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_4,CD_8检测及免疫调节剂对其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姜昱 雷立清 +2 位作者 叶楠 周颖 张艳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7-288,共2页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的变化及免疫调节剂在白癜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符合条件的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各20例进行外周血CD4,CD8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给予...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的变化及免疫调节剂在白癜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符合条件的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各20例进行外周血CD4,CD8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给予免疫调节剂等综合治疗。结果局限型白癜风患者CD4,CD8基本正常,泛发型白癜风患者CD4下降,CD8升高,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后CD4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CD8细胞下降。结论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多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CD4 CD8细胞 免疫调节剂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周颖 姜昱 +2 位作者 雷立清 叶楠 张艳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92-2193,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初发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初发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组人IFNα-1b联合泛昔...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初发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初发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组人IFNα-1b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疱时间、水疱完全消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完全脱痂时间、痊愈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64.5%),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IFNα-1b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重组人干扰素a 泛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姜昱 雷立清 +2 位作者 张艳彩 周颖 叶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通过对痤疮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及评分,了解痤疮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及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痤疮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问卷,根据病情分级给予... 目的:通过对痤疮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及评分,了解痤疮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及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痤疮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问卷,根据病情分级给予不同治疗。结果:治疗前得分(11.86±5.13)分,治疗后得分(8.43±3.68)分,治疗前后得分比较t=5.91,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LQI评分表对观察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更加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生活质量指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扁平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姜昱 叶楠 +2 位作者 范会平 雷立清 张艳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61-261,共1页
我们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并对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以及外周血CD4、CD8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免疫调节剂在扁平疣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细胞免疫功能 扁平疣 患者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 白介素-2 免疫调节剂 治疗前后 对比观察 CD4 外周血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昱 陈晋广 +3 位作者 雷立清 叶楠 周颖 张艳彩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1,共2页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患者局部皮肤长时间外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后,对该类药物产生依赖性,发生非化脓性炎症.该病由于顽固难治,反复发作,常伴有严重瘙痒不适,加上外观上继发皮损的缺陷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造成精神上负担...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患者局部皮肤长时间外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后,对该类药物产生依赖性,发生非化脓性炎症.该病由于顽固难治,反复发作,常伴有严重瘙痒不适,加上外观上继发皮损的缺陷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造成精神上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32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在应用常规抗过敏药物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同时与单纯抗过敏药物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心理干预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皮肤病19例的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颖 姜昱 +2 位作者 雷立清 叶楠 张艳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4期137-137,共1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大剂量IVIg)辅助治疗重症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免疫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5 d为1个疗程,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大疱病11例,重症药疹6例,皮肌炎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结果:大剂量IVI...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大剂量IVIg)辅助治疗重症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免疫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5 d为1个疗程,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大疱病11例,重症药疹6例,皮肌炎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结果:大剂量IVIg治疗这19例重症皮肤病大部分疗效较好,除1例老年性天疱疮和1例重症药疹未得到缓解,其他均治愈。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皮肤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重症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药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斑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昱 杜雅丽 +2 位作者 雷立清 叶楠 张艳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黄褐斑 甲状腺功能 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亚急性或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昱 叶楠 +2 位作者 雷立清 周颖 张艳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5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中国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用药前清洁患处,然后将药物以薄层均匀涂于患处,并缓和地摩擦,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14d。结果疗程结束后,基愈46... 目的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中国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用药前清洁患处,然后将药物以薄层均匀涂于患处,并缓和地摩擦,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14d。结果疗程结束后,基愈46例,显效36例,好转18例,基愈率80.4%。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具有疗效好,安全、用药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米松软膏 亚急性或慢性 湿疹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颖 姜昱 +1 位作者 雷立清 叶楠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84-484,共1页
目的:明确依匹斯汀胶囊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患者。治疗组口服依匹斯汀胶囊20mg,1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10mg,1次/d。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 目的:明确依匹斯汀胶囊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患者。治疗组口服依匹斯汀胶囊20mg,1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10mg,1次/d。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18%。两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匹斯汀胶囊在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匹斯汀 依匹斯汀胶囊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昱 雷立清 +3 位作者 范会平 叶楠 张艳彩 周颖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731-731,共1页
我们对52例湿疹患者(其中特应性皮炎患者9例)血清进行了总IgE及特异性IgE水平的检测,以了解其在湿疹患者致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年龄18~50岁,男女不限,符合湿疹的临床诊断标准,2... 我们对52例湿疹患者(其中特应性皮炎患者9例)血清进行了总IgE及特异性IgE水平的检测,以了解其在湿疹患者致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年龄18~50岁,男女不限,符合湿疹的临床诊断标准,2周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和1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药。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皮肤病和/或系统性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IGE 特异性IGE 患者 湿疹 检测 临床诊断标准 IGE水平 特应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制品过敏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立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93-396,共4页
胶乳制品指以胶乳(天然橡胶微粒的水分散体)为原材料的加工产品,如手术用手套、检查手套、工农业防护手套、避孕套、气球、胶管等,已逾4000种。1979年Nuter首次报道乳胶手套引起接触性荨麻疹[1],此后对胶乳制品过... 胶乳制品指以胶乳(天然橡胶微粒的水分散体)为原材料的加工产品,如手术用手套、检查手套、工农业防护手套、避孕套、气球、胶管等,已逾4000种。1979年Nuter首次报道乳胶手套引起接触性荨麻疹[1],此后对胶乳制品过敏的报道不断增多,临床表现为接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制品 过敏 流行病学 胶乳蛋白过敏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昱 叶楠 +2 位作者 张艳彩 周颖 雷立清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地氯雷他定片,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地氯雷他定片,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随着疗程的累加而增高,两组比较,治疗12周后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 慢性荨麻疹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昱 陈晋广 +3 位作者 张艳彩 叶楠 雷立清 周颖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6期2041-2042,共2页
目的了解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和对照组(外用赋形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 目的了解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和对照组(外用赋形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8%,同时治疗组患者DLQI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吡美莫司乳膏 综合治疗 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秃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及综合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昱 张艳彩 +2 位作者 雷立清 叶楠 汪卫刚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7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斑秃患者作为治疗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局部液氮冷冻等综合治疗,疗程3个月;选择10例健...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斑秃患者作为治疗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局部液氮冷冻等综合治疗,疗程3个月;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白介素-6水平无差异,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在斑秃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白介素6和斑秃发病无明显关系,综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合并其它性传播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昱 叶楠 +1 位作者 张艳彩 雷立清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95-195,共1页
目的 :了解尖锐湿疣患者合并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情况 ,为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 2 0 0 2年 86例资料完整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尖锐湿疣患者中 ,单纯尖锐湿疣患者 4 8例 ,湿疣合并支原体感染 1 7例... 目的 :了解尖锐湿疣患者合并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情况 ,为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 2 0 0 2年 86例资料完整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尖锐湿疣患者中 ,单纯尖锐湿疣患者 4 8例 ,湿疣合并支原体感染 1 7例 (1 9 8% ) ,湿疣合并衣原体感染 9例 (1 0 4 % ) ,湿疣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4例 (4 6 % ) ,湿疣合并梅毒 5例 (5 8% ) ,湿疣合并淋球菌感染 2例 (2 3% ) ,湿疣合并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例 (1 1 % )。结论 :对尖锐湿疣患者 ,在临床诊治中要注意其是否合并有其它性病 ,尽可能做相关检查 ,使治疗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性传播疾病 临床分析 支原体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斯敏和息斯敏联合雷尼替丁对组胺诱导人皮肤反应强度的比较
16
作者 朱大勋 赵京莉 +1 位作者 雷立清 赵洪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三组志愿者(每组12人)分别服用息斯敏10mg,1次/d;息斯敏10mg和雷尼替丁300mg,各1次/d,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 目的探讨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三组志愿者(每组12人)分别服用息斯敏10mg,1次/d;息斯敏10mg和雷尼替丁300mg,各1次/d,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5天后停雷尼替丁,继续服用息斯敏2天。第1~5天,每日比较服药前和服药后第3h、第6h组胺(100μg)诱导即刻型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第8天组胺皮试重复1次。结果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组对组胺诱导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息斯敏10mg,1次/d组,统计学处理除第2次服药前风团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息斯敏联合雷尼替丁与息斯敏单独使用相比,明显加快和加强组胺诱导皮肤反应抑制作用,该方案为临床治疗Ⅰ型过敏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诱导 皮肤反应 H1 H2 反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综合治疗
17
作者 姜昱 雷立清 +2 位作者 张艳彩 周颖 叶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9期714-714,共1页
我们对86例湿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年龄18~50岁,男女不限,符合慢性湿疹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皮肤病和/或系统性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完成治疗前后问卷调查... 我们对86例湿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年龄18~50岁,男女不限,符合慢性湿疹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皮肤病和/或系统性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完成治疗前后问卷调查的患者共86例,男40例,女46例,平均年龄31.9岁,平均病程1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患者 生活质量指数 综合治疗 质量调查 临床诊断标准 问卷调查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空洞型梅毒诊治探讨
18
作者 陈军生 杜宜 +1 位作者 雷立清 曾凡钦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详细报告1例脊髓空洞型神经梅毒的诊疗经过。方法 患者为31岁男性,4年多前有多次非婚性交史和曾有性病史。入院前1个月开始有典型的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入院时体检可见肩、背部有部分肌肉轻度萎缩,双下肢肌力降低,右侧胸2平面、... 目的 详细报告1例脊髓空洞型神经梅毒的诊疗经过。方法 患者为31岁男性,4年多前有多次非婚性交史和曾有性病史。入院前1个月开始有典型的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入院时体检可见肩、背部有部分肌肉轻度萎缩,双下肢肌力降低,右侧胸2平面、左侧胸3平面以下皮肤深浅感觉减退等。血清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TRUST)2次均阳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为1:1280阳性。脑脊液检查(CSF)蛋白质定量测定为15.6g/L,TRUST检查呈阳性,白细胞126 × 10~6/L,其中淋巴细胞占0.67%、中性粒细胞0.33%。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延髓下段至胸10大范围空洞,中央管扩大,呈长T1、长T2信号,脊髓实质菲薄,脊髓外形增粗,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见下颈段及胸段脊髓呈环状、不规则强化”。用水剂青霉素G注射液静脉点滴2400万单位/天,共15d。结果 患者病情迅速好转,生活可自理。3个月后血TRUST转阴性。半年后CSF复查有关项目全部恢复正常,TRUST转为阴性。随访2年,疗效稳定,病情无反复。结论 此为国内首例脊髓空洞型梅毒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神经梅毒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嘌醇致药疹的基因检测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金 雷立清 何仁亮 《新医学》 2017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别嘌醇致药疹基因检测现状及意义。方法报道2例别嘌醇致药疹患者易感基因检测情况,以"别嘌醇"以及"皮肤不良反应"或"药物疹"以及"基因"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生物... 目的探讨别嘌醇致药疹基因检测现状及意义。方法报道2例别嘌醇致药疹患者易感基因检测情况,以"别嘌醇"以及"皮肤不良反应"或"药物疹"以及"基因"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别嘌醇致药疹易感基因的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痛风患者,为降尿酸而服用别嘌醇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为全身泛发型红斑、丘疹,易感基因位点rs1634776,rs3117583,rs9263726,rs9263733,rs9267445均为杂合型,HLA-B~* 5801阳性;另1例患者为局部丘疹,易感基因检测仅rs3117583为杂合型。检索文献后收集同时报道别嘌醇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CAR)及轻症皮肤不良反应的基因检测报道共3篇,经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或PCR直接测序法方法检测SCAR患者HLA-B*5801携带率为92.5%,轻症皮肤不良反应患者HLA-B*5801携带率为57.1%。结论目前别嘌醇致药疹易感基因研究主要是SCAR的HLA-B*5801检测,轻症皮肤不良反应及其他易感基因位点未有深入研究。因此,宜结合多个易感基因位点来全面检测别嘌醇引起的药疹,包括轻症及SC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药疹 人类白细胞抗原-B*58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助高龄病残老人走完最后几年
20
作者 王萍 雷立清 《开放潮》 2004年第12期38-39,共2页
据有关媒体报道,35年前,中国有赡养老人能力的成人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再过35年,这一比例将陡降为1:2。也就是说,原来6个人养1个老人,将来会变成1个人养2个老人!怎么个养法?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老人的养老... 据有关媒体报道,35年前,中国有赡养老人能力的成人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再过35年,这一比例将陡降为1:2。也就是说,原来6个人养1个老人,将来会变成1个人养2个老人!怎么个养法?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老人的养老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人 高龄 媒体报道 成人 养老问题 国有 中国 个人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