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及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2 位作者 姜晓丹 周青 张丽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2-653,共2页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和脑血流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方法90名战士,分成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前7h和3h口服盐酸乌拉地尔各30mg)及老战士组(下简称A、B、C组),测定常温静息状态下及高温高...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和脑血流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方法90名战士,分成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前7h和3h口服盐酸乌拉地尔各30mg)及老战士组(下简称A、B、C组),测定常温静息状态下及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后的体温、脉搏、血压及脑血流情况。结果常温静息状态下,3组体温、脉搏、血压及脑血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体温、脉搏、收缩压及脑血流速度较运动前均有明显升高,舒张压有所下降,脉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运动后B组体温低于A组,C组脑血流速度高于、脉动指数低于A组。结论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及脑血流变化显著;老战士较新战士具有更好的热适应能力;乌拉地尔具有药物降脑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医学 体温 脉搏 血压 脑血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巢蛋白抗原在兔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分化各阶段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2 位作者 姜晓丹 丁涟沭 邹雨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7期1243-1245,T001,共4页
目的:检测神经巢蛋白抗原在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最佳阶段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以免BMSCs为实验对象,以“CYTOKINE&... 目的:检测神经巢蛋白抗原在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最佳阶段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以免BMSCs为实验对象,以“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并分作对照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1μg/L)+维甲酸(0.5mg/L)组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μg/L)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神经巢蛋白抗原,以流式细胞仪(FCM)鉴定分化各阶段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细胞比例。结果:部分兔BMSCs在相应培养条件下分裂增殖为含粗大胞质颗粒的大圆形细胞,这些细胞表达神经巢蛋白,并能进一步分化成神经组织样细胞。FCM检测结果:经纯化的BMSCs中神经巢蛋白(+)细胞占了5.52%,随着分化的进行,在对照组分化第8天为1.56%,第16天为0.47%。GDNF+维甲酸组第8天为1.84%,第16天降至0.31%。而bFGF组,分化第8天神经巢蛋白(+)细胞比例升至6.18%,第16天则降至1.33%。结论: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可诱导兔BMSCs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组织样细胞转化的功能。在BMSCs向神经组织样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神经巢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bFGF可使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细胞比例增高,可用于体外富集神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巢蛋白抗原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检测 神经损伤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姜晓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08-709,共2页
缺血性脑损伤在临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区结构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之一。当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策略有:激活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自身修复机制;外源干细胞脑内移植;基因修饰的干细胞脑内移植... 缺血性脑损伤在临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区结构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之一。当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策略有:激活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自身修复机制;外源干细胞脑内移植;基因修饰的干细胞脑内移植。作用机制上,重建神经环路并不总是功能恢复的首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治疗 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命运与Notch信号途径的决定作用
4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8-160,共3页
目的:Notch信号对于发育中神经系统细胞命运的影响作用已经被认识很久了。通常认为这一信号途径对细胞的分化具非特异性抑制作用,或者仅仅维持细胞的起源状态。然而,现在众多的研究发现Notch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资料来... 目的:Notch信号对于发育中神经系统细胞命运的影响作用已经被认识很久了。通常认为这一信号途径对细胞的分化具非特异性抑制作用,或者仅仅维持细胞的起源状态。然而,现在众多的研究发现Notch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2004和EMBASE1994/2004与Notch信号和神经胶质细胞相关文章,检索词“Notchsignal-ing,cell-fate,glialcells,neuralstemcell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4)相关文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主要选择侧重叙述Notch信号途径在细胞水平对于神经发育尤其是神经胶质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5篇关于Notch信号途径的基本组成及作用机制的文献,18篇涉及Notch信号在神经胶质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干细胞的关系。资料综合:Notch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发育既可以起抑制作用,也可以起促进作用,这取决于不同了细胞类型。迄今为止发现了4种由Notch促进细胞命运的胶质细胞类型。结论:在脊椎动物中的由Notch促进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能为干细胞。这对于Notch信号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提示了一个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信号传递 神经胶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5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姜晓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成年个体的骨髓中包含一种前体细胞,它能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故称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EPCs具有良好的增殖潜能,并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 成年个体的骨髓中包含一种前体细胞,它能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故称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EPCs具有良好的增殖潜能,并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EPCs的参与。血液循环中EPCs数量或质量下降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缺血部位新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EPCs的研究对于脑缺血的治疗打开一扇新奇之门。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及病理学意义以及在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脑缺血 新血管形成 出生后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
6
作者 陈镇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1期7704-7708,共5页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端粒酶,因而在体外传代扩增过程中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导致细胞衰老,这是限制其用于细胞治疗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以慢病毒介导的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修饰...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端粒酶,因而在体外传代扩增过程中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导致细胞衰老,这是限制其用于细胞治疗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以慢病毒介导的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修饰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以pReceiver-M02-hTERT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用BP重组系统将目的片段重组到载体pDONR221上。然后使用LR重组系统将目的序列重组到载体pLenti6.3/V5-DEST上。将重组载体与包装质粒充分混合,利用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的平均物理滴度为1.07×1012LP/L。以之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目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提升,细胞正确表达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说明以慢病毒介导的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修饰人骨髓基质细胞能强化细胞表达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人骨髓基质细胞 慢病毒 转染 物理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脑缺血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瑞清 谭盛 +3 位作者 陈健 郭阳 李粲 陈镇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9-66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急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期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脑组织中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参考改良的Zea-Longer插线方...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急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期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脑组织中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参考改良的Zea-Longer插线方法将缺血组大鼠制作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造模后1、3、7、14 d时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和脑组织中Foxp3表达,同时采用改良NSS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模型制备后逐渐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脑缺血后1、3 d时缺血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 d时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1)。免疫组化显示脑缺血后1 d时缺血组大鼠脑组织中即可观察到Foxp3表达,且主要集中在缺血灶区域,在未缺血侧也可观察到Foxp3表达,但表达量较少,而假手术组脑组织中未见Foxp3表达。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炎症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脑缺血后1 d时便开始参与脑缺血性损伤的免疫调节,这种免疫调节对脑细胞有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4 位作者 张世忠 余俐 陈镇洲 郭再玉 彭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为今后战士的训练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沙巡防区战士90名,分为三组,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为今后战士的训练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沙巡防区战士90名,分为三组,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测定跑步前后的有关生理指标等的改变。结果跑步前三组之间的体温、血压和脉搏没有显著差别,跑步后三组战士之间体温和脉搏差别显著,而血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大,新老战士由于在此环境下生活时间长短不同,因而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减少运动前后的生理指标改变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 生理 血压 乌拉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被引量:5
9
作者 崔立玲 黄国志 +1 位作者 陈镇洲 郭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633-2640,共8页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缺血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及修复,促使血液循环再通和氧气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微环境。目的:...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缺血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及修复,促使血液循环再通和氧气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微环境。目的:探讨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改善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CNKI、万方等数据库近10年的相关文献。英文关键词为"EPC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troke"等,中文关键词为"内皮祖细胞、干细胞移植、脑卒中"等,选择内容与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近期发表的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共纳入43篇参考文献。结果与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缺血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缺血组织的血管发生及修复,促进血液循环及氧气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微环境。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但仍需大量的生物学及动物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学术探讨 内皮祖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脑卒中 脑梗死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血管新生 修复 神经功能 血液循环 神经康复 省级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的改变血液流变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4 位作者 张世忠 彭萍 余俐 陈镇洲 樊龙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兵组、新兵组、新兵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跑步前后3组之间...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兵组、新兵组、新兵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跑步前后3组之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别,但跑步后3组之间改变的幅度不一样,其中新兵组幅度最大,老兵组其次,新兵服药组幅度最小,而3组之间的血浆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新、老兵在此环境下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降低和减少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3 位作者 张世忠 彭苹 陈镇洲 郭再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0期6718-6719,共2页
目的: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改变情况,为运动训练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活了1年以上海军守礁健康男性战士90名,按年龄分成老战士组(n=30)和新战士组,其中新战士组随机分为新战士... 目的: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改变情况,为运动训练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活了1年以上海军守礁健康男性战士90名,按年龄分成老战士组(n=30)和新战士组,其中新战士组随机分为新战士对照组(n=30)和新战士服药组(n=3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其中新战士服药组在运动前7h和3h口服乌拉地尔片剂(西安利君制药厂生产,30mg/片,批号:040321)30mg。测定跑步前后的血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氮和血糖的改变。结果:3组战士运动后的钠离子犤老战士组、新战士组和新战士服药组分别为(142.80±1.94),(144.42±4.41)和(141.27±1.17)mmol/L犦、氯离子水平犤以上3组分别为(110.43±1.81),(107.67±2.75)和(108.93±1.48)mmol/L犦高于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082~-4.230,P均<0.01),而血钾离子、血糖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有关的生化指标影响较大,新老战士在此环境下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性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降低和减少运动前后的钠离子、氯离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体育运动 电解质 湿度 哌嗪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与射频毁损丘脑中央中核在治疗癌症顽痛的初步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灵慧 徐如祥 +4 位作者 陈镇洲 法志强 王黎 陈少丹 陈善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运用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技术毁损癌症顽痛患者的丘脑中央中核(CM核),初步探讨它们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伽玛刀组共15例,并与我们已报道的射频热凝(共90例)治疗相比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分法评... 【目的】运用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技术毁损癌症顽痛患者的丘脑中央中核(CM核),初步探讨它们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伽玛刀组共15例,并与我们已报道的射频热凝(共90例)治疗相比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分法评定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7分以上,术后降至0~3分。伽玛刀组随访发现,4例(27%)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复发,术后仅并发轻度的头痛、头昏和呕吐。既往发表的射频热凝组随访,有24例(27%)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复发,两组计分均在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有3例(3%)达2年多。术后并发症:嗜睡15例,尿失禁10例,语言错乱8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3例。经对症处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均消失。【结论】CM核毁损是治疗各类顽固性癌痛有效的方法,伽玛刀和热凝射频的效果大体相同,伽玛刀比射频热凝毁损的并发症相对较轻和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射频 丘脑中央中核 毁损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修饰人骨髓基质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浩 项永生 +3 位作者 秦玲莎 姜晓丹 徐如祥 陈镇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7441-7445,共5页
背景: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慢病毒转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种干细胞基因修饰良好的转染方法。目的:验证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修饰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 背景: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慢病毒转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种干细胞基因修饰良好的转染方法。目的:验证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修饰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在含血清或无血清条件下按不同的MOI值分别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长期观察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将经修饰的细胞通过立体定向移植入大鼠纹状体内,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基因转染48h后,可见人骨髓基质细胞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无血清条件下的转染效率高于含血清条件下的转染效率,转染成功的细胞在体外持续培养2个月以上未见明显的荧光消减。转染后的细胞可在大鼠纹状体存活并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2个月以上。提示慢病毒是一种高效的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可以作为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示踪标志用于体内移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人骨髓基质细胞 慢病毒 转染 体内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不同丘脑核团毁损镇痛效果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灵慧 陈镇洲 +3 位作者 徐如祥 姜晓丹 刘剑 杜谋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背景目前对癌症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的某些核团在中枢镇痛中起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大鼠不同丘脑核团毁损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核团毁损治疗顽固性疼痛靶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30只,分为假损伤组(Sham)及... 背景目前对癌症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的某些核团在中枢镇痛中起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大鼠不同丘脑核团毁损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核团毁损治疗顽固性疼痛靶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30只,分为假损伤组(Sham)及丘脑中央中核(CM)、丘脑束旁核(PF)、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丘脑中央中核加扣带回毁损组(CM+cg),将2μL10%苯酚/甘油立体定向注至相应核团进行毁损。以鼠尾温热剌激嘶叫法检测核团毁损前后痛阈。测量福尔马林诱导的动物的舔咬时间、挠曲时间以及畏缩次数来量化观察核团毁损前后的镇痛效果。结果各毁损组术前后痛阈改变值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VPL最为明显。各毁损组动物舔咬时间较Sham明显缩短(P<0.01),而挠曲时间及畏缩次数只有轻微差异。此外,VPL组动物舔咬时间比CM组和CM+cg组为短(P<0.05),而CM组和CM+cg组间行为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PF、VPL、CM+cg毁损后急性期,大鼠对温热刺激的痛阈有提高,由脊髓上神经中枢调控的行为痛反应也明显减少,其中以VPL组最明显。CM+cg双核团毁损的镇痛效果并未明显优于CM单一核团毁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核团毁损 痛阈 福尔马林实验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战士红细胞比容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3 位作者 张世忠 余俐 陈镇洲 郭再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29-730,共2页
关键词 血红蛋白类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前后人体血糖变化及乌拉地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3 位作者 张世忠 余俐 陈镇洲 郭再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62-163,共2页
目的:观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一定量运动后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及口服降压药物乌拉地尔对人体代谢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7-21/30在湛江解放军422医院完成。选择南沙巡防区健康男性战士90名,入伍2年以上为老战士,30名,平均年龄2... 目的:观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一定量运动后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及口服降压药物乌拉地尔对人体代谢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7-21/30在湛江解放军422医院完成。选择南沙巡防区健康男性战士90名,入伍2年以上为老战士,30名,平均年龄24.4岁;入伍2年以内为新战士,60名,随机分为新战士组(平均年龄19.2岁,n=30)和新战士服药组(平均年龄19.9岁,n=30)。各组战士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活1年以上,参加守卫岛礁1年以上。新战士服药组分别在运动前7h和3h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0mg(30mg/片),常温安静状态下抽血测定各组战士的血糖浓度,之后各组战士在最高室外温度60℃、最大相对湿度8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再立即抽血测定血糖浓度。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运动前后行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名战士中途无脱落。①运动前后血糖变化值结果比较: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血糖浓度均明显降低犤(5.43±1.03),(5.66±0.70)mmol/L,P<0.05;(5.39±0.81),(5.99±0.81)mmol/L,P<0.05;(5.47±0.98),(5.60±0.81)mmol/L,P<0.05犦。②组间血糖变化结果比较:运动前后各组血糖浓度变化值比较基本接近(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一定量运动后可使人体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但口服乌拉地尔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服药组战士血糖降低程度与非服药组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环境 电解质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涟沭 徐如祥 +8 位作者 姜晓丹 黄涛 许忠 袁军 陈镇洲 蔡颖谦 邹雨汐 杜谋选 徐宗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浓度的5-ALA给予不同剂量的激光辐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0J/cm时,ALA-PDT对U251细胞的杀伤力2在较低5-ALA浓度范围内,随着5-ALA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各组与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770.12,P=0.0000)。在较高5-ALA浓度范围内,则存在着饱和现象;相同的5-ALA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单用5-ALA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5-ALA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其介导的PDT是很有前途的胶质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移植的实验(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贵涛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杨志军 代广辉 陈镇洲 黄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87-189,F0003,共4页
背景:由于周围神经只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神经元细胞上,因此,关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可以借鉴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某些经验。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于周围神经损伤区移植后周围神经修复情况,以... 背景:由于周围神经只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神经元细胞上,因此,关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可以借鉴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某些经验。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于周围神经损伤区移植后周围神经修复情况,以及所移植神经干细胞能否在周围神经损伤区以分化神经元的形式存活并迁移到脊髓。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8只,体质量1.5~2.5kg,雌雄不拘。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②采用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观察培养细胞。③制备兔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选择一侧坐骨神经损伤区为移植侧,注入生理盐水、胶原基质蛋白及细胞包埋液至0.01mL(含干细胞1×1010L-1);另外一侧为对照侧,注入胶原基质蛋白悬液0.01mL。移植后3个月灌注固定,行自体周围神经损伤区移植;移植区、脊髓区、对侧损伤区和正常神经区取材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干细胞移植区、脊髓区、对侧损伤未移植区神经纤维形态及神经元细胞。结果:移植区生长的神经纤维密度及连续性明显比对侧未移植区高,光镜下可见较多的许旺细胞;放大至400倍视野下,还可见有髓神经纤维的郎飞氏结;神经纤维间隙也可见有黏液基质,并有少数成纤维细胞;移植区、脊髓区和对侧未移植坐骨神经损伤区均未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存在。结论:自体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周围神经缺损区移植有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不能在周围神经移植区、脊髓区和对侧缺损对照区以神经元的形式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战士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3 位作者 张世忠 余俐 陈镇洲 郭再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026-1027,共2页
关键词 运动(Exercise) 血红蛋白类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人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谭盛 陈健 +5 位作者 陈瑞清 刘卉 郭阳 李粲 张马辉 陈镇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分析1例帕金森病人发生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过程、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帕金森病危重疾病性多发神经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结果该病人败血症过程不典型、发展快,早期以内环境紊乱为表现,很快引起呼... 目的分析1例帕金森病人发生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过程、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帕金森病危重疾病性多发神经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结果该病人败血症过程不典型、发展快,早期以内环境紊乱为表现,很快引起呼吸肌无力,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肢体活动尚好。在有效抗生素应用、内环境紊乱纠正后,仍然难以撒离呼吸机,行肌酶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正常,肌电图发现四肢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及波幅降低,提示危重疾病性多发神经病可能。结论帕金森病人发生败血症后,出现脱机困难和肢体无力时,应重视神经系统检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完善肌电图检查,考虑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可能。避免危险因素,预防脓毒血症的发生可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帕金森病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