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鸣艳 吕宾 《胃肠病学》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效,由此提出了“难治性GERD”的概念。通过对难治性GERD病例进行研究,已发现部分GERD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效,由此提出了“难治性GERD”的概念。通过对难治性GERD病例进行研究,已发现部分GERD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以使这部分患者的症状能有所改善。本文就难治性GERD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晓霞 陈鸣艳 +3 位作者 陈军津 马晓路 施丽萍 杜立中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特别是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选择244例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普通感染组(n=231)和重症感染组(n=1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244例患儿中,207例(84.8%... 目的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特别是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选择244例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普通感染组(n=231)和重症感染组(n=1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244例患儿中,207例(84.8%)在5~10月份发病,其中6~7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与普通感染组相比,重症感染组患儿出生胎龄小,早产儿比例高(P<0.05)。重症感染组患儿发病时间早于普通感染组(P<0.05);皮疹、呼吸道症状、少吃少哭少动等败血症表现的发生率,伴发肺炎、心肌炎、坏死性肝炎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重症感染组患儿病死率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结论新生儿肠道病毒普通感染和重症感染病例在起病时间、常见临床表现以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在肠道病毒流行季节,若新生儿出现皮疹和/或少吃少哭少动等败血症表现,特别是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以及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坏死性肝炎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生儿院间转运应急预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验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正 杜立中 +12 位作者 傅君芬 舒强 陈志敏 施丽萍 汪伟 陈朔晖 马晓路 叶盛 孙伟 陈鸣艳 朱海虹 黄国兰 罗飞翔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目前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新生儿作为免疫功能不成熟的特殊人群,已有COVID-19病例报道.鉴于疑似/确诊COVID-19新生儿应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救治,为建立健全相应急救转运机制,特编写... 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目前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新生儿作为免疫功能不成熟的特殊人群,已有COVID-19病例报道.鉴于疑似/确诊COVID-19新生儿应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救治,为建立健全相应急救转运机制,特编写COVID-19新生儿急救转运预案.该预案提出了新生儿COVID-19的转运指征、组织管理、防护策略、工作流程、消毒处置方法等,旨在为疑似或确诊新生儿COVID-19的院间转运提供相关指导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病 转运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对NSAIDs相关小肠损伤大鼠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汉卿 吕宾 +1 位作者 陈鸣艳 张烁 《胃肠病学》 2011年第7期390-394,共5页
背景: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可引起小肠黏膜炎症性病变。质子泵抑制剂(PPI)除抑酸外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并可上调胃黏膜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目的:探讨不同PPI对NSAIDs相关小肠损伤大鼠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rag... 背景: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可引起小肠黏膜炎症性病变。质子泵抑制剂(PPI)除抑酸外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并可上调胃黏膜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目的:探讨不同PPI对NSAIDs相关小肠损伤大鼠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rague-I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4组PPI治疗组。给予大鼠双氯芬酸钠7.5 mg/kg灌胃,以制备NSAlDs相关小肠损伤大鼠模型。各PPI治疗组分别以奥美拉唑30 mg/kg、埃索美拉唑30mg/kg、雷贝拉唑15 mg/kg、兰索拉唑45 mg/kg灌胃治疗。实验第6 d,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小肠组织大体和病理变化,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小肠组织HO-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组大体和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HO-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奥美拉唑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PPI对NSAIDs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O-1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但奥美拉唑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消炎药 非甾类 小肠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现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鸿 陈鸣艳 吕宾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胃酸抑制不充分、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西医通常通过更换质子泵抑制剂、调整质子泵抑制剂剂量或者联用H2受体拮抗剂来有效控制胃酸;通过促进动力、肌松药、黏膜保护剂控制非酸反流;Stretta射频...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胃酸抑制不充分、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西医通常通过更换质子泵抑制剂、调整质子泵抑制剂剂量或者联用H2受体拮抗剂来有效控制胃酸;通过促进动力、肌松药、黏膜保护剂控制非酸反流;Stretta射频技术、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重症、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随症加减都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辨证以肝胃不和为最常见证型,治疗以理气、清热两类药物应用最多。针灸治疗特色显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因其疗效巩固、不易复发等特点,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临床实践技能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烁 吕宾 +2 位作者 孟立娜 徐国萍 陈鸣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89-90,共2页
为了解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临床实践技能的现状和需求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05-07级168名中医学专业本科及硕士生进行抽样调查。8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西医临床实践技能的专业培训;非常期望能加强临床诊断思维,体格检查,常见急... 为了解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临床实践技能的现状和需求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05-07级168名中医学专业本科及硕士生进行抽样调查。8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西医临床实践技能的专业培训;非常期望能加强临床诊断思维,体格检查,常见急症的处理,医患关系处理,X线、心电图诊断等技能。因此中医学专业学生提高西医临床实践技能较迫切,应在后期教学和实习中有针对性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临床医学 实践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后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太祥 马晓路 +5 位作者 陈军津 林慧佳 王陈红 陈鸣艳 葛佳静 施丽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出生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VLBWI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日龄≤3 d并且住院时间≥14 d。根据出生14 d及2... 目的探讨出生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VLBWI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日龄≤3 d并且住院时间≥14 d。根据出生14 d及28 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直径大小分为3组:大PDA组(PDA直径≥2 mm)、小PDA组(PDA直径<2 mm)和PDA关闭组(PDA直径=0 mm),比较3组间生后72 h的心脏超声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生后72 h心脏超声参数预测生后14 d和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PDA直径≥2 mm)的价值。结果生后14 d时,大PDA组有17例,小PDA组11例,PDA关闭组23例;生后28 d时,大PDA组有14例,小PDA组9例,PDA关闭组26例。3组患儿间胎龄、出生体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及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2 h的PDA直径、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左心室输出量、左心室输出量/上腔静脉血流与生后14 d及28 d时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有关(P<0.05);左心房/主动脉根部直径与生后28 d时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生后72 h PDA直径预测生后14 d及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41和0.927;其次是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833。结论生后72 h的床旁心脏超声指标,尤其是PDA直径及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可预测VLBWI生后14 d和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为后续PDA早期目标性治疗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1):2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床旁超声心动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酶添加剂对早产儿乳糖不耐受有效性及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查新祎 王依闻 +7 位作者 毛朋亮 陈鸣艳 蒋玮 王华伟 胡雪峰 施丽萍 朱雪萍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探讨乳糖酶添加剂对早产儿乳糖不耐受改善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并... 目的探讨乳糖酶添加剂对早产儿乳糖不耐受改善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乳糖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乳糖酶治疗组患儿每顿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中加入4滴(180mg)乳糖酶,同时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及腹部按摩作为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在每顿奶中加入同等剂量的安慰剂,并予与治疗组相同的益生菌和腹部按摩进行辅助治疗。在干预后第1周末和第2周末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重、粪便pH值、粪便还原糖等指标。结果乳糖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8例、77例完成研究。干预后第1周末,乳糖酶治疗组还原糖阳性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第2周末,乳糖酶治疗组患儿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还原糖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乳糖酶治疗组患儿喂养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患儿对乳糖酶添加剂或益生菌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外源性乳糖酶添加剂可有效并且安全地缓解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相关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添加剂 安全性 有效性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日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血小板减少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晨 陈正 +1 位作者 陈鸣艳 马晓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1病例介绍(1)病史:患儿女性,生后2d,因发现皮肤黄染半天入院。半天前发现皮肤黄染明显,经皮胆红素测定(前胸)28.8mg/dL,无抽搐、呕吐、腹泻。入院体查:T 37.7℃,P134次/min,R50次/min,BP66/42 mmHg,体重2690g,反应可,全身皮肤及巩膜重... 1病例介绍(1)病史:患儿女性,生后2d,因发现皮肤黄染半天入院。半天前发现皮肤黄染明显,经皮胆红素测定(前胸)28.8mg/dL,无抽搐、呕吐、腹泻。入院体查:T 37.7℃,P134次/min,R50次/min,BP66/42 mmHg,体重2690g,反应可,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全身未见瘀点瘀斑,哭声较尖,四肢肌张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皮肤巩膜黄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首例报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ADAMTS13 光疗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6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雅郡 谢添 +1 位作者 陈鸣艳 马晓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1,共3页
1病例资料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住院确诊的6例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病例。CCHS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2]:①存在肺泡低通气(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并排除心肺及神经肌肉原发疾病;... 1病例资料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住院确诊的6例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病例。CCHS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2]:①存在肺泡低通气(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并排除心肺及神经肌肉原发疾病;②基因检测证实存在PHOX2B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酸血症 附属儿童医院 低氧血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 病例资料 神经肌肉 原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肠损伤大鼠模型小肠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与肥大细胞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鸣艳 吕宾 +1 位作者 陈汉卿 张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肥大细胞在双氯芬酸致小肠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按1ml/250g蒸馏水灌胃1次,...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肥大细胞在双氯芬酸致小肠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按1ml/250g蒸馏水灌胃1次,模型组给予7.5mg·kg^-1·d^-1双氯芬酸灌胃1次,至第5天行腹腔注射麻醉,取末端回肠,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小肠黏膜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并对肥大细胞进行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荧光定量PCR分析PAR-2在小肠黏膜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和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肠黏膜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0.3±2.2比4.2±1.2,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AR-2表达于黏膜表面上皮、隐窝上皮和固有层炎性细胞,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质。模型组小肠黏膜中PAR-2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2.63±0.26比1,P〈0.05),PAR-2蛋白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24.3±2.4比17.5±3.5,P〈0.05)。结论PAR-2、肥大细胞参与了双氯芬酸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过程。PAR-2可能由肥大细胞分泌的类胰蛋白酶激活而参与非甾体抗炎药致小肠损伤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蛋白酶激活 肥大细胞 小肠 抗炎药 非甾类
原文传递
不同诊断标准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陈红 沈晓霞 +3 位作者 陈鸣艳 马晓路 施丽萍 杜立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诊断及分度标准对早产儿BPD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7例出生胎龄<32周、存活... 目的:探讨两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诊断及分度标准对早产儿BPD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7例出生胎龄<32周、存活>14 d且诊断符合2001年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定义(简称2001标准)的中重度BPD或14日龄至校正胎龄36周前因肺实质性疾病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早产儿,根据2018年美国NICHD的新诊断标准(简称2018标准)重新分度(Ⅰ、Ⅱ、Ⅲ及ⅢA度)。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种BPD标准分度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157例患儿中男100例,根据2001标准诊断为中度62例、重度84例、无法分度11例;根据2018标准诊断为Ⅰ度51例、Ⅱ度29例、Ⅲ度66例、ⅢA度11例。2018标准的Ⅱ度患儿总用氧时间、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持续时间均明显大于2001标准的中度BPD患儿[80(65,95)比65(59,77)d,52(38,58)比30(19,48)d,10(2,17)比4(0,12)d,Z=-2.995,-3.750,-2.073,P均<0.05]。2001标准中重度BPD的病死率为10.3%(15/146),2018标准BPD的病死率为16.6%(26/157);2018标准Ⅲ及ⅢA度患儿的病死率为33.8%(26/77),明显高于2001标准重度BPD的病死率[17.9%(15/84),χ^2=5.357,P<0.05]。结论:2001年NICHD的BPD定义及分度标准可导致重度BPD患儿的漏诊或无法分度,使重度BPD患儿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预后 婴儿 早产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拮抗或激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及结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鸿 吕宾 +4 位作者 张璐 李蒙 组莉 陈鸣艳 陈汉卿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及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入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特殊气味条件刺激和肢体束缚直肠刺激非条件刺激轮替致敏)、干预对照组...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及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入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特殊气味条件刺激和肢体束缚直肠刺激非条件刺激轮替致敏)、干预对照组(造模前侧脑室注射0.9%NaCl)、干预一组(造模前侧脑室注射CRF-R1拮抗剂)和干预二组(造模前侧脑室注射CRF-R2激动剂)。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标准评估各组大鼠肠道敏感性,记录各组大鼠结肠快、慢波波动率、最大振幅、收缩波数及振幅指数等电生理活动改变。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以AWR=3分时所需的直肠注水量作为评价指标,模型组大鼠[(0.90士0.11)mn较空白组[(1.23士0.07)ml]内脏敏感性增高(F=82.586,P〈0.01);结肠电生理活动增强,造模成功。干预对照组直肠注水量为(0.81±0.11)ml,与模型组[(0.90±0.u)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34,P〉0.05),干预一组[(1.28±0.07)ml,F=161.878,P〈0.01]和干预二组[(1.22土0.05)ml,F=121.564,P〈0.01]较干预对照组内脏敏感性降低。干预对照组大鼠结肠快、慢波波动率、最大振幅、收缩波数及振幅指数等电生理活动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均〉O.05);干预一组和干预二组大鼠结肠电生理活动均较干预对照组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CRF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抑制CRF-R1或激活CRF-R2可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并抑制结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受体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内脏 结肠 敏感性与特异性 肠疾病 功能性
原文传递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功能性肠病流行病学和心理因素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鉏莉 周鸿 +2 位作者 吕宾 李蒙 陈鸣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 研究浙江省医学和理工科大学生功能性肠病(FBD)流行病学特征,探讨FBD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ROMEⅢ-DQ)对浙江省两所医学和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 目的 研究浙江省医学和理工科大学生功能性肠病(FBD)流行病学特征,探讨FBD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ROMEⅢ-DQ)对浙江省两所医学和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合格问卷1870份,按罗马Ⅲ标准诊断为FBD 1033例,患病率55.24%;FBD各亚型患病率为:非特异性FBD 26.58%(497/1870),功能性便秘16.95%(317/1870),肠易激综合征6.90%(129/1870),功能性腹胀4.12%(77/1870),功能性腹泻0.70%(13/1870)。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FBD患病率有差异,女性〉男性[68.33%(617/903)比43.02%(416/967)],医学生〉理工科生[68.53%(734/1071)比37.42%(299/799)],总体上在校大学生FBD患病率随年级增高而增加,医学生尤其明显。44.05%(455/1033)的FBD重叠其他功能性胃肠病,9.00%(93/1033)的FBD合并嗳气症,8.23%(85/1033)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FBD大学生的SCL-90得分高于健康大学生。结论 FBD在大学生中有较高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不同专业患病率有差异,并且FBD与心理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功能性肠病 罗马Ⅲ标准 心理因素
原文传递
浙江省高校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蒙 陈鸣艳 +2 位作者 吕宾 钮莉 周鸿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3-436,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高校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情况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两所高校学生,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罗马Ⅲ成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调查问卷(ROMEUI-DQ)及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 目的了解浙江省高校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情况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两所高校学生,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罗马Ⅲ成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调查问卷(ROMEUI-DQ)及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分析调查。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共调查浙江省高校学生1870名,FD患病率为5.7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7.53%PL4.14%。X^2=9.884,P〈0.05);高校四年级学生FD患病率最高,各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3,P〈0.05)。FD亚型中餐后不适综合征明显多于上腹痛综合征;FD患者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重叠以功能性排便障碍和功能性便秘最多。SCL-90调查中FD组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FD在浙江省高校学生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心理因素与其发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参考标准 流行病学 心理学 医学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对双氯芬酸诱导小肠黏膜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汉卿 吕宾 +1 位作者 陈鸣艳 张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50-75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所致小肠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埃索美拉唑治疗组、雷贝拉唑治疗组、兰索拉唑治疗组...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所致小肠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埃索美拉唑治疗组、雷贝拉唑治疗组、兰索拉唑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双氯芬酸7.5mg·kg^-1·d^-1灌胃,1次/d,制备NSAID相关性小肠损伤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予奥美拉唑30mgmg·kg^-1·d^-1、埃索美拉唑30mg·kg^-1·d^-1、兰索拉唑45mg·kg^-1·d^-1、雷贝拉唑15mg·kg^-1·d^-1,1次/d灌胃。连续给药5d,处死后取小肠组织,观察其大体和病理学损伤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实时PCR分析小肠组织转录因子红细胞系一2p45相关因子-2(Nrf2)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小肠组织Nrf2的定性及定位分析,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检测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结果实验造模成功率100%。空白组对照组大鼠存活率为12/12;模型对照组存活率为9/12;奥美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0/12;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1/12;雷贝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1/12;兰索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0/12。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组大体和病理损伤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小肠组织SOD活性雷贝拉唑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MDA活性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雷贝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Nrf2蛋白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实时PCR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Nrf2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不同PPI对NSAID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奥美拉唑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其中雷贝拉唑防止NSAID小肠损伤的机制可能通过上调转录因子Nrf2的表达及促进其活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双氯酚酸 非甾体类抗炎药 大鼠 Sprague—Dawley 小肠 转录因 子红细胞系-2p45相关因子-2
原文传递
超早产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施旭聪 翁建彬 +1 位作者 陈鸣艳 张泽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在心脏外科进行手术干预的49例PDA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在心脏外科进行手术干预的49例PDA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2例;均为胎龄<28周的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为26^(+5)周,胎龄范围为24^(+5)~27^(+6)周;多胎妊娠占38.8%(19/49);出生体重为(930±148)g;术前超声评估PDA直径为(4.0±0.8)mm;术前约有1.6次药物治疗疗程。观察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的早期预后、住院期间病死率、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脱离氧疗的时间等,总结PDA结扎术治疗超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手术时间为(52±16)min,手术时平均日龄为42.4 d,手术时平均体重为1.68 kg,术前PDA直径的中位数为3.8 mm,出院时平均纠正年龄为42^(+6)周,出院时平均体重为3.47 kg。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所有患儿术后无残瘘,均达到即刻闭合。2例患儿术前已存在左侧声带麻痹,术后无新增神经损伤的病例;术后气胸占10.2%(5/49)。出院前非手术相关死亡4例,院内病死率为8.2%(4/49)。术前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占85.7%(42/49),无创正压通气支持占14.3%(7/49)。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总时间为(42±37)d,总的呼吸机支持(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为(73±34)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的呼吸机支持时间在术前和术后的差值分别为(12.4±26.5)d和(32.2±35.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03和P<0.001。生存分析发现多胎妊娠、手术时体重≥1.5 kg、PDA直径<3.8 mm的患儿术后可以更早撤离呼吸机治疗及脱离氧疗。结论运用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超早产儿PDA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超早产儿 动脉导管结扎术 安全有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