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韬晦先生访谈录(之一)
1
作者 韬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文艺复兴 访谈录 工具理性 西方文化 资本主义 20世纪 19世纪 新教伦理 霍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韬晦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4期39-41,32,共4页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他的生命体验,人道实践。有些人对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成 唐君毅 人文主义 文化意识 教育理想 道德理性 新亚书院 自然意识 通识教育 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真实与真实的存在 被引量:1
3
作者 韬晦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4期25-28,共4页
存在的真实与真实的存在香港霍韬晦这个题目的重点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探讨存在的真实,然后是展示真实的存在。存在的真实从西方哲学讲主要是探讨存在的本质,看其是否和我们经验的对象一致?从知识论的观点也就是问:如果有存在的真实... 存在的真实与真实的存在香港霍韬晦这个题目的重点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探讨存在的真实,然后是展示真实的存在。存在的真实从西方哲学讲主要是探讨存在的本质,看其是否和我们经验的对象一致?从知识论的观点也就是问:如果有存在的真实,我们能否知道?像康德后来总结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的真实 存有论 原始佛教 十二因缘 主体性 知识论 西方哲学 经验主义 分析命题 诸法无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廿一世纪是教育世纪
4
作者 韬晦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共1页
现代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科技知识的突破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治安问题、生存环境的污染问题、青少年问题和教育问题。社会虽有制度,但这个制度如非由一超越的理性原则支持,或公心支持,反而落在生活层面,由经验意义... 现代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科技知识的突破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治安问题、生存环境的污染问题、青少年问题和教育问题。社会虽有制度,但这个制度如非由一超越的理性原则支持,或公心支持,反而落在生活层面,由经验意义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支持,最后通过投票来裁决行为的正当性,甚至善恶价值的标准,只有把问题恶化。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廿一世纪 教育问题 善恶价值 个人主义 青少年问题 王船山 治安问题 人的选择 心支 普遍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人生目的——略论东方文化对当代经济生产的回应
5
作者 韬晦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1期46-48,共3页
根据统计,五十年代开始世界平均个人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而且不限于个别国家地区。不过,不同国家之间的增长速度却有很大分别:例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过去三十年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六,但非洲大部份地区只有轻微增... 根据统计,五十年代开始世界平均个人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而且不限于个别国家地区。不过,不同国家之间的增长速度却有很大分别:例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过去三十年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六,但非洲大部份地区只有轻微增长,甚至不进反退,出现负增长.为甚么会有这种现象?许多学者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取向给予解答.简言之,关键可能不在于资金、管理、技术、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可以促进生产的因素,而在非生产性的社会文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收入增长速度 经济生产 人生目的 亚洲四小龙 文化价值取向 年平均增长率 五十年代 经济活动 东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实观的研究法──佛学研究方法论新论
6
作者 韬晦 《中国文化》 2001年第Z1期104-109,共6页
关键词 佛学研究 方法论 研究法 语言学 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 佛教思想 人类学 思维能力 《经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到水穷处,坐看雲起时”——佛教与禅的安身立命
7
作者 韬晦 《中国文化》 1992年第1期95-98,共4页
一人要为自己的存在定位人生世上,究竟追求甚麽?这是古往今来无数圣哲、无数思想家、宗教家、学者都要力求解决的问题。他们殚心竭虑地提出无数答案、无数可能,
关键词 然明 宗教家 印度文化 正智 超越的 大乘佛教 人我 升逸 禅宗决疑集 慧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儒学道路
8
作者 韬晦 《人文论丛》 2006年第1期62-68,共7页
一承大会嘱咐,要我谈谈我所开创的儒学事业。其实,到今天,我还不能说有什么的成就,只是办了一些书院、学校、山庄、书屋、出版社、杂志之类。尧舜事业,尚且只如浮云过太虚,我这些开创,算不了什么吧.不过,先师唐君毅先生曾经盼望儒学可... 一承大会嘱咐,要我谈谈我所开创的儒学事业。其实,到今天,我还不能说有什么的成就,只是办了一些书院、学校、山庄、书屋、出版社、杂志之类。尧舜事业,尚且只如浮云过太虚,我这些开创,算不了什么吧.不过,先师唐君毅先生曾经盼望儒学可以有自己的学校、商店、旅馆、博物馆、纪念堂、体育场、园林……使儒学成为一种生活,而不是只存在于研究的学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儒学 学校 事业 山庄 书屋 先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生存与文化
9
作者 韬晦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2期7-8,共2页
民族生存与文化香港法住文化学院院长霍韬晦近百年来,中国人的苦难真是一波接一波,从未间断。许多人在创痛之余,不免生出愤懑委屈之情。对于一个善良的民族,充满温情和教养,勤劳而又无政治野心,为什么遭遇这样残酷呢?这是中国可... 民族生存与文化香港法住文化学院院长霍韬晦近百年来,中国人的苦难真是一波接一波,从未间断。许多人在创痛之余,不免生出愤懑委屈之情。对于一个善良的民族,充满温情和教养,勤劳而又无政治野心,为什么遭遇这样残酷呢?这是中国可悲的命运还是我们美德的代价?没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存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问题 住文化 香港法 发展科技 文化理想 政治权力 文化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將亡 誰能覺醒 霍韜晦病榻口述致韋政通先生函
10
作者 霍韜晦 《中国文化》 2020年第2期247-248,共2页
本刊特約學術顧問霍韜晦先生於2018年6月6日辭世,這是當代儒學界、佛學界、教育界的大損失,也使我們失去了三十年來相交以道義、往還見性情的學術良友。2018年3月7日,當他卧病床榻、手不能書之際,口述了一封致韋政通先生函,發出了"... 本刊特約學術顧問霍韜晦先生於2018年6月6日辭世,這是當代儒學界、佛學界、教育界的大損失,也使我們失去了三十年來相交以道義、往還見性情的學術良友。2018年3月7日,當他卧病床榻、手不能書之際,口述了一封致韋政通先生函,發出了"天下將亡,誰能覺醒"的警世之語。可見其於世道人心之關懷之切和慮患之深。經深圳大學王立新教授徵得現香港法住機構《法燈月報》主編張静博士之授權,特將霍韜晦先生此函重刊於此,以饗本刊讀者暨學界諸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學 世道人心 政通 王立新 口述 學術
原文传递
“經”與經學 《經學與現代社會》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韜晦 《中国文化》 2017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本文闡述了中國——"經"之形成,着重梳理了古代六藝向六經發展的歷史脉絡,此爲中國歷史之大事。孔子改革六藝的內在根據即以仁爲本的德性自覺,作者將之稱爲"性情",孔子由此開出"爲己之學"的理路,奠定了... 本文闡述了中國——"經"之形成,着重梳理了古代六藝向六經發展的歷史脉絡,此爲中國歷史之大事。孔子改革六藝的內在根據即以仁爲本的德性自覺,作者將之稱爲"性情",孔子由此開出"爲己之學"的理路,奠定了中國學問的根基。雖經秦火,但學術傳統未斷,漢代學者即在此繼承上建立起國家所支持的"經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六艺 性情
原文传递
教育的末途:为竞争铺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韬晦 《全国新书目》 2010年第11期15-16,共2页
人的意义何在?生命的奥秘是什么?这本来就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此中有极深刻的智慧,要俯瞰历史来体会,而非向眼前寻求。自近代西方文化席卷全球以来。
关键词 专业教育 西方文化 竞争 中国社会 铺路 人类文化 青少年 生命 历史 取向
原文传递
为成长自己而读书 被引量:1
13
作者 韬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年第2期1-1,共1页
人是谁?你不能只把“他”理解为一形躯,或一生理结构(biological beings),甚至不能将之视为一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如今天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观点。如果这样,人的根基就很脆弱:风吹草动,你都会摇摆。法国当代的后... 人是谁?你不能只把“他”理解为一形躯,或一生理结构(biological beings),甚至不能将之视为一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如今天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观点。如果这样,人的根基就很脆弱:风吹草动,你都会摇摆。法国当代的后现代主义者福柯曾经慨叹:“人好比沙滩上的肖像,海浪一来,就被抹去了。”(《词与物》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成长 后现代主义 《词与物》 生理结构 社会关系 “他” 社会学
原文传递
儒學爲甚麽可以在海外華人社會發揮作用 歷史的回顧與前瞻
14
作者 霍韜晦 《中国文化》 CSSCI 2015年第1期90-98,共9页
一历史的嘲讽 儒学是华人社会的根,源远流长,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无人否认儒学在华人社会所起的作用,本来,何须论述?但历史很嘲讽:一个多世纪以来,儒学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大陆,差点被连根拔起。如果不是在海外犹存一脉,今天... 一历史的嘲讽 儒学是华人社会的根,源远流长,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无人否认儒学在华人社会所起的作用,本来,何须论述?但历史很嘲讽:一个多世纪以来,儒学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大陆,差点被连根拔起。如果不是在海外犹存一脉,今天中国要复兴儒学,恐怕只能从概念论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社会 回顾与前瞻 儒学 历史 中国大陆 发源地 概念论 嘲讽
原文传递
佛教的现代智慧
15
作者 韬晦 《法音》 1987年第4期16-22,共7页
何为佛教的现代智慧我这里所谓佛教的现代智慧,意思是在佛家的哲理中,对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能有启发、对治意义的智慧。佛教的智慧,依我看来是有其普遍性的,故应恒常地起作用。我们今天即试图将其功能提发出来,以助解化现代人所面对的... 何为佛教的现代智慧我这里所谓佛教的现代智慧,意思是在佛家的哲理中,对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能有启发、对治意义的智慧。佛教的智慧,依我看来是有其普遍性的,故应恒常地起作用。我们今天即试图将其功能提发出来,以助解化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但是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很多: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结构、艺术潮流,各方面都发生问题。佛教的智慧,是不是都能给予启发呢?当然,佛教的直接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学派 原始佛教 判教 大乘佛教 华严 艺术潮流 唯识宗 如来藏 辟支佛 一切法
原文传递
挽救人类未来,比拥抱财富重要
16
作者 韬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年第9X期1-1,共1页
在最近几篇文章,我一直担心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之内外隔绝、上下不通。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孤独和封闭:许多人都听不到别人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做起事来只按照自己想法,而一意孤行。现代人只遵守制度、规则、程序、条文,讲... 在最近几篇文章,我一直担心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之内外隔绝、上下不通。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孤独和封闭:许多人都听不到别人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做起事来只按照自己想法,而一意孤行。现代人只遵守制度、规则、程序、条文,讲得好这是客观精神,非常理性;讲得不好,是非常冷酷、麻木,伤害了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性情。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完全是基源于西方文化发展出来的个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孤独者 人类未来 人的生命 地球资源 基源 大崩坏 孝弟 更弦易辙 性即理
原文传递
把颠倒了的价值再颠倒过来
17
作者 韬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年第8X期1-1,共1页
1999年元旦,我曾为文指出:踏入新世纪,西方的知识之路不足恃,知识虽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制造财富,但不能成长生命,亦不能幸福人间,反而加重了我们对经济的依赖和恐惧,人更惶惑;西方人所擅长的理性思维虽然概念清晰,但只能用于处理问题,作... 1999年元旦,我曾为文指出:踏入新世纪,西方的知识之路不足恃,知识虽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制造财富,但不能成长生命,亦不能幸福人间,反而加重了我们对经济的依赖和恐惧,人更惶惑;西方人所擅长的理性思维虽然概念清晰,但只能用于处理问题,作外向性的思考,结果造成平面化和割裂生命,无法安顿自己而陷入虚无。一年后,踏进千禧元旦,我又发表《千年历史从头越》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性 平面化 生产力水平 市场文化 教育工作者 本能欲望 不知道 无力感 文学院院长 社会潮流
原文传递
挽救人类未来,比拥抱财富重要
18
作者 韬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4年第9期1-1,共1页
在最近儿篇文章,我一直担心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之内外隔绝、上下不通。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孤独和封闭:许多人都听不到别人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做起事来只按照自己想法,而一意孤行。现代人只遵守制度、规则、程序、条... 在最近儿篇文章,我一直担心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之内外隔绝、上下不通。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孤独和封闭:许多人都听不到别人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做起事来只按照自己想法,而一意孤行。现代人只遵守制度、规则、程序、条文,讲得好这是客观精神,非常理性;讲得不好,是非常冷酷、麻木,伤害了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性情。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完全是基源于西方文化发展出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若文化的动向不改,人类的价值观念顺此而趋,人类的前景堪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未来 财富 文化发展 精神状态 人类历史 客观精神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把颠倒了的价值再颠倒过来
19
作者 韬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4年第8期1-1,共1页
1999年元旦,我曾为文指出:踏入新世纪,西方的知识之路不足恃,知识虽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制造财富,但不能成长生命,亦不能幸福人间,反而加重了我们对经济的依赖和恐惧,人更惶惑;西方人所擅长的理性思维虽然概念清晰,但只能用于... 1999年元旦,我曾为文指出:踏入新世纪,西方的知识之路不足恃,知识虽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制造财富,但不能成长生命,亦不能幸福人间,反而加重了我们对经济的依赖和恐惧,人更惶惑;西方人所擅长的理性思维虽然概念清晰,但只能用于处理问题,作外向性的思考,结果造成平面化和割裂生命,无法安顿自己而陷入虚无。一年后,踏进千禧元旦,我又发表《千年历史从头越》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倒 价值 生产力水平 理性思维 西方人 外向性 平面化 元旦
原文传递
生存的意义
20
作者 韬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7年第4X期73-73,共1页
朱自清有一篇文章,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匆匆》)这是生命的喟叹:日子如飞,自己做了什么呢?在巨大的时空下,个人的生命实在微不足道,你会有一种无力感。... 朱自清有一篇文章,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匆匆》)这是生命的喟叹:日子如飞,自己做了什么呢?在巨大的时空下,个人的生命实在微不足道,你会有一种无力感。李白诗:'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及时行乐,似乎是握住生命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