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序界面的转换性质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三级层序统层 被引量:4
1
作者 陶宗普 邓宏文 +4 位作者 苏宗富 王洪亮 徐中祥 郭广立 徐相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11-14,5,共5页
根据地层过程/响应动力学,按照旋回转换性质和沉积连续性综合分析和归纳了层序界面的类型,进而将2种性质、不同类别的界面进行了复合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是在济阳坳陷三级层序地层统层过程中认识到的,并应用到了该次统层工作中。实践证... 根据地层过程/响应动力学,按照旋回转换性质和沉积连续性综合分析和归纳了层序界面的类型,进而将2种性质、不同类别的界面进行了复合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是在济阳坳陷三级层序地层统层过程中认识到的,并应用到了该次统层工作中。实践证明这种分类适用于三级层序地层统层,统层结果与所选济阳坳陷各井的分层数据符合较好、分层的旋回性质全区基本一致,并得到定年资料的标定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层序地层 转换面 界面 地层动力学 沉积连续性 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格架中含油气系统及其分类探讨——以查干凹陷下白垩统K_1b K_1s(!)含油气系统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宗普 陈春强 徐中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4期18-21,5,共5页
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甚至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叠合、相互传承、相互补充的。把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整合起来,在层序地层格架中进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称为含油气... 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甚至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叠合、相互传承、相互补充的。把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整合起来,在层序地层格架中进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称为含油气层序系统分析方法(或技术)(Petroleum SequenceSystem Analysis Method/Technique),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称为含油气层序格架,划分的含油气系统称为含油气层序系统。对含油气层序系统的确定和划分进行了探讨,分别按成因演化史、空间分布样式及层序级别等对含油气层序系统进行分类,进而进行复合划分,从而指出了层序地层格架中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思路,并以查干凹陷下白垩统K1b-K1s(!)含油气层序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格架 含油气系统 石油地质研究方法 查干凹陷 白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录井参数的规范化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宗普 邓文辉 邓伟平 《录井技术》 2000年第3期27-32,共6页
该文归纳、总结了综合录井参数在工程上、特别是在工程异常监测上的综合应用,提出了对各异常情况相关参数定量化的意见,并对实现其微机化处理提供了参考性思路。
关键词 综合录井参数 工程异常监测 微机化 规范化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残留物:确定隐蔽圈闭时需要强调和重视的一个概念
4
作者 陶宗普 唐东 +2 位作者 江春明 苏宗富 王胜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6-28,共3页
沉积残留物是指原始沉积体系的沉积物在沉积后受到侵蚀,普遍意义上指沉积的准同时受到侵蚀而保留下来的那部分残留物。沉积残留物可形成于沉积物未固结时,因而会与高级别的层序边界和水进不整合,与低级别的层序边界不整合伴生。强调沉... 沉积残留物是指原始沉积体系的沉积物在沉积后受到侵蚀,普遍意义上指沉积的准同时受到侵蚀而保留下来的那部分残留物。沉积残留物可形成于沉积物未固结时,因而会与高级别的层序边界和水进不整合,与低级别的层序边界不整合伴生。强调沉积残留物是准确确定原始沉积,避免误解沉积分布,有效地指导隐蔽圈闭的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残留物 隐蔽圈闭 可容纳空间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形丘构造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及油气藏预测
5
作者 陶宗普 侯泽生 +1 位作者 谭万金 周苏平 《青海石油》 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
通过对船形丘构造的地层沉积、生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构造发育史等石油地质特征的讨论,揭示了它们在形成油气藏中的作用,并应用地震反射资料所包含的气显示信息,提出船形丘构造具备形成规模生物气藏的结论。
关键词 油气藏预测 船形 石油地质特征 地震反射资料 生储盖组合 构造发育史 地层沉积 圈闭条件 显示信息 生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地层特征对比 被引量:22
6
作者 苏宗富 邓宏文 +4 位作者 陶宗普 林会喜 齐陆宁 周传迅 曲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9-102,共14页
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ESR测年法)、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地层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断陷盆地区域等时界面的识别、界面级次和界面性质的分析与对比,以三级层序为基本组构单元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系统。通过... 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ESR测年法)、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地层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断陷盆地区域等时界面的识别、界面级次和界面性质的分析与对比,以三级层序为基本组构单元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系统。通过分析济阳坳陷4大次级凹陷古近系各二级层序和隐蔽油气藏最为发育的重点三级层序的可对比性,认为二级层序完全受构造幕的直接控制,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4个次级凹陷的重点三级层序的旋回性质具有一致性,标志性沉积物出现于相同或类似的旋回位置。然而,T2(沙一段底)、T4 (沙三段上亚段底)和T6(沙三段中亚段底)三级层序界面的性质在不同凹陷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层序成因动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旋回性质的相似性和界面性质的差异性分别表明了:同一层序地层格架中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类型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以及渤海湾盆地构造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对层序界面性质具有主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层序地层格架 三级层序 地层特征对比 古近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桂林 陶宗普 +3 位作者 陈春强 雷勋毅 杨红梅 贾烈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发井深、虚反射效应、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等激发条件对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 响。利用周口盆地黄淮冲积平原、宜阳凹陷黄土塬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 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提出了在复杂...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发井深、虚反射效应、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等激发条件对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 响。利用周口盆地黄淮冲积平原、宜阳凹陷黄土塬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 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提出了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佳激发因素,以获得最好的单炮记录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条件分析 震源激发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陆上 复杂地表条件 激发因素 塔里木盆地 激发井深 反射效应 激发条件 耦合关系 炸药类型 冲积平原 周口盆地 施工方法 沙漠区 黄土塬 岩性 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钟俊义 郑浚茂 +2 位作者 王振付 陶宗普 李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决定了三角洲发育的广泛性和类型的多样性。通过对侯庄、杨楼辫状河和张厂、古城曲流河三角洲的成因及沉积相研究认为,辫状河沉积体的储集性能优于曲流河三角洲。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辫状河三角洲油层主...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决定了三角洲发育的广泛性和类型的多样性。通过对侯庄、杨楼辫状河和张厂、古城曲流河三角洲的成因及沉积相研究认为,辫状河沉积体的储集性能优于曲流河三角洲。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辫状河三角洲油层主要分布于河口坝微相中,其次为远砂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则以油、水同层和水层居多,而曲流河三角洲砂体虽然成层性好,孔隙度较发育,但砂体厚度远小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在曲流河三角洲上的油气藏产量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断陷盆地 缓坡带 泌阳凹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棚油田扇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春强 张亚中 +2 位作者 吴丽艳 江春明 陶宗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扇三角洲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该油田的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个亚相及6个微... 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扇三角洲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该油田的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个亚相及6个微相,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物性特征以及展布规律,总结了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中远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扇三角洲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棚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期次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国鹏 胡锌波 +2 位作者 张延章 赵琳 陶宗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2-77,共6页
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属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熟度均较低,岩性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特征。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裂缝中常有部分次生方解石充填,该类破裂成组出现.裂缝性质... 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属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熟度均较低,岩性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特征。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裂缝中常有部分次生方解石充填,该类破裂成组出现.裂缝性质包括张性破裂和剪切破裂,裂缝成因类型是与区域拉张应力有关的区域性裂缝.与局部构造变形作用无关。通过对裂缝充填物——次生方解石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对储层岩石进行声发射实验,确定了储层岩石的破裂期次,研究得到安棚油田储层的天然破裂期次有4期,第二期是主要的破裂期。分析了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两个方面因素:一为区域构造应力场强度;二为储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厚度。并建立了储层厚度与裂缝间距的相关方程,该关系式可应用于裂缝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棚油田 特低渗储层 裂缝成因 稳定同位索 声发射 破裂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北东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泽典 田世澄 +2 位作者 李永根 陶宗普 张永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18-20,5,共4页
根据欠压实带和孔隙流体压力特征,孤北东地区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孤北洼陷主要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通过单井成藏演化史图确定了各层的成藏期。连络体系在研究区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连络体系有断层、不... 根据欠压实带和孔隙流体压力特征,孤北东地区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孤北洼陷主要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通过单井成藏演化史图确定了各层的成藏期。连络体系在研究区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连络体系有断层、不整合面、盆地边缘岩性岩相变化带。孤北洼陷运移来的油气直指几个山梁,特别是渤3井山梁。东北部油气源相对较少,局部地区油气难以到达。沙河街组中、下部的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系统有利于隐蔽圈闭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烃源岩 成藏期 油气运移 隐蔽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春明 刘晓 +3 位作者 刘哲生 陶宗普 陈春强 温志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65-168,共4页
本次研究是在华北油田TS和SQ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基础上,对下第三系东三段(Ed3)潜力区储层展开储层预测工作,提取了一套有效的地震属性和敏感性参数,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相互验证,从而确保了储层预测的精度。通过本项... 本次研究是在华北油田TS和SQ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基础上,对下第三系东三段(Ed3)潜力区储层展开储层预测工作,提取了一套有效的地震属性和敏感性参数,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相互验证,从而确保了储层预测的精度。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指明了该区的物源方向、储层分布规律,找出重点井区储层尖灭位置,解决了一些过去一直无法解释的问题,并在新发现的岩性圈闭中提供了两口勘探开发井位,均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证明此次反演工作相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连片处理技术 多井约束反演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钻井液录井方法计算煤层气含量
13
作者 吴月珍 陶宗普 《录井技术》 2001年第1期19-23,28,共6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煤层气录井方法,通过计算岩屑厚度、煤的重量和体积、井筒体积等计算煤层气含量,实时评价单个或多个煤层。采用该计算方法可以替代成本高且耗时的对整块岩心进行密封罐解吸分析方法,是煤层气录井技术的一大突破。该...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煤层气录井方法,通过计算岩屑厚度、煤的重量和体积、井筒体积等计算煤层气含量,实时评价单个或多个煤层。采用该计算方法可以替代成本高且耗时的对整块岩心进行密封罐解吸分析方法,是煤层气录井技术的一大突破。该方法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含量 钻井液录井方法 岩屑 厚度 重量 体积 解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丰凹陷T_5地震反射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宗普 丁放 +5 位作者 何仕斌 郝建荣 高雷 于开平 秦长文 何玉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89,共8页
陆丰凹陷T5反射层整体上为3个正向和2个负向同相轴组成的(较)强反射波组,其中部为正向轴,即本次研究追踪的T5反射轴连续、分布广、最稳定,在深洼区为下超终止面,向岸或古地貌高地为上超面,是最好的区域对比和地震追踪标志层。T5反射层... 陆丰凹陷T5反射层整体上为3个正向和2个负向同相轴组成的(较)强反射波组,其中部为正向轴,即本次研究追踪的T5反射轴连续、分布广、最稳定,在深洼区为下超终止面,向岸或古地貌高地为上超面,是最好的区域对比和地震追踪标志层。T5反射层整体对应3个岩性层段,其中部岩性段为灰岩或与之可对比的灰岩与砂泥岩的互层,陆丰凹陷北西部则均为砂泥岩,并对应T5反射轴,年龄18.5Ma,为三级层序TB2.1最大洪泛期前后的沉积,是南海运动以来海水整体变深背景下,陆丰凹陷首次由滨海过渡到浅海陆架的一次明显海侵期沉积。中部岩性段之上常为一套砂岩层及再向上的泥岩发育段,为TB2.1下降体系域和另一期海侵沉积;中部岩性段之下邻接的砂泥岩互层层段为TB2.1内的一个四级层序。T5反射层对应灰岩与其上下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储盖组合有利;层序的旋回变化及继承性发育的地貌高地是该层段油气有利勘探区带平面展布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 T5 地震反射 层序 油气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开平 张功成 +3 位作者 梁建设 何仕斌 丁放 陶宗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9-512,共4页
恩平凹陷位于珠一坳陷西端,目前虽然有油气发现,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商业性突破。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出发,通过分析认为生烃洼陷控制了本区油气的平面分布,具有环洼分布、近源聚集的特征;由于断裂活动和烃源岩地层整体向南抬升,造成南部缓... 恩平凹陷位于珠一坳陷西端,目前虽然有油气发现,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商业性突破。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出发,通过分析认为生烃洼陷控制了本区油气的平面分布,具有环洼分布、近源聚集的特征;由于断裂活动和烃源岩地层整体向南抬升,造成南部缓坡内带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本区发育了文昌组、恩平组上段和珠江组—韩江组3套储盖组合,并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最后,结合周围已钻井失利原因分析,指出了本区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恩平凹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南部缓坡构造带内带浅层和中央断裂构造带深层是恩平凹陷最有利、最具潜力的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已钻井分析 有利区带 恩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区块成煤环境及对煤储层发育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广山 陶宗普 杜希瑶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沉积环境控制着煤层气生成和储集的物质基础,同时影响煤层气成藏的储盖组合。研究区含煤层系主要是"石炭系本溪组和二叠系太原组。通过岩性、电测、粒度分析以及化石等综合分析认为:本溪组为一套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体系,太原组为... 沉积环境控制着煤层气生成和储集的物质基础,同时影响煤层气成藏的储盖组合。研究区含煤层系主要是"石炭系本溪组和二叠系太原组。通过岩性、电测、粒度分析以及化石等综合分析认为:本溪组为一套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体系,太原组为一套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体系。不同的沉积环境造成了主力煤层4+5号和8+9号煤层稳定性、厚度、煤岩煤质以及封盖保存条件的差异性。通过对比两套主力煤层特征认为:本溪组的沉积相组合较太原组更有利于煤层气藏的富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区块 含煤层系 沉积环境 煤储层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