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大群体小个体促早抗逆栽培 被引量:8
1
作者 范志杰 马良吉 +2 位作者 潘启明 郭宽哲 陈鸿登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山西棉区气候特点,根据棉铃时空分布规律,运用叶龄模式原理和缩节胺调控机制,经过3年研究,提出了以大群体小个体增结1~2节位优质大铃、以早发早熟避开高温伏旱和阴雨低温对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抗逆栽培理论,形成了以密植... 针对山西棉区气候特点,根据棉铃时空分布规律,运用叶龄模式原理和缩节胺调控机制,经过3年研究,提出了以大群体小个体增结1~2节位优质大铃、以早发早熟避开高温伏旱和阴雨低温对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抗逆栽培理论,形成了以密植化控为核心的促早抗逆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亩产125kg皮棉的高产优质高效指标,大面积应用取得明显增产效应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群体 个体 密植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地膜覆盖棉花高产高效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鸿登 杨苏龙 +1 位作者 李运家 刘文广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2-33,14,共3页
由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改性后生产出的高密度聚乙烯超微地膜,是目前我国塑膜中最薄的一种,厚度为0.0035±0.0005毫米。这种新产品,用于棉田覆盖,投资最少,且具有增温保墒,全苗早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光能利用率,优化棉田... 由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改性后生产出的高密度聚乙烯超微地膜,是目前我国塑膜中最薄的一种,厚度为0.0035±0.0005毫米。这种新产品,用于棉田覆盖,投资最少,且具有增温保墒,全苗早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光能利用率,优化棉田生态环境的功能,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也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新兴之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产 地膜覆盖 超微结构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汾县亩产125公斤皮棉产量结构与栽培技术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志杰 郭宽哲 +2 位作者 王靖稳 陈鸿登 刘天禄 《山西农业科学》 1992年第3期4-8,共5页
在特大干旱的1991年,襄汾县有6000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32.2公斤.对部分高产棉田的产量结构,群体株型,成铃时空分布特点、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亩产125公斤皮棉的技术路线是:增大密度(6000~7000株/亩),优化株... 在特大干旱的1991年,襄汾县有6000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32.2公斤.对部分高产棉田的产量结构,群体株型,成铃时空分布特点、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亩产125公斤皮棉的技术路线是:增大密度(6000~7000株/亩),优化株型(株高80厘米、节间长5厘米、果枝10个、叶小),调整成铃时空分布(第一高峰期7月1~31日成铃70%以上.一二节位内围铃占90%以上),稳定生物学产量(800公斤/亩),增加经济学产量(子棉325公斤/亩),提高经济系数(0.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结构 群体株型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立体沟垄种植研究
4
作者 陈奇恩 陈鸿登 +1 位作者 杨苏龙 张富本 《山西农业科学》 1990年第3期1-3,共3页
农田立体沟垄种植,把高秆、中秆、低杠三种作物互相搭配,同时也考虑喜阳耐阴作物配套,形成互利互促的作物群;采用挖沟起垄,成为垄沟、垄坡、垄背三个层,形成一个土壤立体.这个作物群体,种植在土壤立体内,总称农田立体沟垄种植,可以减少... 农田立体沟垄种植,把高秆、中秆、低杠三种作物互相搭配,同时也考虑喜阳耐阴作物配套,形成互利互促的作物群;采用挖沟起垄,成为垄沟、垄坡、垄背三个层,形成一个土壤立体.这个作物群体,种植在土壤立体内,总称农田立体沟垄种植,可以减少地面径流,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三种作物生长和发育快慢不同,需光需水临界期不同,充分利用了不同季节光照与立体光照,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是一种高产高效益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沟垄种植 棉花 玉米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