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活性污泥固定化、改性及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被引量:
3
1
作者
曹德菊
闻逸铮
+5 位作者
董蓓
刘磊
陈秋玉
郑国祥
雷鲜艳
孙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1-350,共10页
通过正交设计,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对固定化载体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与活性污泥的配比进行参数优化;使用硫酸钠、硝酸钠、磷酸钠为交联剂对固定化颗粒进行二次交联改性,研究其污水处理效果,探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固定化...
通过正交设计,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对固定化载体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与活性污泥的配比进行参数优化;使用硫酸钠、硝酸钠、磷酸钠为交联剂对固定化颗粒进行二次交联改性,研究其污水处理效果,探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的COD、NH4+-N、TP处理效果优于普通活性污泥,且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运行稳定,20 d仍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化活性污泥的适宜固定化载体浓度及污泥配比为质量分数8%聚乙烯醇(PVA)、2%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50%活性污泥(普通活性污泥与包埋剂质量比1∶1)。经过二次交联的固定化活性污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硫酸钠作为二次交联剂效果最好,污水中COD、NH4+-N和TP的去除率达93.5%、92.3%、78.0%;经固定化后活性污泥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变宽,在温度低于4℃高于40℃、pH≤5和pH≥9仍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效果均比普通活性污泥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
固定化
正交设计
二次交联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a^(2+)、Mg^(2+)、Fe^(2+)诱导颗粒污泥形成及污水处理效果
被引量:
6
2
作者
闻逸铮
郑超群
+3 位作者
郑洁
雷鲜艳
曹德菊
孙翔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6,190,共8页
研究了Ca^(2+)、Mg^(2+)、Fe^(2+)诱导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探讨其对COD、NH^(+)_(4)-N、TP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有机污染负荷、温度、曝气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S连续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Ca^(2+)、Mg^(2+)、Fe^(2+)可促进AGS形...
研究了Ca^(2+)、Mg^(2+)、Fe^(2+)诱导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探讨其对COD、NH^(+)_(4)-N、TP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有机污染负荷、温度、曝气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S连续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Ca^(2+)、Mg^(2+)、Fe^(2+)可促进AGS形成,其中位径达到340μm时分别需18,16,11 d。添加Ca^(2+)、Mg^(2+)和Fe^(2+)的污泥SVI_(30)稳定在较低水平,MLSS高于自然形成的AGS,特别是Fe^(2+)的脱氢酶活性较高。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对COD、NH^(+)_(4)-N、TP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添加Fe^(2+)的AGS的效果最好,在低、高有机负荷,超低温(4℃)和超高温(40℃)及曝气不足(1 L/min)情况下,均有较好的COD、NH^(+)_(4)-N、TP去除效果。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稳定运行60 d后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Fe^(2+)诱导的AGS的COD、NH^(+)_(4)-N、TP去除率高达96.3%、96.8%、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CA^(2+)
Mg^(2+)
Fe^(2+)
颗粒化时间
污水处理效果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题名
活性污泥固定化、改性及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被引量:
3
1
作者
曹德菊
闻逸铮
董蓓
刘磊
陈秋玉
郑国祥
雷鲜艳
孙翔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省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1-350,共10页
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1804a07020110)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8085MD100)。
文摘
通过正交设计,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对固定化载体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与活性污泥的配比进行参数优化;使用硫酸钠、硝酸钠、磷酸钠为交联剂对固定化颗粒进行二次交联改性,研究其污水处理效果,探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的COD、NH4+-N、TP处理效果优于普通活性污泥,且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运行稳定,20 d仍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化活性污泥的适宜固定化载体浓度及污泥配比为质量分数8%聚乙烯醇(PVA)、2%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50%活性污泥(普通活性污泥与包埋剂质量比1∶1)。经过二次交联的固定化活性污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硫酸钠作为二次交联剂效果最好,污水中COD、NH4+-N和TP的去除率达93.5%、92.3%、78.0%;经固定化后活性污泥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变宽,在温度低于4℃高于40℃、pH≤5和pH≥9仍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效果均比普通活性污泥提高10%以上。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
固定化
正交设计
二次交联
影响因子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ctivated sludge
immobilization
orthogonal design
secoudary crosslinking
factors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a^(2+)、Mg^(2+)、Fe^(2+)诱导颗粒污泥形成及污水处理效果
被引量:
6
2
作者
闻逸铮
郑超群
郑洁
雷鲜艳
曹德菊
孙翔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省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6,190,共8页
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1804a07020110)
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基金项目(XJDC2019215)。
文摘
研究了Ca^(2+)、Mg^(2+)、Fe^(2+)诱导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探讨其对COD、NH^(+)_(4)-N、TP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有机污染负荷、温度、曝气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S连续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Ca^(2+)、Mg^(2+)、Fe^(2+)可促进AGS形成,其中位径达到340μm时分别需18,16,11 d。添加Ca^(2+)、Mg^(2+)和Fe^(2+)的污泥SVI_(30)稳定在较低水平,MLSS高于自然形成的AGS,特别是Fe^(2+)的脱氢酶活性较高。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对COD、NH^(+)_(4)-N、TP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添加Fe^(2+)的AGS的效果最好,在低、高有机负荷,超低温(4℃)和超高温(40℃)及曝气不足(1 L/min)情况下,均有较好的COD、NH^(+)_(4)-N、TP去除效果。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稳定运行60 d后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Fe^(2+)诱导的AGS的COD、NH^(+)_(4)-N、TP去除率高达96.3%、96.8%、88.7%。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CA^(2+)
Mg^(2+)
Fe^(2+)
颗粒化时间
污水处理效果
稳定性
Keywords
aerobic granules
Ca^(2+)
Mg^(2+)
Fe^(2+)
particle forming time
sewage treatment effect
stability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活性污泥固定化、改性及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曹德菊
闻逸铮
董蓓
刘磊
陈秋玉
郑国祥
雷鲜艳
孙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a^(2+)、Mg^(2+)、Fe^(2+)诱导颗粒污泥形成及污水处理效果
闻逸铮
郑超群
郑洁
雷鲜艳
曹德菊
孙翔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