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念减压疗法对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韦纯珏 符晓艳 +3 位作者 王羚入 董茂渝 江礼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的160例失眠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的160例失眠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念减压训练(每周1次,共6次)。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周后干预组SAS评分[(42.16±5.17)分]、SDS评分[(43.25±4.8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14±4.06)、49.86±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周后干预组患者PSQI评分、PSQI各因子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治疗 焦虑 抑郁 正念减压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韦纯珏 符晓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7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神经症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神经症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Zung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护理干预3周后,观察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神经症失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 失眠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偏瘫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符晓艳 王羚入 +3 位作者 董茂渝 韦纯珏 邓月月 周华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脑梗死偏瘫患者317例,根据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14例,中水平组69例,高水平组3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出院时评估运动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脑梗死偏瘫患者317例,根据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14例,中水平组69例,高水平组3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出院时评估运动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结果与低水平组比较,中、高水平组年龄≥70岁、受教育≤6年、无配偶、农民、月收入<3000元、自费医疗、非家属照顾、抑郁、失眠、失语比例及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部比例、BI评分及中水平组工人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高水平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低于中水平组[(6.02±3.27)分vs(8.58±3.52)分,P=0.00],BI评分明显高于中水平组[(55.73±5.61)分vs(43.91±6.42)分,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后年龄≥70岁、受教育≤6年、抑郁、失语、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脑梗死偏瘫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低水平独立相关(95%CI:1.58~1.64,P=0.03;95%CI:1.02~1.60,P=0.04;95%CI:1.42~3.84,P=0.00;95%CI:1.50~1.59,P=0.04;95%CI:1.02~2.41,P=0.00;95%CI:1.30~2.40,P=0.00)。抑郁症状越重及脑卒中越重,患者依从性低水平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教会其主动运动方法,督促其每日进行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可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抑郁 四肢 运动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男性导尿患者发生血尿的防治 被引量:3
4
作者 符晓艳 韦纯珏 周华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22-1623,共2页
关键词 男性导尿患者 介入术后 脑血管病 血尿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防治 神经介入技术 留置导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羚入 符晓艳 +3 位作者 董茂渝 谭清华 江礼 韦纯珏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将患者加入帕金森病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患者或其主...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将患者加入帕金森病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推送信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随访时间等,并通过互动交流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及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采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的方式,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服药 依从性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羚入 符晓艳 +1 位作者 董茂渝 韦纯珏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质量。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120名,根据入科实习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60名)和研究组(60名)。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质量。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120名,根据入科实习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60名)和研究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信干预措施,即以微信为平台,把实习期间需要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以微信形式定期发给护生进行预习、复习,并通过微信平台与护生进行讨论互动、生活关心和情感交流。比较两组护生出科考试(理论、操作和护生综合能力成绩)平均成绩的优秀率和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生在出科平均成绩优秀率和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微信方式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可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护生课余时间自学能力和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计算机通讯网络 临床实习 学生 护理 微信公众平台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娇 符晓艳 +3 位作者 马瑞雪 韦纯珏 谭清华 郭明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4期2211-2212,2240,共3页
目的探讨面对面授课、电话交谈及自学3种干预方法对对帕金森病(PD)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出院的PD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面对面授课、电话交谈及自学3种干预方法对对帕金森病(PD)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出院的PD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干预组分为3组,每组30例,面授组采用面对面授课形式;电话组采用电话交流方式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有针对性为患者制订康复锻炼计划;自学组只给予健康指导手册。干预6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对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面授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高于电话组和自学组,电话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服药依从性高于自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面授课和电话交谈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均能提高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面授干预起效快,效果明显,但是需要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长期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护理 干预性研究 服药依从性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同伴教育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月 符晓艳 +3 位作者 王敏 喻刚连 韦纯珏 董茂渝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5期2380-2382,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同伴教育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科出院的110例PD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 目的探讨社区同伴教育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科出院的110例PD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服药依从性、Barthel指数评分和PD治疗情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6个月和1年时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6个月和1年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1年时赫-雅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6%(53/55)]高于对照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同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社区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筛查评估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9
9
作者 喻刚连 符晓艳 +3 位作者 马瑞雪 韦纯珏 谭清华 祝欣忆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筛查评估以及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首次发病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患者109例,按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洼田饮水实验对其... 目的探讨早期筛查评估以及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首次发病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患者109例,按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洼田饮水实验对其吞咽功能进行初步评估,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时间段里吞咽功能的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3、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早期吞咽障碍的筛查及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筛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祝欣忆 符晓艳 +3 位作者 马瑞雪 韦纯珏 谭清华 郭明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9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科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科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并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压迫止血、肢体制动时间;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P<0.01);干预后观察组局部渗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排尿障碍发生率、患者不舒适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压迫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3,P<0.01)。结论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护理 焦虑 人文关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符晓艳 董茂渝 +3 位作者 韦纯珏 郭明兰 江礼 周华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253例给予0. 9%生理盐水35 ml+多巴胺150 mg微泵泵入为单用组。24...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253例给予0. 9%生理盐水35 ml+多巴胺150 mg微泵泵入为单用组。247例给予0. 9%生理盐水42 ml+多巴胺60 mg+间羟胺38 mg微泵泵入为双用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升压药物使用剂量,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及心律失常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3天及以后,双用组使用升压药物的例数明显少于单用组,多巴胺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第5天及以后,双用组对心率的影响明显小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双用组并发症(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绞痛、TIA及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小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能明显减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减少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间羟胺 颈动脉 支架 低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