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料包壳铬涂层中氧和氢扩散行为研究
1
作者 龚恒风 严俊 +5 位作者 李思功 刘洋 陈蒙腾 任啟森 薛佳祥 廖业宏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0,共6页
在压水反应堆中,锆合金包壳与水发生腐蚀化学反应,会对包壳的机械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限制燃料元件的使用寿期。为了减缓包壳氧化速率,防止氢气燃爆风险的发生,人们提出了事故容错燃料的概念设计。金属铬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氧化性能,作... 在压水反应堆中,锆合金包壳与水发生腐蚀化学反应,会对包壳的机械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限制燃料元件的使用寿期。为了减缓包壳氧化速率,防止氢气燃爆风险的发生,人们提出了事故容错燃料的概念设计。金属铬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氧化性能,作为包壳涂层已备受核电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铬涂层耐高温腐蚀氧化行为微观机理研究尚不清楚,亟须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从电子尺度探索了铬晶体中氧和氢的扩散机理。研究表明,氧的最稳定占位是八面体间隙,氢更倾向于占据四面体间隙。氢的溶解度远低于氧的溶解度。氧在间隙的溶解能为负值,表明氧与近邻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进一步采用弹性带方法计算氧和氢的反应扩散路径和迁移能垒。氧沿着四面体间隙至八面体间隙的反应路径扩散,迁移能垒为0.18 eV,而氢更容易沿着四面体间隙至第一近邻的四面体间隙的反应路径扩散,迁移能垒为0.79 eV。同时,氧沿着四面体间隙至第一近邻八面体间隙的反应路径扩散,迁移能垒为0.65 eV。这表明氧倾向于沿着四面体间隙至八面体间隙的反应路径扩散。氢在铬中的迁移能垒为0.17 eV。进一步结合阿伦尼乌斯扩散方程,拟合出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变化关系,为涂层高温腐蚀性能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溶解能 反应路径 迁移能垒
原文传递
ARES屏蔽程序中二维射线效应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蒙腾 陈义学 +3 位作者 张斌 张鹏鹤 臧启勇 袁龙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700-706,共7页
在辐射输运屏蔽计算分析中,离散纵标法(SN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要计算方法之一。由于SN方法求解输运方程时只沿少数几个特定方向进行会产生射线效应,尤其对于孤立点源、大空腔模型、强吸收介质等问题,射线效应非常明显。本文基于... 在辐射输运屏蔽计算分析中,离散纵标法(SN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要计算方法之一。由于SN方法求解输运方程时只沿少数几个特定方向进行会产生射线效应,尤其对于孤立点源、大空腔模型、强吸收介质等问题,射线效应非常明显。本文基于首次碰撞源法,通过半解析方法求解未碰撞中子通量密度并求解首次碰撞源项,将孤立点源对所有空间网格的贡献等效于每个网格点的首次碰撞源对所有网格的贡献之和,从而减弱射线效应。自主开发了二维射线效应消除模块ARES_RayEffect2D,将该模块与二维离散纵标输运计算模块ARES2D耦合计算,并与国际成熟屏蔽程序对一系列算例进行程序对标。计算结果表明,ARES_RayEffect2D能有效减弱射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输运 离散纵标法 射线效应 首次碰撞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ES屏蔽程序的开发与初步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义学 张斌 +8 位作者 臧启勇 袁龙军 陈蒙腾 张鹏鹤 赵京昌 董正云 马续波 曹博 吴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77-482,共6页
ARES是基于离散纵标法开发的一维、二维、三维多群各向异性散射屏蔽输运程序系统,应用于核装置的屏蔽计算和分析。采用菱形差分、theta权重、非连续有限元多种空间离散策略,离散求积组自适应选择,能处理多种边界条件和屏蔽源项。采用首... ARES是基于离散纵标法开发的一维、二维、三维多群各向异性散射屏蔽输运程序系统,应用于核装置的屏蔽计算和分析。采用菱形差分、theta权重、非连续有限元多种空间离散策略,离散求积组自适应选择,能处理多种边界条件和屏蔽源项。采用首次碰撞源法消除或减轻孤立点源、大空腔模型、强吸收介质等屏蔽问题中的射线效应难题。加速模块采用扩散综合加速、角度多重网格、区域分解的MPI并行,能对不同屏蔽计算模型产生有效的加速效果。采用基准例题和程序对标的方法对部分模块进行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输运 屏蔽程序 离散纵标 射线效应 MPI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开发与初步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鹤 陈义学 +3 位作者 张斌 臧启勇 袁龙军 陈蒙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94-498,共5页
基于一阶稳态中子输运方程理论模型,采用离散纵标方法对方向变量进行离散,得到一组差分方程组,应用源迭代法对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基于上述理论,开发了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程序实现了中子输运过程keff和固定源问题的计算,并考... 基于一阶稳态中子输运方程理论模型,采用离散纵标方法对方向变量进行离散,得到一组差分方程组,应用源迭代法对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基于上述理论,开发了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程序实现了中子输运过程keff和固定源问题的计算,并考虑到各向异性散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的理论模型,并对一系列基准题结果进行了校验计算。在二维沸水堆栅元问题中,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的keff计算结果与基准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0.09%,通量密度最大相对误差为0.60%。针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散射源问题,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与DORT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整体符合很好。初步验证了ARES屏蔽程序二维输运模块的正确性,且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输运方程 离散纵标方法 ARES 二维输运模块 各项异性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MOX与UO2燃料棒辐照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啟森 张永栋 +4 位作者 陈蒙腾 谢亦然 李雷 廖业宏 刘彤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20期134-138,142,共6页
采用MOX燃料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重要途径。MOX燃料与纯UO2在热导率、裂变气体释放等性能方面不同。本文采用燃料棒性能分析程序COPERNIC,对压水堆MOX和UO2燃料棒的辐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辐... 采用MOX燃料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重要途径。MOX燃料与纯UO2在热导率、裂变气体释放等性能方面不同。本文采用燃料棒性能分析程序COPERNIC,对压水堆MOX和UO2燃料棒的辐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辐照条件下,MOX燃料中心温度在低燃耗阶段比UO2偏低,高燃耗阶段则明显高于UO2;MOX燃料棒内压高于UO2,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燃耗增加而增大;辐照后期,MOX燃料棒包壳发生向内应变的绝对值比UO2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MOX燃料 辐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纵标法中射线效应消除理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蒙腾 张斌 +4 位作者 陈义学 胡也 张鹏鹤 赵京昌 臧启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3-146,共4页
离散纵标法在计算大空腔、强吸收介质模型时会存在射线效应问题,使得通量密度呈现出空间震荡如锯齿波纹状分布。本文描述和分析射线效应及其产生原因,由于离散纵标法在求解输运方程时只沿特定的方向进行,把原来连续的方向变量转换成有... 离散纵标法在计算大空腔、强吸收介质模型时会存在射线效应问题,使得通量密度呈现出空间震荡如锯齿波纹状分布。本文描述和分析射线效应及其产生原因,由于离散纵标法在求解输运方程时只沿特定的方向进行,把原来连续的方向变量转换成有限离散方向求解,而离散求积组不具备完整描述输运问题通量密度分布的能力。通过对主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首次碰撞源方法作为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自主开发了多维射线效应消除程序RAY,基准题的计算表明RAY能够有效地减弱射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输运 离散纵标法 射线效应 首次碰撞源
原文传递
弥散型核燃料热导率计算模型研究
7
作者 任啟森 廖业宏 +4 位作者 陈蒙腾 张永栋 谢亦然 刘彤 刘伟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3,共4页
弥散型燃料热导率是反应堆安全分析和燃料元件性能评估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多孔物体热导率理论,考虑基体中弥散颗粒分布相关性的影响,建立弥散型燃料热导率的计算模型,并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孔隙率、燃料相体积... 弥散型燃料热导率是反应堆安全分析和燃料元件性能评估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多孔物体热导率理论,考虑基体中弥散颗粒分布相关性的影响,建立弥散型燃料热导率的计算模型,并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孔隙率、燃料相体积分数以及燃料相/基体热导率比对弥散型燃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弥散型燃料热导率随燃料相体积分数和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燃料相与基体热导率之比越大,燃料相体积分数对热导率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容错 弥散型燃料 热导率 计算模型
原文传递
高燃耗下裂变气体释放行为研究与程序校验
8
作者 任啟森 廖业宏 +3 位作者 陈蒙腾 张永栋 谢亦然 刘彤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
采用燃料棒性能分析程序COPERNIC,针对哈尔登(Halden)测试燃料组件(IFA)519.9 DK辐照试验燃料棒辐照试验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高燃耗下裂变气体释放行为,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燃耗达到约100 GW·d/t(U)的辐照... 采用燃料棒性能分析程序COPERNIC,针对哈尔登(Halden)测试燃料组件(IFA)519.9 DK辐照试验燃料棒辐照试验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高燃耗下裂变气体释放行为,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燃耗达到约100 GW·d/t(U)的辐照过程中,该程序对裂变气体释放率的预测值与试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程序未精确预测芯块孔隙率在高燃耗"边缘结构"内的演化过程,但不影响其对燃料棒辐照综合性能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棒 裂变气体释放 Halden反应堆项目 高燃耗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the first collision source method to CSNS target station shielding calculation
9
作者 郑颖 张斌 +5 位作者 陈蒙腾 张亮 曹博 陈义学 殷雯 梁天骄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6-92,共7页
Ray effects are an inherent problem of the discrete ordinates method. RAY3 D, a functional module of ARES, which is a discrete ordinates code system, employs a semi-analytic first collision source method to mitigate r... Ray effects are an inherent problem of the discrete ordinates method. RAY3 D, a functional module of ARES, which is a discrete ordinates code system, employs a semi-analytic first collision source method to mitigate ray effects. This method decomposes the flux into uncollided and collided components, and then calculates them with an analytical method and discrete ordinates method respectively. In this article, RAY3 D is validated by the Kobayashi benchmarks and applied to the neutron beamline shielding problem of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target st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Kobayashi benchmarks indicate that the solutions of DONTRAN3 D with RAY3 D agree well with the Monte Carlo solutions. The dose rate at the end of the neutron beamline is less than10.83 μSv/h in the CSNS target station neutron beamline shutter model. RAY3 D can effectively mitigate the ray effects and obtain relatively reasonabl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sion shielding mitigate neutron validated inherent agree stainless contour analyt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