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钢TRB高温下热流变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雷呈喜 邢忠文 +3 位作者 徐伟力 吴严俊 李云 单德彬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了准确仿真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过程,获得高强钢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对不同厚度的高强钢B1500HS钢板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获得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变形抗力... 为了准确仿真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过程,获得高强钢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对不同厚度的高强钢B1500HS钢板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获得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引入板材厚度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获得高强钢TRB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利用试验结果对本构关系模型进行的拟合验证表明,拟合程度较好,说明建立的材料本构关系能很好地描述高强钢TRB在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TRB 高温 流变特性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盒形件热冲压成形组织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呈喜 崔俊佳 +2 位作者 邢忠文 古田 赵浩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4,共5页
根据热冲压成形的工艺特点,分析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并选择了热冲压成形的组织转变模型。利用ABAQUS后处理二次开发,预测高强钢热冲压盒形件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通过热冲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边力对热冲压盒形件微观... 根据热冲压成形的工艺特点,分析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并选择了热冲压成形的组织转变模型。利用ABAQUS后处理二次开发,预测高强钢热冲压盒形件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通过热冲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边力对热冲压盒形件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并由热冲压盒形件的金相分析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选模型对预测热冲压成形件的组织可行,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热冲压 盒形件 压边力 组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1500HS高强钢连续轧制变截面板的高温本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呈喜 杨信 +3 位作者 朱绪跃 邢忠文 徐伟力 单德彬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40,共8页
为了研究B1500HS高强钢连续轧制变截面板热冲压时的流变力学行为,采用Gleeble-3500热拉伸机,对厚度在1.2~1.7 mm、初始温度在650~850℃的试样,分别以0.2,0.5,2和5 s^(-1)的应变速率进行单向等温拉伸试验,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高温下材料... 为了研究B1500HS高强钢连续轧制变截面板热冲压时的流变力学行为,采用Gleeble-3500热拉伸机,对厚度在1.2~1.7 mm、初始温度在650~850℃的试样,分别以0.2,0.5,2和5 s^(-1)的应变速率进行单向等温拉伸试验,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高温下材料的应力-应变试验曲线。然后研究不同板料厚度、热拉伸初始温度以及应变速率对高温下材料的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基于热成形过程材料的加工硬化-动态软化这一特点,建立了加入厚度修正因子的Norton-Hoff本构关系,并通过拟合试验数据求取了本构关系的相关系数。最后将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预测应力值与试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结果表明,修正的Norton-Hoff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连续轧制变截面板 热冲压 Norton-Hoff本构关系 流变应力
原文传递
高强钢板热冲压工艺中的相变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崔俊佳 于海平 +2 位作者 李春峰 雷呈喜 邢忠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热冲压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高强钢板成形件起皱、开裂等缺陷,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固态相变原理为依据,将流体动力学引入到热冲压工艺中,建立了热-流-力-相多场耦合平台,分析工艺参数对成形件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冷后... 热冲压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高强钢板成形件起皱、开裂等缺陷,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固态相变原理为依据,将流体动力学引入到热冲压工艺中,建立了热-流-力-相多场耦合平台,分析工艺参数对成形件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冷后成形件马氏体含量随保压时间、水流速的增加而升高,获得马氏体含量充分的成形件的临界保压时间为13s。成形件组织分布不均,底部马氏体含量最少,法兰马氏体含量最多,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 高强钢板 相变模拟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exsim的柔性制造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7
5
作者 闫纪红 王玉燕 雷呈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7,61,共4页
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柔性生产系统,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设计了基于Flexsim的柔性制造系统实验教学平台。从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要求出发,阐述了该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 工业工程 实验教学 柔性制造系统 FLEX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扁壳类汽车覆盖件刚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立红 邢忠文 +1 位作者 雷呈喜 张晓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进一步掌握汽车覆盖件刚度控制机制,建立了以双曲扁壳件为研究模型的成形试验及刚度测试分析系统.分别完成了成形工艺条件中不同压边力、拉深深度条件下,双曲扁壳件的成形试验,5种约束方式下的双曲扁壳件刚度测试试验.分析了压边力、... 为进一步掌握汽车覆盖件刚度控制机制,建立了以双曲扁壳件为研究模型的成形试验及刚度测试分析系统.分别完成了成形工艺条件中不同压边力、拉深深度条件下,双曲扁壳件的成形试验,5种约束方式下的双曲扁壳件刚度测试试验.分析了压边力、拉深深度和约束方式对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刚度测试时的约束方式对刚度有重要影响,约束越大,刚度越大;约束的改变对刚度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工艺条件(压边力和拉深深度)对刚度的影响,提出刚度测试时为准确获得成形工艺条件等对刚度影响的最佳约束方式;工艺条件中压边力及拉深深度的变化对刚度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刚度随着压边力的增加而增大;成形时的拉深深度越大,刚度值也越大.上述工艺条件的改变对刚度的影响远大于厚度减薄对刚度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成形时的工艺参数提高汽车覆盖件的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扁壳件 汽车覆盖件 刚度 压边力 拉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扁壳件刚度的检测方法及成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立红 江树勇 +1 位作者 邢忠文 雷呈喜 《应用科技》 CAS 2012年第6期34-38,共5页
根据汽车覆盖件复杂曲面及成形特点,以能够代表汽车覆盖件曲面特点的双曲面扁壳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双曲类覆盖件刚度测评的试验分析系统,确定了研究刚度的测评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PAM-STAMP,建立了与研究对象相一致的有限元模拟模... 根据汽车覆盖件复杂曲面及成形特点,以能够代表汽车覆盖件曲面特点的双曲面扁壳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双曲类覆盖件刚度测评的试验分析系统,确定了研究刚度的测评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PAM-STAMP,建立了与研究对象相一致的有限元模拟模型,并对双曲面扁壳件的成形及回弹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在不同成形条件下,厚度及应力与应变分布规律.增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双曲扁壳件刚度的可靠性,为控制及分析汽车覆盖件刚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扁壳件 刚度 汽车覆盖件 成形条件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面扁壳类汽车覆盖件刚度的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立红 于海平 +1 位作者 雷呈喜 吴滨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6,共7页
基于汽车覆盖件成形特点,建立了研究刚度问题的双曲面扁壳试验研究模型和有限元模拟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对覆盖件刚度的分析与预测的可靠性。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即板材几何形状、成形工艺因素及... 基于汽车覆盖件成形特点,建立了研究刚度问题的双曲面扁壳试验研究模型和有限元模拟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对覆盖件刚度的分析与预测的可靠性。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即板材几何形状、成形工艺因素及材料性能参数对刚度的影响规律,分析各因素间对刚度的影响权重,揭示双曲面扁壳类覆盖件刚度的影响机制。在减重节能背景下,在不增加板料厚度的情况下,改变汽车的流线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调整成形时的工艺参数将有助于提高汽车覆盖件的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刚度 板料成形 双曲面扁壳件 材料性能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盘综合实验与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建设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秀琴 高云峰 +3 位作者 杨洪亮 雷呈喜 包军 张晓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9-221,252,共4页
汽车底盘的四大系统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环保等需求过程中,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创新。汽车底盘实验与创新思维训练作为一门创新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 汽车底盘的四大系统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环保等需求过程中,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创新。汽车底盘实验与创新思维训练作为一门创新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中,以新工科教育、双一流建设为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实验平台,通过分析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工程创新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底盘 综合实验 创新思维训练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上位机与PLC在汽车覆盖件刚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忠文 赵栋 雷呈喜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5,共6页
为实现对汽车覆盖件刚度的自动化测量,提出一种基于VC++上位机和PLC下位机的测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PLC进行梯形图编写,实现下位机对刚度测量设备的操作控制,通过C++语言编写计算机端的VC++上位机软件与PLC进行串行通信,最终实现对汽车... 为实现对汽车覆盖件刚度的自动化测量,提出一种基于VC++上位机和PLC下位机的测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PLC进行梯形图编写,实现下位机对刚度测量设备的操作控制,通过C++语言编写计算机端的VC++上位机软件与PLC进行串行通信,最终实现对汽车覆盖件刚度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测试试验表明,该测量控制方法方便有效,测试结果能准确反映汽车覆盖件刚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件 刚度 自动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高强钢管热弯曲成形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玉鑫 邢忠文 +1 位作者 雷呈喜 杨洪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7-201,共5页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BR1500HS高强钢管热弯曲成形过程是管材在感应加热区的成形与淬火一起进行的。基于塑性成形理论对管材弯曲过程进行了应力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多场顺序耦合计算,获得了感应区加热温度对管材截面畸变和回弹程度...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BR1500HS高强钢管热弯曲成形过程是管材在感应加热区的成形与淬火一起进行的。基于塑性成形理论对管材弯曲过程进行了应力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多场顺序耦合计算,获得了感应区加热温度对管材截面畸变和回弹程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800~950℃,管材的截面畸变程度和回弹角度均随着感应区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感应强化 截面畸变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RA的高强度管材弯曲成形误差自动化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建林 雷呈喜 《电子设计工程》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频域反射法、非线性时间序列定位算法受到振动影响,导致误差检测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OPRA的高强度管材弯曲成形误差自动化检测系统。使用NS-WY02位移传感器检测管材成形弯曲绝对位置。数据采集卡根据CAN总线协议采集误差数据... 针对频域反射法、非线性时间序列定位算法受到振动影响,导致误差检测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OPRA的高强度管材弯曲成形误差自动化检测系统。使用NS-WY02位移传感器检测管材成形弯曲绝对位置。数据采集卡根据CAN总线协议采集误差数据,调理信号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据形式进行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了检测防振动装置,避免检测结果受到振动干扰。使用COPRA软件构建线性回归温度声速误差补偿模型,确定温度-声速误差,并设计误差自动化检测流程,完成系统设计。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振动条件下最高检测精准度为0.93,静止状态下最高检测精准度为0.99,可以消除一定范围内周期性振动的影响,能够稳定地采集误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RA 高强度管材 弯曲成形 误差 自动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形防撞梁热辊弯成形过程仿真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骥超 雷呈喜 石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强度复杂截面管件类零件的热辊弯成形工艺。首先根据B形防撞梁热辊弯工艺过程建立了管件热辊弯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整体流程,并采用ANSYS与ABAQUS/Explicit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完成了电磁-热场耦合及热-力场耦合分析。...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强度复杂截面管件类零件的热辊弯成形工艺。首先根据B形防撞梁热辊弯工艺过程建立了管件热辊弯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整体流程,并采用ANSYS与ABAQUS/Explicit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完成了电磁-热场耦合及热-力场耦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感应加热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和成形后零件曲率半径要求,确定了感应线圈设计、弯曲进给速度及推弯速度等工艺参数。最后完成了实验装置开发和样件试制,并对样件截面显微硬度、金相以及零件弯曲曲率半径和整体尺寸精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防撞梁热辊弯工艺样件截面典型位置抗拉强度大于1450 MPa,样件整体尺寸公差满足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梁 热辊弯 感应加热 推弯 复杂截面 变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