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司钠注射液与静脉用药物模拟Y型输液器给药物理相容性研究
1
作者 鞠营辉 王梦琳 +4 位作者 吴睿 朱高超 朱岳 徐先进 刘圣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 考察美司钠注射液与选定的20种静脉用药物在模拟Y型输液器给药时物理相容性。方法 美司钠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或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至药物浓度为20 mg/ml,其他所有静脉用药物根据药品说明书调配至临床用药浓度。模... 目的 考察美司钠注射液与选定的20种静脉用药物在模拟Y型输液器给药时物理相容性。方法 美司钠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或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至药物浓度为20 mg/ml,其他所有静脉用药物根据药品说明书调配至临床用药浓度。模拟Y型输液器给药,美司钠溶液分别与每种静脉用药物溶液按1:1比例混合于玻璃试管中,立即(0 h)、0.5 h、1 h、2 h、3 h和4 h考察各混合溶液物理性状变化、丁达尔效应、浊度与pH变化。4 h期间,混合溶液在任一时间产生浑浊、沉淀、颜色变化、气体或丁达尔效应,浊度与0 h比较变化≥0.5浊度单位(NTU)或pH与0 h比较变化≥10%,认为两静脉用药物物理不相容。结果 在测定的20种静脉用药物中,美司钠与阿昔洛韦混合溶液产生浑浊,4 h浊度与0 h比较变化>0.5 NTU;美司钠与其他19种静脉用药物混合溶液4 h内澄清,不产生浑浊、沉淀、颜色变化、气体或丁达尔效应,浊度与0 h比较变化<0.5 NTU,pH与0 h比较变化<10%。结论 通过Y型输液器,用NS或5%GS调配的美司钠与阿昔洛韦混合溶液物理不相容,美司钠与其他19种静脉用药物混合溶液物理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司钠 静脉用药物 Y型输液器 物理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关联
2
作者 朱岳 鞠营辉 +2 位作者 杨玉莹 王梦琳 吴睿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93-2798,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关联。方法基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相关数据库,利用与二甲双胍使用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IVW)法、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关联。方法基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相关数据库,利用与二甲双胍使用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IVW)法、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研究二甲双胍与肌少症3种相关特征(低握力、肌肉质量、步行速度)的关联。分别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异质性、MR-Egger截距检验检测多效性、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IVW法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与低握力风险增加(β=1.550,95%CI为0.389~2.711,P=0.009)和四肢肌肉质量减少(右腿瘦体重:β=-0.665,95%CI为-1.018~-0.312,P<0.001;左腿瘦体重:β=-0.710,95%CI为-1.049~-0.371,P<0.001;右臂瘦体重:β=-0.471,95%CI为-0.890~-0.053,P=0.027;左臂瘦体重:β=-0.463,95%CI为-0.865~-0.061,P=0.024)存在显著关联,但与步行速度无关。其他2种方法的结果或因果效应方向与之一致。Cochran’s Q检验提示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异质性;MR-Egger截距检验未发现水平多效性;敏感性分析提示本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二甲双胍可能增加肌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二甲双胍 肌少症 低握力 肌肉质量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竹青 鞠营辉 +2 位作者 陈清青 马可可 李卫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55-262,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5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S-Ⅳ(20、40、80 mg/kg)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5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S-Ⅳ(20、40、80 mg/kg)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指数、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和肾脏指数以及血清中MDA、Scr、BUN和24 h UAER含量显著升高(P<0.01),T-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TGF-1、Nrf2总蛋白及核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AS-Ⅳ(40、80 mg/kg)组MDA、Scr、BUN、24 h UAER含量显著降低(P<0.01),AS-Ⅳ(80 mg/kg)组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AS-Ⅳ(80 mg/kg)组TGF-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rf2总蛋白、核蛋白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AS-Ⅳ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氧化应激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芪甲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烷基化合物暴露与成年人抑郁症间的关系:基于NHANES 2005~2018 被引量:1
4
作者 鞠营辉 吴睿 +2 位作者 王梦琳 高雅 朱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34-4941,共8页
为探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暴露与成年人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关系,合并2005~2018年美国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NHANES),共纳入5424名男性和5438名女性.通过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了全氟辛基羧酸(PFOA)、全氟辛... 为探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暴露与成年人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关系,合并2005~2018年美国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NHANES),共纳入5424名男性和5438名女性.通过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了全氟辛基羧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己基磺酸(PFHxS)和全氟壬酸(PFNA)4种PFAS暴露与成年人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进一步按性别、年龄亚组分析.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较高的PFOA、PFOS、PFHxS和PFNA暴露可显著降低抑郁发生风险,与Q1相比,PFOA、PFOS、PFHxS和PFNA的最高暴露水平组(Q4)的OR值分别为0.519(95%CI:0.367~0.735)、0.612(95%CI:0.422~0.887)、0.608(95%CI:0.422~0.875)和0.658(95%CI:0.467~0.927);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PFAS暴露与抑郁的患病率均呈负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亚组分析发现,PFAS暴露与抑郁的负向关联分别在女性和18~39岁人群中更显著.综上,PFAS暴露与成年人抑郁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并表现出性别与年龄差异,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 抑郁症 成年人 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与17种静脉用药物在模拟Y型输液通路中物理相容性
5
作者 王梦琳 鞠营辉 +4 位作者 吴睿 朱高超 徐先进 朱岳 刘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考察氨磷汀与临床常用静脉用药物在Y型输液通路中的物理相容性。方法模拟临床Y型输液通路,室温(25℃)、自然光环境下,用0.9%氯化钠注射液调配的氨磷汀溶液与等体积临床常用浓度的奥美拉唑钠、泮托拉唑钠、艾司奥美拉唑钠、西咪替丁... 目的考察氨磷汀与临床常用静脉用药物在Y型输液通路中的物理相容性。方法模拟临床Y型输液通路,室温(25℃)、自然光环境下,用0.9%氯化钠注射液调配的氨磷汀溶液与等体积临床常用浓度的奥美拉唑钠、泮托拉唑钠、艾司奥美拉唑钠、西咪替丁、盐酸昂丹司琼、盐酸托烷司琼、盐酸甲氧氯普胺、谷胱甘肽、地塞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等17种药物的溶液配伍混合,于0、0.5、1、2、4 h考察配伍液性状、丁达尔效应、浊度与pH。结果氨磷汀与阿昔洛韦配伍液15 min产生白色针状结晶,并随时间推移增加;氨磷汀与其他16种静脉用药物配伍液4 h内性状无颜色变化,未产生浑浊、结晶、沉淀或气体,未产生丁达尔效应,浊度与0 h比较,增加<0.5 NTU,pH与0 h比较,变化<1。结论氨磷汀与阿昔洛韦配伍液存在物理不相容性,不得通过Y型输液通路同时输注;氨磷汀与其他16种静脉用药物配伍液4 h内未观察到物理不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静脉用药物 物理相容性 Y型输液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鱼油抗抑郁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岳 吴睿 +3 位作者 金灵泰 王梦琳 鞠营辉 徐先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123,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鱼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GeneCards以及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鱼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得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通...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鱼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GeneCards以及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鱼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得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可视化网络图。结果:鱼油主要通过EPA与DHA发挥抗抑郁作用,其治疗抑郁症的相关靶点共115个,主要为MAPK3、MAPK1、CASP3、PPARG、PPARA、PTGS2、DRD2等。这些核心靶点作用于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PPAR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调节对药物的反应、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氧化-还原过程等生物过程,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鱼油有助于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PPAR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与45种静脉用药物在Y型输液器中的物理相容性研究
7
作者 朱高超 吴睿 +2 位作者 王梦琳 鞠营辉 刘圣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11期56-60,55,共6页
目的研究顺铂与45种静脉用药物通过Y型输液器物理相容性。方法顺铂用0.9%氯化钠调配为0.12mg/mL溶液,分别与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调配的45种静脉用药物临床用药浓度溶液模拟通过Y型输液器混合,溶液室温(20℃~23℃)、避光保存。于0小时... 目的研究顺铂与45种静脉用药物通过Y型输液器物理相容性。方法顺铂用0.9%氯化钠调配为0.12mg/mL溶液,分别与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调配的45种静脉用药物临床用药浓度溶液模拟通过Y型输液器混合,溶液室温(20℃~23℃)、避光保存。于0小时、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考察其外观性状、p H、浊度、丁达尔效应及不溶性微粒。结果顺铂与45种静脉用药物配伍液4小时内颜色无变化,未产生浑浊、沉淀、结晶或气体;顺铂与45种静脉用药物配伍液p H与0时比较变化<1;顺铂与盐酸胺碘酮、盐酸柔红霉素和盐酸多柔比星配伍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顺铂与盐酸胺碘酮配伍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且浊度与0时比较变化﹥0.5NTU,与其他44种静脉用药物配伍液未产生丁达尔效应,浊度与0时比较变化<0.5NTU。结论顺铂与盐酸胺碘酮配伍液物理不相容,与其他44种静脉用药物配伍液物理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注射液 45种静脉用药物 Y型输液器 物理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I3K/Akt/FoxO1信号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马可可 鞠营辉 +2 位作者 陈清青 李维祖 李卫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1,共8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信号的调控作用,探讨黄芪甲苷保护2型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信号的调控作用,探讨黄芪甲苷保护2型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35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甲苷(20,40,80 mg·kg^-1)组及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指数,血糖,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马松(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表达水平;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基底膜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FoxO1(p-FoxO1)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FoxO1信号蛋白及自噬标记蛋白PI3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Ⅱ,B细胞淋巴瘤-2(Bcl-2)/腺病毒E1B 19 k 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Beclin1,p-Akt,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胶原蛋白显著增加,PI3K/Akt/FoxO1信号增强(P <0. 01),自噬活性减弱(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肾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明显抑制肾组织PI3K,Akt及FoxO1磷酸化水平(P <0. 05,P <0. 01),同时增强自噬反应,上调BNIP3,LC3Ⅱ/LC3Ⅰ和Beclin1的表达(P <0. 05,P <0. 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FoxO1信号增加肾组织细胞自噬活性,减缓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甲苷 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信号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甲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岳 黄东梅 +2 位作者 鞠营辉 王梦琳 吴睿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1期2465-2474,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甲苷抗抑郁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DrugBank、T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疾病靶点,检索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芪甲苷的预测靶点。使用R软件V...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甲苷抗抑郁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DrugBank、T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疾病靶点,检索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芪甲苷的预测靶点。使用R软件Venn包获取黄芪甲苷与抑郁症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得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R软件clusterprofile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甲苷治疗抑郁症的相关靶点共107个,主要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胱天蛋白酶3(CASP3)。这些核心靶点作用于钙离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分子对接显示黄芪甲苷能与核心靶点均能较好的结合。结论黄芪甲苷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的特点,可通过改善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神经炎症以及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发挥协调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胱天蛋白酶3 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70例肿瘤患者营养会诊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睿 王梦琳 +3 位作者 朱岳 鞠营辉 朱高超 刘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035-2040,共6页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本中心临床药师参与的肿瘤患者营养会诊,旨在为促进肿瘤患者的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提高临床药师的会诊能力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本中心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临床药师营养会诊的70例肿瘤患者,运用统计学...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本中心临床药师参与的肿瘤患者营养会诊,旨在为促进肿瘤患者的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提高临床药师的会诊能力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本中心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临床药师营养会诊的70例肿瘤患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指标、24 h膳食回顾调查及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结果77.14%的会诊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以头颈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和肺癌居多,有无营养风险、不同PG-SGA分级(A、B、C)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24 h膳食量存在统计学差异,营养干预方案中饮食+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ONS)占比最高(35.71%),其次为饮食指导+营养教育(21.43%)与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20.00%),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中全合一营养液(all in one,AIO)占89.66%。结论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临床药师合理选择筛查工具,重视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动态评估,为其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 营养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