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7 位作者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9-1106,共8页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性 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褐飞虱新抗源的鉴定和利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英之 韦燕萍 +9 位作者 李孝琼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韦素美 刘丕庆 黄大辉 张月雄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1588,共8页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P0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P0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褐飞虱 抗源 BPHR96 遗传 基因重组 基因聚合 水稻抗性育种 普通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直立穗型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籼稻直立穗型育种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英之 韦绍丽 +9 位作者 刘驰 周维永 马增凤 黄大辉 刘亚利 陈乔 杨新庆 杨朗 白德朗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中均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度达到73.3%-93.7%。直立穗型基因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66、RM24423和RM7048紧密连锁,图距分别为5.8、0.43和0.85cM,用这3个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育种选择的准确率在66.7%-100%之间,其中RM24423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100%。与弯穗型杂交后代育种品系比较,籼稻直立穗型品系株高和穗长略短、穗数略少,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均增加且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但只有结实率达显著水平。因此,育种上可依据这些性状效应来探索直立穗型籼稻的株型设计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立穗型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英之 李树娟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686-6688,6719,共4页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分蘖期单株鉴定和大田自然诱虫鉴定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新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反应。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不稳定,但随着苗龄的增大,其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际上稻褐飞虱在...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分蘖期单株鉴定和大田自然诱虫鉴定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新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反应。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不稳定,但随着苗龄的增大,其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际上稻褐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才造成危害,分蘖期和抽穗期鉴定较苗期鉴定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成株期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性鉴定 生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毛桃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英之 霍秀意 +3 位作者 欧阳蒲月 甘凤琼 李良波 黄荣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新采摘的五指毛桃(Ficushirta vahl)种子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常规组培技术,进行种子发芽、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五指毛桃种子在1/2 MS+20 g/L蔗糖+6.0 g/L琼脂培养基中萌发最好,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以新采摘的五指毛桃(Ficushirta vahl)种子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常规组培技术,进行种子发芽、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五指毛桃种子在1/2 MS+20 g/L蔗糖+6.0 g/L琼脂培养基中萌发最好,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g/L蔗糖+6.0 g/L琼脂,五指毛桃易生根,在1/2 MS+20 g/L蔗糖+6.0 g/L琼脂培养基中可以诱导出大量根系,生根率达100%,为五指毛桃规模化、工厂化育苗、资源保存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Ficushirta vahl)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浸提液和土壤浸提液对五指毛桃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英之 莫心怡 +2 位作者 李良波 甘凤琼 黄荣韶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051-2053,2103,共4页
以松树松针浸提液、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以及松树与白及、桃金娘、牛耳枫、赤苍藤、五指毛桃5种不同药材立体种植的根际土壤浸提液为材料,研究不同浸提液对五指毛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浸提液、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 以松树松针浸提液、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以及松树与白及、桃金娘、牛耳枫、赤苍藤、五指毛桃5种不同药材立体种植的根际土壤浸提液为材料,研究不同浸提液对五指毛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浸提液、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松树+五指毛桃根际土壤浸提液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五指毛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松针浸提液浓度的不断降低,其对五指毛桃种子的化感效应逐步增强。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松树+五指毛桃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苗长的化感效应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而根长化感效应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五指毛桃 浸提液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种植五指毛桃的生长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英之 李良波 +1 位作者 甘凤琼 黄荣韶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60-64,共5页
为探讨马尾松林下种植的五指毛桃的最佳采收期,对马尾松林下种植不同生长年限的五指毛桃进行了植物学性状和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含量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的五指毛桃为快速生长期,其次是三年生。三年生的五指毛桃补骨脂素和... 为探讨马尾松林下种植的五指毛桃的最佳采收期,对马尾松林下种植不同生长年限的五指毛桃进行了植物学性状和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含量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的五指毛桃为快速生长期,其次是三年生。三年生的五指毛桃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酯含量较二年生和四年生的高。基于此,建议在马尾松林下开展五指毛桃种植,且宜采收三年生的五指毛桃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林药种植 生长年限 马尾松 补骨脂素 佛手柑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品种资源适应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英之 王晓峰 +2 位作者 李良波 黄荣韶 冯萍 《大众科技》 2017年第8期110-112,共3页
掌握我国铁皮石斛资源分布状况,了解并分析其生态环境特点及适应性,为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适应性 种质资源 生态环境 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抗稻褐飞虱新基因的鉴定与利用 被引量:50
9
作者 李容柏 李丽淑 +10 位作者 韦素美 韦燕萍 陈英之 白德朗 杨朗 黄凤宽 吕维莉 张向军 李小勇 杨新庆 魏源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的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的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的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的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的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的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的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水稻 稻褐飞虱 抗性品种 基因标记 bph18(t) bph19(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韦燕萍 黄大辉 +8 位作者 陈英之 刘驰 杨朗 罗雪梅 马增凤 张月雄 刘亚利 杨新庆 李容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经过3代自交纯化与稻瘟病抗性鉴定,在1500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发现38份抗病材料,在113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中发现18份抗病材料。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相同材料在不同年份的田间病区诱... 经过3代自交纯化与稻瘟病抗性鉴定,在1500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发现38份抗病材料,在113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中发现18份抗病材料。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相同材料在不同年份的田间病区诱发鉴定中,各级抗性植株分布差异不显著,鉴定结果表现一致。与普通野生稻相比,广西药用野生稻抗性基因发生的频率显著较高、抗性稳定,是一种特殊抗性类型,从中获得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抗性基因的可能性较大。研究还表明,自交提纯能够明显提高这两种野生稻的平均抗性水平。在田间病区诱发条件下,广西普通野生稻抗性材料出现的频率与地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资源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黄大辉 岑贞陆 +19 位作者 黄大辉 刘驰 贺文爱 贺文爱 陈英之 陈英之 马增凤 马增凤 杨朗 杨朗 韦绍丽 韦绍丽 刘亚利 刘亚利 黄思良 黄思良 杨新庆 李容柏 李容柏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数的1.87%;5级中抗有26份,占总数1.57%。在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有15份抗病材料,占总数的48.4%。选取了8份普通野生稻抗性资源(分别命名为DP1、DP3、DP5、DP9、DP15、DP16、DP17和DP20)与9311杂交,再自交或与9311回交后,分别获得BC1、F1和F2后代。在接种鉴定中发现这些抗性资源的BC1或F1所有植株均对细条病表现感病,说明这8份材料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在DP3与9311杂交的F2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符合1∶15的比例,说明DP3的抗性由2对隐性重叠作用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野生稻中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细条病抗性资源,其中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资源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贺文爱 黄大辉 +7 位作者 岑贞陆 张月雄 马增风 刘驰 陈英之 卢双楠 刘开勇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细条病的抗性鉴定与抗源筛选、抗性基因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抗性基因的克隆、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快抗细条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基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荣科 陈乔 +5 位作者 李孝琼 陈英之 韦绍丽 阳海宁 张月雄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褐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广亲和位点S-5的SSR紧密连锁标记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向军 陈英之 +8 位作者 韦燕萍 吕维莉 廖惠红 刘宇锋 杨新庆 李小勇 杨朗 李丽淑 李容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广亲和(WC)是水稻(OryzasativaL.)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遗传工具。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亚种间两系杂交稻亲本培矮64S的WC基因S-5n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从培矮64S//T8/秋光三交F1中选出由263个高育和低育极端类型组成的... 广亲和(WC)是水稻(OryzasativaL.)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遗传工具。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亚种间两系杂交稻亲本培矮64S的WC基因S-5n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从培矮64S//T8/秋光三交F1中选出由263个高育和低育极端类型组成的标记群体,选用来源于CornellSSR连锁图的20个标记和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序列合成的9个SSR标记,通过BSA(分离群体分析)法对标记群体进行分析,该S-5位点精确定位于第6染色体上,距SSR标记GXR6和RM276的距离只有0.2cM。培矮64S的S-5n对育性贡献可使小穗结实率从平均43.5%提高到77.5%,贡献率达34.0%,表明它是一个很强的控制广亲和特性的主效基因。本研究所获得的这些紧密连锁标记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广亲和水稻品种和基因克隆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不育 SSR标记 广亲和 S-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对籼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维永 白德朗 +7 位作者 杨新庆 李小勇 刘宇锋 陈英之 韦鹏霄 岑秀芬 冯斗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以直立穗型品系G 83和弯曲穗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进行杂交、测交,获得F1、TC1和F2群体,研究穗型的遗传规律及穗型与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受一对核主效基因控制,直立穗型相对弯曲穗型为... 以直立穗型品系G 83和弯曲穗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进行杂交、测交,获得F1、TC1和F2群体,研究穗型的遗传规律及穗型与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受一对核主效基因控制,直立穗型相对弯曲穗型为显性;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剑叶短而宽,穗、穗颈节间较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不同穗型植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直立穗型植株的每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植株,而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极显著低于弯曲穗型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立穗型 遗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种群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燕理 陈淼 +9 位作者 刘驰 黄金艳 马增凤 陈英之 张树林 杨新庆 黄大辉 李丹婷 刘丕庆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39-4441,4447,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0%;24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出103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4.291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是2.511 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72 0。根据聚类结果分析,从243份材料中筛选出31份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SSR位点检测到的所有的遗传变异,其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595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是0.586 3,基本上可以代表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邕宁 广西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居群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金艳 陈淼 +8 位作者 梁燕理 刘驰 陈英之 马增凤 黄大辉 杨新庆 李丹婷 莫良玉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45-249,共5页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77,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4245,说明这些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逐步聚类分析,从285份材料中选出30份作为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检测到的所有基因突变位点,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居群的种质评估、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建议对该原生地的现有居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核心种质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香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8
作者 白德朗 魏薇 +2 位作者 韦燕萍 陈英之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717-724,共8页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的米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1989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杂交香稻理论与技术,并育成我国首个优质杂交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和优质杂交香稻组合香优63。20多年来,我国已育成推广10多个香稻不育系和4...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的米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1989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杂交香稻理论与技术,并育成我国首个优质杂交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和优质杂交香稻组合香优63。20多年来,我国已育成推广10多个香稻不育系和40多个杂交香稻组合,国外尤其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印度农科院也育成系列杂交香稻组合,在水稻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和分子生物技术育种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杂交香稻的推广和应用丰富了杂交稻的理论与实践。文章通过对杂交香稻品种的选育、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生物技术改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香稻 香稻不育系 选育 香味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七苗期生理性裂根及其发生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荣韶 陈建桦 +4 位作者 白小雨 韦继光 甘凤琼 陈英之 李良波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74-279,共6页
【目的】了解田七苗期裂根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裂根病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观察田七裂根的发生规律,采用侵染性病源检测法研究田七苗期裂根的发生原因,并研究生育期、生长年限、光照强度、播种深度和营养条件等... 【目的】了解田七苗期裂根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裂根病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观察田七裂根的发生规律,采用侵染性病源检测法研究田七苗期裂根的发生原因,并研究生育期、生长年限、光照强度、播种深度和营养条件等因素对其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田七生理裂根主要集中发生在苗期,属非侵染性的生理性病害,根系膨大时期的管理不当导致其根部开裂;田七裂根性病害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栽培3年后基本未见发病;发病率随着光照的增强显著提高;裂根现象的发生与施肥不当有关,合理施肥,增施钙、镁、锌、铁、硼等元素可以减少苗期裂根的发生。【结论】田七苗期出现的裂根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生与环境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七 生理性裂根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新型噪音污染的环境问题及建议——以手机铃声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洋 陈英之 +1 位作者 范稚莲 莫良玉 《环境与发展》 2016年第5期32-35,共4页
近年来学生在课堂或者自习教室使用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引起的手机铃声污染不仅干扰正常的学习,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常见的几款品牌的手机采用HS6288D多功能噪声分析仪测量其不同音量下手机... 近年来学生在课堂或者自习教室使用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引起的手机铃声污染不仅干扰正常的学习,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常见的几款品牌的手机采用HS6288D多功能噪声分析仪测量其不同音量下手机铃声的A声级,以此分析手机铃声对人与环境的影响,为日后校园内通过降低手机使用率以及选择合适音量来减少手机铃声污染,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环境 新型噪音污染 手机铃声 大学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