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泡水泥板的应用背景、现状及前景概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雷东移 刘承侃 +7 位作者 刘佳鑫 丛波 王光文 张鹏 李莹 董玉玲 李智鸿 刘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3-121,共9页
为深层次、全面了解发泡水泥板诞生背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对发泡水泥板应用背景、市场需求、技术标准沿变、整体性能、综合成本、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综合认为:尽管发泡水泥板具有隔热、防火(A1... 为深层次、全面了解发泡水泥板诞生背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对发泡水泥板应用背景、市场需求、技术标准沿变、整体性能、综合成本、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综合认为:尽管发泡水泥板具有隔热、防火(A1级)、环保、抗老化、强度高等优点,但其研发技术壁垒低,加上劣质产品挡道、厂家恶性竞争等恶劣现象,致使其市场容纳空间已非常狭小。本文将为建筑从业人员全面了解发泡水泥板的“来龙去脉”和实时动态提供最新现实科学依据,为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建筑保温材料提供更多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板 泡沫混凝土 保温 外墙 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44
2
作者 雷东移 郭丽萍 +2 位作者 刘加平 缪昌文 孙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37-11042,11053,共7页
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影响泡沫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泡沫混凝土中泡沫的破坏机理、国内外发泡剂的应用现状、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概括了国内外泡混凝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其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影响泡沫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泡沫混凝土中泡沫的破坏机理、国内外发泡剂的应用现状、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概括了国内外泡混凝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其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展望了发泡剂及泡沫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发泡剂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脱硫石膏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雷东移 郭丽萍 孙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2-128,共7页
原状脱硫石膏泡沫混凝土是在自主研发的原状脱硫石膏高强胶凝材料体系的基础上,以H2O2为化学发泡剂,同时在催化剂MnO2的作用下,利用反应后产生的O2达到自主发泡的目的,并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和稳泡剂硬脂酸钙分别起到增强增韧和稳定... 原状脱硫石膏泡沫混凝土是在自主研发的原状脱硫石膏高强胶凝材料体系的基础上,以H2O2为化学发泡剂,同时在催化剂MnO2的作用下,利用反应后产生的O2达到自主发泡的目的,并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和稳泡剂硬脂酸钙分别起到增强增韧和稳定气泡的作用。实验研究了不同组分对原状脱硫石膏泡沫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包括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气孔率、线性收缩率、吸水率等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发泡剂掺量时孔结构的微观形貌,最终确定了最佳配合比:胶凝材料体系组分为1(所包含组分质量比为:m(原状脱硫石膏)∶m(矿渣)∶m(水泥)∶m(石灰粉)∶m(水玻璃)∶m(减水剂)=60∶31∶9∶6∶0.7∶1.8),发泡剂掺量为2.5%、硬脂酸钙为3.2%、纤维为0.15%、水胶比为0.38,均外掺(质量比)。原状脱硫石膏泡沫混凝土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JC/T 266-2011《泡沫混凝土》的相关要求。本研究大大扩大了工业废石膏的应用范围,有效节约了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脱硫石膏 泡沫混凝土 发泡剂 硬脂酸钙 聚丙烯纤维 水胶比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脱硫石膏聚苯颗粒轻质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东移 郭丽萍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391,共8页
在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原料对原状脱硫石膏聚苯颗粒轻质保温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得到:保温骨料聚苯颗粒与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的最佳体积比为82.6%;纤维素醚与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的最... 在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原料对原状脱硫石膏聚苯颗粒轻质保温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得到:保温骨料聚苯颗粒与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的最佳体积比为82.6%;纤维素醚与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的最佳质量比为0.5%;可再分散乳胶粉与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的最佳质量比为0.8%;聚丙烯纤维与原状脱硫石膏胶凝体系的最佳质量比为0.2%,各组分均外掺.根据最佳比制得的保温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满足《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13)的相关要求.有效解决了原状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应用问题,为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脱硫石膏 聚苯颗粒 聚丙烯纤维 纤维素醚 可再分散乳胶粉 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脱硫石膏基水硬性胶凝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东移 郭丽萍 李东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4,共8页
通过系统研究矿渣原状脱硫石膏质量比、水泥、碱性激发剂生石灰粉、水胶比和减水剂对原状脱硫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配合比.分析消化时间、养护制度对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 通过系统研究矿渣原状脱硫石膏质量比、水泥、碱性激发剂生石灰粉、水胶比和减水剂对原状脱硫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配合比.分析消化时间、养护制度对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矿渣与原状脱硫石膏的最佳质量比为4∶6,水泥、生石灰、减水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8%,7%,0.7%,最佳水胶比为0.26,这些组分均在脱硫石膏与矿渣质量和的基础上按质量比外掺.该原状脱硫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体系的最佳消化时间为18 h,最佳蒸养时长为21 h,最佳蒸养温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脱硫石膏 碱性激发剂 水胶比 消化时间 蒸汽养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状脱硫石膏制备石膏基高强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雷东移 张毅 +1 位作者 李东旭 张菁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38-142,147,共6页
以未经处理的原状脱硫石膏制备石膏基高强胶凝材料,分析了原状脱硫石膏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颗粒形貌等理化特性。探讨了消化时间对石膏基高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消化时间为18h的制备工艺参数,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耐... 以未经处理的原状脱硫石膏制备石膏基高强胶凝材料,分析了原状脱硫石膏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颗粒形貌等理化特性。探讨了消化时间对石膏基高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消化时间为18h的制备工艺参数,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收缩性能,结果表明:石膏基高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水性、抗冻性和收缩性。利用XRD、扫描电镜、压汞法等分析手段,分析了胶凝材料的反应机理、水化过程、水化产物、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消化时间 力学性能 收缩性 耐水性 抗冻性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粉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效果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丽萍 雷东移 +1 位作者 陈波 吴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6-151,共6页
目的降低原状工业硅粉颗粒的团聚现象和聚集效应,提高其分散性,改善掺硅粉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界面过渡区性能。方法采用表面化学修饰和机械分散两种改性方法,对硅粉进行表面改性。利用表面电位测试、紫外光谱分析、激光粒度分析、扫描... 目的降低原状工业硅粉颗粒的团聚现象和聚集效应,提高其分散性,改善掺硅粉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界面过渡区性能。方法采用表面化学修饰和机械分散两种改性方法,对硅粉进行表面改性。利用表面电位测试、紫外光谱分析、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测试等试验手段,评价了改性前后硅粉颗粒的表面电位和减水剂分子吸附量、颗粒粒度分布,以及硅粉颗粒和硬化硅粉-水泥净浆的微观形貌。采用棱柱体试件,研究了改性硅粉对水泥-硅粉净浆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磁力搅拌工艺对原状工业硅粉进行表面改性后,硅粉表面电位由-21 m V变为+3 m V,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提高了60%,硅粉中纳米级微细颗粒数量显著增加,大颗粒团聚现象明显降低,硅粉颗粒的分散性明显改善;改性硅粉使水泥-硅粉净浆的力学性能提高了11%~24%。结论采用氨基硅烷和磁力搅拌工艺对原状硅粉表面改性后,硅粉表面的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减水剂吸附量显著增大,颗粒团聚性降低,纳米级颗粒数量增多,在水泥中分散性改善,水泥-硅粉水化产物的界面过渡区性能改善,掺硅粉水泥浆体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粉 表面改性 分散性 氨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粉对防辐射砂浆水化性能和微观结构与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建兵 张树鹏 +3 位作者 伊海赫 费爱艳 雷东移 李东旭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21-2226,共6页
利用XRD,SEM,TG-DSC和压汞仪研究了铅粉对砂浆水化性能和微观结构与组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铅粉掺量较低时,粒度较小的铅粉在砂浆体系中起细集料填充效应,能够改善孔结构,增强砂浆的力学性能。如果铅粉掺量过多则会破坏水泥的水化过程... 利用XRD,SEM,TG-DSC和压汞仪研究了铅粉对砂浆水化性能和微观结构与组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铅粉掺量较低时,粒度较小的铅粉在砂浆体系中起细集料填充效应,能够改善孔结构,增强砂浆的力学性能。如果铅粉掺量过多则会破坏水泥的水化过程,并且会产生大量的Pb3(CO3)2(OH)2从而导致砂浆的表面结构被破坏,严重影响了砂浆的耐久性。由于铅本身对伽马射线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因此可以增强砂浆的防辐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辐射 铅粉 水化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保温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与耐久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丁聪 郭丽萍 +3 位作者 雷东移 徐燕慧 朱玉 邓忠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52-1658,共7页
本研究采用引气剂与PVA纤维制备出密度等级为A10、强度等级达C20的轻质保温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LIHDCC),并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掺量时LIHDCC的基本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单轴拉伸性能、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 本研究采用引气剂与PVA纤维制备出密度等级为A10、强度等级达C20的轻质保温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LIHDCC),并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掺量时LIHDCC的基本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单轴拉伸性能、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其孔结构。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量为1.5%和2.0%的LIHDCC的抗压强度均可以达到C20;导热系数分别为0.08 W/(m·K)和0.10 W/(m·K);极限拉伸应变分别为0.72%和0.85%;纤维在基体中的平均化学粘结力为6.92 J/m^2,摩擦应力和滑移硬化系数分别为1.25 MPa和0.42;LIHDCC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抗冻融能力;通过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对LIHDCC孔径大小与孔的分布进行分析,引气剂引入的气泡分布均匀,气泡平均直径在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保温 延性 导热系数 抗渗 抗冻融 孔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开裂行为多尺度模拟研究进展
10
作者 雷东移 武志盈 +6 位作者 贾昊瑄 于龙 王冰 汤金辉 李莹 李炎隆 刘加平 《硅酸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9,共17页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克服了普通混凝土延性差、裂缝控制能力弱的缺点,当前针对混凝土断裂力学的机理分析主要依据微、宏观试验数据进行,但该过程耗时耗力且无法直观展示开裂过程中纤维–基体间的应力传递及异相物质间的分子或原...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克服了普通混凝土延性差、裂缝控制能力弱的缺点,当前针对混凝土断裂力学的机理分析主要依据微、宏观试验数据进行,但该过程耗时耗力且无法直观展示开裂过程中纤维–基体间的应力传递及异相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交互作用,而计算机模拟技术凭借高效、可视化、低成本的优势为精准预测、深入分析试验结果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全面了解当前ECC拉伸开裂行为多尺度模拟的研究现状,将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有限元模拟)、近场动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按纳、介、宏观3类尺度、4类方法分类概述其对ECC拉伸开裂行为的模拟。纳观尺度方面,分子动力学从分子或原子层面出发,着重分析未改性及改性纤维对ECC变形过程中纤维–基体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机理。介观尺度方面,数值(有限元)模拟重点关注纤维、基体及其界面特性等宏、细观因素对ECC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宏观尺度方面:近场动力学模拟针对ECC多缝开裂特性研究较少,其主要基于非局部作用分析了普通及纤维增强混凝土在不同方向荷载下的开裂演化行为;人工神经网络对ECC的力学性能预测有一定研究,但该方法主要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实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预测相关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论述了4种模拟技术在ECC拉伸开裂行为中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 拉伸应变硬化 分子动力学 数值(有限元) 近场动力学 人工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多功能镍/锌/氮掺杂多孔碳@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防腐吸波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莹 刘佳鑫 +7 位作者 王思佳 董春 陈志纯 张鹏 雷东移 王文佳 耿国颖 王柯心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0-2056,共17页
优异的吸波材料不仅要满足高效的电磁波衰减特性,还要适应现代日益复杂的服役环境。本工作采用简单的沉淀和热解工艺将镍纳米颗粒(Ni NPs)均匀分散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片层上,制备得到磁电协同的镍/锌/氮掺杂多孔碳@还原氧化石墨烯(N... 优异的吸波材料不仅要满足高效的电磁波衰减特性,还要适应现代日益复杂的服役环境。本工作采用简单的沉淀和热解工艺将镍纳米颗粒(Ni NPs)均匀分散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片层上,制备得到磁电协同的镍/锌/氮掺杂多孔碳@还原氧化石墨烯(Ni/Zn/NC@r 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磁性纳米粒子与介电型r GO二维片层结构的协同优势,构建了完整的导电网络,优化了纳米复合材料的阻抗匹配与电磁衰减特性。同时,复合材料间多重界面提供的界面极化增强了入射波的多重反射和散射,有效提升了吸波性能。结果表明,Ni/Zn/NC@rGO–1:1纳米复合材料在匹配厚度1.67 mm时的最低反射损耗值(RL_(min))为–63.70 dB,而当匹配厚度为1.63 mm时,最大有效吸收带宽(RL<–10 d B)达到5.36 GHz。此外,复合材料的片层结构有效延长了腐蚀介质的扩散路径,掺杂Ni/Zn/NC@r GO纳米复合材料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I_(corr)达到1.437×10^(–11)A/cm^(2),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涂层样品,这项工作为制备高效防腐电磁吸波多功能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吸波 石墨烯 金属有机框架 磁电协同 防腐
原文传递
电磁防护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莹 王思佳 +5 位作者 董春 杨冬蕾 张鹏 雷东移 王瑾 路宇豪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31-3649,共19页
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威胁军事安全、人类健康和信息安全,开发具备电磁防护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建筑体系抵抗雷达监测和对抗电磁污染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以水泥作为基体材料,分别从电磁波吸收和电磁波屏蔽2个方面总结提高水泥基复合... 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威胁军事安全、人类健康和信息安全,开发具备电磁防护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建筑体系抵抗雷达监测和对抗电磁污染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以水泥作为基体材料,分别从电磁波吸收和电磁波屏蔽2个方面总结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电磁防护能力的措施及效果。简要介绍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机理,着重阐述填充型和结构型(包括超结构)2大类电磁波吸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屏蔽机理,详细综述碳基、金属、复合3种填充型电磁波屏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电磁防护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 电磁波屏蔽 水泥基复合材料 超结构
原文传递
水泥基材料多尺度抗裂增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东移 李明昂 +8 位作者 张鹏 尹斌斌 李莹 宋淋萍 张吉庆 张秀才 卢桂霞 钱凯 刘加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76-2889,共14页
水泥基材料为多相多尺度结构,各组分均不同程度影响整体韧性,将相关组分按宏观、介观、纳观3个尺度分类概述其对水泥基材料的抗裂增韧机理。宏观尺度如胶凝组分、集料、外加剂、纤维、水胶比、养护制度等,分析其物化效应对水泥基材料抗... 水泥基材料为多相多尺度结构,各组分均不同程度影响整体韧性,将相关组分按宏观、介观、纳观3个尺度分类概述其对水泥基材料的抗裂增韧机理。宏观尺度如胶凝组分、集料、外加剂、纤维、水胶比、养护制度等,分析其物化效应对水泥基材料抗裂增韧特性的影响机理;介观尺度如微珠、晶须、渗透结晶材料等微米级增强材料,阐述其火山灰、填充、桥接、键合、渗透结晶等增强效应;纳观尺度如纳米SiO_(2)、纳米CaCO_(3)、石墨烯、碳纳米管及微生物、纳米聚合物等纳米级增强材料,介绍其对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生长方式及硬化浆体孔结构的增强及优化机理;并阐述‘碳纤维+碳纳米管’、‘纤维+晶须+石墨烯’等跨尺度组分的共轭增韧效应。最后,讨论不同尺度增韧组分当前应用、研究中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抗裂增韧 多尺度 宏观 介观 纳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