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对其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梁淑杰 彭乙华 +3 位作者 雷佳红 贾艾敏 蒋红 蔡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3型的致病原因,目前已报道的该基因的突变位点众多,如P291fsinsC、P112L等常见的突变位点,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1例携带有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的MODY3患者,通过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构建HNF1α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变化,结果发现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提示c.493T>C位点突变可能为致病性变异基因,Western blot显示突变型真核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493T>C(p.Trp165Arg)变异显著影响HNF1α的表达量及稳定性,可能为其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后续深入探究MODY3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Y HNF1α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EC109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雷佳红 蒋红 +4 位作者 刘素兰 张军 王光华 柴震 杨明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作用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苦参碱(0.187 5、0.375、0.75、1.5mg/mL)作用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 目的探讨苦参碱作用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苦参碱(0.187 5、0.375、0.75、1.5mg/mL)作用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苦参碱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后,细胞抑制率为15.60%~65.69%,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EC109存活细胞显著减少,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食管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雷佳红 蒋红 +2 位作者 蔡燕 刘青松 杨明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苦参碱(1.5mg/ml、0.75mg/ml、0.375mg/ml、0.1875mg/ml)作用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苦参碱对SGC7... 目的探讨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苦参碱(1.5mg/ml、0.75mg/ml、0.375mg/ml、0.1875mg/ml)作用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苦参碱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抑制率从18.7%到86.4%。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SGC7901存活细胞显著减少,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青松 朱兴春 +7 位作者 邢艳 蒋红 蔡燕 雷佳红 赵明才 杨明辉 唐中 袁国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52-245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获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分别用终浓度为0、0.2mg/ml和0.4m... 目的观察丹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获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分别用终浓度为0、0.2mg/ml和0.4mg/ml的丹参作用24h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保存。随机选取正常人外周血,通过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保存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RT-PCR和SYBR 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FasL只在外周血标本上有表达,而在各浓度处理的RA FLSs没有检测到;Fas无论在外周血还是不同浓度处理的RA FLSs上均有表达。定量PCR结果显示,Fas的表达量随丹参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在丹参浓度为0.4mg/ml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as mRNA的表达与相应浓度下RA FLSs的凋亡率存在相关性(r=0.998,P<0.05)。结论丹参可体外诱导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as mRNA表达上调;未检测到FasL mRNA在RA患者FLSs中的表达。Fas mRNA的上调可能与丹参诱导RA FLSs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叶绿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海英 雷佳红 +1 位作者 黄海波 朱嘉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8,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荷叶叶绿素提取工艺,并对荷叶叶绿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荷叶叶绿素的优化工艺:以85%丙酮为提取剂,料液比1:8,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h。稳定性研究表明:色素对酸和高温的耐受性差,光照能加速色素降解...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荷叶叶绿素提取工艺,并对荷叶叶绿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荷叶叶绿素的优化工艺:以85%丙酮为提取剂,料液比1:8,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h。稳定性研究表明:色素对酸和高温的耐受性差,光照能加速色素降解;大多数金属离子对其影响不大,但Al3+、Fe3+明显影响其稳定性,Cu2+有增色作用;对H2O2和抗坏血酸都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叶绿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硅对酸雨胁迫下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泽宏 李惟一 +2 位作者 雷佳红 李燕 马光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在模拟酸雨胁迫下施用碳酸钙和硅酸钠对玉米(metre)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 果表明,短期内浇施pH 3.0的酸雨对玉米生长无显著不良影响,反而因酸雨中含有N、K、P等营养元素,可起到一定的 促进作用.施用碳酸钙和...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在模拟酸雨胁迫下施用碳酸钙和硅酸钠对玉米(metre)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 果表明,短期内浇施pH 3.0的酸雨对玉米生长无显著不良影响,反而因酸雨中含有N、K、P等营养元素,可起到一定的 促进作用.施用碳酸钙和硅酸钠有利于防止酸雨诱发的土壤酸化,促进玉米对N、K等元素的吸收,显著促进玉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胁迫 玉米 生长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文 雷佳红 +3 位作者 唐中 唐婷 金玉慧 宋旭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溶血标本的PT(11.763±0.679)秒,APTT(28.586±3.286)秒,TT(19.6±2.709)秒,较溶血前测定值分别升高7.22%,8.48%,26.26%,有显著性差异(p<0.01);Fg(2.473±0.476)g/L,较溶血前测定值降低9.88%,有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结论: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凝血检测 溶血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蒋红 张梦云 +4 位作者 杜华英 贾艾敏 姚亚希 雷佳红 杨明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26-427,442,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采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风湿血液科收治的100例SL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采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风湿血液科收治的100例SL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EBN,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9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0%)显著高于对照组(72%),而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4.47±4.98)d明显短于对照组(20.94±7.01)d(P<0.05)。结论:对SLE患者实施EBN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蒋红 雷佳红 +3 位作者 何城 郭晓兰 杨明辉 蔡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8期2510-2512,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传至第3-5代时,以0.4、0.8、1.2、1.6、2.0mg/mL等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细胞,分别于作用后24、48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传至第3-5代时,以0.4、0.8、1.2、1.6、2.0mg/mL等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细胞,分别于作用后24、48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生长情况,计算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均可抑制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MT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抑制率为2.52%-25.74%,随苦参碱药物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苦参碱可抑制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可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文 雷佳红 +3 位作者 李君安 赖明晞 唐中 王东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7期1840-1841,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Sys-mexXT-2000i测定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各项参数,包括血小板总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Sys-mexXT-2000i测定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各项参数,包括血小板总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结果甲亢患者的P-LCK和PDW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对于甲亢患者其P-LCK增大,可能会引起血管阻塞。因此,检测甲亢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其诱发血栓的危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临床意义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aspase-1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青松 唐中 +7 位作者 邢艳 蒋红 赵明才 杨明辉 蔡燕 雷佳红 张君 谢文光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737-1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骨关节炎患者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caspase-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液和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滑液中游离滑膜样细胞经原代培养,分别用终浓度为0、0.2、0.4、0.8、1.6和3... 目的探讨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骨关节炎患者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caspase-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液和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滑液中游离滑膜样细胞经原代培养,分别用终浓度为0、0.2、0.4、0.8、1.6和3.2mg/ml的丹参作用24h后,观察形态;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YBR 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aspase-1的表达。结果无论RA还是OA,在丹参浓度为0.2mg/ml时,FLSs形态变化不明显;当丹参浓度为0.4mg/ml及以上时,FLSs发生凋亡样改变。caspase-1的基础表达量(未加丹参刺激)在RA FLSs与OA FLSs中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丹参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无论是在RAFLSs,还是在OA FLSs中,Caspase-1的表达量均随丹参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在丹参浓度为0.4mg/ml时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aspase-1在RAFLSs和OA FLSs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可能表明两种细胞的炎性性质的一致性;丹参可诱导FLSs caspase-1在mRNA水平的表达增加,且呈剂量关系,这可能与丹参抗炎和(或)诱导FLSs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细胞遗传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维 葛方兰 +2 位作者 叶德萍 雷佳红 黄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67-1172,共6页
由于家蚕染色体数目较多、着丝粒弥散,在较长时期内,家蚕染色体识别、核型分析、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家蚕的细胞学图,综合... 由于家蚕染色体数目较多、着丝粒弥散,在较长时期内,家蚕染色体识别、核型分析、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家蚕的细胞学图,综合分子连锁图构建高密度的细胞遗传学图已成为可能。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应用正在推动家蚕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揭示出家蚕W染色体密集地分布着嵌套结构的逆转座子,染色体端粒由重复序列(TTAGG)n以及端粒特异的非长末端逆转座子TRAS1和SART1组成,TRAS1、SART1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可能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棓丙酯对红细胞溶血和渗透脆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燕 蒋红 +3 位作者 彭乙华 邢艳 雷佳红 杨明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2期1852-1853,共2页
目的探讨棓丙酯是否可影响红细胞溶血及其渗透脆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棓丙酯(256μg/ml、128μg/ml、64μg/ml、32μg/ml、16μg/ml、8μg/ml)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小时,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 目的探讨棓丙酯是否可影响红细胞溶血及其渗透脆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棓丙酯(256μg/ml、128μg/ml、64μg/ml、32μg/ml、16μg/ml、8μg/ml)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小时,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再用氰化高棓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组的最大脆性溶血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显示不同浓度的棓丙酯处理后,各组红细胞悬液无明显溶血,各药物处理组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与正常人和对照组的渗透脆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溶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棓丙酯对红细胞溶血和渗透脆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棓丙酯 红细胞 渗透脆性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及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红 贾艾敏 +3 位作者 杜华英 王丽恒 雷佳红 赵明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8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其控制措施,为提高临床免疫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免疫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检测和试剂准备等可能对... 目的探讨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其控制措施,为提高临床免疫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免疫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检测和试剂准备等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经分析,标本质量、检测人员素质、试剂平衡时间、检测温度和湿度、洗液更换都是影响临床免疫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临床免疫检测的准确性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免疫 检验结果 相关因素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15
作者 蔡燕 蒋红 +4 位作者 彭乙华 邢艳 雷佳红 杨明辉 谢文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72-2874,2877,共4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及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 h,肉眼观察和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再用...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及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 h,肉眼观察和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再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组的最大脆性溶血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肉眼未观察到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处理组有明显溶血现象,方差分析显示各大组内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不同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低浓度的两处理组(青蒿琥酯的终浓度为12.5、6.25μg/mL)外,其余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均高于正常人和对照组的渗透脆性,且最大脆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显示其溶血程度也增加;当青蒿琥酯浓度大于或等于25μg/mL时,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青蒿琥酯浓度小于或等于12.5μg/mL时,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增加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使用的青蒿琥酯剂量相对比较安全,大剂量的青蒿琥酯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红细胞溶血,但可增加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如需加大用药剂量应警惕血管内溶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红细胞 渗透脆性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春燕 贺国斌 +3 位作者 杨明辉 雷佳红 向军英 明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58例、缓解期16例及正常对照24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用传统方法检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UC患者及对照组血浆IL-...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58例、缓解期16例及正常对照24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用传统方法检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UC患者及对照组血浆IL-6、TNF-α、sICAM-1、sVCAM-1、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疾病严重程度(r=0.370,P=0.010)、IL-6(r=0.369,P=0.010)、TNF-α(r=0.228,P=0.020)相关。结论疾病严重程度、IL-6和TNF-α与D-二聚体升高相关。结果提示炎症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在UC患者炎症活动期需警惕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D-二聚体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SOX2基因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
17
作者 严丽英 王星 +2 位作者 邹云春 雷佳红 曾官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1-855,共5页
目的研究SOX2是否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寻找与高度近视关联的致病基因位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法。将同意参加本研究的83例(160眼)正视者作为对照组,117例(211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 目的研究SOX2是否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寻找与高度近视关联的致病基因位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法。将同意参加本研究的83例(160眼)正视者作为对照组,117例(211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并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在中国汉族北京居民的基因型数据库中选取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采用SNP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根据所有样本所得各标签SNP的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检验矫正;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3个标签SNP位点(rs11915160、rs4575941、rs4459940)的基因型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本研究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s457594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但经Bonferroni法矫正后,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9);病例组rs4575941位点的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为1.58,等位基因G可能是高度近视的一个危险基因。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OX2基因SNP位点rs4575941与高度近视之间的关联存在可疑性,为了明确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选择合适的多重检验方法,并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OX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佳红 凡瞿明 +2 位作者 蒋红 程吉宾 杨明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2期3455-3458,共4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对HepG2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对HepG2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灰度分析比较表达的变化。结果青蒿琥酯(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h,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且当青蒿琥酯浓度在6.25μg/ml以上时,各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氏染色后光镜下可见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青蒿琥酯 肝癌细胞株HEPG2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佳红 刘文 +2 位作者 罗书久 蒋红 杨明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1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50μg/ml...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50μg/ml),作用不同时间后用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细胞survivin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当青蒿琥酯浓度在12.5μg/ml时,survivin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75+0.01)显著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肝癌细胞株HEPG2 SURVIVIN
原文传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青松 邢艳 +6 位作者 廖涛 朱兴春 蔡燕 蒋红 雷佳红 袁国华 陈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 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与β-actinmRNA所得CT值之差(即Δ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在两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结论虽然TRF2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和肿瘤旁表达没有差异,但TRF1和PO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提示TRF1和POT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端粒保护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