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沉积物中Zr/Rb值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复杂,湖泊沉积物中的粒级差别很大,单一的测量方法往往难以奏效。Rb、Zr是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稳定元素,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别,Rb一般富集在细颗粒中,Zr则在粗颗粒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湖泊沉积物中Z... 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复杂,湖泊沉积物中的粒级差别很大,单一的测量方法往往难以奏效。Rb、Zr是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稳定元素,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别,Rb一般富集在细颗粒中,Zr则在粗颗粒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湖泊沉积物中Zr/Rb比值与粘土(<2μm)含量存在显著相关,Zr/Rb值反映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大小。Zr/Rb比值所揭示的青藏高原中部280万年来经历的3次大的环境演化过程与岩性变化、孢粉指标反映的环境特征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Zr/Rb值 沉积物粒度 错鄂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沉积物^(210)Pb、^(137)Cs垂直分布及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3 位作者 陈影影 张恩楼 陈永金 朱瑜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987,共7页
对东平湖沉积物柱状岩芯放射性年代学研究表明:12cm处的 ^(137)Cs比活度峰值对应于1963年人工核试验高峰,9cm和6cm处的 ^(137)Cs比活度蓄积峰可能分别与1974年的全球核素散落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有关;^(210)Pb比活度... 对东平湖沉积物柱状岩芯放射性年代学研究表明:12cm处的 ^(137)Cs比活度峰值对应于1963年人工核试验高峰,9cm和6cm处的 ^(137)Cs比活度蓄积峰可能分别与1974年的全球核素散落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有关;^(210)Pb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衰减,利用 ^(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 ^(210)Pb计年的CRS模式建立了1889年以来东平湖现代沉积年代序列。根据 ^(210)Pb年代序列,计算了东平湖现代沉积速率,发现近百年来东平湖地区沉积速率有明显变化:1889~1945年,沉积速率较高,平均达0.297g/cm^2·a;1945~1963年,沉积速率整体处于下降趋势;1963~2000年,沉积速率比较稳定,平均约0.141 g/cm^2·a;约2000年以来,沉积速率有增高趋势。通过分析认为,1945年以前东平湖较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与东平湖作为黄河水的自然滞洪区有关;1950年代国家对东平湖的治理改造,控制了黄河水的自然倒灌,导致了东平湖沉积速率的迅速下降;1963年以后,由于黄河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抑制了东平湖调洪功能的发挥,导致东平湖沉积速率低而稳定;近年来,东平湖沉积速率有增大趋势,这可能与湖区人民发展围网养殖带入较多的沉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210Pb、^137Cs 测年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与印度季风演化关系 被引量:41
3
作者 陈诗越 方小敏 王苏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6,共6页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的磁化率、土壤颜色、碳酸盐含量综合分析表明 ,早在 1.15 Ma前 ,印度季风就已影响本地区 ,并且印度季风与同期影响黄土高原的东亚夏季风相比 ,似有共同的盛衰变化 ,尤其是 0 .5 Ma前更为相似 ,说明印度季风与东亚...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的磁化率、土壤颜色、碳酸盐含量综合分析表明 ,早在 1.15 Ma前 ,印度季风就已影响本地区 ,并且印度季风与同期影响黄土高原的东亚夏季风相比 ,似有共同的盛衰变化 ,尤其是 0 .5 Ma前更为相似 ,说明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有共同的驱动机制 ;但 0 .5 Ma以后 ,印度季风对本地区的影响呈逐步衰减之势 ,这可能与青藏高原又隆升到一个新的临界高度有关 ,从而阻挡了印度季风的水汽输入。另外 ,黄土高原揭示的 L 9、L 15极端冷干事件 ,甘孜黄土反映较弱。而黄土高原反映的 L 6冷干事件 ,甘孜黄土表现的却是极端冷湿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季风 环境演化 甘孜黄土 川西高原 古气候 大气环流 东亚季风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龙感湖地区湖泊营养化过程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诗越 金章东 +1 位作者 吴艳宏 杨丽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1-84,共4页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湿地的破坏是导致入湖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湿地的破坏是导致入湖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方面的信息,在缺乏长期湖泊监测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用来重建湖泊及其流域过去变化的历史。根据龙感湖表层沉积物210Pb活度比变化,分析了该地区近百年来沉积物中湿地花粉、总磷和磁性参数,探讨了湖泊营养化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龙感湖近百年来营养级的增加是与湿生植被的破坏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的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于磁性参数指示的流域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则与龙感湖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湿地植被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减弱有关。龙感湖流域内人类对湖周滩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入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湖泊沉积物 磁性参数 湖流 湿地功能 流域 营养盐 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记录的藏中地区2.8Ma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钻孔岩芯湖泊沉积物δ13C、总有机碳(TOC)、总氮(TN)、C/N和Rb/Sr比值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岩性、孢粉组合特征等,建立了2.8Ma以来藏中地区的环境演化序列、区域构造活动和湖盆演化过程。研究显示,大约在2.8Ma,错鄂构... 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钻孔岩芯湖泊沉积物δ13C、总有机碳(TOC)、总氮(TN)、C/N和Rb/Sr比值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岩性、孢粉组合特征等,建立了2.8Ma以来藏中地区的环境演化序列、区域构造活动和湖盆演化过程。研究显示,大约在2.8Ma,错鄂构造成盆,2.6Ma的构造运动之后,湖泊扩张,夏季风降水增加,湖泊沉积物以青灰色泥为主,藏中地区总体上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约0.78Ma后,沉积岩性明显变粗,湖盆快速充填,反映了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m以上,δ13C和TOC反映藏中地区环境具明显的高寒特点;高原剧烈隆升时期,化学风化较弱,而在高原相对稳定的剥蚀夷平阶段,化学风化较强,说明藏中地区的化学风化在受气候强烈影响的同时,又受高原阶段性的构造隆升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地球化学 化学风化 环境演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及其构造隆升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沈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7,共7页
错鄂湖200m深井岩芯古地磁测年表明错鄂湖形成于约2.8Ma年前. 沉积岩性组合粒度特征和磁化率变化揭示了约3次大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反映了至少2次剧烈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同时孢粉组合也揭示了构造隆升导致的植被组合的变化. 初步研究认... 错鄂湖200m深井岩芯古地磁测年表明错鄂湖形成于约2.8Ma年前. 沉积岩性组合粒度特征和磁化率变化揭示了约3次大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反映了至少2次剧烈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同时孢粉组合也揭示了构造隆升导致的植被组合的变化. 初步研究认为大的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主要是在青藏高原不断隆升的背景上进行的. 2.8-2.5Ma和0.8M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主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而2.5-0.8Ma环境演化过程更多的受到冰期-间冰期旋回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隆升 沉积环境 错鄂湖 晚新生代 古地磁 青藏高原隆升 青藏高原中部 孢粉组合 演化 间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错鄂湖沉积旋回与古环境变迁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吴艳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5-322,共8页
湖泊作为陆地上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陆地水体相互作用的联接点,是区域环境的镜子.青藏高原中部从班长错至怒江分布密集的构造湖群,其东部位于印度季风区边缘的西藏那曲错鄂湖,发育有巨厚的湖泊沉积物,是研... 湖泊作为陆地上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陆地水体相互作用的联接点,是区域环境的镜子.青藏高原中部从班长错至怒江分布密集的构造湖群,其东部位于印度季风区边缘的西藏那曲错鄂湖,发育有巨厚的湖泊沉积物,是研究高原环境演化的理想材料.本文对采自西藏那曲地区错鄂湖盆中心钻孔近200 m、形成于2.8 Ma以来的湖泊沉积物中的沉积旋回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沉积岩性、粒度和孢粉组合等,分析了该地区2.8 Ma来的古地理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 Ma来错鄂沉积物揭示了10个沉积旋回的变化和3大古环境演化阶段(2.8~2.5 Ma,2.5~0.78 Ma,0.78~0 Ma)与8个次级环境波动过程.初步研究认为,错鄂地区的环境演化主要是由高原构造活动和气候波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总体上,大的环境演替与构造运动有关,各旋回中的次级波动则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鄂 第四纪 沉积旋回 环境演变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地学野外教学内容探索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诗越 张锦宗 +1 位作者 董杰 李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141,共4页
野外实习是高校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豫北地区风景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质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地学专业进行野外教学的理想之地。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师生针对豫北独特的人文与环境地质等资源,开发... 野外实习是高校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豫北地区风景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质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地学专业进行野外教学的理想之地。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师生针对豫北独特的人文与环境地质等资源,开发了殷墟遗址、人工天河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水库等野外教学路线,并对路线中包含的地学教学内容作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 野外教学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诗越 董杰 张重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36-1437,共2页
调查和分析了山东省重要浅水湖泊东平湖的生态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生态建设、流域工业绿色化、发展流域立体生态农业、健全流域管理体制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关键词 东平湖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诗越 刘双爽 +1 位作者 杨丽伟 陈影影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东平湖位于淮海经济区北部,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调蓄湖,其水环境状况对于调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硅藻是指示湖泊水环境的敏感指标,在湖泊水质监测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解东平湖的水环境状况,2011年分季节对东平湖硅藻... 东平湖位于淮海经济区北部,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调蓄湖,其水环境状况对于调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硅藻是指示湖泊水环境的敏感指标,在湖泊水质监测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解东平湖的水环境状况,2011年分季节对东平湖硅藻样品和水样进行了采集分析.研究表明:东平湖硅藻有16属43种,主要以部分附生和浮游种为主;优势属种有 Achnanthes minutissima ,Aulacoseira ambigua ,Aulacoseira granulata ,Fragilariacapuci-na v .vaucheriea ,Synedra tenera ,Synedra ulna v .acus等.冗余分析(RDA)结果共解释物种数据累计方差的28.1%;Monte Carlo检验表明,东平湖水体中COD ,pH值、总P和深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 F=2.04~2.85, p<0.05).总体来看,目前东平湖整体水质处于中营养及中营养向富营养方向转化之中,今后要特别注意湖区人类活动增强后对湖泊的污染,以确保南水北调输水水质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硅藻 水环境 冗余分析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2.8Ma以来的化学风化与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9,共11页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 2 0 0m以上深处、形成于 2 .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 ,Rb ,Zr含量变化及Rb/Sr ,Zr/Rb比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 ,分析了该地区 2 .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 2 0 0m以上深处、形成于 2 .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 ,Rb ,Zr含量变化及Rb/Sr ,Zr/Rb比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 ,分析了该地区 2 .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2 .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的环境经历了 3个演化阶段 :在深约 197~ 170m(2 .8~ 2 .5Ma)岩性段 ,低Sr含量 ,高Rb/Sr和Zr/Rb比揭示的是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 ,反映了与当时强烈的高原隆升运动有关 ;在约 170~ 38.5m(约 2 .5~ 0 .8Ma)段 ,高Sr含量 ,低Rb/Sr和Zr/Rb比记录的是该流域较强的化学风化阶段 ,与高原在稳定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的结论吻合 ;在 38.5~ 0m(约 0 .8~ 0Ma)段 ,总体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 ,Rb/Sr比相对较高 ,化学风化相对较弱 ,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 ,高原整体已隆升到 4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错鄂湖 RB/SR Zr/Rb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环境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41,共8页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δ^(13)、TOC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2.8Ma来岩石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三次剧烈的环境演化过程:在约197~170m(2.8~2.5Ma)之间,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值记录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气候前期暖干,后期偏凉湿,揭示冷湿气候的云杉林突然增加,沉积岩性明显变粗,反映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在约170~38.5m(约2.5~0.8Ma)之间,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值记录流域经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高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沉积岩性较细,高原总体处于相对剥蚀夷平阶段;在38.5~0m(约0.8~0Ma)段,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值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δ^(13)C、TOC含量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沉积岩性的再次明显变粗表明高原中部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m以上,奠定了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环境演化 新生代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诗越 于兴修 吴爱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长江中下游湖群区,历来是人类最活跃的场所,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湖泊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的湖中心钻孔沉... 长江中下游湖群区,历来是人类最活跃的场所,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湖泊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的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湖周滩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入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而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龙感湖 湿地 富营养化 湖泊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2.8Ma来的环境演化及其对构造事件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3-340,共8页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深钻研究的最新成果 ,结合东部若尔盖盆地湖泊沉积物记录 ,探讨了青藏高原 2 8Ma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和高原构造隆升运动对环境演化的影响。初步研究显示 :大约 2 8MaBP错鄂湖构造成盆 ;2 6MaBP左右孢粉组...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深钻研究的最新成果 ,结合东部若尔盖盆地湖泊沉积物记录 ,探讨了青藏高原 2 8Ma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和高原构造隆升运动对环境演化的影响。初步研究显示 :大约 2 8MaBP错鄂湖构造成盆 ;2 6MaBP左右孢粉组合、粒度特征、岩性变化等均记录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 ;2 6Ma~0 8Ma时段 ,高原可能处于一种整体隆升过程中的相对夷平阶段 ;若尔盖古湖揭示了 0 9MaBP来的 3次构造隆升运动 ,反映了高原环境演变的三个阶段 ;和黄土底界相当的错鄂湖沉积记录显示并未干旱的特征 ;黄土旺盛堆积时期 (L15、L9、L6)高原湖泊记录的气候特征为偏湿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错鄂湖 若尔盖古湖 环境演化 湖泊沉积物 孢粉组合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探析——以龙感湖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诗越 吴爱琴 于兴修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8-61,共4页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通过对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破...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通过对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破坏和土壤侵蚀是龙感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同时指出,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龙感湖 湖泊富营养化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水柜——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历史与变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诗越 吴金甲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19,共5页
运河水柜是保证运河畅通的关键环节。运河沿岸的重要水柜北五湖与南四湖的形成历史与变迁过程大致为:北五湖是古大野泽、梁山泊的遗迹,为黄河改道淤塞古湖泊而形成,于元朝伴随着运河漕运兴起疏浚而成为水柜,清末因运河废弛、佃民开垦而... 运河水柜是保证运河畅通的关键环节。运河沿岸的重要水柜北五湖与南四湖的形成历史与变迁过程大致为:北五湖是古大野泽、梁山泊的遗迹,为黄河改道淤塞古湖泊而形成,于元朝伴随着运河漕运兴起疏浚而成为水柜,清末因运河废弛、佃民开垦而消亡;南四湖乃是地质沉陷加上黄河洪水壅塞扩张、合并而形成,在宋朝被作为水柜以济运,明清时期在围湖造田与黄河洪水侵袭中不断地变迁。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变迁对运河航运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北五湖的消失直接限制了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的复航。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历史与变迁研究对未来运河的全线通航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水柜 北五湖 南四湖 历史与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化学风化与环境演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17
作者 陈诗越 金章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沈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化学风化 地球化学记录 环境演化 晚新生代 Zr/Rb值 演化过程 δ^13C Rb/Sr 断陷湖盆 湖泊沉积 气候旋回 环境变迁 沉积岩心 矿物组成 相对强度 风化过程 季风区 有机质 沉积物 含量 TOC 古环境 发育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人文和旅游地质资源野外教学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诗越 张二勋 +2 位作者 张锦宗 高岩 李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2期109-110,共2页
豫北地区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地理等专业进行人文和旅游地质野外教学的较好场所,一些路线颇具特色。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阳殷墟遗址、人工天河—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3个人文和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
关键词 豫北地区 人文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 野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感湖湿地生态功能的生物和化学记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诗越 董杰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14,18,共5页
湖滨湿地是陆地和湖泊水体的连接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滨湿地和湖泊沉积物中化学元素和生物硅藻的研究,表明湖滨湿地对入湖物质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和生态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对龙感湖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 湖滨湿地是陆地和湖泊水体的连接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滨湿地和湖泊沉积物中化学元素和生物硅藻的研究,表明湖滨湿地对入湖物质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和生态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对龙感湖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地对流域物质的拦截,造成了湖泊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元素 硅藻 生态功能 龙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诗越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18,共6页
青藏高原及其隆升对全球尤其是我国自然环境影响十分深刻,它也是当前全球地球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述了青藏高原研究的历程,介绍了高原隆升机制的几种观点,并对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对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青藏高原及其隆升对全球尤其是我国自然环境影响十分深刻,它也是当前全球地球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述了青藏高原研究的历程,介绍了高原隆升机制的几种观点,并对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对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的新近进展作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环境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