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窦相关三角的面积测算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鞠学红 王金平 +3 位作者 王凡宗 李若宝 于建峰 鞠晓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为临床海绵窦直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7例成人头部标本海绵窦的上壁和外侧壁的相关三角及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 ,对各三角的面积进行了测算。结果 :海绵窦上壁可分为内侧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动眼神经三角三个区... 目的 :为临床海绵窦直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7例成人头部标本海绵窦的上壁和外侧壁的相关三角及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 ,对各三角的面积进行了测算。结果 :海绵窦上壁可分为内侧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动眼神经三角三个区域 ,其面积分别为 :(3 2 .1± 7.9)mm2 ,(64 .5± 15 .4)mm2 ,(68.9± 17.2 )mm2 。海绵窦外侧壁可见上三角、外侧三角、前外侧三角、后外侧三角 ,其面积分别为 :(2 6.1± 6.7)mm2 ,(5 3 .2± 12 .8)mm2 ,(5 5 .5± 13 .1)mm2 ,(2 3 .9± 6.2 )mm。结论 :经海绵窦相关三角行窦内手术 ,应熟悉三角的构成 ,注意各三角大小的差别 ,避免损伤有关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 面积测算 海绵窦 解剖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海绵窦段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2
作者 鞠学红 于建峰 +3 位作者 蒋吉英 王金平 鞠晓华 刘相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为海绵窦手术避免脑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7例成年头部标本的海绵窦内脑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动眼神经入窦点在后床突的前外侧 7.8± 2 .1mm ,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 5 .0± 2 .0m... 目的 :为海绵窦手术避免脑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7例成年头部标本的海绵窦内脑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动眼神经入窦点在后床突的前外侧 7.8± 2 .1mm ,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 5 .0± 2 .0mm处。滑车神经窦内段长度为 10 .1± 3 .9mm ,其走行可分为窦内直行、中份凸向眼神经、“S”型双弯曲、前 1/2段凸向眼神经 4种类型。眼神经在窦内的长度为 15 .8±6.2mm。展神经在窦内为单干者占 5 2 .9% ( 18侧 ) ;2干者占 2 9.4% ( 10侧 ) ;3干者占 17.7% ( 6侧 )。结论 :滑车神经的走行变化较大 ,经Pakinson三角行海绵窦手术时 ,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切开海绵窦上壁分离窦腔时 ,应注意保护经上壁入窦的动眼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 海绵窦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鞘减压术有关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3
作者 鞠学红 曹焕军 +3 位作者 王学华 王新明 王金平 马建民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提供有关动脉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血管铸型技术对30个甲醛固定成人尸头和4个新鲜尸头视神经的鞘动脉等进行观察。结果鞘动脉可分为视神经管内支和眶内支。眶内支主要来自眼动脉第2段,占63.33%,也可...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提供有关动脉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血管铸型技术对30个甲醛固定成人尸头和4个新鲜尸头视神经的鞘动脉等进行观察。结果鞘动脉可分为视神经管内支和眶内支。眶内支主要来自眼动脉第2段,占63.33%,也可发自眼肌动脉干等,其入鞘点多在眶内部鞘的后1/3段的上面或内侧面。管内支多从眼动脉的内侧壁发起,行于视神经腹侧面,以1支者多见,占61.67%,2支者占11.67%,3支者占5.00%。结论管内视神经鞘切开部位在鞘的外上壁或内上壁较安全,眶内鞘切开部位选在鞘的外侧面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 鞘动脉 应用解剖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4
作者 鞠学红 李若葆 +2 位作者 鞠晓华 王金平 王道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相贴者占 6 6 .7% ;与视神经间有间隙者 18.3% .视神经管上壁前部厚后部薄 ,其长度为 (10 .0± 0 3)mm。视神经管颅口大于眶口。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为 6 3.2°± 5 .8°。视神经管颅口与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起始部关系密切。管内段眼动脉行于视神经腹侧 ,并有分支入视神经。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切开镰状襞 ,利用视神经与颅正中矢状面的角度可确定视神经管上壁的位置。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减压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5
作者 鞠学红 蒋吉英 +3 位作者 王金平 王道奎 鞠晓华 冷志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为蝶鞍区肿瘤手术提供垂体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的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垂体上动脉主要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内下壁 ,... 目的 :为蝶鞍区肿瘤手术提供垂体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的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垂体上动脉主要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内下壁 ,发起后向内、向上斜行 ,直至垂体柄 ,行程中可分支至视神经、视交叉 ,起始部直径为 (0 .2± 0 .1)mm。垂体下动脉起自脑膜垂体干 (94.1% )或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5 .9% ) ,发起后沿颈内动脉内侧前行 ,再穿出海绵窦内侧壁自鞍底至垂体 ,起始部直径为 (0 .8± 0 .2 )mm。结论 :鞍区肿瘤手术应注意垂体上、下动脉的走行特点 ,并保护好这些动脉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上动脉 垂体下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6
作者 鞠学红 蒋吉英 +3 位作者 张振兴 王金平 鞠晓华 冷志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 17个甲醛固定 ,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 :(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 (2 8.4± 6.2 )mm2 ... 目的 :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 17个甲醛固定 ,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 :(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 (2 8.4± 6.2 )mm2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之间的距离为 (4.1± 0 .8)mm。 (2 )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 ,穿入前穿质前可分成多支或形成动脉丛。 (3 )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 (16.5± 4.4)mm ,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 (13 .3± 2 .5 )mm ,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 ,间距为 (17.9± 1.6)mm。 (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 82 .4% ,之前者占14 .3 % ,侧方者占 5 .9%。 (5 )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 (7.8± 2 .1)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 ,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 (5 .0± 2 .0 )mm ,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 (2 1.9± 2 .3 )mm。结论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视交叉前间隙 ,在颈内动脉之间的区域操作 ,手术中 ,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 ,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肿瘤切除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及GAP-43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鞠学红 刘光义 +2 位作者 李晓双 李若葆 王金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6-368,共3页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鉴于此,本实...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鉴于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与临床损伤相近的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比较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为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形态学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管内段 GAP-43 形态学改变 后视网膜 视神经间接损伤 视神经管减压术 实验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证合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 被引量:30
8
作者 鞠学红 管英俊 +4 位作者 丁怡 郑文贵 孙嘉斌 朱红 张金宝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124-125,共2页
结合"四证合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就入学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能力培训、考核标准、学位论文要求等如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窦的CT与断层解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鞠学红 高培福 +3 位作者 冯蕾 王金平 李若葆 吕信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为有关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较薄,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 目的:为有关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较薄,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的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和全鞍型蝶窦。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的后壁较薄,最薄者仅为0.6mm。结论: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毗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断层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GAP-43的表达及MDA、NO和ATPase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鞠学红 刘光义 +3 位作者 于树娜 王箐 李若葆 王金平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含量变化的分析,探讨上述物质在视神经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建立家兔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含量变化的分析,探讨上述物质在视神经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建立家兔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GAP-43的表达。利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视网膜中MDA、NO、ATPase的含量。结果视神经损伤后3d,可在视网膜的切片中看到GAP-43表达阳性的细胞,位于RGCs层,其胞体染成棕黄色,胞核无色;伤后5d阳性细胞增多,颜色加深;伤后7d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值达最高峰;伤后14d阳性反应下降,阳性细胞数下降,染色变浅。视神经损伤后1d视网膜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第5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伤后14d仍高于对照组(P<0.05)。NO含量在伤后3d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于伤后5d达到高峰,伤后14d仍高于对照组(P<0.01)。ATP酶活性于伤后第1天d开始显著降低(P<0.01),5d后逐渐升高,伤后14d仍低于对照组(P<0.05)。MDA的含量与NO呈正相关(r=0.8644,P<0.01);ATP酶的活性变化与NO呈负相关(r=-0.9639,P<0.01),ATP酶的活性变化与MDA亦呈负相关(r=-0.9018,P<0.01)。结论脂质过氧化作用、NO毒性作用可能参与了视网膜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视神经 丙二醛 一氧化氮 三磷酸腺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 被引量:15
11
作者 鞠学红 王滨 +3 位作者 管英俊 张增国 孙嘉斌 朱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第6期16-17,23,共3页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与考核方法的探讨,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要保证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并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培养方案,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临床医学专...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与考核方法的探讨,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要保证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并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培养方案,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考核手册》为临床能力考核提供了依据,并对规范考核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咽神经及鼓室神经切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2
作者 鞠学红 王学华 朱世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100个成年颅骨和24侧尸头上对舌咽神经及鼓室神经切除术的应用解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乳突、鼓板下缘、茎突等骨性标志可作为手术入路的导向。鼓板下缘距鼓室底的距离为9.4±1.9mm,最小值为5.3mm。舌咽神经干... 在100个成年颅骨和24侧尸头上对舌咽神经及鼓室神经切除术的应用解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乳突、鼓板下缘、茎突等骨性标志可作为手术入路的导向。鼓板下缘距鼓室底的距离为9.4±1.9mm,最小值为5.3mm。舌咽神经干在颈动脉鞘的前内侧易与颈动脉鞘分离。舌咽神经在近颈静脉孔处膨大形成下神经节,鼓室神经自下神经节的外侧发起者占42.8%,后方发起者为42.9%,前方发起者14.3%。本文还对手术入路和手术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 鼓室神经 应用解剖 神经切除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6
13
作者 鞠学红 管英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5期45-46,48,共3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改革。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培养质量已成为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对制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对策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培养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鞠学红 管英俊 +4 位作者 张金宝 孙嘉斌 朱红 王雪净 杜红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医师的临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我院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培养工作,就课程设置、实践要求、科研能力培养、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学位论文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同等学力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的测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鞠学红 王聚信 丁士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7-457,共1页
国内对跟骨的研究多注重其关节面的观察,而全面测量的资料尚不多见,仅查到任光金(沂水医专学报.1983.5:45)对跟骨进行过研究.为积累国人资料,并为体质人类学、解剖学和法医学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对跟骨进行了调查.1材料和方法
关键词 跟骨 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职申请医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鞠学红 管英俊 +2 位作者 张增国 孙嘉斌 王滨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11期1071-1072,共2页
通过对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医学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选题的调查,提出了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充分考虑所在单位及培养单位的实验技术条件,使所选课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又... 通过对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医学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选题的调查,提出了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充分考虑所在单位及培养单位的实验技术条件,使所选课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等学力 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横突和椎间孔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鞠学红 冯元富 +2 位作者 王金平 李若葆 周茂义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对山东地区50套成人椎骨的第3颈椎到第1胸椎进行观察和测量。主要结果为:颈椎横突与脊柱水平面间的角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横突不倾角C3为10.82±2.18°,C7为14.12±2.43°。中位椎间扎的垂直轴线与脊柱正中矢... 对山东地区50套成人椎骨的第3颈椎到第1胸椎进行观察和测量。主要结果为:颈椎横突与脊柱水平面间的角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横突不倾角C3为10.82±2.18°,C7为14.12±2.43°。中位椎间扎的垂直轴线与脊柱正中矢状面之间的角度较小,而上下位角度较大。本文结合临床及颈椎X线摄片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横突 椎间孔 测量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窦的CT及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学红 吕信昭 王金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85-186,共2页
蝶窦的影像学及断层解剖学对于蝶窦手术或经蝶窦入路的其它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蝶窦的分类、分型、毗邻、变异及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临床开展与蝶窦有关的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蝶窦 断层解剖学 经蝶窦手术 影像学特征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鞠学红 王学华 +1 位作者 朱世杰 曹焕军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37-241,共5页
关键词 眼动脉 解剖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间孔与脊神经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鞠学红 冯元富 王新明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3年第1期11-12,16,共3页
对30例成年男性颈椎颈2到胸1间的348个椎间孔和相应神经根形态位置进行了观察,对其径线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椎间孔平均值:前后径5.17±0.81mm,上下径为7.58±1.15mm。神经根平均值:前后径为4.01±0.65mm,上下径为5.60... 对30例成年男性颈椎颈2到胸1间的348个椎间孔和相应神经根形态位置进行了观察,对其径线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椎间孔平均值:前后径5.17±0.81mm,上下径为7.58±1.15mm。神经根平均值:前后径为4.01±0.65mm,上下径为5.60±0.93mm。颈4到颈7间榷间孔与相应神经根之间的间隙较小。本文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孔 脊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