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褐藻提取物对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1
作者 沈佳佳 韦云勇 +5 位作者 卢波 王巧贞 刘宏祥 王梦然 黄庶识 麻艳群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提取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630尾状态良好、体重(33.33±1.9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大口黑鲈。对照组(A组)投喂基础饲料,B组...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提取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630尾状态良好、体重(33.33±1.9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大口黑鲈。对照组(A组)投喂基础饲料,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以0.1%海藻酸钠、0.1%低聚三糖Ⅰ、0.1%低聚三糖Ⅱ、0.2%褐藻粉、0.2%褐藻粉酶解物替代基础饲料中的小麦面粉。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组、D组、E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蛋氨酸(Met)含量显著提高(P<0.05),B组的赖氨酸(Lys)、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酪氨酸(Ala)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组大口黑鲈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指数为E组>D组>F组>C组>B组>A组,各组F值在2.34~2.44之间。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蛋氨酸+胱氨酸(Met+Cys)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褐藻提取物未对大口黑鲈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产生负面影响,几种褐藻提取物均能够提高大口黑鲈肌肉Met+Cys含量,饲料中添加0.1%海藻酸钠会导致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总量下降,添加0.2%褐藻粉酶解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大口黑鲈肌肉风味,褐藻提取物作为大口黑鲈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肌肉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褐藻提取物 氨基酸含量 肌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巴马拟缨鱼性腺发育特征
2
作者 韦云勇 程光平 +4 位作者 麻艳群 董升辉 司楠 古昌辉 程蔓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4,共8页
通过分析巴马拟缨鱼(Pseudocrossocheilus bamaensis)不同季节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为人工繁殖巴马拟缨鱼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巴马拟缨鱼性腺组织结构、性腺发育分期和群体年龄结构... 通过分析巴马拟缨鱼(Pseudocrossocheilus bamaensis)不同季节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为人工繁殖巴马拟缨鱼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巴马拟缨鱼性腺组织结构、性腺发育分期和群体年龄结构的四季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巴马拟缨鱼卵巢时相春季主要为Ⅲ期,卵黄泡数量增加,核仁数减少,核空泡消失,核膜不明显,卵粒呈浅黄色;夏季为Ⅲ期和Ⅳ期,卵黄泡数量明显增多,卵黄颗粒逐渐充满整个细胞,细胞体积更大,卵子颗粒分明,大小较一致;秋、冬季均为Ⅱ期,卵粒不能分离,呈极小半透明,卵母细胞间分布有结缔组织。巴马拟缨鱼精巢时相春、秋和冬季以Ⅱ期为主,半透明细线状的精巢紧贴于鳔腹面两侧,细胞核大且颜色较深,细胞质浅红色,且具有透明泡状;夏季为Ⅲ期和Ⅳ期,精巢体积增大,表面血管发达,呈淡红色,视野充满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基于性腺发育期季节性变化特点推测,巴马拟缨鱼雌、雄鱼的繁殖季节均为夏季,产卵类型为同步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拟缨鱼 性成熟年龄 繁殖季节 四季变化 繁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江黄颡鱼种群特征及性腺发育研究
3
作者 程蔓 麻艳群 +3 位作者 程光平 韦云勇 王梦然 刘宏祥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9期12-19,28,共9页
于2021年8月7日—8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的8个江段,采集73尾黄颡鱼(雌鱼43尾,雄鱼30尾),研究其种群在不同江段的组成、生长及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桂江黄颡鱼种群体长为8.30~11.59 cm,体质量为9.50~35.23 g;雌鱼、雄鱼体长和... 于2021年8月7日—8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的8个江段,采集73尾黄颡鱼(雌鱼43尾,雄鱼30尾),研究其种群在不同江段的组成、生长及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桂江黄颡鱼种群体长为8.30~11.59 cm,体质量为9.50~35.23 g;雌鱼、雄鱼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均呈幂函数,雌、雄体长体质量关系分别为W_(♀)=0.0395L^(2.6566)(R^(2)=0.9486),W_(♂)=0.0448L^(2.5731)(R^(2)=0.8495),b值与理论匀速生长值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群体均为匀速生长,群体性比为1.36∶1。指出,黄颡鱼群体低龄化明显,雌、雄群体均以2龄居多,未见4龄以上个体;雌鱼性腺成熟系数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雄鱼性腺时相均以Ⅲ期占比最高,均未达到性成熟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体长 体质量 性腺特征 桂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产剂型对人工培育巴马拟缨鱼性腺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程蔓 麻艳群 +3 位作者 程光平 司楠 古昌辉 韦云勇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探究不同催产剂催产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性激素水平变化,设置4个剂量处理组,分别为:A组(LHRH-A315μg+HCG 3000 IU+DOM 15 mg)/kg、B组(LHRH-A39μg+HCG 2000 IU+DOM 10 mg)/kg、C组(LHRH-A33μg+HCG 1000 IU+DOM5 mg)/kg和D组(鱼用高... 为探究不同催产剂催产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性激素水平变化,设置4个剂量处理组,分别为:A组(LHRH-A315μg+HCG 3000 IU+DOM 15 mg)/kg、B组(LHRH-A39μg+HCG 2000 IU+DOM 10 mg)/kg、C组(LHRH-A33μg+HCG 1000 IU+DOM5 mg)/kg和D组(鱼用高效鱼用催产剂800活性单位+HCG 2500 IU)/kg;雄鱼剂量为雌鱼的1/2。催产前所采集雌雄鱼样本作为对照组M。结果表明,A组催产剂的剂型及配比,有助于提高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雌二醇、雌三醇水平,进而促进人工培育条件下的卵巢发育;B组催产剂利于巴马拟缨鱼雌酮水平;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亲本,对D组催产剂敏感性较低,D组催产剂不利于提高亲鱼雌激素水平,其中B组和C组更利于促进人工培育条件下的卵巢发育成熟。各组催产剂的剂型及配比,均促进了人工培育的巴马拟缨鱼雄性亲本精巢发育,其中A组的剂型为最佳剂型。指出,雌性亲本尚未完全成熟,影响巴马拟缨鱼产卵排精刺激的重要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拟缨鱼 人工养殖 性类固醇激素 催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饲料绿原酸发酵配比及时长的筛选研究
5
作者 程蔓 朱文虎 +3 位作者 古昌辉 韦云勇 樊宪伟 麻艳群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2期6-11,共6页
在罗非鱼商品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测定不同配比及时长下发酵饲料中绿原酸的含量。设置5个试验组,分别为A、B、C、D和E组。对应枯草芽孢杆菌液体积(mL)和商品饲料质量(g)的比例为1∶2、1∶3、1∶4、1... 在罗非鱼商品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测定不同配比及时长下发酵饲料中绿原酸的含量。设置5个试验组,分别为A、B、C、D和E组。对应枯草芽孢杆菌液体积(mL)和商品饲料质量(g)的比例为1∶2、1∶3、1∶4、1∶5,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液的饲料为E组,饲料发酵时长分别为6,12,18,24,30,36,42和4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42 h时,各组饲料中绿原酸含量均最高(P<0.05),6 h时均最低。C组和D组绿原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各发酵时长绿原酸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B、C、D组绿原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总体呈“升→降→升→降”的趋势。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配比浓度(因素A)、发酵时长(因素B)及该双因素交互作用(因素A×因素B),均对绿原酸产量的合成有极显著影响(P<0.01);根据各因素F值大小,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因素A、因素B、因素A×因素B。指出,枯草芽孢杆菌液和饲料的最佳配比为1∶5,最佳的发酵时长为4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饲料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冬闲稻田养殖三种鲤的生长、肌肉营养品质及理化指标比较
6
作者 罗家林 古昌辉 +6 位作者 沈佳佳 程蔓 韦云勇 叶香尘 贾庆光 李文红 麻艳群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为了选出适宜山区冬闲稻田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 L.)品种,建立山区冬闲田养鱼提质增效技术,在广西融水县(109°19′E,25°08′N)山区0.033~0.080 hm^(2)冬闲稻田中加固田埂高、开挖的“十”字沟中养殖体质量为14~16 g的金... 为了选出适宜山区冬闲稻田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 L.)品种,建立山区冬闲田养鱼提质增效技术,在广西融水县(109°19′E,25°08′N)山区0.033~0.080 hm^(2)冬闲稻田中加固田埂高、开挖的“十”字沟中养殖体质量为14~16 g的金边鲤、建鲤和福瑞鲤,300 ind./667m^(2),养殖162 d,其中47 d不投饲。水温15℃以上时,日投喂2次(上午07:00—08:00,下午17:00—18:00);水温10~15℃时,每周投喂1~2次(上午08:00—09:00);低于10℃不投喂。日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2%~4%,测定生长、肌肉营养和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福瑞鲤终末体长显著高于建鲤(P<0.05),但与金边鲤差异不显著(P>0.05);金边鲤和福瑞鲤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建鲤(P<0.05);三种鲤终末全长、肥满度、饲料系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金边鲤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建鲤和福瑞鲤(P<0.05),建鲤粗蛋白显著高于金边鲤(P<0.05),粗脂肪显著高于福瑞鲤(P<0.05);金边鲤粗蛋白和粗脂肪与福瑞鲤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鲤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金边鲤和福瑞鲤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建鲤(P<0.05);金边鲤肌肉黏附性显著低于福瑞鲤(P<0.05);三种鲤肌肉内聚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金边鲤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建鲤(P<0.05);(3)金边鲤和建鲤肌肉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福瑞鲤(P<0.05),且金边鲤的EAA/TAA比值高于福瑞鲤和建鲤,远超FAO/WHO要求的40%的标准;(4)金边鲤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建鲤和福瑞鲤(P<0.05),金边鲤肠道脂肪酶活性、肝脏脂肪酶活性与福瑞鲤、建鲤无显著差异(P>0.05),建鲤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福瑞鲤(P<0.05);(5)三种鲤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金边鲤血清丙二醛活性(MDA)显著低于福瑞鲤和建鲤(P<0.05),建鲤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福瑞鲤(P<0.05)。综上所述,金边鲤和福瑞鲤生长性能比建鲤较好;金边鲤和建鲤肌肉营养品质比福瑞鲤较好;金边鲤和建鲤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福瑞鲤;金边鲤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较好于福瑞鲤和建鲤。因此,金边鲤作为土著品种,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和理化指标均优于福瑞鲤和建鲤,适宜在山区冬闲稻田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养殖 生长性能 肌肉营养品质 消化酶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鲢鳙配比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养殖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司楠 许明珠 +7 位作者 董兰芳 程光平 麻艳群 张亚军 董升辉 古昌辉 程蔓 韦云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909,共11页
探究不同鲢鳙配比对多品种鱼类混养池塘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养殖效能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和产量的多品种混养的鲢鳙配比,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设置鲢鳙配比为1∶1(A组)、3∶7(B组)和1∶9(C组)3个试验组,每组同... 探究不同鲢鳙配比对多品种鱼类混养池塘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养殖效能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和产量的多品种混养的鲢鳙配比,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设置鲢鳙配比为1∶1(A组)、3∶7(B组)和1∶9(C组)3个试验组,每组同时配养相同密度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鲫鱼(Carassius auratus)、鲤鱼(Cyprinus carpio)、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和胡子鲇(Clarias fuscus),进行为期194 d的养殖试验,期间共进行7次浮游动物样本采集和2次生长指标测定,分析各组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养殖效能指标。结果发现,A、B、C 3组试验组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30种,其中轮虫种类最多,均占55%以上;B组的浮游动物种数最多,比A、C组分别高8.00%、3.85%;各组浮游动物密度为57-253 ind./L,生物量为0.32-8.22 mg/L。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为B组最高,分别为2.14、0.97和0.87,且β-中污染和重污染次数最少,表明B组水质优于A组和C组。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为B组最大,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C组显著提升,分别提高24.92%和3.81%;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为A组最大,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C组显著提升,分别提高18.43%和3.50%,但与B组无显著差异。B组池塘试验鱼平均增重率、存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分别为16824.53%、93.90%和1.42 kg/m^(2),较C组显著提升,分别提高12.49%、1.90%和19.33%;B组饲料系数(1.04)最低,较C组(1.30)降低20%,两组间差异显著。总体上,“3∶7”的鲢鳙配比有利于多品种鱼类混养池塘水体生态健康,能够提高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降低饲料能耗并增加养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配比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养殖效能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试验条件对巴马拟缨鱼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古昌辉 许明珠 +3 位作者 程光平 程蔓 韦云勇 麻艳群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8期29-35,共7页
设置4个试验组(A、B、C、D)和1个对照组(E),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巴马拟缨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样本鱼催产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试验周期365 d。结果表明,催产前,C组的雌二醇(E_(2))含量最高,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 设置4个试验组(A、B、C、D)和1个对照组(E),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巴马拟缨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样本鱼催产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试验周期365 d。结果表明,催产前,C组的雌二醇(E_(2))含量最高,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的雌三醇(E_(3))和睾酮(T)含量最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孕酮(P)含量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雌酮(E_(1))含量最高,较A组和D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催产后,A组E2含量上升,B、C、D组下降,且C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A、B组E_(3)含量均上升,其中B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C、D组下降,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A、B组P含量下降,而C、D组上升,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A、B组E_(1)含量下降,A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B组催产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上升,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指出,B、C和D组有助于提高巴马拟缨鱼E_(1)、E_(2)、E_(3)和P水平,进而促进人工培育条件下的性腺发育,对催产激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是培育巴马拟缨鱼亲本的可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拟缨鱼 性类固醇激素 催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学数学与Python教学的融合分析
9
作者 韦云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12期158-159,162,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Python作为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地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Python作为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地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Python教学融入其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Python教学 融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