尺寸、形状和链节的空间分布等统计性质和 B链节与平面壁之间的相互吸引能有关 .随着 B链节与壁之间的吸引能的增加 ,链的尺寸和形状均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而且 B链节的比例越大 ,这种变化越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尾形链 构象 MONTECARLO模拟 空间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初始位置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啸风 陈志荣 +3 位作者 刘迪霞 潘海华 李浩然 韩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用自建悬滴动态界面张力仪测定了相同 Tween60浓度但溶解位置不同时的甲苯-水动态界面张力,发现 Tween60先溶在甲苯中的甲苯-水界面张力下降过程比 Tween60先溶在水时快得多,并且前者的界面张力比后者低得多;同时发现在相同浓度下 Tw... 用自建悬滴动态界面张力仪测定了相同 Tween60浓度但溶解位置不同时的甲苯-水动态界面张力,发现 Tween60先溶在甲苯中的甲苯-水界面张力下降过程比 Tween60先溶在水时快得多,并且前者的界面张力比后者低得多;同时发现在相同浓度下 Tween60先溶在甲苯中制备的乳状液比 Tween60先溶在水时稳定得多,文中将这两种现象联系起来,从 Tween60形成胶束能力、分子扩散系数、溶解性以及界面组成差异等角度对乳化剂初始位置效应作了深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界面张力 乳状液稳定性 乳化剂初始位置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势法研究NaBr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298.15K下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焕泉 韩世钧 姚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用Na离子选择性电极NaBr(m),MeOH(w),H_2O(100-w)Br离子选择性电极组成的电池测定NaBr在甲醇含量为0%、10%、20%、40%、60%、80%、90%和100%的甲醇-水混合溶剂,浓度在0.01~3.0mol/kg之间的平衡电势.用Pitzer方程关联实验结果得到每个... 用Na离子选择性电极NaBr(m),MeOH(w),H_2O(100-w)Br离子选择性电极组成的电池测定NaBr在甲醇含量为0%、10%、20%、40%、60%、80%、90%和100%的甲醇-水混合溶剂,浓度在0.01~3.0mol/kg之间的平衡电势.用Pitzer方程关联实验结果得到每个实验点的NaBr的平均活度系数.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溶剂比例下,NaBr的平均活度系数先随它的浓度增加而下降,然后上升;当NaBr浓度固定时,它的平均活度系数随溶剂中甲醇含量增加而下降.NaBr在甲醇中有微弱的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溶剂 热力学 电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法进行等温和等压汽液平衡的测定和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星风 倪良 +2 位作者 李浩然 兰贵全 韩世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34-339,共6页
本文提出了用沸点控制来实现汽液平衡(VLE)测定中的等温或等压条件以及用沸点测定代替总压测定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仪器装置.实验表明,该测控装置在常、减压范围内的沸点控制精度和压力控制精度分别为±0.002℃和±0.003k... 本文提出了用沸点控制来实现汽液平衡(VLE)测定中的等温或等压条件以及用沸点测定代替总压测定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仪器装置.实验表明,该测控装置在常、减压范围内的沸点控制精度和压力控制精度分别为±0.002℃和±0.003kPa.本文用此套自控装置并结合新型VLE测定仪,成功地测定了甲醇(1)-1,2二氯乙烷(2)在50.00℃和60.00℃下的等温VLE数据,并通过了逐点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实验表明,该套测控装置原理可靠,测定过程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温度 压力 动态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体系加压汽液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琦 陈庚华 韩世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用双循环式加压汽液平衡装置分别测定了苯和乙醇在300—445K范围内的饱和蒸气压,并用线性优化法求取了在实测温度范围内的Antoine常数。用同一装置测定了苯-乙醇、正庚烷-乙醇在101.3、302.5、506.8、709.3和810.6 kPa下的汽液相平衡数... 用双循环式加压汽液平衡装置分别测定了苯和乙醇在300—445K范围内的饱和蒸气压,并用线性优化法求取了在实测温度范围内的Antoine常数。用同一装置测定了苯-乙醇、正庚烷-乙醇在101.3、302.5、506.8、709.3和810.6 kPa下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对实测数据及苯-正庚烷体系在相应压力下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其中汽相用二阶维里方程,液相用Wilson、NRTL、UNIQUAC方程关联,同时还用共沸单点法对苯-乙醇、正庚烷-乙醇体系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关联。两种关联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作了比较,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乙醇 二元体系 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相平衡理论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倪良 蒋文华 韩世钧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对水、油、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 ,按三元正规溶液的相平衡理论 ,提出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分析了第三组份的加入对界面双液层的影响 ,从而得到微乳液的形成条件 ,以及确定微乳液各组份互量比的相平衡方法 ,揭示了微乳液增溶理论的本质。
关键词 微乳液 形成机理 相平衡 三元正规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