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抗旱性的遗传和抗旱品种的性状选择 被引量:41
1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1 位作者 宋光英 许明陆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20,共3页
玉米抗旱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加性效应是该性状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在干旱条件下,通过对与玉米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开花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直接或间接选择,并进行综合评判,便可选育出既高产又抗旱的玉米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抗旱性 性状 选择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旱鉴定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2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1 位作者 宋光英 许明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7-73,共7页
综合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抗旱性是玉米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生物化学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最终在植株形态和产量上的集中表现。因而在干旱条件下,根冠比、植株高度、叶片大小、叶着生姿态,叶片... 综合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抗旱性是玉米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生物化学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最终在植株形态和产量上的集中表现。因而在干旱条件下,根冠比、植株高度、叶片大小、叶着生姿态,叶片及叶片的蜡、角质层厚度,雄穗大小和ASI等形态特征;叶水势、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细胞内SOD、POD、CAT、LOX、PEPcase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V一C、GSH和Pro的变化,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指标 植株形态 叶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度和海拔对西南地区中熟玉米品种灌浆期和粒重及株高的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霍仕平 许明陆 晏庆九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4期24-27,共4页
对6个中熟玉米品种在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灌浆期、千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变异与纬度和海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上述4个性状与纬度和海拔之间均表现为二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对性状的决定程度达90%以... 对6个中熟玉米品种在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灌浆期、千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变异与纬度和海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上述4个性状与纬度和海拔之间均表现为二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对性状的决定程度达90%以上。当海拔高度不变,纬度每升高1°,灌浆期平均延长1.13±0.038d,千粒重、株高和穗位高分别平均增加9.82±0.081g、8.22±0.941cm和3.40±0.508cm;纬度不变,海拔每升高100m,灌浆期平均延长1.33±0.149d,千粒重、株高和穗位高增加不明显。这些结果年度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浆期 粒重 株高 纬度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度和海拔对西南春玉米区中熟玉米品种生育期的效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黄文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0-384,共5页
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纬度、不同海拔的8个中熟玉米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的时间变化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从出苗至抽雄、出苗至抽丝、抽丝至成熟、播种至成熟的时间随纬度和海拔升高明显延长。当海拔高度不变,纬度每升高... 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纬度、不同海拔的8个中熟玉米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的时间变化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从出苗至抽雄、出苗至抽丝、抽丝至成熟、播种至成熟的时间随纬度和海拔升高明显延长。当海拔高度不变,纬度每升高1°,生育期分别平均延长 2.1±0.050、2.3±0.076、1.1±0.025、3.9±0.073天;纬度不变,海拔每升高lOOm,抽丝至成熟和播种至成熟分别平均延长1.4±0.110天和2.1±0.089天,但对延长出苗至抽雄和出苗至抽丝的时间的效应,年际间变化很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纬度 海拔 中熟品种 生育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日长对玉米植株性状的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3 位作者 黄文章 许明陆 刘顺权 高阳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27,共4页
以3个熟性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改变玉米生长发育的温度和日长环境,从而影响玉米植株的性状。结果表明,温度和日长的改变明显影响了玉米单株叶片数、单株最大叶面积、株高和穗位高。单株叶片数与播种至雄穗分化始期的日... 以3个熟性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改变玉米生长发育的温度和日长环境,从而影响玉米植株的性状。结果表明,温度和日长的改变明显影响了玉米单株叶片数、单株最大叶面积、株高和穗位高。单株叶片数与播种至雄穗分化始期的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日长之间,单株最大叶面积、株高和穗位高与播种至抽丝的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日长之间均表现为二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对实际结果的拟合程度达98%(R ̄2>0.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平均日长 日平均气温 模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旱的生理基础 被引量:4
6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许明陆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CAS 1995年第1期20-23,共4页
玉米抗旱的生理基础霍仕平,晏庆九,许明陆(四川省万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34006)玉米的抗旱性是玉米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生物化学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最终在植株形态和产量上的集中表现,换句话说... 玉米抗旱的生理基础霍仕平,晏庆九,许明陆(四川省万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34006)玉米的抗旱性是玉米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生物化学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最终在植株形态和产量上的集中表现,换句话说,细胞是抗旱的基本功能单位。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生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旱性相关研究概述 被引量:7
7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宋光英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CAS 1994年第5期20-22,共3页
玉米抗旱性相关研究概述霍仕平,晏庆九,宋光英(四川省万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作物抗旱性研究中,有许多性状与抗旱性密切相关,但在测定时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即便如此,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固定,测定时取样量较大,在实... 玉米抗旱性相关研究概述霍仕平,晏庆九,宋光英(四川省万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作物抗旱性研究中,有许多性状与抗旱性密切相关,但在测定时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即便如此,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固定,测定时取样量较大,在实践上也是很难实现的。为此,一些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万单11号与其改良单交种的比较
8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1 位作者 许明陆 霍仕安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CAS 1995年第3期18-20,共3页
玉米万单11号与其改良单交种的比较霍仕平,晏庆九,许明陆,霍仕安(四川省万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34000)自从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进入商品化以来,利用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种,已成为发达国家种子业中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 玉米万单11号与其改良单交种的比较霍仕平,晏庆九,许明陆,霍仕安(四川省万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34000)自从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进入商品化以来,利用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种,已成为发达国家种子业中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四川、河南、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万单11号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遗传聚类方法对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明陆 潘光堂 +2 位作者 霍仕平 余鸿燕 孙学映 《南方农业》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用7个自育玉米自交系(P1组)和7个引进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9个杂种F1为材料,考察P1组亲本单株粒重等20个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比较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是从亲本表型性状入手的聚类结果,只反映亲本间... 用7个自育玉米自交系(P1组)和7个引进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9个杂种F1为材料,考察P1组亲本单株粒重等20个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比较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是从亲本表型性状入手的聚类结果,只反映亲本间的表型差异与血缘关系无关;而从杂种F1的目标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的遗传差异,却能反映亲本间血缘关系;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与血缘关系吻合最好,杂种优势的聚类分析结果,吻合程度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玉米 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耐低氮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10
作者 彭超颖 霍川 +6 位作者 杨梅 冯云超 向振凡 羊炼 黄美瑕 晏庆九 霍仕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9,共9页
为给鉴定筛选耐低氮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鉴定方法和选择指标,总结了国内外近20 a关于低氮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玉米耐低氮的物质基础和耐低氮品种选择的研究报道。发现低氮胁迫严重影响玉米根系、植株的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 为给鉴定筛选耐低氮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鉴定方法和选择指标,总结了国内外近20 a关于低氮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玉米耐低氮的物质基础和耐低氮品种选择的研究报道。发现低氮胁迫严重影响玉米根系、植株的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但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上表现出较大差异。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基因型玉米根系生长良好、根冠比大、根系活力强,株高、茎粗变化小,穗位叶面积大,根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及穗位叶叶绿素和氮的含量较高,细胞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强,且果穗较大,穗粒数较多,百粒重较高,能够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认为玉米在低氮胁迫下,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可进一步完善耐低氮玉米基因型的鉴定筛选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DNA芯片技术的发展,以及玉米QTL精细定位研究的深入,分子鉴定技术如用于玉米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鉴定筛选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氮胁迫 形态性状 生理生化特性 选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南21-3的选育和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蜀西 霍仕平 +2 位作者 郭继仪 郑廷标 张道询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95年第2期57-60,共4页
用国外优良玉米杂交种作材料,通过多代自交分离选择,育成了自交系前21-3,对该系主要经济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内外优良自交系进行了比较,表明南21-3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都接近或超过国内外优良自交系... 用国外优良玉米杂交种作材料,通过多代自交分离选择,育成了自交系前21-3,对该系主要经济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内外优良自交系进行了比较,表明南21-3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都接近或超过国内外优良自交系。我所应用该系作亲本组配的优良玉米杂交种有4个,累计推广面积已达80万ha,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育种 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低氮胁迫的反应与耐低氮品种性状选择
12
作者 彭超颖 霍川 +2 位作者 谢雯 向振凡 霍仕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19-28,共10页
为筛选出耐低氮的玉米品种和提供鉴定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的技术。以36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在用氮量比正常施氮量减少70%条件下,测定基因型农艺性状表型值,基于表型值计算出耐低氮综合系数,进而评价基因型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在低氮... 为筛选出耐低氮的玉米品种和提供鉴定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的技术。以36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在用氮量比正常施氮量减少70%条件下,测定基因型农艺性状表型值,基于表型值计算出耐低氮综合系数,进而评价基因型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多数农艺性状的表现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6个基因型间耐低氮综合系数差异很大,最大值为1.0319,最小值为-0.1139,平均值为0.4506,系数极显著和显著大于平均值的基因型分别有6个和4个,与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的基因型有16个,显著和极显著小于平均值的基因型分别有2个和8个。系数极显著和显著大于系数平均值的基因型可评为耐低氮能力强和较强的品种;低氮胁迫时,生长旺盛、植株较高、穗位叶宽大可作为选择耐低氮品种的重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耐低氮 综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对玉米几个主要数量性状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明陆 潘光堂 +3 位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张兴端 张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试验采用 7个自选系、7个外引系、外杂选系和按NCⅡ组配的 49个杂种F1 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差异显著的 7个性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配合力两种分析方法对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模型分析穗行数与生育期 2个性... 本试验采用 7个自选系、7个外引系、外杂选系和按NCⅡ组配的 49个杂种F1 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差异显著的 7个性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配合力两种分析方法对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模型分析穗行数与生育期 2个性状揭示了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 ,单株粒重、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灌浆期等 5个性状只揭示了显著的显性和加加上位性效应 ;而配合力分析是在加 -显遗传模型基础上进行的 ,只能揭示加性和显性效应。两种分析方法所得各遗传方差分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差异因性状而异。分析表明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方法对剩余方差分量或 (和 )加性遗传方差分量估算不同而引起的。广义遗传力差异大小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而引起 ;狭义遗传力差异一部分是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另一部分却是两种方法所估算的加性 (加加上位性 )遗传方差不同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模型 配合力 混合模型 NC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响应高温、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及通路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姚启伦 霍仕平 张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7,共9页
以4个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高温、干旱处理后的苗期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玉米自交系响应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为6966和6272个,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4个玉米自交系相同的DEGs分别是705和871个。同时响应高温和干旱... 以4个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高温、干旱处理后的苗期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玉米自交系响应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为6966和6272个,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4个玉米自交系相同的DEGs分别是705和871个。同时响应高温和干旱的DEGs有100个。在耐旱、耐热性强的玉米自交系中鉴定出18个特异的DEGs,其中锌指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GT转录因子和B2热激转录因子在胁迫响应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耐旱、耐热性强玉米自交响应高温干旱胁迫的DEGs富集在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代谢过程、遍在蛋白代谢和氮代谢途径5条通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耐旱、耐热性强于温带玉米种质,可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中有效筛选耐旱、耐热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高温、干旱胁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萌发阶段的吸水率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霍仕平 张兴端 +5 位作者 向振凡 晏庆九 张健 余志江 彭方明 熊闻霞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56,59,共4页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17%,最高达39.88%;一般情况下,自交系的吸水率高于杂交种的吸...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17%,最高达39.88%;一般情况下,自交系的吸水率高于杂交种的吸水率;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自交系的吸水率表现为多数杂交种低于双亲自交系,少数杂交种介于双亲自交系之间,1个杂交种比双亲自交系更高。双亲自交系吸水率高于相应杂交种的吸水率这一现象预示着种子萌发阶段吸水率的高低可能与基因型的抗旱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萌发 吸水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改良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霍仕平 张兴端 +6 位作者 向振凡 晏庆九 张健 余志江 张芳魁 彭方明 熊闻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45,共4页
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分析了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每穗行数、每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经过遗传改良后获得的改良... 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分析了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每穗行数、每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经过遗传改良后获得的改良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得以提高,少数性状变化相对较小,个别性状还有变劣的趋势;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增益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自交系 经济性状 配合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斯拉夫玉米种质BC8241Ht的改良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6 位作者 张兴端 向振凡 张健 余志江 张芳魁 彭方明 熊闻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BC8241Ht种质作为核心育种材料所实施的一系列改良选择,对提高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交后代的... 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BC8241Ht种质作为核心育种材料所实施的一系列改良选择,对提高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交后代的综合表现效果是明显的。以配合力或实际测定值作为评价依据,其评价效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改良 配合力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灌浆期籽粒脱水速率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0
18
作者 霍仕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成熟玉米收获的籽粒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安全采收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欧美玉米育种家和植物生理学家近百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决定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差异,在遗传上主要表... 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成熟玉米收获的籽粒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安全采收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欧美玉米育种家和植物生理学家近百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决定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差异,在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是高度遗传的;高温干旱和肥水供应不足,以及减少植株绿色叶面积的行为,都可能加快籽粒脱水速率,植株形态特征、农艺特性和籽粒油分与脱水速率有关;通过田间对某些相关性状,特别是生理成熟时果穗和籽粒含水量的直接选择,便可有效地改变籽粒脱水速率,从而得到高产而籽粒脱水速率较快的材料或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含水量 脱水速率 灌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的遗传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霍仕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15-519,共5页
本研究以玉米的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分析了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小穗着生密度和每穗小穗数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力,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外,其余性状... 本研究以玉米的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分析了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小穗着生密度和每穗小穗数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力,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外,其余性状的遗传均可配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五个性状的h_B^2(%)分别为71.6、80.9、85.0、84.4和40.9,h_N^2(%)分别为41.2、47.7、31.5、50.0和23.3。相关分析发现平均分枝长度和小穗着生密度对每穗小穗数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20.7309和14.7371。选择雄穗时,对分枝数和小穗着生密度进行早代选择是比较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穗 遗传力 通径系数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主要株型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1 位作者 许明陆 张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研究以植株外部形态差异较大的 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 ,分别组成两个F1、F2 、B1、B2 和相应的P1、P2 6个世代 ,研究了 7个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 ,加性效应是 7个株型性状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子 ,其遗传贡献率在 5 0 %... 本研究以植株外部形态差异较大的 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 ,分别组成两个F1、F2 、B1、B2 和相应的P1、P2 6个世代 ,研究了 7个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 ,加性效应是 7个株型性状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子 ,其遗传贡献率在 5 0 %以上 ,亦即加性效应决定了 7个株型性状一半以上的遗传变异 ,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对这些性状遗传变异的作用也很重要 ,但因性状及试材不同 ,非加性效应的重要程度有一定差异。在玉米株型育种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性状 基因效应 遗传变异 数量性状 株型育种 加性效应 亲本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