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5 位作者 王清辉 熊巍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邱雅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郑雅丹 胡昔权 +2 位作者 李奎 陈颖蓓 解东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3-528,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训练组(n=24)、对照组(n=24),前者接受双侧(患侧、健侧)上肢同向、节律运动的重复练习,... 目的:初步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训练组(n=24)、对照组(n=24),前者接受双侧(患侧、健侧)上肢同向、节律运动的重复练习,后者接受常规上肢训练,即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单侧训练。两组患者上肢训练的时间均为1h/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和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上肢的近端部分(FMA-PUE)和远端部分(FMA-D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双侧训练组患者FMA-UE、FMA-PUE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于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其患侧上肢,尤其是上肢近端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双侧上肢训练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影响的纵向fMRI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昔权 蒋瑞姝 +3 位作者 邹艳 康庄 郑雅丹 陈颖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7-892,共6页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的发生及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16例病程1—3个月初发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基本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6),分别接受、不接受康复...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的发生及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16例病程1—3个月初发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基本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6),分别接受、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第1次)、入组4周后(第2次)进行FMA、MAS和MBI等运动功能评定和BOLD-fMRI扫描。fMRI扫描时运动模式依次为患手、健手被动腕关节背伸运动,比较两组患者fMRI扫描结果的异同点,计算患手运动时对侧M1激活的体积、强度和LI值,观察LI值与患手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①康复训练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第1次fMRI扫描时,两组患者都出现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散在的激活,表现为M1激活的缺失、双侧PMC、SMA、CMA、IPL、PFC、CRB等的明显激活。第2次fMRI扫描时,康复训练组患手运动时以对侧M1激活为主,并有双侧SMA、PMC的激活;对照组患者前、后两次fMRI扫描出现的皮质激活情况改变不大。③康复训练组患手被动运动时,M1区的LI值第1、2次fMRI扫描分别为负数、正数;不论是对侧M1激活的体积,还是强度,均是第2次fMRI检查优于第1次fMRI(P<0.05)。④康复训练组患者前后两次FMA、MAS评分的改善程度与M1区LI的改变呈正相关(r=0.917,r=0.949)。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大脑发生的功能重组有关。康复训练可使患手运动时对侧M1区出现更多、更强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功能重组 康复训练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室人员腰痛患病率抽样调查及康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于领 黄东锋 +9 位作者 梁崎 韩耀风 张洲 牛牛 薛晶晶 王杨 马雯馨 梁振文 范宗禄 陈颖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明确办公室人员腰痛的患病率和分布情况及康复相关因素,为康复治疗干预和健康宣教等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00名广州市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 目的:明确办公室人员腰痛的患病率和分布情况及康复相关因素,为康复治疗干预和健康宣教等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00名广州市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完成291份调查,应答率为97%。受访者年龄18—69(34.04±10.31)岁,腰痛患病率为41.9%。腰痛与工作体位有关(P=0.023);每日同一体位工作时间>2h是腰痛的危险因素(P=0.005,OR=3.342,CI:1.445—7.733),年龄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患腰痛是影响因素之一(P<0.001)。康复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被访者中对治疗腰痛最认同的方法是中医推拿按摩54.6%,其次为理疗18.2%;有68.7%的人知道运动也能够治疗腰痛;85.9%的人知道预防对于腰痛的重要性,其中只有10%的人知道如何预防;受访者治疗腰痛时首先选择保健按摩医院(中心)的占26.8%,康复科则列第4位13.1%。结论:广州市办公室人员腰痛的患病率较高,与年龄、体位和工作时间有关;他们对康复相关因素及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的认识度不高,值得业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室人员 腰痛 患病率 康复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6 位作者 王清辉 熊巍 温红梅 姜丽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8,928,共6页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共40min/次,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在患侧肘关节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记录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图,计算肘关节屈伸力矩及相应的协同收缩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肘屈曲、伸展力矩均较治疗前提高,肱二、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患肘伸展力矩提高的幅度更大,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能更好地增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伸肘力量、改善肘关节屈伸运动的协调性。sEMG结合力矩测量能更全面评估偏瘫肢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顾者实施的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家庭康复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奎 解东风 +6 位作者 李鑫 郑海清 胡昔权 付奕 陈颖蓓 郑雅丹 郝元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训练"方案,由照顾者和物理治疗师分别实施家庭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照顾者组)和对照组(治疗师组)各20例...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训练"方案,由照顾者和物理治疗师分别实施家庭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照顾者组)和对照组(治疗师组)各20例。对照组由熟练操作的物理治疗师在患者家里负责实施"感觉运动训练"方案,1.5小时/次,3次/周,共8周;实验组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且考核合格后的照顾者负责实施,其他方案同对照组。选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Berg平衡量表、10m步行试验和6min步行试验分别评估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入组时、治疗8周后对两组病例均分别进行一次评估,3个月后对两组病例均再进行1次随访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各变量3次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各个变量时间主效应F值分别为77.892、114.689、42.793、84.89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处理主效应F值分别为0.934、2.191、3.040、1.888与处理×时间F值分别为0.243、4.189、0.956、2.40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过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责实施的家庭感觉运动训练与教育方案能取得与由物理治疗师负责实施接近的治疗效果,并能在短期内继续提高或维持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照顾者 家庭康复 感觉运动训练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鑫 郑雅丹 +3 位作者 苏柳洁 邱雅贤 陈颖蓓 窦祖林 《中国康复》 2016年第1期25-27,共3页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大部分的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并不能完全恢复,而且其家庭生活社会参与也存在不同程度受限[2]。研究指出脑卒中后一年的患者...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大部分的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并不能完全恢复,而且其家庭生活社会参与也存在不同程度受限[2]。研究指出脑卒中后一年的患者对社区生活的不满意度与其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相关,迫切需要提供着重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和休闲活动的康复服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建生活 作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衣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蔡霞 李奎 +4 位作者 李鑫 陈颖蓓 郑雅丹 苏柳洁 王雪华 《中国康复》 2016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衣佩戴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穿戴治疗师为其量身订制的压力衣进行治疗,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3h,... 目的:观察压力衣佩戴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穿戴治疗师为其量身订制的压力衣进行治疗,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3h,同时在治疗师或护士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上肢的向心性按摩及功能锻练;对照组患者只在治疗师或护士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上肢的向心性按摩及功能锻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分级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水肿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下降(P<0.01,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UEF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佩戴压力衣可明显减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并更有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衣 乳腺癌术后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鑫 陈颖蓓 李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协调性训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以及四肢末端感觉刺激、四肢联动、压力循环治疗等感...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协调性训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以及四肢末端感觉刺激、四肢联动、压力循环治疗等感觉运动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下降36分,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提高9分,Berg平衡量表提高9分,改良Barthel指数提高50分。结论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该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但尚需进行病例积累和系统化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 感觉性共济失调 格林-巴利综合征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姿势平衡仪训练儿童小脑出血后重度平衡功能障碍1例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夏妃 丘卫红 +5 位作者 付奕 陈颖蓓 李奎 万桂芳 谢纯青 窦祖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善,步态、姿势控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构音障碍明显改善,患儿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结论动态姿势平衡仪能够改善儿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所致平衡障碍,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共济失调 动态姿势平衡仪 平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定点医院会诊管理实践探讨
11
作者 何虹 陈颖蓓 +4 位作者 屈琪 卞华伟 刘静 王柯心 吴本权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正在我国及境外多个国家流行。专家会诊是及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关键环节,高效的多学科远程会诊在我院疫情防控和病患筛查救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总结了我...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正在我国及境外多个国家流行。专家会诊是及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关键环节,高效的多学科远程会诊在我院疫情防控和病患筛查救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总结了我院的院内会诊、辖区内会诊、广州院本部与我院派出的武汉医疗队的远程会诊等多形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会诊管理经验,并提出相关的针对性建议:医务部作为组织和协调部门应全程参与多学科远程会诊;建立标准化的会诊流程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会诊管理 定点收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CANDU核电厂控制室设计的演变
12
作者 陈颖蓓 《核电工程与技术》 1996年第4期39-48,F003,共11页
关键词 加拿大 CANDU核电站 核电站 控制室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设计变更影响评估流程研究与实践
13
作者 姚梦凯 陈颖蓓 《价值工程》 2019年第30期283-285,共3页
本文依据核电监管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现有核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影响评估流程的设计变更管理方法。从主要目的、评估对象、流程做法等方面对该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并且结合该流程在某三代核电设计项目的... 本文依据核电监管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现有核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影响评估流程的设计变更管理方法。从主要目的、评估对象、流程做法等方面对该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并且结合该流程在某三代核电设计项目的应用实践,总结应用意义、提出实施建议,为后续核电设计项目的设计变更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更影响评估 核电工程 设计变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6 位作者 王清辉 熊巍 温红梅 姜丽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虚拟厨房上肢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及以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记录患肘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计算相应的协同收缩率(CR),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45.97±6.30)分和(70.03±10.6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40.33±8.23)分和(61.87±1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按病变性质分型比较,治疗后,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和脑梗死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同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同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同病变性质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协同收缩率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表面肌电变化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5 位作者 温红梅 姜丽 王清辉 熊巍 郑雅丹 陈颖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肘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及力矩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肘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及力矩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例卒中患者及15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肘屈伸MIVC时记录肱二、三头肌sEMG信号,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计算协同收缩率(CR)、肘屈伸力矩值及与FMA-UE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患肘屈伸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iEMG值[(132 ±65) mV&#183;s,(124±50) mV&#183;s]小于健侧及健康对照(P<0.05),屈伸力矩[(13±8)N&#183;m,(10±6)N&#183;m]小于健侧及健康对照(P<0.05).患肘伸展MIVC时CR值[(30±13)%]大于健侧[(18±8)%]及健康对照[(16±6)%](P<0.05).患者FMA-UE评分与屈肘时肱二头肌iEMG值呈正相关(r=0.579,P=0.024),与伸肘时肱三头肌iEMG值呈正相关(r=0.618,P=0.014),与屈伸力矩大小呈正相关(r屈=0.518,P=0.048;r伸=0.679,P=0.005),与屈伸CR值呈负相关(r屈=-0.579,P=0.024;r伸=-0.693,P=0.004).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双上肢肘屈伸肌力降低,患侧屈肌痉挛仍存在.康复训练除加强双侧上肢尤其是患侧上肢肌力训练外,还应注重抑制屈肌痉挛,以提高肘关节稳定性及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表面肌电图 康复
原文传递
双侧上肢训练影响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fMRI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雅丹 胡昔权 +3 位作者 李奎 康庄 陈颖蓓 李鑫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双侧上肢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例患侧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损伤皮质下梗死患者分为双侧训练组及对照组,前者接受双侧上肢训练,后者接受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常规单侧肢体...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双侧上肢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例患侧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损伤皮质下梗死患者分为双侧训练组及对照组,前者接受双侧上肢训练,后者接受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常规单侧肢体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以及BOLD—fMRI扫描,刺激任务为肘关节被动屈伸。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激活脑区增加,以双侧训练组更明显;治疗后双侧训练组患者出现双侧M1、S1、辅助运动区(SMA)激活;治疗后双侧训练组中度损伤患者呈M1对侧激活趋势,重度损伤患者呈M1同侧激活趋势。结论双侧上肢训练能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两侧大脑皮质间抑制正常化及同侧皮质脊髓通路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上肢训练 脑功能重组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昔权 兰月 +2 位作者 郑海清 郑金利 陈颖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1期2920-2923,共4页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病程、病变侧、脑卒中性质、病变部位、病灶特点、合并症等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上述13种相关因素中,仅初发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有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年龄等7种相关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84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21,即表中7个变量能联合预测MMSE量表评定得分72.1%的变异量。结论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等因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认知障碍 多元回归分析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膝踝足矫形器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对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解东风 李奎 +6 位作者 陈颖蓓 李鑫 付奕 许长城 吴丹丽 梁明 郑雅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 观察膝踝足矫形器(KAFO)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下肢严重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于运动再学习技... 目的 观察膝踝足矫形器(KAFO)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下肢严重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于运动再学习技术)及KAFO训练,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针对偏瘫侧髂腰肌进行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E)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7.50±2.16)分、(5.57±1.91)分和(21.77±5.50)分提高至(13.63±3.13)分、(19.63 ±2.91)分和(51.10 ±9.09)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则分别由治疗前(7.53 ±2.05)分、(5.87±1.43)分和(21.53 ±5.44)分提高至(11.30±2.49)分、(15.50±2.90)分和(42.97±6.24)分;并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分级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FAC分级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AFO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磁刺激 膝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偏瘫 下肢
原文传递
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量表的信度和标准效度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子芮 窦祖林 +1 位作者 郑金利 陈颖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CAMPROMPT)用于评估中国脑损伤患者的各种信度和标准效度。方法按程序将英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AMPROMPT)翻译成中文。30例“正常人”作为信度组和39例临床观察发现存在记忆功能障碍的脑... 目的探讨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CAMPROMPT)用于评估中国脑损伤患者的各种信度和标准效度。方法按程序将英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AMPROMPT)翻译成中文。30例“正常人”作为信度组和39例临床观察发现存在记忆功能障碍的脑损伤患者作为效度组入选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Cronbach α系数法分析量表的重测信度、测试者间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及标准效度。结果信度测试的相关系数和Cronbach α.系数为0.697~0.951。效度分析结果显示,C—CAMPROMPT总分和基于事件任务得分与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各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基于时间任务与中文版Stroop字-颜色测试(C-SCWT)回溯性记忆任务得分呈负相关。结论C-CAMPROMPT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评估中国脑损伤患者的前瞻性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记忆 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量表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蒋瑞姝 胡昔权 +3 位作者 邹艳 康庄 郑雅丹 陈颖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代偿情况,探讨脑梗死后脑功能重组的规律.方法 选取16例初发单侧放射冠和/或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7~80岁...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代偿情况,探讨脑梗死后脑功能重组的规律.方法 选取16例初发单侧放射冠和/或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7~80岁,平均(61.0±11.3)岁;病程1~3月,平均1.7个月.每位患者依次进行患侧、健侧腕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同时对患者进行fMRI检查.所得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所有患者健侧及患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大脑皮质激活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患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较健侧运动时激活大脑皮质区域更多、范围更广,其中患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激活脑区特点如下:①主要运动皮质区(M1)激活缺失,仅4例出现对侧M1区激活,有5例出现同侧M1区激活;②非主要运动区明显激活,包括运动前区(PMC)、补充运动区(SMA)、扣带回运动区(CMA)、顶下小叶(IPL)、前额叶皮质(PFC)及小脑(CRB)等,并呈现双侧激活现象.健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主要激活对侧第一运动区(M1)、第一感觉区(S1)以及同侧CRB,有少数出现PMC、SMA、CMA及IPL激活,但均以对侧脑区激活为主.结论 脑梗死后大脑皮质功能发生代偿性改变,包括主要运动区激活缺失,非主要运动区激活增加,并且运动区发生移位,有向周围扩展的趋势,另外还可见非运动区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功能重组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