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性输血无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讨论
1
作者 李晗郡 张鹏 +5 位作者 钟晓龙 方华 向晓欢 杨菁菁 曾飞艳 雒红玉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寻找免疫性输血无效的原因并讨论对策,探讨进行ABO、RhD及其他抗原CcEe同型配血相合后输血是否能提高输血有效率。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2021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输血且输血无效的4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 目的寻找免疫性输血无效的原因并讨论对策,探讨进行ABO、RhD及其他抗原CcEe同型配血相合后输血是否能提高输血有效率。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2021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输血且输血无效的4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组(25例;ABO、RhD同型配血相合后输注)和B组(18例;ABO、RhD及其他抗原CcEe同型配血相合后输注)。所有患者均输注2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采用不同输血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比例(Ret%)、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Ret%、TBil、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Re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Hb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t%:(19.59±5.45)%比(11.06±3.36)%;TBil(μmol/L):16.42±4.67比10.12±3.26;Hb(g/L):55.92±10.54比64.67±7.22;均P<0.05〕。B组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比0%,P<0.05)。结论免疫性输血无效时进行Rh系统的其他抗原鉴定和同型输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输血有效率。输血科在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同时,加强针对疑难合血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保障输血依赖性患者的安全,有效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输血无效 Rh其他抗原 有效输血 信息系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方华 张鹏 +2 位作者 曾飞艳 雒红玉 向晓欢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764-765,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患者255例,对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进行监测,对1h、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进行计算,对于判断为...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患者255例,对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进行监测,对1h、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进行计算,对于判断为PTR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行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255例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PTR者共82例(32.2%)。82例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者62例(75.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2,P<0.05);62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3例成功配合,28例输注有效,另外29例患者因配合未成功采用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后及随机输注1h、24h后CC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使血小板输注效果显著提高,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PTR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性输注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建设对输血质量安全的优化与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曾飞艳 张鹏 +2 位作者 杨菁菁 李晗郡 雒红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15-816,共2页
目的探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建设前后对输血科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方法比较本院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前后,输血环节质量以及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使用信息化管理后输血不合格率低于使用信息化管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 目的探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建设前后对输血科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方法比较本院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前后,输血环节质量以及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使用信息化管理后输血不合格率低于使用信息化管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大大的优化了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科 信息化管理 输血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华 杨菁菁 +2 位作者 曾飞燕 向晓欢 雒红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7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1月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 29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 1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普通输血护理,研究组在普通输血护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1月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 29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 1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普通输血护理,研究组在普通输血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血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84.1%,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5.9%;研究组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97.6%,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输血标准化管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安家沟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建国 白艳萍 +1 位作者 张进禧 雒红玉 《甘肃科技》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植被适宜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实现流域尺度土壤水分模拟对于亟待生态恢复的黄土高原地区尤为重要。基于DEM计算了安家沟小流域地形湿度指数,同时引入坡向、坡度等环境变量与土壤水分实测数据,构建了土壤水分空...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植被适宜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实现流域尺度土壤水分模拟对于亟待生态恢复的黄土高原地区尤为重要。基于DEM计算了安家沟小流域地形湿度指数,同时引入坡向、坡度等环境变量与土壤水分实测数据,构建了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模拟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模型检验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回归效果显著,能够模拟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流域 土壤水分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胃癌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鹏 李晗郡 +5 位作者 马永能 杨菁菁 方华 曾飞艳 雒红玉 向晓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4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及血栓弹力图(TEG)在胃癌患者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胃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采用不规则抗体指导输血者纳入对照组(n=59),将TEG检测指导输...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及血栓弹力图(TEG)在胃癌患者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胃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采用不规则抗体指导输血者纳入对照组(n=59),将TEG检测指导输血者纳入观察组(n=67)。比较两组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情况,并比较两组输血不良事件情况、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不规则抗体检查发现,59例共检出10例抗筛阳性(16.95%),主要包括Diego、MNSs、Rh、Lewis、Duffy;67例患者经TEG检查发现凝血反应时间(R值)提示缺乏凝血因子1例,凝固时间(K值)提示纤维蛋白原高凝亢进5例,最大振幅(MA值)提示缺乏凝血因子5例,凝血综合指数(CI)提示血液低凝2例。术后,观察组WBC、PT、APTT、TT、D-D水平(11.05±1.19)×10^(9)/L、(10.54±1.33) s、(28.64±2.54) s、(15.26±1.45) s、(712.36±73.69) ng/mL,均低于对照组[(15.04±1.61)×10^(9)/L、(13.29±1.41) s、(34.26±3.17) s、(18.59±2.41) s、(764.21±77.41) ng/mL],血红蛋白、RBC、FIB分别为(95.41±10.33)g/L、(3.32±0.05)×10^(12)/L、(5.12±0.52)g/L,均高于对照组[(73.64±8.19)g/L、(3.12±0.04)×10^(12)/L、(4.29±0.4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溶血1例,未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栓出血;对照组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3例,血栓出血2例,溶血2例。两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9%vs.10.17%,P<0.05)。手术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TEG在胃癌患者输血中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但后者更能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血栓弹力图检测 胃肿瘤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血液科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 李晗郡 +5 位作者 李婧 杨菁菁 方华 曾飞艳 雒红玉 向晓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293-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实施恒河猴(Rhesus monkey,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105例需输血治疗患者的血液样本和21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将输血患者行交叉配血实验,常规按ABO和RhD配血纳入对照组,加... 目的:探讨实施恒河猴(Rhesus monkey,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105例需输血治疗患者的血液样本和21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将输血患者行交叉配血实验,常规按ABO和RhD配血纳入对照组,加行Rh血型系统C、E、c、e配血则纳入实验组,观察Rh抗原分布、Rh血型表型分布、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情况.结果:105例血液样本中RhD阳性91例,占86.67%,RhD阴性14例,占13.33%,其中RhD阳性患者中以C、e抗原占比最高,RhD阴性患者中则以c、e占比较高;在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中以CCDee、CcDEe占比最高,分别为27.62%、20.95%;ccdEe最少,占0.95%;行交叉配血实验发现实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规则抗体阳性类型中以抗-E占比最高,抗-C,抗-Ce、抗-Ec占比较少.结论:血液科实施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可明显减少产生免疫抗体的风险,降低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完善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相容性输血 Rh血型表型 不规则抗体 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危象并输血困难1例
8
作者 杨菁菁 张鹏 雒红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溶血危象患者多表现为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的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疾病的发生、发展非常急骤,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合并多器官损伤,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本文报道1例发生溶血危象并输血困难的患者,通过稀释法鉴定不规则抗体... 溶血危象患者多表现为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的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疾病的发生、发展非常急骤,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合并多器官损伤,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本文报道1例发生溶血危象并输血困难的患者,通过稀释法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选择ABO和Rh分型一致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患者,女,36岁,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无喷嚏流涕、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痛及腰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危象 输血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对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雒红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7年第3期294-294,共1页
探究严重创伤患者在大量输液后的机体凝血功能情况。方法 将我院42例严重创伤后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在术前、术后1天、3天的凝血指标APTT、FIB、TT、PT及血细胞计数指标PLT、HGB、HCT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天APT... 探究严重创伤患者在大量输液后的机体凝血功能情况。方法 将我院42例严重创伤后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在术前、术后1天、3天的凝血指标APTT、FIB、TT、PT及血细胞计数指标PLT、HGB、HCT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天APT、TT、PT较手术前有明显的升高,术后3天有所下降(P<0.05)。FIB比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天有所回升(P<0.05)。(术后1天及3天的PLT明显低于手术前,但术后第3天比术后1天的有所上升(P<0.05)。而术后1天的HGB、HCT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天有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可能会导致其机体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