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豇豆病虫害发生及减药控残关键技术
1
作者 陈育民 吴颖仪 +1 位作者 黎昆 郝东川 《中国果菜》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豇豆是华南地区主要的蔬菜种类,深受人们喜爱。为保证华南地区豇豆产业健康发展,亟需调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探索豇豆生产过程中减药控残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豇豆田间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主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白粉病、轮... 豇豆是华南地区主要的蔬菜种类,深受人们喜爱。为保证华南地区豇豆产业健康发展,亟需调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探索豇豆生产过程中减药控残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豇豆田间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主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白粉病、轮纹病、病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主要虫害有蓟马、豆荚螟、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蚜虫等;简述了这些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提出减药控残关键技术,以期为华南地区豇豆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豇豆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减药控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桩-网复合地基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2
作者 杨耀辉 辛公锋 +1 位作者 陈育民 李召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8-186,共9页
排水刚性桩融合了刚性桩基础承载力高和具有排水性能的双重优点。为研究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采用7#硅砂作为路堤地基模型材料,3×5群桩布置形式,在水平向和竖直向施加双向动力荷载,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 排水刚性桩融合了刚性桩基础承载力高和具有排水性能的双重优点。为研究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采用7#硅砂作为路堤地基模型材料,3×5群桩布置形式,在水平向和竖直向施加双向动力荷载,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和普通桩-网复合地基处理可液化路堤地基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从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沉降等动力响应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桩-网复合地基的处置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排水桩工况超孔压比峰值最大值为0.79,最小值为0.61,普通桩工况超孔压比峰值均达到1.0,处于完全液化状态。排水桩工况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沿路堤模型底部至顶部呈现明显的放大效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60。普通桩工况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一定的液化地基减震效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07。排水桩工况沉降平均值为11.4 mm。普通桩工况沉降平均值为25.7 mm,排水桩工况最终沉降量平均值较普通桩工况减小55.6%。排水桩能够有效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小路堤沉降量,是一种处置可液化地基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刚性桩 桩-网复合地基 可液化地基 振动台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竖向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汤对化疗后荷瘤小鼠脾T细胞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育民 晓洁 +2 位作者 刘晓霞 王雪玲 雪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5-1167,1192,共4页
目的:研究八珍汤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S180荷瘤小鼠脾T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CTX组、八珍汤+CTX组3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TX组和八珍汤+CT... 目的:研究八珍汤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S180荷瘤小鼠脾T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CTX组、八珍汤+CTX组3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TX组和八珍汤+CTX组连续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3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自第4天始,八珍汤+CTX组连续10天用八珍汤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CTX组连续10天用生理盐水灌胃。以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IL-2的含量。结果:八珍汤可以使化疗后荷瘤小鼠的T细胞的增殖率回升(P<0.01),基本达到化疗前水平(P>0.05);八珍汤可以提高化疗后荷瘤小鼠T细胞总数、CD4+T、CD8+T细胞的比例(P<0.01),但仍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八珍汤可以促进IFN-γ、IL-2的分泌,提高血清中IFN-γ、IL-2的含量(P<0.01),基本达到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八珍汤能够改善化疗对荷瘤小鼠T细胞产生的抑制作用,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汤 化疗 T细胞 增殖率 亚群 IFN-γ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刚性桩抗液化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4
作者 杨耀辉 辛公锋 +2 位作者 陈育民 张小宁 李文闻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7-1183,共7页
为分析排水刚性桩的抗液化作用效果,开展了排水刚性桩的数值计算模拟,基于振动台试验实测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针对设置不同排水通道数量的排水桩桩周超孔压比、超孔隙水渗流特性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试验实测值与数值... 为分析排水刚性桩的抗液化作用效果,开展了排水刚性桩的数值计算模拟,基于振动台试验实测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针对设置不同排水通道数量的排水桩桩周超孔压比、超孔隙水渗流特性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试验实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②桩身1倍桩径处超孔压比峰值为0.7,1.5倍桩径处为1.0,排水刚性桩的有效作用范围在桩周1倍桩径左右;③单侧排水通道排水桩影响范围为以桩心为圆心、1倍桩径为半径的近似半圆,双侧和四侧排水通道排水桩影响范围为与单侧排水通道圆心和半径相同的整圆,排水体附近渗流矢量均指向排水通道,表明了排水通道发挥了有效的排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刚性桩 数值计算分析 超孔压比 抗液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液化及液化后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1 位作者 邵国建 赵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8-1413,共6页
根据流体力学中的绕球定常黏性流动理论,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砂土液化及液化后流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在振动台模型箱的砂土中埋入可以水平滑动的钢球,当砂土发生液化时使钢球发生水平运动,通过测量钢球所受的阻力来反算液化... 根据流体力学中的绕球定常黏性流动理论,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砂土液化及液化后流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在振动台模型箱的砂土中埋入可以水平滑动的钢球,当砂土发生液化时使钢球发生水平运动,通过测量钢球所受的阻力来反算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表观动力黏度,进而研究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流动特性。试验中考虑了砂土的初始相对密度、钢球的运动速率、液化后砂土的超孔压比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液化及液化后状态下砂土的表观动力黏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液化砂土呈现出剪切稀化的非牛顿流体特性。随着液化后超孔压比的降低,表观动力黏度也逐渐增大,通常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表观动力黏度–超孔压比曲线逐渐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液化后 流动特性 非牛顿流体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周云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9-1143,共5页
将液化后土体视为流体是一种较新的地震液化研究思路。根据液化后砂土变形试验结果,从流体力学的观点,分析了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流动特性,包括应力-应变率关系和表观粘度的变化,试验中考虑了相对密度、固结压力和液化度三个参数的影响... 将液化后土体视为流体是一种较新的地震液化研究思路。根据液化后砂土变形试验结果,从流体力学的观点,分析了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流动特性,包括应力-应变率关系和表观粘度的变化,试验中考虑了相对密度、固结压力和液化度三个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液化砂土的表观粘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是一种“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且在“剪切稀化”状态下可发生较大的应变。随着液化后孔压的降低,砂土的表观粘度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随孔压比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液化后 砂土 流体 流动特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液化流动变形的简化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育民 高星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7-1573,共7页
已有的液化砂土流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在液化流动状态下是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可以用幂函数表示其剪应力-剪应变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砂土液化流动的本构方程。基于FLAC3D程序的二次开发平台,将液化流动本构方程开发到FLAC3D中,建立... 已有的液化砂土流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在液化流动状态下是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可以用幂函数表示其剪应力-剪应变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砂土液化流动的本构方程。基于FLAC3D程序的二次开发平台,将液化流动本构方程开发到FLAC3D中,建立了液化流动变形的简化分析方法。通过倾斜场地的液化流动变形分析,发现倾斜场地的液化变形曲线可以用正弦函数曲线描述,这与Towhata的理论分析成果一致,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液化层坡度、稠度系数、流动指数以及弹性参数等变量对液化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液化变形随液化层坡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液化砂土的稠度系数和流动指数对液化流动变形有重要的影响,而弹性参数对变形基本无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分析中,需要对流动模型参数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流动变形 非牛顿流体 大变形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防地震液化数值模拟及动力反应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育民 仉文岗 刘汉龙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4,共6页
为了评估青草沙水库在地震作用下的性状,利用FLIP程序分析堤基及上部堤防地震液化变形规律,比较了堤防不同位置处的残余变形、超静孔隙水压力比分布、有效应力路径等。结果表明:抗震设防烈度7度条件下,堤防结构的存在放大了地表的加速度... 为了评估青草沙水库在地震作用下的性状,利用FLIP程序分析堤基及上部堤防地震液化变形规律,比较了堤防不同位置处的残余变形、超静孔隙水压力比分布、有效应力路径等。结果表明:抗震设防烈度7度条件下,堤防结构的存在放大了地表的加速度;堤防残余变形主要发生在堤身和堤脚周围一定深度范围,地下12 m及以下土体残余变形很小;堤顶中心在地震作用下,有效高度下降较多,若此时库内处于高水位或洪水位或遭遇持续暴雨,可能发生溃堤。工程建设中,需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P 堤防 残余变形 超静孔隙水压力比 有效应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肯-张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55
9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23-2126,共4页
根据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C++环境在FLAC3D软件中实现了邓肯-张本构模型的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三轴试验的模拟算例对模型开发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在FLAC3D中开发本构模型的基本步骤和编程要点,为其他用户进行本构模... 根据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C++环境在FLAC3D软件中实现了邓肯-张本构模型的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三轴试验的模拟算例对模型开发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在FLAC3D中开发本构模型的基本步骤和编程要点,为其他用户进行本构模型的修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由于FLAC3D开发环境的特点,用户编写的本构模型和软件自带的本构模型的执行效率处在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肯-张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赵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部分范围内设置排水体,以便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在地震作用下,桩周土体积累的超孔隙水压力可以由桩身的排水体快速排出,从而增大桩周土体的有效应力,达到抗液化的目的。利用小型振动台,对刚性排水...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部分范围内设置排水体,以便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在地震作用下,桩周土体积累的超孔隙水压力可以由桩身的排水体快速排出,从而增大桩周土体的有效应力,达到抗液化的目的。利用小型振动台,对刚性排水桩和未设置排水体的普通桩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抗液化性状进行研究,得到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基本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排水桩和普通桩振动台试验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的比较,发现两者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发展和分布的主要规律方面表现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抗液化刚性排水桩的抗液化特性。数值分析结果还表明,在动力作用下,排水桩工况由于排水体的存在,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得以及时排出,桩身附近一定范围内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得到及时有效的消散,其消散作用随着与桩体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桩周土体的孔压分布呈漏斗状,渗流矢量指向桩体,桩身附近土体的超孔压比峰值较小且在达到峰值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排水桩 抗液化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悬浮塑料砂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育民 王睿 张艳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饱和砂土在液化状态下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而常规动力试验要获得稳定的液化状态比较困难。采用塑料砂和相等密度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了有效应力接近于0的饱和悬浮塑料砂试样,基于流体力学低雷诺数绕球流动理论并结合粒子成像测速(PIV... 饱和砂土在液化状态下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而常规动力试验要获得稳定的液化状态比较困难。采用塑料砂和相等密度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了有效应力接近于0的饱和悬浮塑料砂试样,基于流体力学低雷诺数绕球流动理论并结合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开发了饱和悬浮塑料砂流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利用紧贴透明模型箱内壁的半球在饱和悬浮塑料砂中运动时塑料砂颗粒的运动来分析其流动特性,并通过拉力与速度的关系计算饱和塑料悬浮砂的表观黏度。试验结果表明,饱和塑料悬浮砂试样是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可作为液化砂土的相似材料用于液化问题的研究。基于试验中的细观规律,提出了零速度线、剪切区、剪切角、剪切区高度等实用概念。研究表明,拖球速度对剪切角有重要影响,速度越大,剪切角也越大,相应剪切区也越大。剪切区高度反映了拖球运动方向的影响范围,提出拖球试验中应保持球体形心与边界之间的距离要大于6倍球体直径。分析了拖球试验中的孔洞产生机制,提出在拖球和拖管试验中,应降低拖球的运动速度,以符合低雷诺数绕球(管)流动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塑料悬浮砂 PIV技术 液化砂土 流动特性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液化场地中浅埋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育民 张意江 +1 位作者 王维国 晨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06-3512,3519,共8页
饱和砂土地基在爆炸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地基上的结构物将受到爆炸荷载及地基液化的双重作用,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和破坏性变形。基于大型现场爆炸液化试验,对场地上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地基液化后RC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 饱和砂土地基在爆炸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地基上的结构物将受到爆炸荷载及地基液化的双重作用,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和破坏性变形。基于大型现场爆炸液化试验,对场地上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地基液化后RC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化场地中浅埋RC结构产生了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且最大沉降量达到结构高度的10%,结构差异沉降达到最大沉降量的1/5,结构沉降变形在液化后15 h时基本稳定;RC结构表面未产生明显的裂缝,动态拉、压应变均在400??以内,不会对结构造成显著破坏;结构动力响应表现为柱侧加速度峰值明显大于梁侧,但柱侧动力稳定所需时间较梁侧短,即柱承受了更大的瞬时冲击力且其抵抗瞬时冲击力的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在可液化地基中的浅埋RC结构稳定设计等工程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液化 浅埋钢筋混凝土结构 动力响应 沉降变形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液化前高孔压状态的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育民 沙小兵 +1 位作者 林奔 刘汉龙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67-272,共6页
将液化及液化后状态的砂土视为流体状态,研究发现液化及液化后砂土是一种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对于液化前高孔压状态下的流动特性也值得探讨。根据落球黏度计的原理,开发了饱和砂土液化前流动特性的模型试验装置。在模型箱中铺设饱和砂... 将液化及液化后状态的砂土视为流体状态,研究发现液化及液化后砂土是一种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对于液化前高孔压状态下的流动特性也值得探讨。根据落球黏度计的原理,开发了饱和砂土液化前流动特性的模型试验装置。在模型箱中铺设饱和砂土,模型箱底部与一水箱相连,提高水箱高度可以使模型箱中的饱和砂土产生超孔压。模型箱的砂土中埋设一个可以水平拉动的钢球,通过监测钢球水平运动的速度和所受的阻力来计算砂土的表观黏度,得到饱和砂土液化前高孔压状态下的流动特性。试验中考虑了超孔压比、钢球运动速度对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饱和砂土在液化前高孔压状态下,表观黏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特性,同时随着超孔压比的提高,表观黏度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液化前 流动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育民 何森凯 +1 位作者 方志 江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2-838,共7页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石墨毡为电极,开展恒定电流强度下的现场电解减饱和试验研究。通过地基压缩波速试验测得...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石墨毡为电极,开展恒定电流强度下的现场电解减饱和试验研究。通过地基压缩波速试验测得电解作用下地基深部的饱和度从98.2%减小至94%。着重分析了地基土在电解过程中的电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等效电阻随着饱和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呈现出较好的单值函数关系;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等效电阻的增长速率越高,其电阻增幅也越快,达到最大等效电阻所消耗的电量先逐渐增大,然后再趋于平缓;虽然增大电流强度会略微增加耗电量,但是可以显著提高电解减饱和法效率。此外,等效电阻的衰减过程可以分为快速衰减、平缓衰减和稳定3个阶段,其中快速衰减阶段为停止电解3 h内,等效电阻的平均衰减速率为11Ω/h;由于试验场地位于河边,电解产生的气泡易受渗流的影响,使其难以长期维持在正负极间土层中;然而在该阶段,其电阻降幅也仅有15%,使可液化地基仍维持着较好的抗液化能力。对地基二次或多次电解,可以大幅节省耗电量,约为首次电解的30%;而且还能加快地基正负极间土层中气泡的生成量,从而有效减小饱和度,提高电解减饱和法效率以及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抗液化 饱和砂土地基 电解法 现场试验 等效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液化场地上堤坝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2 位作者 晨伟 杨贵 王维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09-2016,共8页
饱和砂土地基在地震、爆炸等振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液化,从而使堤坝等上部构筑物发生破坏。开展了爆炸液化场地上堤坝变形的大型模型试验,考虑了筑坝材料以及堤坝地基加固措施对堤坝变形和坝身裂缝的影响。试验表明:堤坝沉降主要发生在... 饱和砂土地基在地震、爆炸等振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液化,从而使堤坝等上部构筑物发生破坏。开展了爆炸液化场地上堤坝变形的大型模型试验,考虑了筑坝材料以及堤坝地基加固措施对堤坝变形和坝身裂缝的影响。试验表明:堤坝沉降主要发生在场地液化后的1~2 h内,该段时间内产生的沉降占7 d时沉降量的84%~87%;掺加了碎石的堤坝比未加碎石的堤坝7 d时沉降量大24%;地基内采用土工格栅+土工布的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堤坝在液化场地上的沉降,比未加固的堤坝沉降减少了10%。堤坝的裂缝主要出现在细骨料筑成的坝段和不同筑坝材料的交界处,沿坝身开展。总结了国内外规范中对于液化地基沉降的计算及预测方法,根据液化地基上浅基础建筑物沉降图表对试验中的堤坝沉降进行了推算,发现实测沉降与推算沉降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液化 堤坝 沉降变形 模型试验 沉降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力学方法的砂土液化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育民 周云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8-421,共4页
对基于流体力学方法的砂土液化后研究方法(包括试验、解析和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表观黏度与剪应变率关系的分析,得出了液化砂土是一种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的结论,同时指出了砂土液化后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a)对液化砂土的... 对基于流体力学方法的砂土液化后研究方法(包括试验、解析和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表观黏度与剪应变率关系的分析,得出了液化砂土是一种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的结论,同时指出了砂土液化后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a)对液化砂土的定性仍不明了,需通过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液化砂土的非牛顿类型;(b)试验中将液化后砂土假设为牛顿流体,这与液化后砂土的非牛顿特性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育民 杨俊秀 景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73-79,共7页
本文阐述了泡桐丛枝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该病病原、生理生化,传毒媒介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防治该病的根本途径在于引人期望基因,培育抗病品种。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控制液化土体流动变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育民 周晓智 徐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22-1929,共8页
液化导致的土体大变形以及侧向流动是地震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土工格栅作为主要加固材料,开展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液化场地流动变形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考虑水平层状土工格栅、包裹状土工格栅和土工格栅+无纺布联合处理等3种加固... 液化导致的土体大变形以及侧向流动是地震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土工格栅作为主要加固材料,开展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液化场地流动变形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考虑水平层状土工格栅、包裹状土工格栅和土工格栅+无纺布联合处理等3种加固方案对结果的影响,从超孔隙水压力发展、建筑物沉降量以及格栅应变特性等分析加固方案对液化变形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采用上述3种加固方案所得的相同埋深处超孔隙水压力峰值基本相等,表明土工格栅的加入基本不能改变地基的液化状态,而后期超孔隙水压力在土工格栅+无纺布联合加固方案下消散速度最快。与其它两种加固方案相比,土工格栅+无纺布联合加固方案下建筑物沉降量最小,相比未加固工况沉降量减少24%,土工格栅中间位置的应变峰值小于边缘位置的应变峰值。采用土工格栅+无纺布联合加固时,具有较大表面积的无纺布对该覆盖区域液化土体有较好的约束作用,限制了砂土颗粒的竖向移动。此外,砂土颗粒对无纺布的作用力将由土工格栅承担,这种作用力将有利于土工格栅与砂土之间的摩擦效应,进一步限制液化砂土的流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液化变形 流动变形 控制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三种置管方式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育民 王绍明 黄俊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最适合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种置管方法。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68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置管方式分成鼻胃管联合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组、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 目的探讨最适合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种置管方法。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68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置管方式分成鼻胃管联合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组、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组,观察三组鼻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胃引流量、肠内营养给予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等。结果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在"畏"管心理、鼻咽部不适、异物感、置管后严重咳嗽、咳痰及置管营养期间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组术后8日皮褶厚度、上臂肌围长、氮平衡、转铁蛋白和CD4/CD8比值与术前1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经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胃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 肠内营养 三腔胃肠管 鼻肠管 置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育民 何森凯 +1 位作者 吴海清 徐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6-733,共8页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的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根据电解水的原理,采用新型可导电的...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的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根据电解水的原理,采用新型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为电极,开展了饱和砂土地基的电解试验,通过试验中产生气泡的宏观现象,确定了电解试验应采用的电极间距、电解电压、电极布置型式。基于室内振动台对电解减饱和法的抗液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电极在砂土地基中的竖向布置、水平布置和倾斜布置对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电极布置方案中水平电极布置方案在振动时产生的超孔压最小,抗液化效果最好。同时开展了电解后静置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静置一段时间后,电解产生的减饱和作用仍然明显,但地基深部的气泡存在上移运动的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地基土体的电解作业,从而提高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抗液化 饱和砂土地基 电解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