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合成1,6-己二醇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雒廷亮 尚开龙 +3 位作者 孔海平 徐丽 刘国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以Na2CO3为沉淀剂,将其与一定浓度的硝酸盐混合,利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了铜锌铝配比、陈化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获得了该催化剂制备的主要参数:Cu负载量为... 以Na2CO3为沉淀剂,将其与一定浓度的硝酸盐混合,利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了铜锌铝配比、陈化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获得了该催化剂制备的主要参数:Cu负载量为40%、锌铝比2.7∶1、陈化时间2 h、焙烧温度450℃,在此条件下,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6-己二醇的酯的转化率和醇的收率分别为98.46%,7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1 6-己二醇 己二酸二甲脂 转化率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电氧化制苯甲醛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雒廷亮 李玉 +2 位作者 许庆利 李竹霞 刘国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7-10,共4页
通过对间接电氧化制苯甲醛过程中电解温度、酸浓度原料摩尔浓度以及氧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电解条件为:硫酸浓度8.0mol·L-1,温度323K;甲苯氧化条件为:硫酸浓度8.0mol·L-1,温度333K.不仅使间接电氧化工艺... 通过对间接电氧化制苯甲醛过程中电解温度、酸浓度原料摩尔浓度以及氧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电解条件为:硫酸浓度8.0mol·L-1,温度323K;甲苯氧化条件为:硫酸浓度8.0mol·L-1,温度333K.不仅使间接电氧化工艺中的电解与氧化两个阶段保持了酸浓度的一致,而且使电解过程的电流效率增加了13.22%左右,甲苯氧化反应的苯甲醛产率增加了6.6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氧化 苯甲醛 工艺条件 摩尔浓度 氧温度 甲苯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雒廷亮 张景伟 +2 位作者 曹文豪 罗娜 刘国际 《河南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对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与传统溶剂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熊果酸提取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是一种... 对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与传统溶剂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熊果酸提取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熊果酸 超临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被引量:5
4
作者 雒廷亮 任保增 刘国际 《化工高等教育》 2004年第1期117-118,122,共3页
我院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必须根据实习的目的以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抓好与此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 实习教学 教学质量 实习基地 实习教材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R 法测定固体催化剂微孔内有效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雒廷亮 刘国际 +1 位作者 李玉 李青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20-24,共5页
论述了SPSR法测定固体催化剂有效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及方法,并通过对比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PSR法测定固体催化剂有效扩散系数的模型是可行的,而且该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等特点。
关键词 SPSR 催化剂 扩散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雒廷亮 许庆利 +2 位作者 刘国际 赵军 曹文豪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3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对解决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概述了目前生物质能的主要转换方式。化学转变中的液化、气化和热解技术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液化、热解可以直接得到一些...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对解决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概述了目前生物质能的主要转换方式。化学转变中的液化、气化和热解技术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液化、热解可以直接得到一些化工产品;通过气化可以得到合成气,可以用来合成氨或者甲醇。总之,通过这些转变不但可以得到一些化工产品,而且可以缓解化石能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热解 气化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改性E-51环氧树脂水性体系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雒廷亮 孟校威 +2 位作者 徐丽 李新宝 刘国际 《河南化工》 CAS 2006年第4期20-22,共3页
利用化学改性法将亲水性基团引入E-51环氧树脂链上,经冰乙酸成盐并加水制备改性树脂水性体系。研究了各反应物用量对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用红外光谱对改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水性... 利用化学改性法将亲水性基团引入E-51环氧树脂链上,经冰乙酸成盐并加水制备改性树脂水性体系。研究了各反应物用量对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用红外光谱对改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水性体系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改性E-51环氧树脂成盐后可与水以不同的配比形成水溶液或水乳液,且体系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水性体系粒度分布与文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化学改性 水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生产中废渣回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雒廷亮 赵军 许庆利 《河南化工》 CAS 2004年第3期10-12,共3页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利用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回收其中的有效成分或制成有用的化工产品,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三聚氰胺 生产 固体废渣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十五烷基酚正丁醇溶液密度、黏度测定及关联
9
作者 雒廷亮 王钰 +2 位作者 杨丽萍 宋文建 刘国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283.15K^313.15K条件下,间十五烷基酚的正丁醇溶液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结果表明,在测定范围内,密度与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间十五烷基酚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计算了间十五烷...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283.15K^313.15K条件下,间十五烷基酚的正丁醇溶液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结果表明,在测定范围内,密度与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间十五烷基酚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计算了间十五烷基酚正丁醇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用VTF方程对数据关联,分别拟合得到两个关联方程,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32%,标准偏差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十五烷基酚 正丁醇 密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制备工艺的放大研究
10
作者 雒廷亮 程平 +1 位作者 鲁丰乐 孔海平 《河南化工》 CAS 2006年第12期14-16,共3页
采用经典酸化—乙醚萃取法制备Keggin结构的磷钨杂多酸,在前期优化实验基础上,制备规模放大20倍进行工艺研究,以考察放大效应。实验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钨酸钠250 g,磷酸氢二钠40 g,加酸量为160mL,在85℃的温度下反应2.5 h,磷钨... 采用经典酸化—乙醚萃取法制备Keggin结构的磷钨杂多酸,在前期优化实验基础上,制备规模放大20倍进行工艺研究,以考察放大效应。实验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钨酸钠250 g,磷酸氢二钠40 g,加酸量为160mL,在85℃的温度下反应2.5 h,磷钨酸的收率达到89.3%。并运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SC)和Hamm ett指示剂法对最佳工艺制得的磷钨杂多酸进行了结构表征和酸性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是Keggin结构且具有很强的酸性;以混合二元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酯化率为衡量标准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其对酯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放大后无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杂多酸 KEGGIN结构 催化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秸杆)气合成燃料甲醇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雒廷亮 许庆利 +2 位作者 赵军 孟校威 刘国际 《节能与环保》 2004年第9期12-13,共2页
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对解决能源、生态环境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介绍主要利用生物质气做合成燃料甲醇的可行性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合成燃料 甲醇 生物质能 研究 秸秆 组成部分 可再生能源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国际 张勇 +2 位作者 刘伟 雒廷亮 徐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4,共5页
腰果酚是腰果壳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独特长链烷烃的天然生物质酚。腰果酚及其加氢产物3-十五烷基酚在高档工业用材料方面的开发使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广泛用于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偶氮苯树脂的改性,且在表面活性剂... 腰果酚是腰果壳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独特长链烷烃的天然生物质酚。腰果酚及其加氢产物3-十五烷基酚在高档工业用材料方面的开发使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广泛用于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偶氮苯树脂的改性,且在表面活性剂和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分子自组装技术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介绍了腰果酚的结构、化学性能及其提取方法,综述了腰果酚及3-十五烷基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腰果酚在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壳油 腰果酚 3-十五烷基酚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三七总皂苷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雪 冯光炷 +2 位作者 雒廷亮 刘国际 李和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42,共5页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工艺条件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粉碎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8 MPa,CO2流量23 kg/h,夹带剂300 mL,萃取时间3.0 h,提取率7.97%;轧胚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5 MPa,CO2流量20 kg/h,夹带剂350 mL,萃取时间2.5 h,提取率9.98%。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2)2007年10月10日出具的第ZDT 2007106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三七 三七总皂苷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Ⅰ)——分解机理判别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红坤 任保增 +2 位作者 雒廷亮 王鸿显 刘国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利用TG-DTG和DSC对低浓度双氧水制备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为吸热反应,热效应为18 32kJ·mol-1;其热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407 15K~423 95K样品的DTG曲线为直... 利用TG-DTG和DSC对低浓度双氧水制备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为吸热反应,热效应为18 32kJ·mol-1;其热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407 15K~423 95K样品的DTG曲线为直线,为分解的第一阶段,分解过程受相界面控制;423 95K~449 85K为样品分解的第二阶段,为特征分解阶段。利用主曲线法对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分解的特征分解阶段进行了模型判别,其分解属于Am机理,即分解过程为核形成核增长控制,分解过程可用Avrami-Erofe ev方程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 热分解动力学 研究 分解机理 判别 洗涤剂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腐殖酸动态吸附废水中镉离子及其洗脱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侯翠红 +3 位作者 徐丽 雒廷亮 张保林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8-1356,共9页
在静态法研究纳米腐殖酸吸附模拟含镉废水基础上搭建考察模拟含镉废水中镉离子在吸附剂上动态吸附及洗脱特性的吸附柱实验装置,考察镉离子溶液浓度、吸附(脱附)温度、共存离子和进料流速对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运用Thomas模型... 在静态法研究纳米腐殖酸吸附模拟含镉废水基础上搭建考察模拟含镉废水中镉离子在吸附剂上动态吸附及洗脱特性的吸附柱实验装置,考察镉离子溶液浓度、吸附(脱附)温度、共存离子和进料流速对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运用Thomas模型研究了纳米腐殖酸柱吸附过程动力学机理,测定了再生后纳米腐殖酸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初始镉离子浓度150 mg·L^(-1)和流速10 ml·min^(-1)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26.3mg·g^(-1)和405.5 mg·g^(-1);Thomas模型所得饱和吸附量qem分别为364.1、436.1和441.9 mg·g^(-1);洗脱峰镉离子浓度分别为3.3、12.0和22.0 g·L^(-1);共存离子SO_4^(2-)浓度增加,纳米腐殖酸对镉离子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降低;吸附和脱附均可常温工况进行。经30次吸附和再生后,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无明显降低。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对纳米腐殖酸吸附再生前、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腐殖酸物化性能稳定,形貌基本无变化,尺度发生一定程度减小,表面及内部的氨基、羟基等对吸附镉离子均发挥有效作用,该材料可满足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腐殖酸 动力学机理 穿透吸附量 饱和吸附量 动态吸附 脱附 吸附剂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腐殖酸基离子交换复合树脂动态吸附-脱附冶金镍镉废水 被引量:10
16
作者 侯翠红 +4 位作者 徐丽 刘伟 雒廷亮 张保林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9-357,共9页
系统研究了纳米腐殖酸基离子交换复合树脂在多离子共存体系中对Ni^(2+)/Cd^(2+)的选择吸附性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多柱串联、饱和吸附、洗脱液套用方法完成了对Ni^(2+)、Cd^(2+)冶金废水资源化治理研究,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 系统研究了纳米腐殖酸基离子交换复合树脂在多离子共存体系中对Ni^(2+)/Cd^(2+)的选择吸附性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多柱串联、饱和吸附、洗脱液套用方法完成了对Ni^(2+)、Cd^(2+)冶金废水资源化治理研究,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N2吸附-脱附分析仪(BET)等物理手段对复合树脂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耐热性、元素组分变化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腐殖酸基复合树脂对Ni^(2+)、Cd^(2+)离子具有吸附速度快[0.55~1.50 mg·(g·min)-1]、交换容量高(Ca^(2+)、Mg^(2+)共存体系中对Ni^(2+)、Cd^(2+)吸附容量分别为139 mg·g^(-1)和148 mg·g-1)、选择性能好等优点,回收溶液中镍和镉离子浓度和纯度高(分别为45.15 g·L^(-1)和39.17g·L^(-1),且CNi(Ⅱ)/Ctotal=0.989,CCd(Ⅱ)/Ctotal=0.994);吸附-洗脱200次后,其物理、化学结构性能稳定;断面形貌变化不明显,交换容量基本不变,可重复使用;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及孔容分别为1189.85 m2·g^(-1)、30.2 nm和0.96 cm3·g^(-1),热稳定性能好;氮含量从16%降至12%、氧含量由26.49%升至29.96%,交换容量由5.38mmol·g-1升至6.06 m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腐殖酸基离子交换复合树脂 镍/镉废水 选择性吸附 多柱串联 饱和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4PMo_(11)VO_(40)催化氧化2-甲基萘制备甲萘醌 被引量:9
17
作者 靳会杰 韩志慧 +3 位作者 廉红蕾 雒廷亮 江振西 刘国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7,101,共4页
以磷钼钒杂多酸H4PMo11V1O40为催化剂、乙酸为溶剂,用双氧水氧化2-甲基萘制备2-甲基萘醌.实验表明:H4PMo11V1O40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乙酸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收率的影... 以磷钼钒杂多酸H4PMo11V1O40为催化剂、乙酸为溶剂,用双氧水氧化2-甲基萘制备2-甲基萘醌.实验表明:H4PMo11V1O40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乙酸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收率的影响,获得较佳的合成条件:杂多酸∶2-MN(质量比)=7%,乙酸∶2-MN(质量比)=10.5∶1,双氧水∶2-甲基萘(摩尔比)=4.2∶1,较适宜的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为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H4PMo11VO40 过氧化氢 2-甲基萘 2-甲基萘醌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染提取薯蓣皂素的热分解处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俊英 韩志慧 +2 位作者 刘国际 卢朝国 雒廷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824-3830,共7页
【目的】解决当前薯蓣皂素生产中废水量大,酸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现状。【方法】利用饱和蒸汽作为压力介质,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处理盾叶薯蓣根茎块,将薯蓣皂素与淀粉、纤维素剥离开,处理过的物料干燥后不需进行酸水解... 【目的】解决当前薯蓣皂素生产中废水量大,酸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现状。【方法】利用饱和蒸汽作为压力介质,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处理盾叶薯蓣根茎块,将薯蓣皂素与淀粉、纤维素剥离开,处理过的物料干燥后不需进行酸水解即可直接提取皂素。【结果】分析了影响热分解的各种因素,并予以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为:饱和蒸汽压力1.4MPa,保压时间30min,加料量3.5kg,在此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为1.745%。在热分解前加入二氧化碳介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改善物料颜色,但物料呈酸性,保压时间需要适当延长。【结论】热分解工艺无需酸、碱处理,不需对残渣进行清洗,基本无废水产生,可从根本上解决皂素生产中的污水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盾叶薯蓣 薯蓣皂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法酶提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国际 罗娜 +2 位作者 陈俊英 曹文豪 雒廷亮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8-50,共3页
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酶解条件,同时比较研究了复合酶法、纤维素酶法、淀粉酶法、糖化酶法的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产品纯度最高;复合酶法产品收率最高,在酶解条件方面具有时间短、温度低等特点.最后确定复合酶法... 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酶解条件,同时比较研究了复合酶法、纤维素酶法、淀粉酶法、糖化酶法的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产品纯度最高;复合酶法产品收率最高,在酶解条件方面具有时间短、温度低等特点.最后确定复合酶法为最佳方法,提取薯蓣皂甘元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为16 h,酶解温度35℃,酶解PH值5.0,每克黄姜用酶量为0.0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提取 复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山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4
20
作者 韩志慧 曹文豪 +2 位作者 李新宝 雒廷亮 刘国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2,178,共4页
用水蒸汽蒸馏法收集山茱萸挥发性成分,其浓缩的乙酸乙酯溶液用GC-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共分离得到52个峰,鉴定了其中的45种,占总峰面积的93.16%。主要挥发性成分及面积归一化法含量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5.12%)、邻... 用水蒸汽蒸馏法收集山茱萸挥发性成分,其浓缩的乙酸乙酯溶液用GC-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共分离得到52个峰,鉴定了其中的45种,占总峰面积的93.16%。主要挥发性成分及面积归一化法含量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5.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85%)、乙酸(5.45%)、糠醛(4.64%)、1-二十二碳烯(3.07%)、E-5-二十碳烯(3.02%)、2.4-二苯基-4-甲基-2(E)-戊烯(2.5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48%)、环二十四烷(2.18%)、1-十八碳烯(2.15%)、反-氧化芳樟醇(1.9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挥发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