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兼与唐德华等同志商榷
1
作者
陶秉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75-79,共5页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是一项比较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诉讼制度。它不仅涉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且还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各国规定不完全一样,我国《民事讼诉法(试行)》也只作了原则规定。本文仅就撤诉的适用范围、撤诉的实质内容以...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是一项比较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诉讼制度。它不仅涉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且还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各国规定不完全一样,我国《民事讼诉法(试行)》也只作了原则规定。本文仅就撤诉的适用范围、撤诉的实质内容以及撤诉的主要法律后果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当事人
诉讼权利
诉讼制度
适用范围
撤诉制度
问题提出
实体权利
法律后果
实质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陶秉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57-61,共5页
民事诉讼中第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起上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其实质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行使审判监督的程序。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第二审程序
人民法院
法律效力
审判监督
当事人
共同诉讼人
裁判
裁定
上诉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探讨
3
作者
陶秉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46-51,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对民事诉讼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对民事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中都普遍承认处分原则。但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所以处分原则的内容也有本质的差别。即使性质相同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处分原则
民事权利
诉讼权利
基本原则
诉讼过程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当事人
资产阶级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被引量:
2
4
作者
陶秉权
《政法论坛》
1986年第5期32-36,共5页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这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是人们依法进行一定活动以解决一定法律事实所形成的...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这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是人们依法进行一定活动以解决一定法律事实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只要有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存在,又有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的发生,就必然产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换句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诉讼法律事实
民事诉讼权利
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
实体法
诉讼义务
诉讼行为
法律规范
原文传递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
被引量:
1
5
作者
陶秉权
《法学研究》
1983年第4期11-14,共4页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反诉制度都有相应的一些规定。但由于法的阶级本质不同,或者由于国情的不一样,规定的具体内容也各异。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反诉制度所作的规定有:第四十六条、第...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反诉制度都有相应的一些规定。但由于法的阶级本质不同,或者由于国情的不一样,规定的具体内容也各异。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反诉制度所作的规定有: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等。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所以在理论认识上有些分歧,审判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从目前有关材料看,主要问题有:什么是反诉(包括反诉的条件)?案件进入第二审后能否提起反诉?对反诉能否再提起反诉?等等。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诉制度
民事诉讼
第二审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
第一审人民法院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兼与唐德华等同志商榷
1
作者
陶秉权
出处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75-79,共5页
文摘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是一项比较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诉讼制度。它不仅涉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且还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各国规定不完全一样,我国《民事讼诉法(试行)》也只作了原则规定。本文仅就撤诉的适用范围、撤诉的实质内容以及撤诉的主要法律后果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当事人
诉讼权利
诉讼制度
适用范围
撤诉制度
问题提出
实体权利
法律后果
实质内容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陶秉权
出处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57-61,共5页
文摘
民事诉讼中第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起上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其实质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行使审判监督的程序。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第二审程序
人民法院
法律效力
审判监督
当事人
共同诉讼人
裁判
裁定
上诉人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探讨
3
作者
陶秉权
出处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46-51,共6页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对民事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中都普遍承认处分原则。但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所以处分原则的内容也有本质的差别。即使性质相同的国家。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处分原则
民事权利
诉讼权利
基本原则
诉讼过程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当事人
资产阶级
检察机关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被引量:
2
4
作者
陶秉权
出处
《政法论坛》
1986年第5期32-36,共5页
文摘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这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是人们依法进行一定活动以解决一定法律事实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只要有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存在,又有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的发生,就必然产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换句话说。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诉讼法律事实
民事诉讼权利
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
实体法
诉讼义务
诉讼行为
法律规范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
被引量:
1
5
作者
陶秉权
出处
《法学研究》
1983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摘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反诉制度都有相应的一些规定。但由于法的阶级本质不同,或者由于国情的不一样,规定的具体内容也各异。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反诉制度所作的规定有: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等。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所以在理论认识上有些分歧,审判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从目前有关材料看,主要问题有:什么是反诉(包括反诉的条件)?案件进入第二审后能否提起反诉?对反诉能否再提起反诉?等等。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
反诉制度
民事诉讼
第二审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
第一审人民法院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兼与唐德华等同志商榷
陶秉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陶秉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探讨
陶秉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陶秉权
《政法论坛》
1986
2
原文传递
5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
陶秉权
《法学研究》
198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